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事迹材料

学校老师个人事迹材料

学校老师个人事迹材料



学校老师个人事迹材料(精选8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事迹吧,事迹具有触发力大、感染力强的特点。拟事迹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校老师个人事迹材料(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校老师个人事迹材料1

  2012年1月7日,我聆听了宏志妈妈高金英老师的治学之道。初次见到高金英老师,便被她朴实的形象、幽默诙谐的话语和激情吸引住了。心里不仅感叹到:高老师的一个个事例,深深地启发了我,她做人很有原则,我不禁对高老师的为人赞叹不已,肃然起敬。一个平凡的班主任竟然能够做出如此多的不平凡的事。初建宏志班,便让高金英担任班主任,对既没成功经验又没失败教训的她来说,惟一“有谱”的是“我有爱”。因为在此前2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她即是在“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冰心)”的实践中走过的。而讲座中最让人心情不能平静的也是宏志妈妈关于“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的部分。听着高老师一件件感人的事例,这也一次次的验证了高老师的信条:“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在高老师讲座时,我又发现这位宏志妈妈还是一个能从“小故事”讲出“大道理”的人。把一些笑话、故事高老师将它们恰当的运用到课堂中、运用到教育孩子身上。我们何不妨西施效颦,把平时书中看见、听见的笑话、故事恰当地应用到教学工作中。

  高金英这位从教30多年的老教师班主任工作经验也是数不胜数,对于我们这些同行来说不亚于一笔巨大的财富。

  大家都知道: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怎样使班主任工作做得有条不紊、有声有色,真正起到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们每个热爱班主任工作的人都在努力地实践着。我认为,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进行“四心级”管理:事业心、爱心、耐心和精心,演好三个角色:“严父、慈母、家兄”。

  一、事业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保证。

  “把职业当作事业来干。”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这一科学价值观在日常工作中即表现为自觉地把份内的事情做好。对自己的工作有了爱才能产生工作的动力,才能在工作中倾注满腔热情,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班主任工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有了爱你才会舍得付出。

  班主任的事业心表现在上对学校负责,下对学生负责两方面,某种程度上对应的是“严父”角色。

  1、对学校负责即严格要求学生。对建立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学生务必遵守。全面执行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做到迅速及时、准确无误,并能积极带领全班同学,通过各种教育形式,组织各种活动,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得以很好的贯彻落实。

  2、对学生负责即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三勤:“嘴勤、腿勤、手勤”,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做到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日常的学习和工作等各项活动,在思想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并及时积极地把班级工作的问题向学校反馈,从而达到学校和学生双方满意。

  二、爱心是班主任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可靠保证。

  教育者,爱胜过一切。某种程度上对应的是“慈母”角色。班主任的“母爱”不仅体现在校内及课堂上,更应随时随地播撒进每个学生心田。播撒进学生心田的关爱,学生又怎能忘记呢?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真心实意地热爱、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用爱感化学生、教育学生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就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三、耐心是后进生转化的前提保证。

  我们的学生千差万别,他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各自的爱好,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有耐心。某种程度上对应的是“家兄”角色。班主任的耐心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宽容学生的不足,古语说得好"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是人总会犯错,总会有不足,就看你看待不足的心情。

  所以说对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足应该用宽容的心态去面对,但宽容应有一定的限度,过度了就成了纵容了。

  四、精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科学保证。

  精心就是用心细密,做事细心,就会认真周密地考虑各种问题,精益求精地把事情做好。工作中有精心就能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防微杜渐,避免事态扩大工作中有精心还能够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避免出差错。

  班主任工作有精心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处处留心,做有心人,细心的注意自己的的学生才能真正地了解他们,从而正确在引导他们。

  人际交往的融洽、和谐是以真诚为前提的。让事业心、爱心、耐心和精心始终陪伴着你,“以心换心”,以理解为桥梁,人与人之间便能得到思想感情的沟通。如果把这种感情融入新时期班主任工作中去,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拉近了,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班里民主风气浓厚,班级凝聚力强,形成了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班风,开展班级工作便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感谢高金英老师,感谢学校给的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学校老师个人事迹材料2

  王丽老师现担任苏宁小学三年一班班主任。1990年,她怀揣着美丽的教育之梦在苏宁小学开始了教师生涯。二十八载光阴荏苒,用心耕耘,呵护童心,启迪智慧,用心灵经营教育,用执着践行教育,在辛勤的耕耘中收获着满满的温暖和幸福!

  一、立德树人,厚德载物,做一名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师。

  “德领才、德蕴才、德润才。”28年的教师生涯,王老师一直怀着敬畏之心,固守教师之魂、敬守教师之德,谨记教师之职,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安静教书,潜心育人”的教育理念。28年来她一直坚守在班主任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带着对教育的热情,怀着对学生无限的爱,实践着当一名好教师的理想,踏实、努力、勤奋地工作着。她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子们,虽不曾有惊人的壮举,也没有耀眼的光环,却是执着从教,精心育人,从未懈怠,一直努力着,使自己成为一名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师!厚德载物,教会孩子们用一颗友善与包容之心,对人对事,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颗善良的种子。从教以来,王老师本着“教书先育人”的原则,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习惯。初入小学,就召开了《我是文明小天使》主题班会,让学生懂得约束自己,懂得文明言行的重要。以后每周的班会课都有相应主题内容的引导,有针对地进行诚信教育、责任教育、理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过这些,帮助孩子们辨美丑,识善恶,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塑造了学生健康、和谐的人格。对待家长有时对学校、老师工作的不理解,她坚持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他们,理解他们,包容他们,从而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从而使家长们成为她教育的助力。

  二、不忘初心,静心育人,做一名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师。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工作中,她服从学校安排,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追名逐利。无论学校将什么样的班级交给她,哪怕是只剩一年就毕业的,她也从无怨言,努力做到最好,每当毕业的孩子们传来成功的喜讯,都令王老师感到无比的骄傲与幸福。从教的28年来,她始终保持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不管遇到怎样的状况,她总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即使在病痛中,在孩子中、高考时也不耽误学校的工作,以大局为重,静心育人。正是有着做一名好老师的理想与信念,在班级管理中她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学生的追求,欣赏学生的亮点,激励学生进步,信任学生言行,宽容学生的过错。以尊重与爱为底色,守望学生成长,成就他们最好的自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王老师默默奉献,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前行。

  三、不断学习,完善自我,做一名学识扎实的好老师。

  为了不断地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素养,王老师不断学习,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及时了解教育教学动态,潜心钻研教材教法。她深知只有老师有了扎实的学识,才能带出勤学善学的好学生。在王老师的数学课堂上,她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创设自由思考的空间和自主探究的`机会,把发现问题的权利和机会交给学生,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以学生为本,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乐学善学,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了“平实严密,简约高效”的教学风格。王老师所带的班级,有着勤学好问,严谨认真的学习气氛。课上大胆思考,质疑,课下认真作业,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班级成立了“读书兴趣小组”,设立了班级读书角,课余时间他们倘佯在知识的海洋里,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课余生活,营造了班级书香气息。一分付出,一分收获。她撰写的多篇论文在省市论文征集中获奖,参加南岗区数学学科考试取得好成绩,录制的《找规律》一课获得全国高师数学优质课二等奖。

  四、爱心浇灌,成就未来,做一名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爱是教育的灵魂,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在王老师的班级,她是孩子们的妈妈,她用自己的真诚热情关心照顾着他们,体贴爱护着他们,赞许肯定着他们,关注信任着他们。她是孩子们的朋友,她了解学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用爱心感受并见证着学生的成长。课堂上有她与学生讨论交流的身影,课桌前她与学生促膝谈心,讲桌上有她认真钻研书写的教案,操场上有她与孩子们奔跑的脚步,快乐的笑声,赛场上是她与孩子们的默契与拼搏。在这个和谐的家庭里,孩子们是何其幸福何其快乐!教育是一场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她,28年默默坚守奉献。她,秉承教育理想,始终不改初心,用真爱沁润心灵,守护花开,让每个生命焕发光彩。教育路上,她还在辛勤耕耘,付出平凡,收获幸福。当初,一路走来,走向幸福。而今,不忘初心,幸福前行!

  学校老师个人事迹材料3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摇动、推动、唤醒,都是用爱心和激情成就。爱是教育的力量,爱是教育的源泉。2006年毕业参加工作至今的郑新宁老师一直恪守这句话,也一直践行着这句话。他用一颗关爱的心完成着对孩子们的教育,用一颗热爱的心完成着班主任和学部的管理工作,用一份青春的激情完成着学校和领导交给的每一项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勇挑重担,在工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得到了广大师生、学生家长、学校领导的充分认可。

  济宁二中远离市区,位置偏僻。郑新宁老师十五年如一日扎根在那里,不畏严寒酷暑,早出晚归,把青春和智慧奉献给了农村教育。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深知农村人生活的艰辛,农村的孩子更需要辛勤耕耘的教师,所以,他选择农村教师这个职业,无怨无悔!

  自毕业分配到学校后,郑新宁老师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中。连续十五年的班主任工作,让他成长很快,收获很多,有后进生逐步变为优秀生的惊喜,有孩子从不懂事到理解父母师长的欣慰,有深夜学生生病的担心,有学生学习上的困惑不能解决的焦虑,有孩子们取得了进步的欢欣,有高考捷报传来时的喜悦,更有受到各界好评的鼓励与奋进。现在,他已成为学校的班主任骨干和教学骨干,多次受到学校领导和社会的表扬,受到了学生们的爱戴。

  郑老师担任学部副主任后,统筹学部学生管理工作,更是用爱关注孩子们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用勤奋与执着守望着孩子们。

  “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这是郑新宁老师一直信奉的一句话。2015年冬的一个凌晨,他被电话铃声惊醒,“老师,李礼肚子又疼了。”那是他近期一直关注的孩子,因为经常肚子疼,已经有点耽误学习了。他顾不得寒冷,套上衣服向外冲,不小心撞倒了床前的小凳子,听到小凳子发出的声响,儿子迷迷糊糊地问:“爸爸,爸爸,你干什么去?”他回头拍拍儿子,开车去了学校。他载着李礼先去了附近的镇医院治疗,值班医生告知情况严重后,马上又去了市里的医院进一步检查,原来是急性阑尾炎,要做手术。安顿好李礼,回到家时,已是晨曦初露,一晚上的担心、焦急、奔走松弛下来,他才感觉到安定。从教以来,尤其是做班主任以来,时时提着心:孩子们没有什么矛盾吧?孩子们身体都还好吧?孩子们上课听课怎么样啊?周末放假休息来回路上都安全吧?出去玩的时候注意安全了吧?正如担心自己的孩子一样,什么时候孩子们平安到家,从家里到学校,孩子们好好地出现在面前,他才会有安心的感觉。

  2019年,郑新宁老师当时是高二年级的班主任,当时班里有一名女孩,她上课纪律松懈,课下性格怪异,与同学极不合群,独来独往、极为孤僻,并且拒绝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她的这些表现引起了郑老师的注意,于是郑老师及时地对她进行了一次家访。在这次家访中,他了解到这种性格形成的原因与她的家庭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原来,她从小就没有妈妈,与爸爸、奶奶相依为命,爸爸由于家庭条件困难的原因,外出打工的时间较多,只留下孩子和奶奶在家,奶奶年迈多病,大多时间里都是这个女生独自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了解到这种情况,郑老师明白了,因为她缺少母爱,才形成了这种性格,唯有爱的呵护,才能让这棵幼苗健康茁壮的成长,唯有爱的滋润,才能抚慰孩子心中的不平,弥补孩子心中的缺憾。在以后的日子里,郑老师总是刻意地去关照这个孩子,向其他同学讲她如何的聪明能干、如何的懂事孝顺,树立她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在工作之余尽量抽出时间给她补习功课,教给她如何合理利用时间;生活上更是倾心而为,每逢家里做好吃的就邀请她回家一起吃饭。暑假期间,她的爸爸外出打工,郑老师就多次家访,去看看她家里有没有什么困难,有哪些需要帮助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个孩子犯错的次数越来越少,性格变得越来越开朗,和同学相处的也越来越好。尤其是她已经把郑老师当成了亲人一样。她的爸爸更是充满感激,逢人必讲郑老师的好处。正是因为这件事,学生和家长对郑老师好评如潮,更加信任和拥护。这个事迹也让很多的学生、家长、老师为之动容,为之感动。

  谁家里家庭贫困,谁家里学生父母去哪里打工,谁家里的学生是爷爷奶奶看着,谁家里的学生父母离异……郑老师不但记在本子上,更是记在脑子中。节日、假期,经常去孩子们家里重点走访,为他们带去关注和温暖,收获着孩子们真心诚挚的问候,收获着家长真切真诚的感谢,收获着做班主任做科任教师的快乐。

  每个人都需要爱。他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关注每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颗美好的心。他始终坚信:每一颗美好的心都是含苞待放的花蕾,时刻关注他、经常爱护她,他们就会盛开美丽的花朵。他深深地爱着班里每一个学生。

  多年来,郑老师一直扎根基层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农村学校艰苦的从教条件使得郑老师更加的勤奋好学,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他一直坚持参加校、区、市各级的各种数学教研活动,积极参与、观摩学习、用心消化、潜心钻研,使他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成绩硕果累累。郑老师还有自觉学习、爱好读书的习惯,他积极自费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和读书活动,主动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踏实勤恳,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研究教法、学法,在业务上取得了突出成绩。

  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郑新宁老师在教学方面的工作态度也是积极的、昂扬的、坚定的、无悔的。虽然学校地处农村,较为偏远。可是无论天气多恶劣,无论自己的身体有多么不适,郑老师都能坚持不迟到,坚持上好每一节课,大雨滂沱,大雪纷飞,都没能让郑老师耽误学生一节课。他刚参加工作那几年,往返路上交通不便,郑老师经常为了上早课天不亮就出门赶路,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在遇到天气不好,特别是刮风下雨时,郑老师仍然冒雨前行,即使穿着淋湿的衣服,浑身冰冷,也要坚持给学生上课。

  十五年来,郑新宁老师对每一位学生都是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他没有因为个人原因耽误过孩子们一节课。2020年,郑新宁老师因意外手指骨折,需要动手术,但是他不舍得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做完手术的第二天就走上了三尺讲台,仍然坚持把每一节课上好。就这样手指打着钢钎,每天坚持上课,批改作业,坚持了一个多月。在他心里始终装着班里的这些孩子,他觉得孩子们不能缺课!

  对待教学工作一丝不苟的同时,郑老师也将努力学习到的先进经验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把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带进了这所农村学校。课余时间他都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把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深入浅出,形象直观,课堂气氛活跃,把学生从枯燥的、无休止的模拟操练中解脱出来。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学生们对他的课堂一直赞不绝口。

  辛苦的付出终有收获。从教多年,郑老师发表论文数篇,多次参加市级、区级课题研究,多次荣获区市两级 “教育教学工作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等称号,连续六年受到区委、区政府嘉奖,2016、2019年区委、区政府予以三等功奖励。2018年被评为“济宁市特级教师”,2019年荣获区教学能手称号,2020年荣获济宁市高中阶段数学学科优质课一等奖。郑老师获得荣誉的同时,并没有放松自己,而是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这些荣誉给了他更多的责任,激励他一路前行。

  流年有爱,心随花开。他在教育生涯中看到生命的美好在花香四溢中绽放。爱,是夏天里的清风,是秋天里的金黄。爱,是优雅美丽的歌,是忠义,是仁勇,是永恒的诗,是永远写不完、读不尽的耀世篇章!郑新宁老师用爱谱写了这15年的教育华章。15年的磨砺与心路历程,郑老师在成长中走向成熟;15年的守望与沐风栉雨,郑老师在树人立德的幸福与满足中走得更加稳健,更加从容!

  学校老师个人事迹材料4

  李晶晶,女,中共党员,讲师,现任信息与控制工程系通信工程专业教研室主任、系党支部组织委员。自2010年11月入职以来,先后担任实验教师、通信工程专业专任教师。在这8年的教师生涯中,该同志以高度的责任感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2016年度、2017年度年终考核均为优秀,受到学生和老师的一致好评。2018年荣获学校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一、思想素质良好,政治信念坚定

  作为一名教师党员,该同志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参与党组织的各项活动,不断提高个人政治素养。认真贯彻教书育人的思想,恪守教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作风正派,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真诚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尤其针对那些自卑感和逆反心理比较强的学生,更是主动去接近他们,坚持鼓励和引导,在生活上体贴细心,在学习上帮助提高,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

  二、教学态度严谨,热心教书育人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该同志自任教以来,先后承担了多门实验课、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授课中,她把好教学环节中的每一关,备课详尽细致,精心设计教案,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教学之余还耐心辅导考研学生的专业课,甚至在深夜收到学生QQ留言时也能及时作出解答,不影响学生的复习进度,目前已有4名学生考取不同院校的通信专业研究生。她积极参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工程”、“在线课程学习”等培训,不断提高自身教学实践业务水平。工作期间主编专业教材1部,参编专业教材2部。主持省级教研课题1项,参与省部级教研课题5项,校级教研课题3项。

  三、致力科研,提升自身科研素质能力

  该同志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与能力,力求教学科研相得益彰。目前主持校级和市级科研课题各1项,参与校级科研基金项目6项;主持横向科研课题1项,参与横向科研课题3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2篇中文核心;获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沈阳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

  四、潜心教学,注重学生双创能力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科竞赛为契机,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创业潜能。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创青春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电子设计竞赛、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等,获得国家二等奖1项、省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1项、校三等奖1项,并获得“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积极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分别获校级立项1项、省级立项2项及国家级立项1项,并获得2017届优秀毕业生设计指导教师。

  五、服务意识较强,倾心教学管理

  作为教研室主任,该同志带头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调研及论证报告的撰写、专业类课程体系结构设计。特别是在迎评和专业建设期间,她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经常利用中午、夜晚进行了大量的材料编辑和整理工作,精心起草各类计划总结,撰写教学检查工作方案、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方案、新专业申报、青蓝工程活动方案、班导师活动计划等,这些材料都以较高的质量受到了系领导的充分肯定。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她觉得自己始终要践行为人之道,从师之道。她将继续前行的脚步,为学校的迎评、转型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校老师个人事迹材料5

  陆明,中共党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吉林省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培训师。发表思政类论文9篇、参研课题10余项;参编教材书籍2部。曾获吉林省高校就业指导网络课程教学大赛二等奖、省挑战杯二等奖指导教师、省首届“互联网+”大赛铜奖指导教师、省教育厅学生思想教育论文大赛三等奖、长春市“高校文明杯”优秀学生管理个人。

  陆明始终把工作当成一门学问来研究,当作一份事业来经营。她之所以能将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在某种程度上也源于一个“爱”字——对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她把这平凡而简单的爱融于日常琐碎繁杂的工作中,全心全意地为每一位学生服务。这种爱以及她认真负责、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同事和学生的认可。她的付出与努力也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她十分注重调研反馈工作,坚持定期围绕学生成长、学业发展等主题进行分析研判。2018年至今,先后组织开展《疫情防控期间学生思想、心理状况专项调研》、《学生工作视角下的.学生学习状况分析与思考》、《长春大学与国内其他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调研》、《学工干部思想工作状况调查分析》等大样本专项调研17项,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身在其位尽其责”,每一项工作她都尽可能使之非常规范地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一是进一步优化工作设计。近三年,起草《学生工作大教育工作方案》、《学工系统疫情防控期间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方案》、《长春大学2020年秋季学期党建引领学团工作要点》、《学工系统应对“疫后综合征”工作方案》、《学团系统学风建设常态化工作实施方案》等工作规划文件30个,保障工作有序运行与高质量发展。二是进一步强化成果提炼。撰写《夯实基础、传承创新,不断提升心理育人实效》等工作经验总结材料30篇;编辑《学生工作大讨论工作简报》等工作简报10期;制作《十载心育,续梦启航》心理工作回顾宣传片1期、工作成果展1期;编印《学生工作大讨论成果集》、《学风建设工作纪实》等专项工作成果汇编25册。为院际间、部门间工作提供了可示范、可借鉴的经验。

  为把心理育人常规服务提质增效,她认真规范,高质量做好各项常规工作。找准靶向,科学干预。组织开展全校心理普查、加大辅导员谈心谈话力度,将关口前置,指导各层面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做好分类帮扶;在不同校区设立心理咨询室,聘请督导师和兼职咨询师,建设专兼结合的专业化心理咨询队伍。规范服务,提升质效。增加咨询前的心理测试评估,设立学生心理预约员制度,制定《咨询录音知情同意书》、《兼职心理咨询师工作要求》等,规范《咨询记录书写要求》、《严重心理问题学生反馈表填写要求》。规范课程建设,发挥主渠道作用。进一步规范教学内容,制作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课件,为授课效果提供了坚实保证;根据学生实际需求,适时调整授课内容,加入疫后心理适应内容,帮助学生顺利适应特殊新学期。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陆明积极主动作为、创新工作举措。会同教师工作部、校工会,整合校内各领域师资力量,成立“长春大学心理健康辅导团”,促进各部门在具体工作中以动态、协调的方式将心理育人各类要素有机组织在一起。不断挖掘育人资源,牵头组建长春大学首届“励志·成才”报告团,以身边人身边事感染学生进步成长的方式,助力“团风”和“特教”精神在接力传承中发扬光大。在原有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的基础上,形成目前“校—院—班—舍”四级网络,使我校心理工作更好地延伸到每名学生中间。将原有较单一的心理宣教活动体系,发展为以春秋两季的“心理健康宣传月”和“新生心理成长季”两个系列活动为主要渠道的宣教活动体系。同时,打造“我的情绪我做主”等多个主题的心理健康互动体验项目,让学生在体验中达成教育效果,学生参与度极高。助力师生共同成长。2017年起,不定期面向教师举办心理健康服务开放日、主题工作坊、体验式团体辅导等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服务活动,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陆明坚信,品质源于对细节的积累,卓越来自对信念的执着,所以,对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她都竭尽所能,力求完美。2019年迎新工作中,首次在报到现场为每一位新生准备《励志·成才报告文集》,帮助其快速进入新角色、找到学习的新榜样;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准备“爱心大礼包”,帮助其缓解经济压力,让学生在入校之初即感受到温暖、感受到爱。2020年,首次为我校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所在生源高中、家长寄送喜报,共同分享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收获与喜悦,进一步推动家校联动,形成育人合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陆明始终带着敬畏、热忱投身到伟大的育人与助人事业中,在传承创新中提升工作品质,从细微处提高育人工作的温度。

  学校老师个人事迹材料6

  林海燕,中共党员,文学院副院长,文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硕士生导师,省级一流课程《汉语国际教育概论》负责人。教育部对外汉语高级教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国家语委聘任语言文字督导专家。

  对教育,热爱、敬畏、奉献;对学生,理解、尊重、唤醒;对自己,反思、鞭策、完善。这是林海燕对职业生涯的坚信和坚守。

  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要想实现全过程育人,实现价值引领,就必须利用好课堂的主阵地。林海燕承担的《汉语国际教育概论》课程,是该专业最核心的专业课,既要培养学生过硬的业务本领,又要启迪学生深刻的文化自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博大的家国情怀。为达到这些育人目标,她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解构与重构,改变以往线性教学顺序,纵向提炼出九大知识模块,在知识传授中注重能力的培养,将思政目标以“盐溶于汤”的形式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相结合。经过两年稳扎稳打的建设与推进,《汉语国际教育概论》课程从众多同类课程中脱颖而出,被吉林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林海燕潜心教学研究与改革,主持《国际汉语教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长春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她把每节课都当做自己的“代表作”,深受学生喜爱。曾获长春大学最受学生欢迎教师4次、教学质量免检教师2次;获长春大学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全国高校教师微课大赛吉林省一等奖、全国优秀奖。

  在精于教学的同时,林海燕也时刻不忘科研对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促进作用。近年来,主持教育部国家语委等项目8项,参研各级各类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在教育部专项科研项目“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中,她吸纳了3名在校本科生做项目组成员,利用寒暑假带领他们到偏远的山区,从事方言的田野调查工作,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在林海燕的科研引领下,本专业学生撰写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延边教育学院学报》《文教资料》等学术刊物上,虽然级别不高,但却是学生迈出的宝贵的科研第一步。

  为了给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创造一个完全真实的汉语教学课堂环境,林海燕创立了一个由本科生为外国留学生上课的课堂,既解决了本专业学生实践的问题,又可以帮助外国留学生提高汉语及汉文化认知水平,这件事情于双方有益,又能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因此林海燕将它命名为“友谊课堂”。

  “友谊课堂”自2009年创立,每周三、周五的下午,她都带着自己的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其他同学随堂观课记录,教师即时督导点评,讨论教学得失。“友谊课堂”结束后师生共同仔细分析教学录像,研讨课堂教学方法,总结课堂教学规律。这一坚持就是11年,中国学生为留学生累计授课2300余学时,每一节课中都凝聚着林海燕的辛勤与汗水。做这一切并没有报酬,对于她而言,学生优秀的教学水平就是最好的回报。

  教书育人是门大学问。林海燕常说,做老师不难,但做个好老师却是值得终身研究的课题。要想做名好老师,须得“心中壮志常在,脚下须臾不息”。

  学校老师个人事迹材料7

  郎立夫,中共党员,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大管学会理事,吉林省音乐家协会管乐协会理事,长春大学师生交响乐团指挥,主教巴松,乐队合奏。多年来指挥乐团完成了《黄河大合唱》《乔家大院》等多部完整的大型民族作品以及众多的中外交响乐作品。

  在三尺讲台深耕音乐教育,践行育人使命。2009年,郎立夫参与组建长春大学师生交响乐团,并担任乐团指挥。他指挥乐团参加了2011年东北亚艺术周露天交响音乐会、2012年东北亚艺术周“凝固与脉动”雕塑公园露天交响音乐会、“雅乐春之声”交响音乐会巡演等省市重要演出。在2012年、2018年指挥的“唱响中国”长春晚会和“德孝行”交响音乐会分别在央视播出。多年来,他在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中带领乐团完成了“中国梦、民族魂”中国作品交响音乐会、“未来看得见、梦想听得见”长春大学暨全国助残日交响音乐会、“红色经典”交响音乐会、新年音乐会等十几场交响音乐会,指挥乐团完成了《黄河大合唱》《乔家大院》等多部完整的大型民族作品以及众多脍炙人口的中外交响乐作品。在今年建党100周年之际,与音乐学院全体师生共同筹备一年,加班加点排演了大型民族歌剧《江姐》,连续演出13场,为师生上了一堂音乐党史课,实现学校师生观看全覆盖,线上线下观看近4万人,得到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作为协助院长分管实践活动的副院长,郎立夫坚持发展学院的“星期音乐会”与校园文化建设和“团风”精神的深入融合,将实践育人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星期音乐会”的主题中,并不断推进学院每个专业的实践课程建设,为学生在舞台实践方面创造了更为广阔的艺术空间,进一步推动课堂理论教学和舞台实践教学的结合。在拓展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工作中,目前与27家省内外专业团体、学校、艺术培训机构、文化传媒公司等单位签订了实习实践基地,就人才培养、实践演出、毕业实习等方面建立了长期合作。在学生的实习实践中,与实习实践单位联合在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实践能力等方面共同发力,共同培养学生。

  教书育人是教师一生的使命,郎立夫深知这份工作的深远意义,他将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学校老师个人事迹材料8

  赵喜纯,中共党员,外国语学院英语六系主任,外国语学院教工第四党支部副书记。曾获“长春大学黄大年式的好老师”、“长春大学团风育人标兵”称号。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赵喜纯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自任教以来他一直坚信教育的本质是培根铸魂,离不开心与心的交融。只有教师捧着一颗心,才能与学生心心相印。在20年的从教生涯中,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尤其是在带领学生社团和指导学生创新创业以及组织学生竞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16年,他指导学生创建了长春大学团风“踏歌行梦”支教协会。经过多年的努力,“踏歌行梦”支教协会已成长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校级社团。每一年支教协会都利用寒暑假进行为期10至20天的支教,至今已在湖北宜昌、四川万源、贵州兴义、河南商丘等地乡村中、小学进行了六期八次支教。在赵喜纯的带领下,2017年支教协会在长春清华实验学校建立了实习点和支教点。2019年,支教协会多次帮助曾经抚养了400多个孩子的长春好人王浩楠。协会也多次成功举办如“一毛钱漂流记”“小草义卖”等活动,吸引了长春电视台和网络媒体的广泛关注。通过支教,学生们不仅为教育贡献力量,给社会增加正能量,同时也使身心得到了锻炼,个人专业能力、服务社会能力以及参与社会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赵喜纯致力于帮助学生营造良好英语学习、竞赛环境,以打造“英协”社团为基础,积极探索英语实践教学。英语协会是长春大学优秀学生社团之一。协会一直坚持早、晚读,在学校总能看到他们练习口语的身影,已成为一道风景线。

  近年来,在赵喜纯的带领下,协会成功承办了“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演讲、阅读、写作比赛、英语书法比赛、英语角、英语沙龙等多项赛事和活动,为广大同学提供了英语学习和竞赛的平台和服务,英语协会组织能力和校园影响力也因此得到不断提升,受到了师生好评。

  赵喜纯注重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2018年以来,他指导学生获得双创国家级立项2项,省级1项,校级多项。尤其是在2020年疫情期间,他指导、动员150多名艺术类学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当年共有11项获得立项,其中“青春烛梦,舞动心灵——农村舞蹈教育行业践行者”项目参加“互联网+”比赛荣获校级金奖、省级铜奖的优秀成绩。学生通过活动丰富了知识,锻炼了思维,凝聚了团队,获得了成就感,收获满满。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他作为教师的信条,也是他不断努力的方向。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shijicailiao/21715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