首页 > 范文 > 事迹材料

乡村振兴返乡创业典型事迹材料

乡村振兴返乡创业典型事迹材料



乡村振兴返乡创业典型事迹材料(通用7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对事迹都不陌生吧,事迹以先进对象的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我们该怎么拟定事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乡村振兴返乡创业典型事迹材料(通用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村振兴返乡创业典型事迹材料1

  商文波,1996年10月出生,本科学历。和所有年轻人一样,刚刚迈出校园的他,更加向往大城市。毕业后他选择继续留在上海打拼,先后从事房产顾问、餐饮经理、公司销售等工作。“当时在上海干着也挺好,工资很高”,商文波这样总结自己的都市“白领”生涯,“但总是感觉融不进去,有时候经常想起家里的木材味”。商文波从小在父亲经营的木材加工厂长大,“木材味”就是“家乡味”,“木材味”就是商文波浓浓的“乡愁”。2020年年初,由于疫情原因,家里的木材加工厂出现滞销,商文波的父母经常为此发愁。“爸,我回来帮你!”没有丝毫犹豫,商文波立马辞职,“回到家里感觉很舒服,就像鱼回到了池塘、马回到了草原”。

  销路是最大问题,“守株待兔”式的传统经销模式已经无法支撑木材厂发展,必须“走出去”,开辟海外市场!曾经的销售工作让商文波积累了经验和人脉,也有了冲破困难的信心。2020年4月,商文波创立禹城市御匠木业有限公司,主要开展人造板制造、销售和进出口。他主动带领公司销售团队考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的产品市场和工艺要求,积极办理进出口手续、安全环保评价手续,筹资1000万元建设、购置符合出口标准的厂房和设备。

  创业总是艰辛的。生产线一开启,他就遇到了重大难题。连续四个月,即使经过无数次试验,木板生产线的成品率一直达不到要求。受疫情影响,原料短缺、工人无法上班,企业被迫停工。公司自开工之日起一直亏损,导致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根本不是创业的料。“自己建厂的方向是没有错的。父亲能做好的,我也一定能做好!”年轻的商文波坚定了信心。“但是哪儿不对呢,肯定有疏忽的地方。”他痛定思痛,静下心来,仔细检查了建厂以来的各个环节,发现生产工艺和原材料是影响成品率的主要原因。两个月的时间,他先后到全国15个地区考察,向多名木业界泰斗级人物取经,进一步改进了生产工艺,并选取更高规格的落叶松作为主要原材料。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他的努力,产品成品率提高到了85%。

  靠着他自信、不服输、不气馁的年轻韧劲,公司克服疫情影响,实现逆势发展。目前,澳大利亚市场已成为公司最大的产品出口市场,并且订单充足,公司生产线持续进行“三班倒、满负荷”运转。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8000余万元,税收240万元,直接带动周边群众就业100余人。同时,今年5月份,在“百企结百村”行动中,商文波以公司名义为莒镇大侯村捐赠10万元,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年轻人的舞台在城市,更在农村,我将尽全力把企业带好,积极回报家乡,让家乡发展得更好,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商文波说道。

  乡村振兴返乡创业典型事迹材料2

  陈啟锋,泗洲村龙湾人,高中毕业后,跟随流向广东的淘金大潮,前往珠三角,在广州一间鞋厂打工,每天工作12小时,春节才能有假期回乡,数年的异乡打工生涯让他饱受思乡的苦恼和深陷他乡创业的困惑。

  在广东打工期间,陈啟锋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发展。泗洲村从2015年开始打造“美丽乡村”,2016年大力发展“生态乡村”建设,2017年成功创建泗洲岛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区。陈啟锋从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中,感受到家乡发展的潜力,看到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后,长洲区积极响应,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真情留雁、政策强雁、事业领雁”为主要内容的“回雁工程”,支持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学生和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

  有了党和政府的支持,陈啟锋再也按捺不住自己返乡创业的激情,他毅然辞去广东的工作,回乡创业。他用自己打工积攒的50万元,承包了村里的2500平方米的四星级农家乐饭店,开始从事旅游餐饮服务行业。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菜品有特色,价钱实惠,节假日里的农家乐饭店常常挤满市区周边来的游客。旺季的时候,去他的农家乐还得提前一两天预订,赶上节庆活动,更是热闹非凡。陈啟锋说:“春节来我们这里旅游的人特别多,好多来自外地的游客会点一些本地比较有特色的美食来品尝,例如艾叶饼、豆腐酿等,有些游客不仅在这吃还要求打包带走呢。”为了把农家乐经营好,陈啟锋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带领了村里19个村民跟他一起创业,建立起集农家乐、农耕园采摘、水上游乐、住宿于一体的泗洲村深度游项目,今年春节生意如同大红灯笼一样红火,纯收入达万元以上。

  陈啟锋说:“没想到我的农家乐,成就了我的创业梦。”他坚信,泗洲岛在党和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将会持续发展,能吸引更多游客来到泗洲岛消费。下一步他计划将加大投入资金,扩充各项旅游服务项目,积极配合泗洲岛创建全国特色小镇,每年年底拿出部分利润捐献给泗洲贫困大学生,尽自己最大能力为家乡事业做出贡献。

  乡村振兴返乡创业典型事迹材料3

  邵立伟,29岁,英安镇向阳村村民。而立之年的他经历过创业初期的阵痛,饱尝过外出打工的艰辛,品尝过淘金成功的喜悦。现如今的邵立伟,已经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成长为带富一方的头雁。他的养殖生意红红火火,蒸蒸日上,不仅创造出可观的经济价值,还探索了可供借鉴的致富经验。

  一波三折,创业之路充满坎坷

  邵立伟天生性格爱闯敢拼,从小就萌发了创业的念头。毕业后,在乡务农的邵立伟不断寻找商机,将创业的目光投向了养殖业。在父母的支持下,邵立伟在清沟子深山开始了养殖事业。但由于初涉养殖业,缺乏经验,饲养的家禽不是感染瘟疫,就是被野兽吃掉,500只鸡雏最终仅成活了90只。第一次创业不仅分文未赚还折了本钱。这不仅让邵立伟备受打击,也让他的心里非常懊恼自责。

  父母是他温暖的港湾,鼓励他输了不怕,只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创业一定会有收获。于是邵立伟多方筹措资金,开始了第二次创业——饲养林地猪。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又赶上了猪瘟,80头猪所剩无几,创业又一次以失败告终。痛定思痛,他不再依靠父母的资助,选择“走出去”赚钱还债。

  从头再来,外出打工锤炼意志

  邵立伟只身来到长春市星航消防工程有限公司,开始了打工生涯。他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久就被公司任命为消防水工组长,接着又自学了消防电系统知识,工作两年后便被提拔到公司中层岗位。工作虽有起色,但心中创业之火仍然炽热。2011年初,邵立伟开始在公司承包消防电系统工程,小有收获。偶然一个机会,他听说家乡大力实施返乡创业回引工程,可以给青年创业者提供优渥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他毅然决然响应号召返乡创业,风风火火接续自己的养殖事业。

  抓住机遇,返乡创业大展拳脚

  借助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和启动资金的东风,邵立伟回乡创建了珲春市立伟养鹅专业合作社,又一次开启了他的创业新征程。2013年4月末,他购进鹅雏2000只,通过出售鹅雏、成年鹅,共收入15000元。第一桶金虽然略显单薄,但却彻底点燃了他创业的激情。第2年,他继续扩大规模,养殖大鹅5000只,土鸡3000只,又赚了5万多元。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规律,满足客户需求,邵立伟决定在向阳南沟扩建厂房大干一场,同时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宴凤,推向市场后,备受消费者好评。目前,公司规模持续壮大,已发展到占地4公顷,厂房3栋,鱼塘5亩,鸡舍150平方米,鹅舍200平方米,牛舍500平方米,现有延边黄牛30余头,大鹅500余只,土鸡1000余只。

  一个容易满足的人在取得成功的时刻,会得意的停下来欣赏风景;一个充满前进动力的人攀上一座高峰时,会仰望另一座更高的山峰。创业的初步成功并没有令邵立伟沾沾自喜,他又把目标指向更高更远的前方。邵立伟计划2019年将合作社升级为牧业集团,带领有养殖意向的村民共同奔向小康致富路,在珲春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乡村振兴返乡创业典型事迹材料4

  “踹怀梦想、实干兴业”。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一段筑梦经历。曲志达曾经是一名军人,从考进大学到参军入伍,退伍后回乡创业创办农业公司。在他的脑海里始终就考虑着一个问题“回到了家乡该做点什么?能做些什么?”接受了党的教育这么多年,思想上一直没有放松自我要求。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自主创业,既然保卫过祖国那么回乡后一定要建设祖国建设美丽家乡。
  返乡创业困难重重
  曲志达的家乡地处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温塘镇天井村。天井村是红色小山村,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可谓“九山半水半分田”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回乡后前期一系列的数据调查。全村200多户,土地性质大多为山区沙土地。在外务工的村民占全村人口的70%,剩余的基本都是一些老人、妇女、儿童。长期的农业农村劳动力现状导致现在的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这些困难都摆在了他面前,该如何解决?如何发展?
干中学、学中干,曲志达抱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态,成立农业公司,承包荒山,修复土地,配套农机、完善人员配备,就这样开始了规模种植。没想到想的容易实际做起来不是那么简单,第一次规模化种植由于农业技术的缺乏种植出的产品大的大小的小,没有标准销售不出去最终以失败告终。所谓“辛辛苦苦大半年,一朝回到解放前”。由于上次失败也学到了经验,算是交学费了。既来之则安之,曲志达回忆说家乡有么好的地理环境优势不信就做不出成绩来。于是开始了二次创业,这一次和前几次不同。
  苦尽甘来创业成功
  合理规划,做出亮点。山区土地不同于平原地广,只能是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特色种植。俗话说:“沙土地里出甜薯”再好不过了。沙地蜜薯这个品种适合种植,这样一来不仅将百亩荒山变废为宝,也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未来的农业必将是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趋势。开展沙地蜜薯种植+深加工。品质好,产量高。有思想、有目标、有规划,在2017年伴随着形势向好发展先后建立了仓储区和农产品加工区。
2018年农场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势发展,把全村的农户包括贫困户都吸纳了进来,将土地分包给了农户管理。公司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为了激发活力,曲志达多次参加农业部门组织的学习培训,学以致用、用于实践,创建新型农民职业队伍,深入农田开展示范种植推广,同时也带动了周边乡镇参与种植。多年来的艰苦奋斗,经验积累,效果明显。只有产品走出去、发展才能跟得上。榜样力量带动先行,在公司发展过程中不忘初心,带动退役士兵共同加入组建销售营销部门,统一培训学习农业知识。为此河北电视台深入山区走访专题报道“退役士兵返乡创业”。
党的多年教导使曲志达明白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把心放在做事上服务上。乡村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以农户为纽带,坚持把农村作为中心,曲志达在这几年的返乡创业历程中把青春和汗水洒在了山区农业事业上,他说将会为全面助力平山乡村振兴而继续努力奋斗!

  乡村振兴返乡创业典型事迹材料5

杨明军是河南省天成鸽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安晓军为河南省千宝农业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均为本乡本土外出返乡创业成功人士。

  他们勤奋创业,努力拼搏,使自己的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成为规模产业企业。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周边广大群众创业就业,为地方经济发展及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报告会上,杨明军、安晓军二位企业家,以深入浅出的言语和实例,阐述了各自的创业历程;以亲身经历,描述了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还重点贯穿讲解了市场前景预测,提示了创业风险防范等创业须知事项。

  与会创业者被杨明军、安晓军的勤奋创业精神深深感动和感染,推举代表张杰发言:非常感激政府部门提供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和沟通交流平台。将以他们为榜样,积极创业,为实现人生理想,为创造自身价值,为建设美丽舞钢而努力!

  人社局负责人在报告会上传达了国家及省市对创业就业工作的优惠扶持政策,传递了各级领导对创业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对创业者的关爱,明确表态:将一如既往地贯彻落实创业培训、创业贷款、示范项目申报及创业指导等创业优惠扶持政策,为广大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报告会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舞钢市人社局将于春节前后连续举办专题报告会,同时介入企业观摩等活动,以此在全市营造良好创业氛围。

  乡村振兴返乡创业典型事迹材料6

  王首军,38岁,黄土村史家庄组普通村民,也是一名退役军人、一个能冲锋的战士。2015年,退役后的王首军与妻子蒲忠慧选择回到家乡创业,用军人特有的品质努力奋斗在家乡。

  谋良策出实招,铺筑种植创业路
  起初,回乡后的王首军不知道从何下手,在看见绿水青山的黄土村,他决定在土地开阔的地方种植产业,于是,葡萄成了他的首选,从起初的几亩三分地,逐渐发展到了现在的100余亩葡萄基地,其中的苦难说不尽。创业几年来,王首军始终坚持把品质放在第一位,通过自学、外出学习和亲自实践,不断提高葡萄种植技术,他种植的所有葡萄坚持不打农药,全部使用有机肥,实施精品化管理,走电商和市场两条渠道。如今,他对品质的执着追求也得到了回报,他种植的葡萄在市场上更是赢得了良好的口碑。目前葡萄园里种的葡萄有夏黑、温克、摩尔多瓦3个品种,每亩年产量达2000斤左右,黄土变黄金在他努力下逐步实现。
  用真情赢民心,激发振兴新动力
  致富不忘乡亲,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葡萄在维护期间剪枝、疏果、施肥、绑枝、除草需20余人左右,王守军夫妇在积极带动周边村民就业的同时,还把积累的经验传授当地老百姓,让他们一起加入到种植葡萄行业,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力量。王首军说:“葡萄园有体力活,也有精细活,老年人比年轻人有耐心,在精细活上干得比年轻人还好。在工作中他耐心的跟大家讲解如何做,怎么做,下午下班后,他还不忘让今天的工人摘几串葡萄回去给家里人尝一尝,对于工资他从不拖欠,在葡萄上市季节,有时候还会给工人加工资,这也让附近的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村民们都亲切称呼他小名“海军”。
  勤致富稳收入,不忘家庭要和睦
  对于自己的家庭,王首军一脸得意的说,妻子既是事业的好帮手,又是家庭好主妇,把家庭照顾的细致入微,一直以来,她全力支持我的事业,侍奉老人,教导孩子,料理家务,从来没有怨言,遇到事情我们一起商量,遇到困难一起解决,事业上互扶互持,二人互相理解、尊重、关心、支持,从来没有因生活琐事而吵架。
王首军始终用正能量影响周边人,真心待人的处事态度让王首军与邻居和睦相处,邻居们需要帮忙,他都热心帮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文明和谐家庭的深刻内涵。
这位“80后”小伙儿在2021年村“两委”换届中,高票当选为黄土村支委委员,任黄土村民兵连长。现如今他的梦想又多了,如何让村子美起来,如何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如何让大家的腰包鼓起来。我们坚信,有了这样的青年人才,一定能带动更多的人加入返乡创业的队伍,一同唱响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雄浑乐章!

  乡村振兴返乡创业典型事迹材料7

  王芳芳,甘肃省成县索池乡大草湾村一位普通农村妇女,过去在县城从事服装生意,2013年她放弃原有生意,在网上开办了成县云雾山土特产馆,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帮助乡亲宣传和营销农特产品,走出了一条由传统产业向新电商农特产品的成功转型之路。至目前,该网店信用已经成为五星级诚信网店,销售当地核桃、土蜂蜜、松子等农特产品金额达到10余万元,使家乡大山沟里的农特产品通过电子商务走向了全国各地,有效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也为自己走出了致富之路,并多次受到了省市领导的关怀和视察,成了远近有名的农村妇女创业成功典型。

  不懂就学,在挫折中磨砺创业意志

  最初,她作为一名农村妇女,王芳芳对电脑并不熟悉,更谈不上使用微博、微信了,如何在淘宝上开网店?买卖东西?这一切对她都是陌生的。在2013年成县的电子商务刚刚起步期,她凭着自己一点QQ聊天上网的经验,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别人给自己注册了新浪微博,便开始自己的新媒体与电商之路。

  “第一笔交易是通过微博给广东的顾客发了10斤蜂蜜和20斤松仁,但当时自己还没有网店,也不会使用支付宝,然而这位顾客对我非常信任,通过银行账号给我汇钱,第二天我就认真地挑选优质的松仁和蜂蜜发给了客户。客户收到后对我们的农产品赞不绝口,通过哪笔交易,让我认识了电子商务的.可行性,更加增加了我的创业的信心,随后就开始向身边开网店的朋友学习如何在淘宝上开网店、如何利用微博和微信来做营销。”王芳芳回忆说。

  然而,后来的发展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比如对电脑知识的不熟悉、网店图片做的不美观,无人问津;不懂得如何去做营销,农产品在物流运输中出现质量等一系列问题,她曾经一度想过要放弃。但就在要放弃时,她反复问自己:难道这点困难就难倒你了吗?晚上思来想去,不能轻言就放弃。在丈夫、朋友的支持下,她参加了成县政府主办的网店培训班,了解了电子商务有关知识,掌握了网络营销的基本常识

  永不言弃,在奋斗中描绘创业蓝图

  创业的道路是曲折和艰辛的,王芳芳也正是在这艰难曲折的道路上一路走了过来。初期,首先遇到的是产品物流问题,对于生鲜农产品来说,要保持它的新鲜性和时令性,从田间摘采到客户手里,不能超过48小时,由于当地交通不便,往往新鲜的樱桃、杏子等可口的农产品到达顾客手里的时候已经不再新鲜、甚至会出现不能吃的状况,如何解决物流的问题?成了制约生鲜农特产品销售的主要问题。看到农民手中的新鲜农产品不能及时地销售,她有时吃不好,睡不着,就在此时,她曾经运用的微博开拓了她的思路,在微博上进行呼吁和求助,终于开创出一种新的营销模式。即对于时令性较强的樱桃、杏子等农产品,积极与其他网络销售平台合作,将销售的中心放到周边的兰州、西安等城市,采取预订,确保采摘、物流、送到客户手中不超过48小时的快速销售模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解决了物流这个制约因素,而且通过与其他网络平台的合作提高了网店的知名度和销售额。

  通过这种有效模式,今年5月份她累计帮助当地群众销售鲜樱桃1000多笔,销售金额达到10万元以上。使当地樱桃很快畅销一空,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解决了农产品买卖难题。同时,她的上门收购服务让当地农民足不出户就变卖了农特产品,既拓宽了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又真正帮助农民得到了实惠,让自己丰富了销售经历和营销思路。

  然而她并没有局限于获得的满足感,当她听说成县籍的画家姚屹东在省城兰州美术馆要举办画展时,她积极与对方联系,免费为画展提供了“云雾芳果”系列家乡农特产品,成功将家乡农产特品推向了省城文化市场,实现了销售的多渠道,为家乡的农产品也添上艺术的色彩。

  感恩乡亲,在回报中分享成功的喜悦

  王芳芳虽然取得了一点成功,但她没有忘记当地父老乡亲,没有忘记关心她、帮助她的当地党委、政府,没有忘记社会的支持。2014年6月,她与合作伙伴一起拿出6000多元为成县索池乡寨子小学的孩子们购置了书包、文具和图书等学习用品。同时,她也加入了成县当地的民间爱心机构--成县爱心联盟,经常帮助那些孤寡老人和困难群众,正是这样一种情怀,更加让她坚信一定要带给大家更多无污染、纯天然的农家产品,帮助身边更多困难的人走向脱贫致富之路。

  王芳芳的成功创业,为全县乃至全市广大农村妇女、青年开展电子商务、勤劳致富树立了榜样。她是广大农村青年就地致富和转移致富的模范和榜样,是全县农村妇女、青年中具有新时代精神的佼佼者。她的创业事迹也必将对进一步推动全县电子商务的发展,帮助当地农特产品销往全国,助推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