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小学生敬老人最美家庭事迹材料范文(精选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具有触发力大、感染力强的特点。一般事迹材料是怎么起草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孝小学生敬老人最美家庭事迹材料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直以来,郑秀珍的家是一个幸福的大家庭,上有公婆,下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已于前年结婚,有了儿媳。一家人晚辈尊重长辈,长辈关爱晚辈,温馨和谐,其乐融融。
郑秀珍常说,父母亲养育我们不容易,辛苦操劳一生,我们做子女的悉心照顾,赡养老人是情理之中,不足挂齿,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朋友、邻里间无不说她是个好媳妇。
刚结婚,两个儿子相继出生,公婆身体健康,一家人勤劳能干,是村里的富裕户,天有不测风云,20xx年6月,在水稻插秧的大忙季节,婆婆突发脑梗住院,经过抢救,血栓压迫神经,婆婆从此失去语言功能,再也不会说话了,瘫痪在床不能下地了,时值水稻插秧时节,她的爱人还要在家打理农活。20多天,她一人不分昼夜在医院守护,同病房的病友,都认为她是老人的女儿,不嫌脏,不嫌累,一口水,一口饭,一把屎,一把尿地照顾着。直到出院,没有脱过衣服睡觉。
出院回到家,婆婆手不好使,拿不了筷子、勺子,每天一日三餐都要她一口一勺地喂,有时婆婆一口没吃好呛着,喷了一桌子,她从不嫌脏,还教育儿子,“谁都有老的一天,奶奶从小也是这样照顾你们的”。婆婆因为不会说话,有时为了一点小事,也找不出什么原因,就发脾气,又哭又闹,她就像哄小孩一样耐心的哄、劝,直到婆婆高兴满意为止。
由于婆婆患糖尿病多年,一直注射胰岛素,早、晚每天饭前半小时注射,她打完针,做好饭,端上桌,再一口一口地喂饭婆婆,自己只能插空吃一口,几年如一日,从没有自己坐那好好地稳当地吃过一顿饭,农闲时还行,农忙时,她还要和丈夫一起下地干活,有时公公看不下去了,要帮她喂婆婆,可婆婆嫌公公喂的不好,不让喂,最后还是她默默地把婆婆喂饱喂好。
婆婆卧床时间久了,她怕婆婆肌肉萎缩,经常帮婆婆按摩洗身子,把她背到外面晒太阳,婆婆经常便秘,大便不通畅,她就用手往外抠,从不嫌脏。村里的老姐妹去看望婆婆,都说她把婆婆伺候的比她们还干净,屋里一点怪味没有。郑秀珍尽管有多年的风湿、骨质增生致使腿走路不便,但是她从不舍得出门看病,从没有在外面住过一晚,因为她说婆婆在家,她不放心。
郑秀珍是一位农村妇女中很平凡的女人,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几年如一日,怀着一颗敬老、爱老的心,传承着中华民族美德,伺奉婆婆如亲妈,成为富荣村人人皆知的好媳妇。
李庆萍是六街镇六街村四组一个普通家庭,但这个家庭却因照顾卧床多年的老父亲而显得那么不普通,她家孝敬老人、照顾老人的精神,值得每一个家庭学习,是农村家庭孝老爱亲的榜样。
李庆萍家庭有五口人,是一个重组家庭,家庭成员有丈夫阚有明、长子李俊达、次子阚健雄和次子媳妇谬媛媛。虽是重组家庭,但全家人互敬互爱,生活过得平静而幸福。
20xx年8月23日,李庆萍的父亲因突发脑溢血,经抢救和救治后,落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长年卧病在床。李庆萍嫁在本村,考虑到哥哥和弟弟都外出经商和发展,不能留在父亲身边照顾,自己照顾父亲更方便,她就承担起了照顾父亲的责任。为了照顾好父亲,她放弃了田地的农活,在家一心一意的护理和照顾父亲,她弟弟是学医的,更懂得如何照顾父亲,她就经常和弟弟联系请教护理方法。她刚开始护理父亲时,没有经验,每时每刻都精神高度集中的看护着父亲,一个月后,她由于睡眠严重不足,体力不支,不但人瘦了,还经常感觉头晕,她就想:照这样下去,她的身体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拖垮。为了照顾好父亲,她改变了以往的生活方式,每天早起跑步,通过运动锻炼把身体素质提高。在父亲睡着的时候,她就抓紧时间补瞌睡,慢慢的生活有了规律,她的身体也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她父亲发病后,吸了一个星期的氧气,加之不停的输液尿量大不便翻身按摩,血液循环又不好,背部长了褥疮,又因年龄大,组织再生能力差,造成褥疮严重感染,化脓程度达到看得见脊椎骨。每次小便后都要清洗伤口、换药,每次换药她心里都很难受,不知道老父亲是怎样的难受?怎样的疼?为了治好父亲的褥疮,她和弟弟到处打听治疗方法,通过姐弟的努力,他们也学到了很多偏方和办法。由于父亲体形比她高大,她每次帮他翻身按摩都要很长时间,特别在冬天每夜起床要把房间温度升起来才能换尿片、换药、按摩,再冷的天她都累得满身是汗;到夏天温度高时,每天都由她丈夫把父亲抱起,用被子垫好,让老人靠一靠,每天都要用温水擦一遍身体。黄天不负有心人,在坚持了两年零五个月后,父亲的褥疮彻底好了。就这样,她照顾父亲照顾了将近六年,只要父亲健健康康的.活着,她会一直坚持照顾下去。虽然她父亲依然躺在床上,不能下地行走,但是看到父亲的脸色日渐红润,气色越来越好,每天干干净净,她再怎么辛苦都觉得是值得的。
在护理父亲的日日夜夜里,她最感谢的是她的丈夫,丈夫对她照顾父亲不管田地里的农活没有一句怨言,任劳任怨,一个人承担起家里的全部农活,也理解和支持她照顾父亲。父母是子女的表率,她的儿子也非常孝顺懂事,有空回家就抢着替她照顾父亲,叫她去补瞌睡,替她值夜班,看到儿子也这么懂事孝顺,她很开心。在平时的生活中,她会经常到敬老院为老人们量血压,关注老人们的健康状况,自费为老人们带去一些药物,减少老人们的病痛。在她的示范带动下,现在每天早上都会有本村五六个妇女跟她一起锻炼身体,一起强身健体。
她家全家人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的养育,做子女的应该好好孝顺父母,让中国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唐代诗人孟郊更是留下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千古名句。
乌云斯庆,女,蒙古族,现年33岁,乌审旗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执法队员。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是大家公认的好职工,在家里她是一位好女儿,好媳妇,好孙媳,好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与兄弟姊妹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十年来如一日,用爱心呵护每一个家庭成员,用真心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的家庭。
她20xx年与丈夫胡日查结婚,丈夫没有固定的工作,干一些临时工收入甚微,自己又是地方聘用人员,工资才1000元,到20xx年才涨到3500元左右,结婚以后生了两个男孩,生活的开支越来越多,她没有灰心,坚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用微薄的收入维持着一大家的基本生活开支。她的爸爸有糖尿病,妈妈有高血压,经常需要人来照顾,有时还需住院治疗。虽然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但对老人的照顾她是最多的,只要两个老人一有病,她就过去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照看液体,买药陪床。特别一提的是她的丈夫胡日查从小被外婆斯仁那米德抚养长大,现在外婆就一个人,平时和乌云斯庆一家人住在一起,吃在一起。外婆有高血压和风湿性关节炎,行动不便,常年吃药,又没有收入,这一切开支只有乌云斯庆一家人提供。她对外婆特别好,默默地承担起了这份尽孝的责任。
两个孩子的出生,让乌云斯庆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开支更大了,生活更忙了。她既要去工作,又要精心照顾外婆,还要给丈夫洗衣做饭,更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小孩。但是,她没有被生活负担吓到,也没有被繁忙的劳动压倒。
工作生活中,她总是开开心心,乐乐呵呵的与同事和邻居相处闲聊。有一次,同事为偿还5000元信用卡,四处借不到钱烦恼的时候,她主动找到同事问清了情况后,及时借给同事5000元,帮同事渡过难关。还有一次,邻居的一个小孩发高烧,小孩的`爸爸不在家,妈妈又是一个残疾人行动不方便。她得知这个情况二话没说,就把孩子领到医院治疗,等小孩高烧退了才把孩子领回去,虽后两天又领上孩子去医院复查2次,等孩子彻底康复以后她才放了心。这样的好事,她做的还很多很多,在单位和邻里树立了很好的口碑。
作为一位母亲,她深知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为给下一代树好尊老、爱老的标尺,让他们从小在爱的氛围中接受熏陶。即使再忙再累,也从不放松对儿子的教育,她时常教育儿子学习要踏踏实实,生活要简朴,对人要和善,对长辈要尊敬,做事要诚实。
她用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了一个和谐的家庭,虽然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迹,可她却在平凡中用实际行动展示了自己孝老爱亲,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高尚品德。
城市还在梦中,你就迎接清晨第一缕阳光;人们尽情享受生活时,你却在养老教子中奔忙。小家大家是一家。家庭因你而温暖,城市因你而美丽。
孙世雪,县环境卫生管理中心清扫队副队长。从事环卫工作二十多年来,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每天早上四点钟从家出发,穿行在长白大街各主干道,检查卫生清扫情况,看到路面有纸屑、烟头、果皮就捡起,没有清扫干净的地方及时处理。春秋风大,路上行人多,日常保洁清理要到晚上8点钟以后才结束。每逢五一、十一、旅游季节、重大节日更要从早到晚维持街道整洁干净。大年初一早晨五点,孙世雪要带领环卫工人门及时清扫鞭炮纸屑。冬季清雪是环卫工作的重中之重。以雪为令,下雪后第一时间,孙世雪和清扫工人经常是半夜或凌晨一起清扫大雪。为保证路面无积冰、无积雪,大家加班加点、不分昼夜地清运冰雪、清理路面,她和男同志一样坚持在清雪第一线,冰天雪地,寒风刺骨,一天下来就是10多个小时。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孙世雪更是为家庭默默操劳着。1994年春天,孙世雪和在县医院工作的申勇结婚了。因公公患有重病,婚后第二天就放弃了蜜月来到医院侍候公公,在病床前陪他度过了人生最后一程。自从公公走后,孙世雪便和婆婆住在了一起。老人身体不好,她悉心照料。20xx年11月,婆婆得了肺癌,为了让老人安心养病,孙世雪夫妇没有告知老人实情,一边安抚着老人,一边四处联系医院看医生。孙世雪陪着婆婆做了手术,煎药、喂饭、擦身子、洗衣服更是耐心细致地照料着。为增强老人体质,她变着花样做饭菜,讲究荤素搭配,营养合理。只要一有空闲,她就和老人聊天、讲故事、讲笑话,使老人得心情更加舒畅。在孙世雪的细心照顾下,老人的身体逐渐康复。
结婚二十多年来,孙世雪夫妻恩爱和睦,共同承载工作和生活,相互理解、支持,都主动为对方着想减轻压力。平日里,孙世雪教育儿子做人要坦诚,养成勤俭和独立的`品格,已是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说起古浪县定宁镇肖营村石南庄组的石财,当地人们不得不给他竖起大拇指,孝爱诚实,作为孙子辈的他和妻子史燕霞无怨无悔伺候爷爷奶奶12多年,直至奶奶爷爷93岁相继含笑离世,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20xx年石财和妻子史燕霞相知相爱喜结良缘,当时因家中人口较多,婚后没有多久,按照农村的习俗,就和父母、兄弟分家另过,当时父母和弟弟住在一起,石财和妻子被分了出来,家里面条件有限,因此除了锅碗瓢盆和简陋的住所,并没有分得一点像样的财产。由于石财是家中的长子,从小是由爷爷奶奶一手带大的,从小就和他们感情深厚,因此他们两口子商量就主动要求把已经81岁的爷爷和78岁的奶奶接过来住。当时,他的伯夫和父母都健在,作为孙子伺候爷爷奶奶这种事在他们那个村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在刚开始伺候爷爷奶奶的时候,亲戚朋友和邻居们都不理解他的这种做法,认为他作为孙子没有照顾爷爷奶奶的必要,这应该是父母、叔伯应尽的赡养义务,但是他依然是继续坚持这么做,甚至亲戚们认为他是在作秀,邻居们也对这种情况不是理解,对他也不理不睬。就这样,他和妻子一起默默伺候了爷爷奶奶12年,直到他们相继离世。
“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之道最起码的品质和风格,这也是石财和妻子一直做的,在照顾二老的过程中,他们每天早上起床后就帮老人倒洗脸水、梳头、穿衣服。妻子史燕霞在老人的饮食起居上更加体贴入微和“费心”,每天做饭都是做两类饭,一类是年轻人爱吃的`,一类是适合老年人吃的。为了不让爷爷奶奶寂寞,他们就经常跟老人拉家常,给老人聊聊在外面听到见到的新鲜事儿,或者让老人讲他们年轻时候的事儿,每每讲起就有讲不完的故事,爷爷奶奶年轻时候的很多故事他和妻子都能背下来了,但是他们还是从不厌烦,反反复复让奶奶讲,就是为了让老人多说说话,排遣爷爷奶奶心中的苦闷;有时候也让孩子们给老人讲笑话,讲故事。为了不让老人感到孤独,当爷爷想出去散心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开车拉着他到县城公园、广场及周边邻居家去转转。
20xx年,奶奶因病救治无效去世,他们全家非常伤心,后来,伯父要求将爷爷接到县城他家里照顾,但是爷爷不愿去,说是住不惯城里的楼房,行动上也不方便。20xx年年底爷爷也由于肺心病住院,大小便都不能自理,他和妻子白天黑夜轮流的照顾,帮爷爷擦身翻背、洗脸、洗脚、洗衣服剪指甲、端屎端尿,亲戚们来看望爷爷的时候都流下了感动的眼泪,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就是亲生子女也不过如此啊!”。虽然经过他和妻子无微不至的在医院伺候了爷爷一个多月,最后爷爷还是走了。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爷爷奶奶从小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对他的照顾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用一颗感恩心对待身边的老人,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多回家看看,让他们感受家人的温暖,安心的度过晚年。
“首孝悌,次谨言”、“亲有疾,药先尝”、“昼夜待,不离床”,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石财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党员,没有轰轰烈烈的感人事迹,只是用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照顾着自己的亲人,用行动来让他们过得更幸福更快乐。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抛掉利己思想,抛掉享乐观念,发自内心的去爱我们的亲人,关爱我们周围的所有老人。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shijicailiao/300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