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个人先进事迹(通用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事迹了吧,从先进对象的形成和内涵上来分,事迹可分为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先进事迹的材料和在一时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先进事迹的材料。一般事迹是怎么起草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爱留守儿童个人先进事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李,是远离义县县城110里偏远山区的一名一线教师,任班主任工作20年,关爱留守儿童、注重家长正面管教培训、对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与团训,让她的农村教育之路越走越坚实,在全县享有很高声誉。
20xx年获得锦州市科研科普先进个人;20xx年参加了为期三年的辽宁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训;20xx年获得国家级德育科研先进实验教师;20xx年7月所教班级被评为锦州市“先进班集体”,20xx年7月所教班级被评为锦州市“先进班集体”, 20xx年9月获义县人民政府优秀教师,20xx年1月被锦州市人民政府评为“锦州市基础建设年先进个人”,20xx年9月被锦州市教育局、锦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评为“优秀教师”;20xx年当选为县级人大代表。
无怨无悔 甘于奉献
每一个假期,小李老师都向学校、教育局报备为留守儿童无偿补课。十几年如一日,利用假期为200余人次留守儿童义务无偿辅导功课。有这样一名留守儿童,她叫池子怡,一年级入班时,其父母外出务工,由70多岁的奶奶监护,由于隔辈人的溺爱,这个孩子的依赖性太强,就连整理书包都不会。每天下班后,李老师就去她家看看,教会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经常给孩子的母亲打电话沟通,在李老师的劝说下,母亲放弃了打工赚钱,回家看护孩子,在她们的共同努力下,这名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每到寒暑假,李老师让所在班级里的留守儿童到自己家里去,为孩子们免费补习15天功课。这样做,能使家长腾出时间干一些农活,减少了补课的开支,孩子又学到了知识。刚开始有的家长补完课给李老师发红包,李老师婉言拒绝的同时告诉他们放心,她会努力教好你们的'孩子,为留守儿童尽一点微薄之力,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
不忘初心 拼搏进取
20xx年由于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李老师被评为镇“师德标兵”,并作为典型在班主任大会上作了题为“师德铸师魂”的报告。报告后,全镇针对留守儿童的现状,让班主任承担一份职责,成为留守儿童的“代理妈妈”“代理爸爸”。全体班主任齐心协力,采取多种形式,从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入手,做“留守儿童”的引路人。由于学校全体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与关注,“问题学生”发生着的巨大变化:在学校的特长生中留守儿童占20%,在学校的各类表奖中留守儿童也占相当大的比例,关爱成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20xx年学校被评为“市级文明校”,20xx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校”。
心理健康 持续护航
李老师所在班的家校共育范例,是学校以至于全县的典型。针对家长和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李老师及时把脉问诊。商浩松是班里的一名特殊儿童,坐不住板凳,不咋爱学习,经过了解家长的管教方式是非打即骂,孩子不愿意学习,有时候不愿意回家。李老师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指导给家长一些养育工具(和善而坚定、花时间训练、陪伴式倾听、特别时光等),并且定期发给家长学习资料,让家长及时反馈孩子在家的表现,给家长进一步指导。一段时间后,孩子有了变化,能够在课堂上学习了,在家也与妈妈少了“战争”。家长体验到有方法的教育带来的喜悦,现在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5月份,学校“家校共育研讨课堂”将在全县做示范展示。
人大代表履职 示范引导
李老师还是一名认真履职的县人大代表。组织的信任,让她倍感肩上担子的重大。在学校看到太多的孩子因为家长疏于管教,家长不能以身示范,孩子的家庭教育缺失,孩子沉迷手机游戏而走下坡路。她便利用休息时间走进各村与妇女主任联系,对在家的妇女作“远离不良嗜好,做合格妈妈”专题宣传活动,得到县、镇领导的高度评价。铁河村有一位家长,孩子上学的时候就到麻将馆打麻将,孩子在家时候就盯着手机玩麻将,对一个三年级的孩子不管不问,有时扔给孩子一个手机,手机代替了母亲的陪伴,孩子的成绩直线下降。为了能够给这名孩子更多的陪伴和关注,李老师多次找到妇女主任一起劝说家长,刚开始不理解李老师的做法,冷言冷语,经过多次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的讲道理,最终使其明白了陪伴孩子的重要性。
望江县鸦滩镇麦元中心学校,有一位默默在乡村小教讲台坚守三十多年的女教师小袁。每当提起袁老师,不仅是本校师生,还有各届家长无不对袁老师交口称赞。
小袁老师于1986年毕业于望江师范学校,副高级教师。在三十余年教学里,她执教的数学课,寓教于乐,学生易学、乐学,所带班级的数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以致家长们都以孩子能成为袁老师的学生而感到放心和骄傲。袁老师不仅书教得好,师德也好。她性情温和,整天总是乐呵呵的。她常说,做一名乡村教师是很幸福的,呼吸着清鲜的空气,欣赏着田园风光,陪伴着淳朴天真的孩子成长,她已经很知足了。她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把家长当成自己的朋友,因此得到学生的爱戴、家长的赞誉、同行的好评、领导的褒奖。
及时雨,浇灌一朵朵弱小的花
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的有限,在乡村学校,经常会有一些经济困难的家庭。每当遇到这样的困难学生,袁老师总是及时伸出援手。袁老师班上有一位名叫袁丽的女同学家境贫寒,生活拮据。她的母亲是一位盲人,父亲是她家中唯一的劳动力,因此常年在外打工,因为父亲挣钱既要维持一家四口的生活,又要供两个女儿上学,家中始终是负债累累。20xx年秋天,袁同学的姐姐完成了学业,找到了工作,她的家庭经济状况终于日益见好。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xx年春,袁同学的父亲突然病倒,到医院检查,肺癌晚期,为了挽救父亲的生命,袁同学的姐姐只得通过网络筹措药费。袁老师捐了600元,还发动亲朋好友伸出援手,希望能给袁同学带去一份温暖,一份安慰!
命运总是喜欢捉弄弱者。20xx年暑假的一天傍晚,袁老师刚刚吃过晚饭,手机响了,是袁同学打来的。孩子边哭边说,她的母亲在县医院住院。袁老师放下手机,难过极了,失去父亲不久的袁同学,现在母亲又病了,这可怎么办?孩子这个时间段给她打电话是在向她求助。她心急如焚,把这一情况告诉了家人,并表示现在就想去医院看看这孩子和她妈妈。她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可县医院离她家有六十多里地,天色已晚,家人不放心。最后,她在儿子的陪同下乘车赶往了县医院。他们在内科病房的走廊尽头找到了袁同学和她妈妈。袁同学扑在她的怀里抽泣不止,她也心疼得泪流满面。袁老师安慰着母女俩,将带来的1000元现金放入孩子的手中,并告诉孩子不要担心,老师一定会做她的坚强后盾。袁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袁妈妈住院期间,袁老师一直出钱出力,照顾好袁同学的饮食起居,直到袁妈妈康复出院。
像慈母,呵护特殊儿童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乡村学校的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心智有障碍或身体有残疾的学生。这些特殊学生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关爱。袁老师觉得爱就是最好的教育,她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不仅“为人师”,更是“为人母”,无时无刻不在帮助这些残障孩子。
他,身患残疾,腿脚不便,而且口齿不清,每天蓬头垢面的,衣服从来没有干净的时候。他,无父无母,身世悲惨。他就是袁老师班上的蔡xx才。听他以前的老师说,因为一场大火,他的父亲被烧成了残疾,因此娶了个傻女人,那个傻女人就是他母亲。父亲靠打点鱼,捉点泥鳅养家糊口,母亲完全没有自理能力。他本来还有一个完整的家,可就在前年,父亲身患绝症,撒手人寰。他的“傻妈妈”也不知踪影,而他只能由年过七旬的爷爷抚养。爷爷年纪大了,还要种点庄稼,根本没有多余时间来管他。他自己又是这个样子,所以同学们唯恐避之不及。
袁老师接手该班时,第一次与同学们见面,蔡xx才情绪激动,用含糊不清的话语重复说着:“我不要你。”下课后,袁老师在办公桌前沉思良久,怎样让这个孩子尽快地接受换老师的事实?怎样让他也喜欢自己呢?袁老师决定付出更多努力,用爱心来感化他,让他接受新老师。
袁老师尝试着走进他的内心,她经常找来蔡xx才谈心、交流,在生活的细微处关心他,时刻留意他的身体、情绪状况,给予慈母般的关爱。她特地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让我走近你”,让同学们体会残疾人的苦楚,聆听他们心灵深处的呼唤。那次班会过后,同学们在生活中不再孤立蔡xx才,而是给予他很多的帮助。天气冷了,袁老师又和办公室同事一起凑钱为蔡xx才购买过冬的衣物。渐渐地,一颗冰冷的心被融化了。有一天,袁老师跟他聊天时,他突然对袁老师说:“我喜欢你。”
有一次,袁老师因身体不适去看医生了,小良才没看见袁老师的身影,四处寻找,下课就来办公室问。袁老师回来后,老师们都笑着对她说:良才已经离不开你了。从“我不要你”到“我喜欢你”再到“离不开你”,师生之情逐渐在发生变化,袁老师对小良才一如既往地关爱,小良才对袁老师也越来越亲近、依恋。袁老师用爱心为小良才撑起了一片蓝天。
倾注爱,决不让一个留守儿童掉队
作为班主任,袁老师尊重、关爱学生。她经常与学生谈心,关心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哪位同学稍有不适,她总是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哪位学生有了负面情绪,她总是积极了解原因,帮助解除心结。在袁老师班上曾有一个男生是出了名的淘气包和后进生。这个男生的.背后有一个特殊的家庭,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分开了,母亲去了外地,几年没见一面;父亲也去了外地打工,他自幼就跟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成了留守儿童。袁老师通过家访了解这位男生的具体情况后,仔细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父母的离异给孩子的心灵上带来了巨大创伤;父母都不在身边,给孩子的陪伴与关心不够;爷爷性格比较古板,说话语气和表情都比较严肃,缺乏母性的温柔与细腻。他们对孩子的要求比较严格,一旦听到孩子的负面消息常以批评教育为主,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较强。这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缺少爱,尤其是母爱。所以,袁老师决心用爱去感化他。平日里,犯了错,袁老师总是找他谈心、耐心教导,时时关注他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帮他树立信心。“六一”儿童节,袁老师买了笔盒送给他做礼物;假期来临,总要送上几本书,鼓励他多阅读;她一方面积极与爷爷、奶奶沟通,提醒家长对孩子要多关爱少批评,平时要多抽些时间陪陪孩子,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另一方面,她决定依靠集体的力量来改变他。袁老师鼓励学生们主动跟他交朋友,发动班干部帮助他,用集体的温暖来影响他。几年下来,这位男生有了不小的进步,成绩也提高了。
在乡村学校,像这样的留守儿童不在少数。这些留守儿童不仅存在家庭情感的缺失,在学习上也无法获得及时的指导与帮助,所以普遍存在缺乏学习兴趣,成绩不理想的现象。袁老师班上就有好几个留守儿童,为了切实帮助到这些孩子,袁老师除了给予更多的关爱外,还经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这些留守孩子辅导功课。袁老师还鼓励孩子们在家遇到不懂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电话、手机向她请教,她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孩子们答疑解难。就是这样,袁老师想尽办法,尽量不让一个留守孩子掉队。
严律己,做一个积极进取的人
工作中,袁老师诚信守纪、爱岗敬业,有着良好的职业操守。在教育学生时,袁老师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要求学生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即使名声在外,她也始终没有忘记时刻充实自己的信条,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勇于创新。20xx年7月,她撰写的论文《浅谈数学课堂中的乐教乐学》获县级二等奖;20xx年6月,论文《数学作业设计初探》获市级三等奖;20xx年7月,论文《让数学与生活联姻》获县级三等奖;20xx年7月,论文《自我检查的好习惯让学生终生受益》获县级一等奖;20xx年6月,论文《让爱滋润他的心田~一个问题学生》获市级二等奖;20xx年7月,论文《乡村教师的幸福》获县级二等奖。她多次获得镇、县、市级“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她所带班级也多次荣获校、县级“优秀班级”等荣誉称号。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就是她——小袁,一名有着简单幸福的乡村女教师。坚守乡村教师岗位三十余年,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家乡教育事业,用自己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
xx,男,汉族,中共党员,1972年出生,镇江达人公益服务团、镇江芦苇之家义工服务社创始人,现为江苏省镇江志愿者协会理事。
2008年开始参与生态文明志愿服务活动。作为镇江达人会和芦苇之家公益两个志愿组织发起人,xx带领团队积极传播文明、服务社会,关注脑瘫、渐冻症青少年、吸毒等弱势人群。在“保护母亲河”行动中,他是践行者,引领者和创新者。从2011年起,他带领团队把生态文明、环境保护作为重点服务方向,成立镇江大学生生态文明宣讲团,联合镇江10所大、中学校的同学,先后开展“百人骑行护江豚”“为江豚奔跑、荧光公益夜行护江豚”“江心洲江豚保护区光影秀”“护江豚迎新年”等形式多样、参与广泛的`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科普宣传活动。其中,2016年仅保护江豚项目就开展线下科普活动20场次,受众5000多人。2017年-2018年他独立组织芦苇之家、达人会、司法警官学校、江科大、中国人寿等单位和市民数百人在镇江新区姚桥兴隆村开展植树护绿、清洁家园和小鱼治水活动,累计植树上千,受到当地村民的广泛好评。
作为镇江e动青春联盟团支部副书记、镇江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理事,他通过论坛、微博、微信、微视频等网络平台广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累计发布微博、微视频超过2000条,累计阅读量超过1000万。其中,保护江豚的《光影秀不一样的2017》单个视频播放量达17万次。
2017年,xx通过腾讯乐捐平台发起 了《绿色达人,守护江豚》公益项目;他指导的江苏省大学生保护江豚夏令营于2017年升级为全国大学生保护江豚夏令营;他带领的青年网络社会组合于2017年入选国家网信办优秀社会服务案例。曾荣获第十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2018年国家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海昌奖等荣誉称号。
xx,女,汉族,中共党员,1978年出生,现为国网淮北供电公司南黎路营业厅副班长、燕飞志愿者服务队队长。
2009年4月,xx结合工作实际,倡导成立“燕飞便民流动服务队”,她逐步将单一的供电服务延伸到陪老助老、爱心助学助残、环保宣传等多项志愿服务,把供电业务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燕飞便民流动服务队”也很快“升级”为“燕飞志愿者服务队”,燕飞志愿者服务队从刚开始的.6人,成长为拥有326名固定成员的专业志愿服务组织。她和队员们走遍了淮北市所有居民社区,开展各类志愿活动3000余人次、先后救助了24名贫困、残疾儿童,建立143户重点监护空巢老人档案,爱心捐助资金10万余元、图书2000余册、蛋糕52个、轮椅10辆、便携式小推车20辆,人均志愿服务时间从最初的50小时增加到如今160小时;培育、孵化了光明驿站——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阳光伙伴”——助残行动、相城电保姆·用心三六五、电靓相城——创城我先行、燕飞来——关注留守儿童用电安全宣传教育、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空巢老人结对“认亲”等多项志愿服务项目。
2018年8月17日,台风“温比亚”突袭淮北大地。为了保障居民用电安全,xx主动请缨,带领服务队的队员,第一时间赶往受灾现场南山村,开展故障线路排查、安全用电常识宣讲,确保安置点用电安全,并为受灾居民带去方便面、矿泉水等生活必需品。
xx发起的“燕飞来”关注留守儿童用电安全项目,荣获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她先后荣获第九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2017年度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之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被市民们誉为“爱心飞扬的小燕子”。
石灶乡小学校是一所边远的农村小学,条件极其艰苦,全校有397名学生,其中298名学生是留守儿童,大部分存在生活不能自理,心理承受力差,性格内向、孤僻,行为习惯差等问题。20xx年,石灶小学七年级共有41学生,其中有35名学生是留守儿童。谁来担任班主任?这个问题,让石灶乡小学校校长头疼不已。这个时候,冯xx主动请缨,要求当这个班的班主任。
石灶乡小学校校长回忆当时的情景:当时我也很犹豫,那年,冯xx老师刚刚调到石灶小学,教学经验不怎么丰实,她能承担如此重任,照顾好留守儿童吗?正当校长犹豫不决的时候,冯xx老师诚恳的找到了校长,表示她不敢保证能做到最优秀,但她会用她的全部精力,照顾好学生。正是冯xx老师恳切的话语感动了校长,校长抱着试一试的心理答应了她的要求。从此,冯xx便走上了关爱留守儿童之路。
摸清情况建立档案
在冯xx老师的办公桌上,有一本留守儿童档案,这本档案放在随手就能拿到的地方,一有空时,就会拿来翻一翻。冯xx告诉我们,留守儿童数量很多,但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她不可能清清楚楚的记得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有了这本档案,她就可以掌握留守儿童的全部信息。在档案上,除了罗列着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情况以外,还清晰的注明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不同情况,如父母皆不在家的,单亲在家的,平时表现好的,平时提问多的,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家庭经济条件差的,现在的监护人等等。正是因为有了这本留守儿童档案,冯xx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才能得心应手、面面俱到。为了让留守儿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冯xx对这一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得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共同抓好留守儿童的管理。她用平日点点滴滴的'爱,聚沙成塔,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心理辅导爱心滋润
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更加稳定、和谐的学习环境,每个星期天冯xx都会去家访,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帮助。现在,孩子们的心情开朗起来了,性格活泼起来,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他们不再孤独,不再寂寞,他们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在温暖的阳光下一天天健康地成长。冯xx班上,有一个叫谭小艳的学生,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很少与家里联系,更不用说在生活关心孩子了,孩子与年迈的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性格极其暴躁、孤僻、自私,很难和同学相处。为了了解谭艳的情况,冯xx首先想到家访,当看到谭小艳家破落不堪的土墙房子时,冯xx柔弱的心被触动了,这哪里是家啊!从此,她更加关爱这个经常饱一顿饿一顿的孩子。每当他们生病的时候冯老师就像妈妈一样,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每当天气不变化的时候冯老师总是一遍又一遍的叮嘱他们要注意添加衣服。每当周末冯老师都把谭小艳留在自己家里和冯老师生活在一起给予谭小艳充分的家的温暖。冯老师喜欢和他们谈心,用这样的方式帮助他们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正确认识自己的家庭,并教育她要孝敬老人,要与同学友好相处,多为别人着想,宽容待人,经过数次的心灵沟通后,谭艳变了,能和同学一起聊天开玩笑了。冯xx说,其实对留守儿童心理的辅导,比学习上的辅导更为重要,要诚恳的对待学生,与她们进行心灵的沟通,让老师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她们的心声,了解到她们真正需要什么,这才最为重要。
人文关怀让留守儿童以校为家
清明节前夕冯xx组织留守儿童学生代表到革命烈士墓地敬献花圈,向学生讲解红军烈士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还有今年上半学期,石灶乡小学校参加县教育科技局举办的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活动,带队老师就是冯xx。在参加活动的几天时间里,冯xx和孩子们厮守在一起寸步不离,参会的领导感叹道:有这样的班妈妈,我们的留守儿童就不会寂寞了,学校就是家啊1学校的其他教师说,冯xx每天从早到晚都关心着孩子们的生活起居,留守儿童的家庭条件普遍不好,冯xx对住校学生的各方面管理得井井有条,指导学生打扫清洁,折叠被子、摆放物品等,甚至拿自己的衣服给学生穿。冬天,衣服不易干,冯xx就把学生的衣服拿回自己家里脱水;夏天,天气热,冯xx就自己掏钱买空气清新剂,净化学生寝室空气
经过几年的辛勤付出,冯xx在对留守儿童管理教育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曾多次被评为石小优秀教师,连续八次片区考核排名第一。
我是学校四(2)班副班主任,同时还兼任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我校地处农村,许多学生的家长期在外务工,使学校“留守儿童”超过了60%。由于把孩子留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友照看,因此使得这些留守儿童更需要关爱。近年来,我在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小组的领导下,在同志们的大力帮助下,我采取多种形式,从关心“留守儿童”(欢聚资料网)的生活入手,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我凭着特有的执著和坚韧,给“留守儿童”营造了一个健康成长环境,帮助“留守儿童”走出了阴霾,走向了成功;同时,我也获得过嘉奖,多次被评为镇级“优秀教师”。
一、诲人不倦,架心灵之桥
正确认识“留守儿童”优点和缺点,就要真正有“诲人不倦”的信心、恒心、耐心和诚心。为了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心,我与他们建立一种彼此信任、平等民主的关系,进行情感交流。学生刘凯琳因父母离异又无暇照顾她而被托寄在外婆处,外婆年老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一段时间刘凯琳的思想受外界诱惑出现较大的波动。我发现后及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状况,与之亲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感觉她的心灵与我靠近时找适当的时机与其促膝谈心。我俩在用真心交流后,刘凯琳的思绪恢复平静,她又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
二、找闪光点,铺情感之路
“留守儿童”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这就需要长辈与他们进行情感上的沟通。西方教育流行一句话:“孩子是没有错的。”所以,要尽量寻找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扬他们的特长,并适时加以引导。学生高某父母离异后,父再婚长住黄石并又生一子,他从小就被扔给奶奶照顾未感受父母之爱,心灵寂寞。在受人迷惑接触过一次网络后,他便被网络的`新奇所吸引,心之所向,行为之动,于是他背着人深夜到网吧通宵上网,且有愈陷愈深之势。我发现这一状况,便找他来谈话,先述其优点并表示对他的好感,后询问这一段时间他精神不振的原因。在他不肯说真话时,我点破其不实,并暗示已知实情。谈话间,我注意技巧和方法,因为美的语言,不但可以更好地传授知识,而且还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净化孩子的心灵。“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像这样的留守学生并非本质的恶劣,而是心灵寂寞缺乏关爱误入歧途。我于是经常询问他的生活,给他讲一些做人的道理,转变他的人生观、世界观,鼓励他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以增强其自信心。当该生出现反弹波动时,我及时调整教育思路,使其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心。
xx,女,1943年出生,吉安峡江县人。在峡江县巴邱小学读书的许多学生,每天下午放学后,不是立即回家,而是到一个叫“金丰阳光家园”的地方,因为这里有一位慈祥的奶奶在等他们,那就是被许多留守儿童称为“世界上好奶奶”的xx老师。
单纯的初衷 默默奉献
现年74岁的xx是峡江县巴邱小学一名普通的退休女教师,小学高教师职称,峡江县“五老”报告团成员。200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使xx老师萌发了帮助留守儿童的念头。当时她正在回家的路上,一个老奶奶带着自己孙子边哭边从学校走出来,只听见那老奶奶说:“你不听话,不会做作业,我又教不了你。你爸爸妈妈又不在身边,我也没有办法。”xx听着很揪心。作为一名从业30多年的教师,她觉得自己要为此做些什么。起初她只是上门辅导,后来学生发展得太多,xx主动找到社区工作人员,建议在社区建立“留守儿童教育辅导中心”。这一建议得到了县关工委、团县委、妇联、西门社区大力支持,2008年3月,西门社区“金丰阳光家园”成立了,xx既是“家园”日常工作管理的负责人,又是一位志愿者,真是两副重担一肩挑啊!当时人手不够,她就叫来了在巴邱小学教书的侄子曾俭生和她的学生刘民运老师,同时还找来了以前的同事,义务照顾留守儿童,辅导他们学习和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这一干转眼已是12年。
温暖的阳光 受人敬重
12年来,周一至周五,学校放学了,xx就上岗了,每天下午4点半到6点半,xx总是准时来到阳光家园给孩子们辅导功课,帮助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困难,哪怕刮风下雨,哪怕腰椎病犯了,也从未间断;周六和周日,她就带着孩子们在阳光家园唱唱歌、跳跳舞,让孩子们和远方的爸爸妈妈上网视频聊天,给他们打电话。在她看来,留守儿童缺少的不仅是学习辅导,生活上和行为上同样需要关爱和引导。小女孩陈怡由于父母离异、家庭困难、性格孤僻,从不主动与人交流,为了改变陈怡,xx耐心教育、帮助她,鼓励她参加集体活动,并每天和她谈心,打开她的心结,经过半年多的开导,终于让陈怡慢慢开始接受朋友。几年前,在xx所带的留守儿童中,有一名叫小敏(化名)的女生沾染了小偷小摸的坏习惯。辅导结束后,xx取下挂在教室墙上的'挎包到菜市场买菜时,发现包中的几十块钱不见了。她记得从学校回来时钱还在的,经过短短2个小时辅导就不见了,她似乎明白了什么。第二天下午,xx对孩子们说:“昨天我不小心将包里的钱弄丢了,如果哪位同学捡到了请告诉我一声。”环视了所有孩子后她又说:“就算捡到后用掉了也没关系,只要告诉我一下就行。”这时,她发现坐在座位上的小敏红着脸把头低了下去。辅导结束后,小敏磨磨蹭蹭等其他孩子都离开了,这才来到xx身边,拉着她的手说:“奶奶,你的钱不是丢了,是我拿的,我还把钱都用掉了。我错了,对不起……”看到小敏后悔又难过的神情,xx笑了。她拍拍小敏的肩膀说:“你能勇于认错就对了,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偷东西是可耻的。以后在学习上,如果钱不够用,你可以告诉我。”xx话音刚落,小敏就扑到她怀里,流下了羞愧的泪水。xx顺势循循善诱,耐心细致地给小敏讲坏习惯的危害,讲名人小时候知错就改的故事,让她懂得明辨是非善恶,懂得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半年后,小敏在一次放学路上捡到一个钱包,内有380元钱和证件。她一时间找到xx并交到她的手上。xx紧紧抱着小敏,流下了欣慰的泪水。随后,她带着小敏把钱包和证件送到了附近派出所,在警察的帮助下找到了失主。记得巴邱小学五年级(2)班的一名学生,父母残疾家贫,开学时交不起学费。胡老师知道后,安慰他说:“只要你努力学习,学费有困难,我来帮你。”先后拿出680元资助他完成学业,并以高分录取在峡江二中学习。
如今,“阳光家园”是一个占地面积400平米的爱意融融的温馨小家。xx,就像一缕阳光,不仅温暖着留守儿童的心,也感动了很多人,一些退休教师纷纷从家里走出来,义务到“金丰阳光家园”服务,辅导中心的固定志愿者从她1个人增加到目前的7个人。每个周六、周日,都有很多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和社会青年来到辅导中心开展志愿服务工作。12年来,xx带领志愿团队在“阳光家园”帮助了2000多名留守儿童提高了学习成绩,资助了100多名贫困学生继续完成学业,教育帮助了80多名留守儿童改掉了不良生活习惯,挽救了13名问题留守儿童,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为“我们的好奶奶”。
感人的事迹 倍受关注
2011年5月8日母亲节前夕,为表天下儿女们对母亲慈爱的回报,江南都市报与江西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联合推出的“福彩江南公益行?走近慈母”活动全面启动,50万元厚礼送给江西省50位慈爱的母亲。xx的先进事迹被媒体记者推荐参加这次活动并获奖。一万元的奖励,除了一台46英寸的液晶彩电,还有5000元现金。“有些激动,激动不在于得到了奖励,而在于我们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肯定。”xx说:“奖金都分给了辅导老师,他们太辛苦了,从来没有得到回报,这次就算我给大家发了工资。”
2014年元月15日,中央电视台记者走进“阳光家园”拍摄的《xx记事》作为特别节目,于同年4月7日在央视12频道《夕阳红》(慈爱)栏目震撼播放。从一个侧面讲叙了xx帮助教育留守儿童改正不良习惯的动人故事,告诉人们:每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只要付出爱心,小树总会成长;只要一缕阳光,他们就会灿烂。她先后被评为“(首届)吉安十大新闻人物”、吉安市“岗位学雷锋标兵”、首届“江西十大正能量行业标杆人物”,2016年被评为“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2017年8月,她当选助人为乐“中国好人”。在xx和志愿者们的陪伴和帮助下,“金丰阳光家园”的留守儿童们度过了他们人生中的一段美好时光。xx说:“关爱留守儿童,有苦也有甜。看着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我很欣慰,我会长期坚持下去。”
焦滩乡中心校是一所边远的农村小学,条件不算优越,全校63%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大部分年龄小,心理承受力差,性格内向、孤僻,行为习惯差等。20xx年,焦滩乡中心校二年级二班的留守儿童达75%。谁也不想当该班的班主任,这个问题,让学校领导头疼不已。这个时候,王强老师主动申请,要求当这个班的班主任。
焦滩乡中心校校长回忆当时的情景:当时我也很犹豫,那年,王强老师刚刚分配到中心校,又是个年轻的男教师,教学实践经验没有,他能承担如此重任,照顾好留守儿童吗?正当校长犹豫不决的时候,王强老师诚恳的找到了校长,表示他不敢保证能做到最优秀,但他会用他的全部精力,照顾好学生。正是王强老师恳切的话语感动了校长,校长抱着试一试的心理答应了他的要求。从此,王强便走上了关爱留守儿童之路。
在王强的办公桌上,有一本班主任之留守儿童档案,这本档案放在他随手就能拿到的地方,一有空时,他就会拿来翻一翻。王强告诉我们,留守儿童数量很多,但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他不可能清清楚楚的记得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有了这本档案,他就可以掌握留守儿童的全部信息。在档案上,除了罗列着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情况以外,还清晰的注明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不同情况,如父母皆不在家的,父母离婚的,一个家长在家的,平时表现好的,平时提问多的,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家庭经济条件差的,现在的监护人等等。正是因为有了这本留守儿童档案,王强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才能得心应手、面面俱到。为了让留守儿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王强对这一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得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共同抓好留守儿童的管理。他用平日点点滴滴的爱,聚沙成塔,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更加稳定、和谐的学习环境,王强老师经常利用逢场天、业余时间家访,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帮助。在王老师细心的`关爱下,孩子们的心情开朗起来了,性格活泼起来了,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他们不再孤独,不再寂寞,他们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在温暖的阳光下一天天健康地成长。王强班上,有一个叫税友强的学生,爸爸妈妈早已离婚,孩子判给父亲,但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很少与家里联系,更不用说在学习、生活上关心孩子了。孩子被寄养在一个亲戚家,亲戚自身都忙不过来,平时几乎只管弄饭给他吃,其他事宜一律没有时间管,导致税友强卫生习惯差,性格极其暴躁、孤僻、自私,很难和同学相处。为了了解税友强的情况,王强首先想到了家访,当看到税友强寄居的家是陈旧失修的老土墙房子,到处一片狼藉时,王强柔弱的心被触动了,这哪里是家啊!连下脚的地方都难找。从此,他更加关爱这个经常饱一顿饿一顿的孩子。主动和税友强谈心,帮其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正确认识自己的家庭,并教育他要尊敬长辈,好好学习,要与同学友好相处,多为别人着想,宽容待人,经过数次的心灵沟通后,税友强变了,能和同学一起聊天开玩笑了。王强说,其实对留守儿童心理的辅导,比学习上的辅导更为重要,要诚恳的对待学生,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让老师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到他们真正需要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
每年敬老节前夕,王强老师都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孤寡老人家里打扫卫生,收拾屋子等,及时教育学生要尊敬长辈,尊老爱幼。每年的六一儿童节,王强老师都自费给班上的孩子们买糖果,买学习用品,还亲手指导孩子们画画、办手抄报、写书法参加学校的评选活动,均取得很好的成绩。王强的付出,使留守儿童找到了在父母身边的感觉,使留守儿童不再寂寞,感觉学校就是家。
焦滩乡中心校的其他教师说,王强每天从早到晚都关心着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留守儿童的家庭条件普遍不好,王强对他们的情况了如指掌,经常给他们送去及时雨,让他们解决了困难,安心学习、生活。
经过几年的辛勤付出,王强在对留守儿童管理教育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曾被评为焦滩乡中心校的优秀教师,在社会、学校、班级的口碑都好,所教科目的成绩年年是全乡前茅。
荣县义工联黄xx,今年43岁,由于先天性的手脚残疾,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就比较差。仅凭着他的一颗爱心,他坚韧的毅力,创办了荣县义工联合会,创建了荣县留守儿童基地,为荣县城区的留守儿童做好事,办实事,他关爱留守儿童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
43年前,黄xx出生在荣县县城,父亲是荣县印刷厂的工人,黄xx一生下地,就是一个先天性的残疾儿,刚两岁时父亲因患肺癌病世,母亲抛下两岁的黄xx另嫁他人。从此黄xx成了残疾孤儿,靠吃百家饭长大。由于他悲惨的身世经历让他养成了发愤努力的好习惯。凭着他惊人的毅力从小学读到了高中,他手不能写字,就用嘴含着笔写字,用脚趾挟着笔写字,就是现在打电脑,他也是用脚按着鼠标用写字板完成。他有一颗善良的爱心,自己就是残疾人,还不断地想方设法地帮助别人。在15年前,才28岁的黄xx就是用他这种顽强的毅力和善良的爱心,打动了刚离婚不久还带着个5岁女儿,比他还大三岁的欧翠惠,心甘情愿地与黄xx结为夫妻。欧翠惠是黄xx的好帮手,自己经营着广告传媒公司,还要帮助黄xx的生活护理,还要抽空为义工联所收到的别人捐赠的衣物进行清洗整理,然后送给困难群众或者敬老院。
2011年11月,黄xx无意间加入到荣州义工QQ群,在群里也和群友们时常捐款帮助困难的`人。2012年6月,在黄xx的提议下,正式成立了荣县义工联合会,并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为民间组织。黄xx为法人,和他的伙伴们一起于2012年8月在荣县发起了首支学生志愿者团队,发动荣中、一中、职中、旭东中学等学校的学生志愿者为困难学生和留守儿童服务办实事。2012年11月17日荣县留守儿童基地正式建立,在县关工委和旭阳镇政府和东街社区关工委的支持下,将东街社区的会议室作为留守儿童基地的活动室,长期无偿使用。就这样,留守儿童基地利用周末和节假日长期为留守儿童开放。近五年来,周末一般有近50名留守儿童在这里学习娱乐,度过愉快的周末。暑期期间,这里最闹热,有近100名留守儿童在这里学习和娱乐,到这里辅导留守儿童们学习和娱乐的老师全都是大、中学生志愿者们。
黄xx为创建这个留守儿童基地、守住这个基地,办好这个基地,真的是呕心沥血,费尽了心思。记得留守儿童们在这里度过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是黄xx约请了他的高中同学太极大药房的老总杨敏,为40个留守孩子们送来了每人一个新书包,同时还晏请40名留守儿童到馆子集体聚餐,这让孩子们一个个高兴的不得了。所以以后的每年节假日前,黄xx是最忙碌的,他会提前到一些机关单位和大中企业去协调联系,请来爱心单位和爱心人士,为留守儿童们送来节日的礼品和慰问金。特别是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和春节,好多单位在黄xx的协调下,都会来这里慰问留守儿童,如荣县警察院、法院、四合商贸有限公司、深圳品卓家具公司、太极大药房等单位和企业都会在节假日给这里的留守儿童们送来学习用品、儿童食品和慰问金,让这些留守儿童们真正能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能度过每一个快乐的节日。
2013年初,就在留守儿童基地刚建立不久,黄xx听说大街上有一个老人带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每天靠检垃圾过日子,而且小男孩每天在垃圾堆里,又臭又脏时,他马上到街上找到了这对祖孙。原来这个小男才5岁多,是从凉山洲雷波县红旗乡红旗村9组来的祖孙俩,小男孩名叫吉布以布,是彝族,其父亲因犯罪被判了死刑处决了,母亲外出无音讯,家中房屋倒塌没处居住,其奶奶就带着他来荣县旭阳镇金鱼村投靠姑妈,但姑妈和姑父都已经外出打工,只是姑父的老父亲在家,由于生活习惯不同,两祖孙与其姑父的父亲常吵架,于是就搬出来在邻近的旭阳镇梓桐村租了间家房居住。祖孙俩的生活来源就只靠奶奶到处检垃圾度日。为了弄清这个情况,黄xx还亲自跑到凉山洲雷波县红旗乡小男孩的老家去了一趟,把情况了解的清清楚楚。小男孩已经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了,但没有户籍、没有办法上学,而且这个小男孩长的是又黑又脏,脾气又怪,还会小偷小摸。为了帮助这个外地来的留守儿童,黄xx是急在心上,跑在路上。他找学校、找社区,找企业老板,到处协调、到处张锣。首先他把这个小男孩领回家,他老婆帮着小男孩洗澡换衣服,具他老婆欧翠惠讲,当时这个孩子又脏又臭,第一次给他洗澡,就洗了半个多小时,才把全身洗得干干净净。为了叫起来方便,黄xx根据小男孩的彝族名字的谐音给他取名为卢小峰。黄xx找到富东小学联系好,把卢小峰送到富东小学读书,为了小卢每月的生活零用钱,黄xx又找到荣县图书馆的曹英(义工联的会员)协调,曹英同意每月给小男孩50元钱作为零用。就这样在荣县读了四年书,这四年中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卢小峰都是在留守儿童基地度过,刚来时,他的小偷小摸习惯不改,有一次在社区复印室玩耍,他看见复印室办公桌抽屉里有几十元钱,趁大家不注意就偷走了,后被发现了,黄xx就把他叫到黄xx的办公室,狠狠地批评了他,类式的情况常有发生,每发现一次,黄xx都要严肃的帮助教育,让他慢慢变好。黄xx考虑到这样在荣县久住也不是办法,因为这祖孙俩的户口在雷波县,不是荣县人,很多具体问题无法得到解决,于是黄xx又想法联系上了雷波县的义工联组织,于去年将这祖孙俩送回了他们本地,而且还想法协调联系,让雷波县的民政部门给这老奶奶解决低保,把小男孩子作为孤儿,享受了孤儿待遇。现在小男孩已经读初一,但黄xx从没有放弃对他的关爱,每隔两月他都要通过QQ与雷波县的义工联了解这个小男孩的学习生活情况,听说这个小男孩现在变得很听话,也不再小偷小摸了,学习成绩也很好,黄xx说起这事感到很欣慰。
在留守儿童基地,还有一名小女孩叫龚xx,她来自荣县高山镇,四岁时母亲病逝,她父亲就带着小女孩来县城租房住,在县城开了个服装加工厂。周末的时候小女孩也到留守儿童基地来学习。小女孩的父亲是个不管家不管事不称职的父亲,从不给小女孩帮助和教育,也从不给小女孩零花钱,小女孩在学校看见别人同学都有零花钱,自己没有,怎么办,于是就小偷小摸,慢慢养成了坏习惯。因为小偷小摸偷了别人的钱,有时被发现,就找到她父亲赔钱,她父亲也很凶残,不注重教育引导,只知道狠心的打骂,去年有一次,因为偷摸被人发现,她父亲就狠心地将小女孩的尾指砍断了,回家还用尖嘴钳将小女孩的嘴脸订的稀烂。黄xx得到这个情况后,真的不能容忍,他马上找到高山镇和村关工委,一起来调解,将小女孩的监护权转让给她的姑妈,并要求其父亲每要给500元生活费。从2016年7月调解至今,他没给过一分钱生活费。经过在留守儿童基地的学习培养,黄xx的耐心教育,现在龚xx还是留守儿童基地的学员,她已经在富南小学读初一了,小偷小摸的坏习惯已经改了不少,一年多来没再发生过了。
黄xx类式关爱帮助留守儿童从坏变好的事例举不盛举,总之黄xx是一个及有爱心的善良人,有他在,这个留守儿童基地就会永远办下去。2017年4月,黄xx又建立了自贡市志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专门做一些公益事业,专门对未成年人犯罪不予起诉的人员进行帮教。今年黄xx还参加了精准扶贫,建立了一个名叫盐义仓的扶贫项目,他负责联系过水镇的文昌村和乐德镇的烧基嘴村。总之黄xx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是一个善良的人,是一个懂得生活的人,是一个自强自立、永不言败的人,是一个值得大家学习和赞赏的人。
庞xx家庭,河南浚县善堂镇,家庭成员6人。
庞xx,中共党员,小学教师;妻子朱xx,代课教师。父亲庞xx,母亲刘xx,年过七旬。儿子庞xx,大学毕业后应征入伍;女儿庞xx在高中就读。
庞xx夫妇,现任教于鹤壁市浚县善堂镇迎阳铺中心校。工作上,他们跟其他乡村教师一样爱岗敬业、团结同事、教书育人;生活上,他们跟其他村民一样孝敬父母、抚养儿女、和睦邻里……可他们跟别人不一样的是,既爱和睦的小家庭,又将留守儿童聚到身边组成一个大家庭---善堂镇石佛铺村留守儿童之家。每逢双休日、节假日,他们夫妇主动担当留守儿童的代理父母,让身边的留守儿童共享父母般的呵护、共沐大家庭的温馨。
农闲时节,村里许多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留下的孩子由其它亲友代为抚养,农家孩子离开学校、回到家里,孤独、寂寞而又无聊,特别是双休日、节假日,有的呆在家里看电视,有的看凶杀鬼怪、色情等内容的影碟,有的聚在一起打电子游戏、网聊,有的在街上打打闹闹、大喊大叫,更有甚者模仿成年人赌博、吸烟、喝酒……他们被动接受各种消极因素影响,精神空虚,道德失范,甚至误入歧途,严重影响了学校对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效果。
面对留守儿童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校外生活的贫乏、无序等突出困难与问题,庞xx忧心如焚,他苦苦思索:怎么改变农村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的现象,怎么才能让留守儿童欢心、父母在外务工安心,又让委托监护人爷爷奶奶放心?
当时,庞xx查看大量的素质教育读物,从中了解到:青少年之家、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机构,主要承担着少年儿童接受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责任,是素质教育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链环"。他产生一个念头:何不模仿都市少年宫的.形式,创办一座属于农家孩子的少年宫?
1997年7月,他们夫妇模仿北京市少年宫的做法创办了"留守儿童之家"。
他们夫妇创办留守儿童之家,改变了农村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的现象,填补了农村校外教育的空白,使农村孩子共享"同一片蓝天,同一片阳光"。
二十年来,每逢双休日、节假日,他们夫妇义务辅导留守儿童伦理、心理、生理知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法制宣传、道德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引领农村留守儿童在直接参与、亲身体验中,知荣辱,辨美丑,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能力,愉悦身心。2005年5月,石佛铺村留守儿童之家被鹤壁市文明委命名为"鹤壁市未成年人三理教育基地;2007年12月,庞xx被河南省文明委评为"全省三理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二十年来,将近3000名留守儿童接受他们夫妇的校外教育,也涌现出许多优秀儿童。如:2007年6月,陈文倩被共青团鹤壁市委、市教育局、市少工委评为"鹤壁市优秀少先队员";2010年5月,王晓婷被鹤壁市组织部、鹤壁市妇联评为"鹤壁市十佳留守儿童"。2010年8月,庞xx调到迎阳铺中心校工作,他发现班里的申婷芳、申凌寒、申瑞妍、高庆元等女孩儿学习情绪低落、孤独、苦闷。他就跟她们聊天,了解到她们的父母在外地打工,长期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因爷爷奶奶没文化不能及时辅导,往往不能及时完成,课余生活单调、枯燥。庞xx就指导申婷芳组织留守儿童成立"互助小组",申婷芳负责语文作业辅导,高庆元负责数学作业辅导;为了丰富她们的课余生活,庞xx将自己购买的《安徒生童话故事》、《格林童话》、《雷锋的故事》等带到学校,让她们传看,申婷芳负责领读故事,高庆元负责唱歌、申凌寒负责绘画比赛……在庞xx的耐心引导下,申婷芳、申凌寒等女孩儿不但自立自强,还将身边的留守儿童组织起来,成立"留守儿童互助小组"。无论在学校,还是在校外,无论是学习、娱乐方面,还是生活方面,她们互帮互助。在申婷芳的带动下,身边的留守儿童们学习进步明显,生活自理、自护,她们快乐生活、健康成长。2013年5月,申婷芳被市委组织部、市文明办、市妇联评为"鹤壁市十佳留守儿童"。
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2004年10月,他们夫妇关爱留守儿童、创办留守儿童之家的事迹,被鹤壁市市委宣传部评为"鹤壁市2004年第三季度十件好事之一,2004年年度十佳好事之一";2012年5月,被浚县关爱帮扶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协调小组评为"浚县关爱留守儿童十佳教育工作者";2012年6月,被浚县县委评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5月,被评为"鹤壁市优秀代理家长"。2013年5月,他们夫妇创办的石佛铺村留守儿童之家被评为"鹤壁市示范留守儿童之家",2014年5月,被评为"河南省示范留守儿童之家"。2013年5月,庞xx被评为"鹤壁市优秀代理家长"。2010年5月,朱素红被鹤壁市组织部、鹤壁市妇联评为"感动鹤壁十佳母亲"、"鹤壁市优秀代理家长"。2015年5月,庞xx一家人因关爱留守儿童事迹感人被评为"鹤壁市最美家庭";2016年1月,被评为"鹤壁市和睦家庭示范户"。
庞xx一家人关爱留守儿童的事迹,曾经中国青年报、教育时报、大河报、鹤壁日报、淇河晨报、河南电视台、鹤壁电视台、浚县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多次报道。如:2007年11月7日中国青年报《全国首家农村民办少年宫生存调查》,2012年8月6日淇河晨报《庞xx和他的留守儿童之家》,2014年4月30日鹤壁日报《浚县善堂镇:乡村学校少年宫让农村孩子放飞梦想》,2014年5月30日鹤壁日报《年近半百的孩子王》等都做了详细报道。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人帮。为了满足更多的留守儿童开展文体娱乐活动,2008年5月,浚县妇联、浚县文明办的领导协调善堂镇政府、石佛铺村村委会,将石佛铺村小学东边的荒坑划出一部分,作为留守儿童活动场地。庞xx一家人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将两米多深的荒坑填平。2009年3月,他们拉围墙、安大门、建乒乓球台、秋千架、滑梯、跳床、象棋台……总投资六万多元,建成九百多平方米的新场地。2009年7月,鹤壁市妇联、鹤壁市文明办、淇河晨报组织市民为石佛铺村留守儿童捐赠图书3000余册,更加满足了孩子们的借阅需求。2015年7月,浚县关工委的领导,听说石佛铺村留守儿童之家的乒乓球台还是水泥制作的,并且缺少篮球架,马上协调有关单位,帮助庞xx夫妇解决困难。可喜的是,2016年3月10日,庞xx在浚县体育股领取由国家体彩捐赠的一套篮球架和两套乒乓球台;2016年3月11日上午,庞xx在浚县妇联领取一台由河南省妇联捐赠的联想商用台式电脑。有了篮球架,孩子们终于实现了打篮球的梦想;添了两套乒乓球台,更加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又添了一台电脑,孩子们跟父母联系更方便了。
庞xx一家人关爱留守儿童的事迹,通过多家媒体多次报道,也感动了许多有爱心的大学生。自2008年7月以来,河南工业大学将石佛铺村留守儿童之家确定为"河南工业大学社会实践基地";自2010年7月以来,安阳师范学院将石佛铺村留守儿童之家确定为"安阳师范学院社会实践基地",2015年7月1日,南开大学也选派优秀大学生来帮助庞xx夫妇关爱留守儿童。
自中国青年报2007年11月7日专题报道《全国首家农村民办少年宫生存调查》以来,石佛铺村留守儿童之家被称为"全国首家农村民办少年宫";自2015年5月以来,庞xx夫妇所在的善堂镇迎阳铺中心校,取得省、市文明办的大力支持,利用体彩公益基金建成一座国家级乡村学校少年宫。平时,他们夫妇奔忙在"民办少年宫"与"乡村学校少年宫"之间。
把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二十年来,他们夫妇坚持做一件平凡的小事: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shijicailiao/351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