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事迹材料

优秀村医事迹材料

优秀村医事迹材料



优秀村医事迹材料

  优秀村医事迹材料(精选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事迹到底怎么拟定才正确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村医事迹材料(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秀村医事迹材料1

  30日,杭州市卫生系统举行王妙芳先进事迹报告会。王妙芳也出席了报告会,她用百丈口音讲道:我做的是非常平常的事,社会各界却给了这么高的荣誉,真有点担当不起。我今年60多了,但只要乡亲们需要我,我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做下去。

  市卫生局领导,局直属各单位、各区、县(市)卫生局(社发局)主要负责人、党办主任,职工代表,直管医院负责人共300多人参加了报告会。

  王妙芳是百丈镇仙岩村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40年来她坚守在一个小山村,用自己的技术和热情帮村民解除病痛。她把病人当邻里、当朋友、当亲人,成了当地村民不可缺少的大好人。7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王妙芳的事迹。患者的快乐就是自己的快乐,被村民需要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王妙芳这种质朴的幸福观,引起了全区、全市甚至全省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报告会由区五院赵玲主讲,百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白洪斌和员工王刚领、王妙芳的儿子林峰、仙岩村村民李萍分别从各自的角度描绘了一个可亲、可敬、可爱的下属、同事、母亲和阿姨,讲述了一个个朴实感人的故事。

  杭州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滕建荣一见到王妙芳,就握着她的手连说“向你学习”,他说,你的先进事迹,事实上就是乡亲们对你的口碑,这是你的光荣,也是卫生系统的光荣,对此,你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他表示,下一步全市卫生系统将进一步加强对王妙芳事迹的学习和她这种朴素价值观的宣扬,学习她扎根基层、不计名利的高尚情怀,爱岗敬业、救死扶伤的职业素养和情系群众、无私奉献的优秀品格,从而鼓励鼓舞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投身医疗卫生的神圣事业。

  崇贤街道掀起一股“王妙芳”热

  日前,崇贤街道党工委组织机关干部、村(社区)负责人、崇贤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一起参加王妙芳先进事迹报告会。 来自崇贤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沈掌富在听完报告后表示:听了王医生的事迹,深受鼓舞,作为一名“赤脚医生”,本人有着与王妙芳一样的经历,要以王妙芳为榜样,一心一意为病人服务,解除病人痛苦,体现自身价值。据了解,崇贤街道党工委举办的王妙芳先进事迹报告会,掀起了学习王妙芳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神的高潮,街道党工委要求全体机关干部联系实际,谈认识,找差距,在推进崇贤新城项目建设中尽心尽责,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献计献策,在创新社会管理上有新突破。

  百丈镇以王妙芳精神激励工作热情

  近日,百丈镇计生办组织了各村(社区)计生干部,开展主题为“学习王妙芳同志先进事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座谈会。近来,百丈镇各部门纷纷组织干部职工学习王妙芳同志先进事迹,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工作热情和创业动力。参加座谈会的计生干部,纷纷畅谈学习王妙芳同志的体会,大家都被她的事迹深深感动。仙岩村计生服务员谈到,自己和王妙芳同是一个村的村民,作为年轻一代,着重在四个方面学习王妙芳同志的精神。一是要有责任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是要甘于平凡,脚踏实地;三是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做学习的表率;四是要不断开拓创新,营造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氛围。

  优秀村医事迹材料2

  45年前,他选择“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回海岛做乡村医生;45年间,他搭渔船、爬礁石、翻山头,记住每个村民的基础疾病,曾夜里抱着氧气袋,乘渔船送病人急救;曾抬着打6颗钢钉的手臂,坚持坐诊;曾一夜之间被几拨急性肠胃炎病人叫醒,陪他们吊盐水到天明……

  他叫吴秀明,宁波象山石浦的乡村医生,海岛居民口中的亲人“老吴”。潮涨潮落,人来人往,他青丝变白发,在海岛尽头站成屹立不倒的瞭望哨。

  响应号召,去最艰苦的地方。

  吴秀明扎根海岛的45年,有10年是在象山南田岛度过的。

  南田岛是宁波地区居住人口最多的偏远岛屿,也是吴秀明的家乡。1976年,21岁的吴秀明在象山人民医院医士班学成毕业时,学校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满腔热血的他毅然回到南田岛樊岙公社卫生院工作。

  有一年,吴秀明参加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他和同事在海岛最偏远的水糊涂村、杨柳坑渔村和金七门渔村整整住了一个月。那里没有电,他们就自带发电机,昼夜加班,挨家挨户摸排,查出了金七门村有两位老人和一位年轻妇女患有结核病。

  按照规定,国家给他们提供药物免费治疗3年。3年期间,每月都要给他们送一次药,还要定期把他们接出来,坐船去石浦拍片复查。

  这个重任落在了吴秀明肩上。那时的南田岛,很多乡村都是荒山野岭,道路难行,每月送药谈何容易。每次,吴秀明都要从樊岙翻过三道山岭,走近2小时山路才能到金七门村。有时回去晚了,还要走夜路,吴秀明便背着医疗箱,拿根竹棍,边走边左右拍打开路。

  吴秀明这一坚持就是3年。而为了每个月的约定,吴秀明有一次冬天因公到宁海,遇到大雪封路不通车,他硬是一大清早从宁海出发,步行了8个小时到象山泗洲头,再辗转回到樊岙,就为了准时给他们送药。

  遭遇厄运,却放不下朝夕相处的海岛居民。

  1986年11月,已经结婚,儿女双全的吴秀明,调到了东门乡卫生院。卫生院在东门岛上,与石浦隔海相望,那时没有桥,进出海岛都靠坐船。

  当时,乡卫生院设在潮汐一来就会被淹的土地庙,没有自来水,都是向村民买井水喝。后来迁到现址,名称更名为东门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也从以前的10多人减少到如今的3人,尤其是1999年连接石浦和东门岛的铜瓦门大桥通车后,同事们都选择了下班后回到石浦家里。

  尽管吴秀明的家也搬到了石浦,但他还是选择平时住在岛上,每周才回一次家,他的理由很简单:岛上2000多人,签署了家庭医生协议的有近700人,他们都是老人,年纪大了发病时间不固定,卫生服务站晚上离不开人。

  于是,便有了吴秀明多次在夜里抱着氧气袋,陪伴病人乘着渔船,乘风破浪,赶往石浦急救的镜头;也有一夜之间被几拨急性肠胃炎病人叫醒,陪伴他们吊盐水到天明的经历……

  35年的朝夕相处让这里的村民接纳了他,如今,每户居民家里有多少人、有些什么病,他一清二楚。但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个对海岛居民病情了如指掌的医生,却对自己儿子的病情知之甚少。

  2014年3月,吴秀明的老伴因为心肌梗塞住院治疗一个月刚缓过劲来,又查出儿子患了胸腺肿瘤,病情凶险,稍有不慎将导致终身瘫痪。

  儿子正当壮年,孙子才上小学一年级,他们一家的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怎会遭此厄运?要是平时自己常回家看看,早点发现儿子身体的异样,肿瘤还会这么严重吗?吴秀明内心满是自责,四处举债,又把石浦的房子卖了,花了近40万元给儿子做手术。

  好在儿子手术很成功,在上海治疗半个月后回到石浦,休养了一个月才渐渐恢复。那一个月,吴秀明请了假,天天骑摩托车回家照顾儿子。不幸的是,有一天晚上他不幸摔伤,导致右臂肩胛骨折,手臂上打了6颗钢钉。

  这次吴秀明住了整整一个月医院,但他也很不安:已经一个多月没去上班了,海岛卫生室怎么样了?那些患者的病情是不是稳定?对面山岛上刚做完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的老王现在恢复得怎样?东丰村的老陈上个月血压高得吓人,他降压药有没有坚持吃?……

  一想到这些,吴秀明坐不住了,坚持出院,打着石膏、吊着手臂回到了服务站,一边给海岛居民们看病,一边让医院派来的实习医生开单拿药……

  “热闹”晚餐,却是6年来的第一次。

  吴秀明的敬业赢得了医院领导的信任。2015年他退休后,又被医院返聘,继续留在海岛卫生服务站工作。

  同样,他的敬业赢得了海岛居民的爱戴。大家知道他手臂里有钢钉,不能吹冷风,所以后来夏天大家来看病、挂吊针时,都强忍着说不热,吹吹风扇就好。实在忍不住了,打开空调,也要把吴秀明“赶出”输液室。

  近日,记者跟随吴秀明乘船到对面山岛巡诊时,那里住的9户人家看到吴医生来了,像见到亲人一样将他请进屋里。临走,岛上的居民们又拿出自家种的橘子、青菜送给吴医生。

  回到东门岛卫生服务站,记者参观了吴秀明的宿舍:一张单人床,一张桌子,几个收纳箱,还有陪伴了他30多年的衣橱和一把用来切中药药片的刀。

  得知记者想陪他一起吃晚饭,吴秀明下了班马上忙活起来,拿出冰箱里自家带来的皮皮虾、冬笋、鲳鱼等,下厨烧了六七个好菜,看到买的一瓶椰子汁不够,他又准备跑出去到隔壁小店再买一瓶。

  记者心有不安,劝道:“我们就3个人,不用弄这么多菜和饮料,浪费了。”

  但同行的通讯员却拽住了记者,偷偷地说:“这是6年来,第一次有这么多人在服务站陪着吴医生一起吃饭,平时他一个人都是有菜没鱼、有鱼没菜,一锅饭烧了吃两天的,晚上也找不到人说话,吃点饭,看看电视就睡了。今天老爷子高兴,就由着他吧……”

  吃完饭,我们向吴秀明告别时,已经是晚上8点过了。东门渔村村口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渔村道路一侧的霓虹灯格外耀眼。回首望去,吴秀明站在路边向我们挥手道别的身影越来越模糊,又越来越清晰。

  45年前,他响应号召到偏远海岛做乡村医生。搭渔船、爬礁石、翻山头,很多人不懂他为什么到这么艰苦的地方,但身上的白大褂懂得他的选择。

  海岛上,有人上岸,有人离开,潮涨潮落,人来人往。而他青丝变白发,把45年的坚守,站成屹立不倒的瞭望哨。

  打着钢钉的臂膀在海风中颤抖,而他问诊的手温暖依旧。一生俭朴清贫、敬业奉献,他把医生二字镌刻在海岛乡亲的心里。

  优秀村医事迹材料3

  她出生于1982年,是个漂亮的贵阳姑娘,个子娇小,皮肤白皙,一双眼睛大而明亮。

  20xx年,她辞去贵阳长江医院的工作,跟随在乡镇工作的丈夫来到龙河村,为当地缺医少药的老百姓开起了村卫生室,这也是龙河村4000多名村民唯一能进行新农合报销的卫生室。

  岂知两个月后,丈夫被调至黔西南州委工作。“走还是留?”她很纠结。她发现,由于贫穷闭塞,当地农村妇女大都缺乏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不少妇女患妇科病后,找不到女性妇科医生,一直拖到病情恶化。龙河村还是个风湿病高发村,老人几乎都患有风湿病,一些村民40来岁就骨骼变形、直不起腰。而村民最缺乏的就是能够对症下药的好医生。

  留下来为当地百姓治病!

  下了决心的钟晶拿出2万元购买了理疗仪、治疗妇科等疾病的仪器,所有用具每周消毒一次,还按大医院要求设置了垃圾分类。龙场镇党委副书记孙志宏说,她的卫生室是镇里最正规的之一。

  钟晶一家三代行医,她又托均为医生的外婆和母亲打听了一副治疗风湿的草药方。48岁的`龙庆昌患风湿病14年,多次外出求医花费上万元。“最后找到钟医生,20元6包药就好多了,介绍的几个朋友用药后也都有好转。”龙庆昌说。

  村里不少苗族群众不懂汉语,她就靠打手势,或请懂汉语的苗族学生帮忙翻译。2010年国庆节,钟晶还自掏腰包,请来贵阳的妇科专家为村民坐诊,她也趁机学习。说:“我为自己学有所用感到安心。”

  优秀村医事迹材料4

  河有多深,能不能过?过不了!这是新疆乡村医生居马泰护送小病人阿革兰时在路上和同伴的对话。乡村医生居马泰被冰河拦住了回诊所的路,他怀里抱的孩子名叫阿革兰。只有8个月大,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发高烧已经两天了,在这样的高原和高寒地带,随时可能会转发肺炎,危及生命。牧场里缺少药品,居马泰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把小阿革兰带回到50公里外的诊所。而这天山最艰险的一段路程被当地的牧民称之为“魔鬼路”。

  冰看一下!冰看一下!可以过得话,我们看一下,抓紧时间,过不去!冰太软!绕过山从那边走吧!阿革兰。高烧不退的小阿革兰,一直哭闹不止,居马泰想尽办法,逗小家伙开心,8个月大的小阿革兰很快就跟他熟悉起来。阿革兰的笑容让48岁的居马泰想起自己的三个孩子。居马泰满心愧疚。他的大女儿高哈尔说:我爸一般都说:有你在我放心,可是我吗能干什么呢?

  我们都上学的,这次居马泰出门诊前,妻子刚刚的做完子宫切除手术,可等不得妻子出院,居马泰就又要出发了。他必须赶到在大雪封山前把药品送到冬季牧场把危重病人转移出来。因为自己是天山深处一块2200平方公里冬季牧场中唯一的医生。女儿高哈尔说:我爸走的时候,我妈就又掉眼泪说肚子疼,然后我爸就给她给了一些药说可能过几天就好了。

  把生病的妻子交托给15岁的大女儿和9岁的小女儿照顾,居马泰的心一路上牵挂。可这时,他却不得不将精力放在眼前这50米的溜索上。溜索距离河面不到2米,不及一根拇指粗。居马泰在冬季牧场出诊已经在这根溜索上来回20年了。可是这一次,要抱着小阿革兰。他双手根本没办法抓住溜索。居马泰把小阿革兰紧紧绑在自己身上。路过的牧民找来绳子,把他俩拉过了河。

  阿革兰!阿革兰!居马泰在溜索上不停的叫着哭闹的孩子。小心点!邻近傍晚小阿革兰体温突然升高,咳嗽的更加严重了。居马泰停了下来,给小阿革兰喂了仅剩下的一点药。拔山涉水后。大家都很疲惫。居马泰却一个人在冰河边剃起了胡子。这也是他每次转诊病患孩子时必须做事。居马泰说;一边打鞭子,一边抱孩子。那时候看看娃娃的体温怎么样,这样子面对面(测体温),但是娃娃不舒服,胡子刮掉好。上午十点回诊所路上,第二天小阿革兰病情加重,但回诊所,却要面对4200米的雪山。在这样的冬季翻雪山被当地牧民认为是最危险的事。

  在厚厚的白雪下面,掩盖着无数的悬崖和冰川。居马泰在这条路上往返20年,熟悉这里每一条路的分布,可依然不敢有丝毫的`掉以轻心。他的三匹马都曾摔死在这样的路上。我和马一块下去了,摔倒了,马死了,我活着。这让居马泰身上留下了三处旧伤,每到寒冷天气就会伤痛加剧。可他还是毫不犹豫的承担起最危险的用自己的身体为阿革兰和妈妈开辟出一条安全道路。峰顶气温骤降到零下25度,扑面的冷风空气让人无法呼吸,一米多厚的雪,让每一步移动都非常艰难。4个多小时不停息的赶路,马终于支持不住了。

  两昼夜的奔波,居马泰已经体力透支了极限,可是他知道自己是小阿革兰最后的生命保障,无论脚下的路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无论还要面对怎样的风雪,除了坚持他已别无选择。两个小时后,居马泰带着孩子终于回到诊所。经过一个星期的治疗,小阿革兰恢复了健康。

  他是居马泰在天山深处“魔鬼路”上转诊的第92个病人。在这20年中居马泰救治过192位病人。他冒着生命的危险在极地行走,守护着1500多户牧民的健康。

  主持人问居马泰:北京冷吗?居马泰答:北京不太冷。但对我们来讲,刚刚过去的这个元旦是三十年里最冷的一个元旦。零下十几度相当于您那儿的什么季节居答:现在我们那儿是零下30度。在这种天气下,您还得进行巡诊,继续巡诊。我手中拿的是一份病历,我仔细看了这份病历,分别是居马泰所在那个县和所在的州医院所开的病历证明,这上面医生写的是什么,心力衰弱,您有这么重的心脏病换个人行吗?换个人去,换个人也行。但是我们牧民想有点担心。担心什么?担心他们为了需要我们这样子。我们担心他,担心别人对路途不熟悉是吗?到底有多危险?又高又那个啥?滑的很,雪也大,学业厚。那样子,特别危险。一走就是20年。据说您是从父亲的手中接过的药箱。嗯!对,我父亲留给我的。这个药箱你想传下去吗?想传给谁?那个药箱,传给谁?我的丫头,儿子他(们)用。几个孩子您?一个儿子,两个丫头。年纪最大的是女儿是吗?对!她希望当医生吗?她也希望当医生。

  有请居马泰的大女儿高哈尔登场献奖!小姑娘今年话不能不到16岁,家里很多活死她干。自己想当医生吗?想!我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医生,像我爸爸这样的医生。其实居马泰的妹妹和妹夫也是乡村医生。这一家人对周边的很多百姓就是生命的护卫,真应该向他们致敬。这座奖杯所包含的是所有的那份敬意,浮雕上面有真实的乡村中国,上面绽开的是岩石上的花朵,生命如花,十字交叉。神圣的医生责任,向所有乡村医生致敬!向居马泰致敬!

  优秀村医事迹材料5

  XXX,女,32岁,大专文化,执业助理医师,xx省xxx市xx人。自2004年至今担任xxxx村卫生室医生,十几年年来,她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当地农民的健康。她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2001年刚毕业,陈x丽同志曾经在xx县人民医院、xx大一附院进修学习,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院领导好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她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向老医生、领导虚心请教。由于个人的努力,先后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

  20xx年,在手足口病防治过程中,陈x丽同志因晚上出珍雨天路滑,不幸跌倒右上肢损伤,但仍然忍受剧痛每天坚持在一线,到患儿家中消毒杀菌,督导和宣传疾病防控,深得患儿家属及广大群众的感动。与此同时,可又有谁知道他家孩子因高烧正住在县医院接受治疗呢,他自己却没有去探视一次,更没有去陪护一天。

  二、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从事xxx卫生室医生工作以来,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十几年来共接诊病人不计其数,从没有收取一分钱诊疗费,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

  爱心是xxxx医生行医信念和做人根本。记得2006年的一个晚上半夜,天刮风,下着雪,村民陈桂荣,突发上腹疼痛,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家人打电话给陈医生,陈医生意识的病人的病情十分严重,马上起床,拿起急救箱,氧气袋,等感人的事你自己编吧,,尽量写的感人至深,病人是肺气肿,肺心病,由于她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陈xx医生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三、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

  20xx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他个人投资十几万元,建成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六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按照镇卫生院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微机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刷卡,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先后成功接待省内外领导、团体前来村室检查指导工作达20余次,获得一致好评。

  积极做好卫生服务工作,现在已为辖区1226口常住居民进行了健康查体并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尤其为辖区137名老人,123例高血压病人,32名糖尿病人,7名重型精神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并纳入健康管理,提供每三个月一次的上门随访服务。在老龄化趋势加快情况下,尤其关心老人健康,每年都亲自上门为65岁以上老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及时将查体信息存入档案,真正为老年人建立了身体“晴雨表”。

  20xx年12月1号我县做为医改首批试点县,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陈阿丽医生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确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相信党和政府,困难是暂时的`,也会得到妥善解决的。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陈xx以她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他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心,也赢得了组织的信任,去年3月,十里铺村卫生室被示范化卫生室等荣誉称号。作为卫生战线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我想,都应该引陈阿丽同志为自豪,以陈xx为榜样,像她那样用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无私奉献青春热血。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