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先进典型人物事迹材料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良好风气、推动工作、激励后进的作用。事迹到底怎么拟定才正确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先进典型人物事迹材料,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坝头村是草桥镇政府所在地,全村共2245户,8632人口,面积10平方公里,耕种面积达4200亩。以前村里在经济上是个空壳村,工业上是个空白村,截至2014年村里欠外债400多万元,各项工作举步维艰。2014年5月陆统浩同志担任坝头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以来,心系全村百姓,一心一意为群众谋福利,带领全村干部群众真抓实干,敢打敢拼,取得了显著地成绩,坝头村的各项工作明显好转,各项事业发展顺利。
一、明确发展思路,引导农民增产增收
担任坝头村党总支书记后,为尽快了解情况,进入角色,陆统浩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切实做到解难题、排民忧。为了带领农民增产增收,他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引导群众种植蔬菜大棚,群众纷纷跟进。目前全村瓜果蔬菜大棚占地1200亩,年产各类蔬菜40万斤,并形成了绿色产品产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每亩地的收益都在1.2-2万元,老百姓笑在脸上,乐在心里。
在搞好农业生产的同时,陆统浩还积极寻求新的创收途径。他积极外出招商引资,并原来的600多亩的老树林抛荒地改造建成无污染高效厂房,目前,村里已有村办企业5个,每年集体纯收入40多万元。村民们不用再外出打工,可以就近上班,生产生活非常方便,成为新时期的农民工人,月收入都在1500—3000左右元。
二、做群众信任的带头人,用心为民办实事
几年来,陆统浩尽心尽力,为村里办了很多实事好事。他积极外出跑项目、筹措资金,为村里新修水泥路20公里,共计40000多平方米,各队之间实现了路路通。为解决夜晚出行问题,保证群众的安全,陆统浩带领村干部为全村架设安装路灯196盏,极大方便了群众的出行。
为了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村里已完成了220户新农村标准小区建设,还有300余户正在筹建中。在陆统浩的努力下,村里每家每户都通上了自来水,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活。2014年,完成了全村300多农户清洁能源沼气的使用工程,村里还新建了40多个垃圾池,50多个垃圾箱,并配备10名专职人员负责日常打扫工作,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为方便广大群众生活,陆统浩经过多方集资为村里建造一座建筑面积约1000多平方米的低价洗浴室、一所建筑面积约1500多平方米的免费幼儿园,高标准配套娱乐设施。为了方便群众购物、销售与交易,坝头村还新建了一个占地约50亩的新型农贸市场。此外还设定免费公墓一片,占地约60多亩。
三、排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根据“平安村”创建工作的具体要求,陆统浩紧密结合本村实际,研究部署本村平安创建工作,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了平安创建活动的扎实开展。在工作中,他以身作则,坚持党的路线、方针,不断学习社会治安法制法规及相关政策,积极投身平安创建活动,坚持依法办事,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稳定居民生活,确保一方平安,为创建“平安坝头”添砖加瓦。
为创建“平安村”、“平安坝头”,陆统浩带头组织建立了村民联防队,认真开展巡逻防范工作,仔细排查,降低了违法犯罪率,改善村民生活,保证了村民生活安宁。通过排查摸底,及时掌握了解矛盾,迅速采取措施预防矛盾激化。陆统浩还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从根本上改变了村民的思想观念,有效抵制了歪风邪气。
和谐才能发展,团结才能奋进,陆统浩真诚对待每一个反映问题的村民,面对矛盾不回避,公平、公正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努力化解矛盾纠纷,做到了早排查,早化解,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群众看到村干部尽心在帮助自己,心平了,气顺了,意见也少了,干群关系非常和谐。
陆统浩服务群众,默默奉献,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但是用自己的努力工作,推动了全村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他用开阔的思路带领群众逐步走向富裕,他用无私的情怀给每一名需要关心的群众带来温暖和慰藉,在陆统浩的带领下,坝头村将会有新的更大发展!
19xx年—19xx年就读于大学物理系,曾任学生会主席,因思想上进,品学兼优,表现突出,98年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2014年7月毕业被招聘到大连开发区一中工作至今。
工作至今已六年半,几乎是六年半如一日,谦虚好学,踏实肯干,工作从早至晚不辞辛苦,从不抱怨,工作和付出逐渐成为一种习惯。不怕困难,顽强上进,志在有为,对进步和成长的追求也逐渐成为工作乐趣和境界的一种内在的源动力。
自他参加工作以来,便一直做班主任工作、兼物理学科教学。在班主任工作上,有章有法、有严有爱、有情有理、有声有色、有威有信。对家长不吃请、不受礼,对学生不讽刺、不歧视、不体罚,视工作和学生为自己生命的几乎全部。无论教育、教学工作都事事做榜样,处处做示范。深受学生喜爱、家长好评、学校满意、社会认可。每带一个新的班级以及一个班级的不同阶段,总是勤研究善学习爱思考不守旧,班级风气之端正,关系之融洽,特色之鲜明,成绩之突出,不仅仅是树立了一面班主任及班级工作的旗帜,更重要的是作出了“教书育人”最根本的贡献。所带班级也多次受到市、区、校级嘉奖。99年他送第一届高三毕业班就结出“清华”之花,一本率超过70%,二本率100%。为此,受到金港新区(即大连开发区)嘉奖,被授予“大连金港新区99高考特殊贡献奖”、“大连金港新区优秀教师”。2014年又送走一届高三,因表现突出第二次被评为区优秀教师。
99年11月,进入学校领导班子,任团委副书记,主持团委工作;00-01学年度,兼任政教处副主任,主持政教处工作半年多;02年7月,被任命为一中政教处主任、团委书记,主持政教处和团委工作。能够达到学校对班子的要求:吃苦、受累、受委屈;很好的发挥了学校班子成员的三大作用:榜样作用、服务作用、领导作用。
主持团委工作,研究升旗仪式活动的特点及其重要作用和意义,结合学校的实际及发展要求,提出由处室、教研组、班级轮流承办,形式及内容均不限定,但要体现出“五性”:针对性、思想性、教育性、创新性、文学性。使得一中升旗仪式活动的质量、效果及特色达到一个高度。办《紫薇正开》校刊,组建“黑山文学社”、发行《黑山文学》社刊,展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搭建了培养并发展学生特长的舞台,浓厚了学校的文化氛围,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领导校学生会,打造了一中精品社团:校刊编辑部、文学社、广播站、电视台、棋社、书画社、球类俱乐部、乐队等,使得一中的文化及文体活动丰富多彩,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真正要求,也为一中两年一届的“百名特长人才评选活动”奠定了基础、提供了舞台。
主持政教和团委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标准更高;眼界更宽、思路更广;空间更大,成绩更突出。偌大一个学校,卫生环境无比洁净,秩序也井然;搞文化环境建设、百名特长人才评选,使得一中成为真正搞文化和教育的神圣领土;举办并承办各种大型活动:开学典礼暨教师节文艺演出、校园文化活动月、元旦联欢及颁奖大会、大连市“开发区一中杯”局直属高中合唱比赛等,通过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并树立标准和榜样,教育全校,气魄大、品位高、效果好。领导的音、体、美教研组承办的活动、参加的比赛也是有声有色:大连市一年一度的篮球赛、田径运动会、足球赛在重点高中组02年摘得两金一银,合唱比赛均获市、区金奖。为此一中获得02年“大连市校园环境艺术化先进单位”、“大连市中小学大课间操窗口单位”、“大连市学校卫生工作优秀单位”三项殊荣。在大连市中小学校中,同时获得这三项殊荣的学校仅有三所。所做的工作,不仅为一中实施强校战略奠定了一定基础、提供了部分保障,同时也为一中02年末顺利通过“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评比验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虽承担了学校较多较重要的部分教育、教学工作并作出了一些成绩,但从不言功、请功,总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并且还为自己做得不够、不好而自责。工作作风上讲配合、讲胸怀、讲境界、讲完成、讲作为。谦虚谨慎,乐于助人,与人友善,和同事关系融洽。为此,01年被评为大连市优秀团干部、大连开发区青年文明标兵。
以上这些工作的承担、成绩的取得都源于同志对教育事业的一种责任、一份使命、一种热爱、一份忠诚。所以他爱工作、爱学生、爱学习、爱生活;所以能吃苦、受累、受委屈;所以健康、顽强、讲情讲义讲感恩。他经常以感恩的心情看待工作、环境及周围的人和事,他感谢党、感谢开发区、感谢宋振镇校长、感谢一中:培养了他,给了他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机会;他感恩父母、师长和同学、亲友,也感谢同事、学生、家长以及所有关心和帮助他的人。也正因为这样,所以他获得了前进的不竭动力,并将不断努力,准备作出更大的成绩来回报生命难得的关爱与偏得。同志默默在一中平凡的岗位上做一中的不平凡者,这难道不是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在一中以及他个人身上真实的写照吗?
许张氏,女,汉族,1916年4月生,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西关社区居民。
她没有坚实的臂膀,却四十年如一日为瘫痪儿子延续生命;她家庭贫困,却回绝了10万元的爱心捐款。许张氏,一位连名字都没有的97岁老人,用自己的坚持和无私书写着人世间最伟大的母爱。
因为生在旧社会,17岁时嫁给了同村的许奎元,人们就叫她许张氏。40年前,小儿子许全意不幸患上精神病,连家人都不认识,全家倾其所有为其治病,使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从那时起,许张氏就衣不解带地照顾儿子。1990年,老伴去世,年过七旬的许张氏只能独自担起照顾儿子的重任。1994年,许全意病情恶化完全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
此时,许张氏的其他子女都各有家庭,生活都不宽裕。体恤儿女的许张氏硬是咬着牙自己坚持照顾许全意,喂饭、喂药、洗澡、端便盆等都是许张氏自己动手去做。有时许张氏累得不想动,但是一想到儿子没吃上口热饭,心里就难受起来。每一天晚上,老人都要起身好几次,看看儿子冷不冷、热不热,有没有尿床。儿子的头发、胡子都是她亲手修剪。老人如今已是白发苍苍,腰背累得深深地弯了下去。病床上的许全意虽然瘦弱,但身上干干净净,没有一点褥疮,双眼有神。虽然不能言语,但会用眼神与母亲交流,完全没有久病之人的那种木讷。
“二哥是我母亲的全部,她也不愿意拖累我们,我们想搭把手都不允许,更别说把二哥接到家里照顾了。”女儿许长荣说。许张氏说:“为了孩子,我要好好活着,活着一天就要照顾孩子一天。”也以前有人提议出资帮忙许奶奶的小儿子住进福利院,减轻老人的负担,让她安享晚年,但被许张氏一口回绝了。老人认为福利院的护理人员虽然不错,但自己在家里亲自照顾儿子就应更好些,她不愿意儿子受任何委屈。“我活一天,就带着他一天。”老人眼神格外坚毅。
虽然家境贫困,许张氏却有自己的原则,好心人送来的钱物一概不要。上海的一家企业老总在微博上看到许张氏的故事后,派安徽分公司的工作人员送来10万元爱心捐款,但老人婉拒了。当地民政部门为老人和她的小儿子分别办理了低保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这让许奶奶每当和人聊天时,总是不忘念叨几句感谢的话:“给政府添负担了,共产党好啊!”
许张氏荣获第三届安徽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张桂梅创办女子高中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众多适龄失学女孩的上学问题,帮助她们走出闭塞的村落,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青春和梦想。可当无法保障学生安全的时候,何谈追逐梦想?
对此,为保障新招收100名学生的安全,张桂梅便带着全校的女老师和学生一起走进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简易“宿舍”,白天教学,晚上休息。同时,又安排学校里的男老师在教学楼的楼梯间搭起“木板床”,轮流值守校园安全工作,全体教师为学生筑起了安全保障第一关。
当张桂梅决心要创办女子高中之时,便知其一路坎坷,在这样的环境里,全校仅有的17名教职员工中有9名相继辞职离开,100名学生有6名提出转学,这些情况让创办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维艰的张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贫困家庭女孩?免除学杂费的办学制度?女子高中能否办得下去?面对社会上的质疑声,张桂梅鼓励大家:“留下的8名老师中有6名共产党员,只要党员在阵地就在,女子高中这块教育扶贫阵地一定守得住。”
张桂梅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没有放弃建立女子中学的决心。
20xx年9月,在张桂梅老师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下,全国惟一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华坪女子中学终于顺利成立。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shijicailiao/217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