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事迹材料

《迷城》观后感

《迷城》观后感



关于《迷城》观后感

  《迷城》观后感

  看《迷城》是夏天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迷城》观后感。之前看了一部入围戛纳的新片,很失望,把真实社会新闻改编拍出来的片子反而让人觉得矫情与隔离,觉得假,也就是没有艺术真实。电影是场梦,其实艺术真实是必须的,也是考验导演能力的唯一指标。

  认识章家瑞是在无锡,看他的《诺玛的十七岁》,我觉得算是不错的处女作,后来章家瑞电影与张静初紧密结合在一起,边陲风情与历史传奇成为他电影的主题,直到《红河》的大片气概。到了《红河》,章家瑞的电影叙事走向成熟,走到《迷城》,他的叙事更为精彩与稳健,是我看到的章家瑞最为娴熟的一部佳作。

  《迷城》说的是一位来自农村贫困大学生赵坡,他有着童年的创伤,为了供养他读书,他的母亲在城里做了类似发廊妹或三陪女之类的工作,被他的父亲痛斥,他目睹了自己母亲被父亲推下河丧生的情景,自己也留下大脑积水的后遗症。但母亲赚来的钱的帮助下,赵坡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考取了城里的大学,可以说,大学里的贫富学生阶层分别很明显,他对富家女有好感,但无法亲近。他喜欢上了发廊妹甘秀,对甘秀的爱应该还有着赵坡深深的恋母情结。对甘秀的爱,赵坡只能与自己城里的老乡分享,两位老乡在城里打工,影片开始就是赵坡帮老乡去讨薪,观后感《《迷城》观后感》。四个贫困的年轻人结伴去郊游,甘秀从被赵坡包装的"大学生"到洗头妹,更增添了她与大家的亲和度,一场暴雨改变了一切。赵坡回来,恍惚中看到甘秀被两位老乡Gangrape,他进屋怒斥,甘秀愤而出走失踪。赵坡陷入深深自责,甘秀回来找她,他终于鼓足勇气去报案。但事实上,甘秀早已在那天不慎落水而亡,两位朴实的老乡也并未强暴她,一切都是赵坡的大脑障碍幻觉。赵坡因病休学,他在街头被两位老乡痛揍。

  赵坡的病源自于童年父亲与母亲的记忆。历史的前进总是踩着道德沦丧的血迹,在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口号下,母亲用不干净的钱给赵坡带来了能够改变命运的知识,赵坡到了大学还是处在深深的自卑中,他自卑于自己贫穷的阶层。他恋母,甘秀是他恋母情结的爆发。他有年轻人应有的sexual,但被压抑,使得他在暴雨中的甘秀的身体产生欲望,但他转移到了自己的老乡上,那一刻,甘秀像他的母亲,他变成了童年印象中自己的父亲。我是谁?这是赵坡走进大学、走进城市后的追问,他羞耻于自己的阶层与童年,他试图挣脱,却无能为力。甘秀与母亲,赵坡与父亲,这两组成为核心冲突与彼此依恋。

  我们身处的这个转型大时代,阶层分离了,同样一场革命开始了,我们用知识与金钱在改变一切,日新月异中我们总是无法释怀于自我的根本。这本身就是一个内心的迷城。可以说,章家瑞的《迷城》就通过一个患有精神障碍的大学生的故事,真实记录了我们这个迷幻的大时代,我们都是中国病人。

  在《迷城》中,章家瑞的叙事更为成熟,后半部的主观幻觉拍得非常类型化,很具看点。我看过两遍《迷城》,我觉得特别能体现导演功力的其实是前半部的伏笔,非常从容,这是大师风范。电影导演是看布局的,布局好才会有好节奏。在导演的超强控制力下,演员格外精彩,特别是赵坡的扮演者郭晓然,表演的层次感极强,新人能遇到这样的`角色是人生大幸。霍思燕也有很大的表演空间,也是她最好的一个角色。

  据说,《迷城》的最初版本其实是甘秀真的被赵坡的两位老乡给Gangrape了,但电影局没通过,改为现在这个结局,我觉得电影局这一修改意见这是正确的。我更喜欢现在这个版本。也许,在现实生活中更多发生的是甘秀被Gangrape的现实,但电影不同于现实。甘秀没被Gangrape的艺术真实被章家瑞营造与还原,不仅令人信服,更有强大的震撼与回味。回味在于,其实我们都是与赵坡一样的病人,我们往往忘记自己的最初,漠视身边,谬误诬陷,背叛自我,我们都在大时代外部冲击下无力抗拒而被自我彻底强暴。从母亲到甘秀,再到两位无辜的老乡,他们的朴实与单纯,都在赵坡的自我幻觉中异化。具有强烈农业化社会性格特征的朴实的底层成为城市化进程中被践踏的蜉蝣。章家瑞在《迷城》中关注了这个时代最大的缺失,也是我们最多的疑问。我觉得《迷城》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片子。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