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事迹材料

为你而歌第十四部观后感「精编」

为你而歌第十四部观后感「精编」



为你而歌第十四部观后感范文「精编」

  电视系列片《为你而歌》(第十四部)。该片共20集,它的主要作用是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宣传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和首善意识,践行党的宗旨,弘扬担当精神,锐意开拓进取,争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共产党员,为建设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作出更大贡献。下面是yjbys整理的关于为你而歌第十四部观后感范文,欢迎借鉴!

  为你而歌第十四部观后感范文一

  在隆重庆祝建党95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收看了北京台播出的电视片《为你而歌》。观后,在我们这个年轻的群体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它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片中集中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风采,他们在为社会建设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他们是这个时代的楷模。有这样一群优秀的共产党员就工作在生活在我们身边,极大的激发了我们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的热情,我们为他们自豪,我们为他们骄傲。《为你而歌》为我们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

  最让我难忘也是最让我感动的是朝阳区香河园街道西坝河西里社区党员叶如陵的事迹。一位71岁的老人,以一位党员对社会高度的责任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在社区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叶如陵同志有着恪守信念,无私为民的高尚情操。1970年1月,年轻医生叶如陵,响应祖国“支边”号召,带着新婚护士妻子,参加医疗队,来到了西藏,深入到海拔5200米的煤矿。三年后,援藏的同伴陆续返京,他却选择了留在西藏,志愿服务边疆。在这里,他成为了一名信仰坚定的共产党员、主任医师、业务副院长、医疗系教授。正是怀着对党的无比忠诚,把整个身心,年轻岁月献给了藏区人民。

  叶如陵同志有着一心为民,持之以恒的价值追求。带着主任医师的职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叶专家,一头扎进为社区居民提供医学服务的义务劳动中。对居民的医疗咨询,叶如陵总是带着微笑,有问必答,有求必应。随后将自己家庭电话公布,开设起医疗咨询热线,成立“叶如陵团队工作室”,义务为居民量血压、看病咨询、心理抚慰。正是这样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定位,全心全意,无怨无悔的为社区居民服务10年。

  叶如陵同志有着服务祖国,奉献大众的道德准则。叶如陵是北京年龄最大的志愿者。2006年,为迎接奥运,他受聘为朝阳区红十字会卫生救护培训中心首席讲师,成为一名社会志愿者。仅第一年,他就走进28个单位,义务讲课282节,有4000多名受训救护员听过他的课。2010年,70岁的叶老出现在上海世博会上,从早上6点半,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就是这样一个志愿者的道德追求,使得71岁的叶如陵依然活跃在志愿服务的前线。

  《为你而歌》是新时期党建成就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用辛勤劳动的汗水,为人民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无私奉献,敬业奉献,以实际行动为鲜红的党旗增光添彩!

  为你而歌第十四部观后感范文二

  看过《为你而歌》专题片,为之感动之余,更为我们党有这样的好同志好干部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而这些人,我最钦佩的是温铁军。

  我是农民的后代,我深知农民的疾苦,而温铁军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代言人”。他认为,中国的“三农”问题源自两个主要矛盾,一是人地关系紧张的基本国情,一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体制矛盾,这两个矛盾在相当长的时期是无法化解的。他对“三农”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路径是“农民、农村、农业”。他希望通过组织反映9亿农民数量上的优势,改变现在的利益分配格局。他道出了无数农民朋友说不出的苦衷和希望。

  比之其他研究三农问题的学者,温铁军是一个实践中的研究者,一直坚持用“脚”做学问。他最大的特点便在于走出书斋,其足迹不仅遍及中国的穷乡僻壤,而且延伸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在世界各地和中国的田间地头调查研究,并参与、主持过一些实验。他的双脚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土地上穿行,他对“三农”问题的认识与农民的.苦难交融在一起。被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誉为“中国农民的代言人”。

  由此可见温铁军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家,而是“出水才看两腿泥”的实干家。有了他的代言,中国农民的现状才能清醒地为社会所共知;有了他的试验,中国农民才看到了改变他们生活的成功实例。他是一个彻头彻尾地社会改革家,又是能将理想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实干家。

  这就是温铁军,一个农民最忠实的朋友。

  这就是温铁军,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实干家。

  为你而歌第十四部观后感范文三

  2009年6月30日晚,我观看了BTV-1大型专题报道,为你而歌《绿色北京的践行者》——关于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孙逢春的专题报告,报道使我们了解了一名党员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祖国建设而奋斗的感人事迹。

  孙逢春,现任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是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科技奥运”电动客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孙校长在16岁时便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为了增长专业知识和技能,八十年代曾到德国攻读博士研究生,学成归国后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一直在进行科研工作,为祖国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1994年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纯电动大客车,经过10余年的创新性研究,实现了我国的纯电动客车技术产业化和规模化示范运行。

  2008奥运年,为了实现对奥组委的承诺——让五十辆纯电动车行驶在奥运中心区,孙校长和他的团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核心技术问题上,美方对我们抬高了价位,而孙逢春深知中国没有核心技术是不行的,从此,他和他的团队开始了辛苦的创新之路。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悉心研究,终于研究成功第一台新型电动车。可这时候,有人提出问题了,称电动车充一次电要几个小时,走不多远就又没电了。针对这一问题,孙逢春带领着团队一起努力攻克,又是多少个辛勤的日夜,经过一次次的分析试验,终于解决了电动车充电时间长、耗电量大的问题,进而达到十分钟之内便能完成充电工作,更安全更可靠的目的。纯电动汽车终于开上了北京的大街,它噪音低、无污染、洁净、舒适。奥运中心区使用上了这种新型纯电动车,为几万名记者、运动员、教练员以及奥运会的官员服务,是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绿色奥运和人文奥运的集中体现,是北京奥运的一个亮点工程之一,同时也为研发环卫电动车奠定了基础。

  孙逢春副校长,时刻牢记党的教导,努力搞科学创新,带领着他的团队又完成了下一个目标,电动环卫车已经在西城区率先投入使用。师傅们说开上这种车工作干净、舒适、环保。为了给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不光纯电动车上市,电动环卫车也上市了。孙逢春说:作为一名党员,要认认真真做事,做好每一件事。在科学实验的道路上,他不怕失败,也从不气馁,始终带领着团队进行刻苦研究,经过不懈的努力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实现了科研成果,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五四奖章”、“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理工大学“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表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还要做出新的努力。

  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这就是一名党员的奋斗精神。把党时刻放在心中,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为了祖国的科学发展建设,不断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孙校长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好榜样。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