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
《爱乐之城》最近上映,这部电影在金球奖摘得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女主角,除此之外,在威尼斯电影节、奥斯卡也获得了多项提名。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说起音乐电影,可能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一言不合就唱歌的印度电影了,然而这类电影虽已不再被现在看惯了duangduang加特效喜欢简单粗暴的我们所接受,但在上世纪60年代却是辉煌一时的,很多那个时代的电影如今都已成为经典中的经典,比如《一个美国人在巴黎》、《雨中曲》、《生命的旋律》等。这些都是用唯美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以及美好的故事成为了那个时代对电影最为独特的解读。
2016年有这样一部音乐电影在北美上映并且受到了无数电影人的拥簇,它在金球奖七提七中之后,又在奥斯卡上获得了14项提名,追平了《泰坦尼克号》与《彗星美人》的纪录……它就是由高司令(瑞恩高斯林)和石头姐(艾玛斯通)主演的《爱乐之城》特意选在情人节当天在国内上映,然而单日不到900万的票房相较于动辄就破亿的国内票房来说着实有些惨淡了。为什么在电影节大受好评的电影往往在国内的票房都并不理想甚至都不会得到好评呢?因为国内电影起步晚,发展的又是过于快了。年轻人在各种脑残新片的轰炸下不愿意去回顾一些高水准的老电影,年长一些的又只看过《地道战》《地雷战》等抗战电影。因此当《爱乐之城》费尽心机向当年那些经典音乐电影致敬的时候,电影人们被里面满满的情怀所感动到,而我们却是不明觉厉,一脸懵逼。就像《惊声尖笑》系列恶搞了那么多的优秀电影,看得懂的能笑到岔气,看不懂的白眼都能翻上天。
下面我就来简单说下《爱乐之城》这部电影。(轻微剧透,请放心阅读)
影片讲述了一段充满遗憾且套路满满的爱情故事,在此谨以‘他’和‘她’来代表男女主人公。
他是一名爵士乐键盘手,在餐厅弹钢琴为生,由于不能弹奏自己喜爱的音乐,遂一直梦想能够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爵士乐俱乐部;她在咖啡店打工的同时还要奔走于各大剧组的选角面试以支撑起自己的演员梦。他和她在机缘巧合中相遇了,两人谈笑间来到了落日余晖映照下的山顶,他触景生情,并以歌唱的形式表达出对她的爱慕,而她却说“你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他却没有就此罢休。
就在他们第二次“偶遇”的时候,他很好诠释了“如何追到不喜欢你的女孩子?”(注意,划重点了)
当她说自己本该去做一个律师的时候,他却顺应她说,因为这世界需要更多的律师,她沮丧地顺势道“不需要更多的演员”这时候如果他再这样聊下去,她恐怕会自怨自艾下去了。于是他很机智地表现出了自己的幽默,他是这样说的“你不只是演员,你是一个天才儿童剧作家。你可以自己写个角色啊,像你一样有意思的角色……”非常适宜的夸赞,质朴又不失幽默,没有浮夸的表情也不是虚伪的奉承。即表现出了绅士风度又博得了红颜一笑。随后二人在一家爵士乐酒吧中翩翩起舞, 在一段节奏欢快的乐曲中,我很无耻的睡着了,当我醒过来时,她俩就那么的拥吻在了一起。爱情就这样悄悄来临了,紧接着,两人在一片昏暗的灯光下依偎在了一起,然后……第二天天亮,阳光明媚。女的在打电话,男的缓缓系上了衬衣扣子。之后和所有的爱情一样,他们争吵、分手、又毫无防备地遇见,那时她已成为了一名知名演员并且身边有了新的伴侣;他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爵士乐俱乐部。只是在他们目光交汇的那一刻彼此的眼中只剩惊而再无喜。
电影片很巧妙地把四季融入在了爱情里,他们在冬天里独自做着糗事;在春天里相遇并萌发了爱情;夏天里是疯狂的热恋;秋天是用来分手的季节;秋去冬来,他和她再次被冰封在各自的世界里,等待着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简单粗暴讲感受的话就三个字:太!喜!欢!
25岁生日前一天看这部电影的点映,很幸运,很感动。
如果要介绍这个故事的起因和结尾,有两种版本:
两个追梦青年,都没钱没资源,又都不愿向生活妥协。相似的热爱让他们成为soul mate,但总有人要为五斗米买单,于是男的奋发赚钱,工作忙碌没空陪女友,女友看着男友在商业上越来越成功,却离最初两人的梦想越来越远,两人开始吵架、分手。
男女主角因为相似的艺术梦想走到一起,爱唱歌爱跳舞,一个想拯救心中的爵士乐,一个想圆自己的演员梦。化学反应从感受到彼此的热情开始,互相认同,火花四溅。但当两个卢瑟都历经艰辛转身成了赢家,各自忙碌的行程导致最终分道扬镳的结局。
电影的前半部分讲得是第一个版本,而电影最后的结局是第二个版本。
两个的区别是什么?明明起因和结果的性质一模一样。
不一样的是经过,电影中展现了丰富的过程。而故事最吸引人的不就是过程么,即使我们都会很在意结局。
男生先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成功本身让他对梦想的想法有所改观。
他最初的梦想是:拯救已经不再流行的爵士乐,弹奏自己喜欢的歌曲而不是受商业化妥协。
改良后的想法是:商业化未必是彻底妥协,是一种改良和与时俱进。而在适应规则利用规则实现商业上成功后,自己成为制定规则的那一个。
他做到了。
在依然一败涂地的女生眼中,他真正“成熟”了,变得面目全非。
不再是能互相鼓励打气相互依偎的男友,忙得连见面的时间都没有。
缺席自己的第一次原创舞台表演。而她又一次失败了,零星的观众,除了好友的友情支持,收到的只有差评。
男生说得没错,她对他有嫉妒,作,不可理喻。
她就提分手了,回到爸妈身边。再也不想梦想和男人这两件她都快失去的东西。
女生的惶恐我看得分明。
梦想总是求而未得,失落感。
撞得头破血流还要往前冲的紧张,感同身受。
我想到了曾经面试一份机会难得的工作,磕磕绊绊到了终面,但就是紧张到感觉身边的空气稀薄,压抑得透不过气。但你要撑着,笑着假装坦然自若地走完流程。然后接受一个失败的结局。这个时候,多么希望有人鼓励你,无论怎样的形式,通过行动告诉你还有温暖的后援,陪伴。
女生当然会作了。不安全感笼罩,没自信,惶恐,紧张,不安。
男朋友很忙,但我很想他,他还爱我吗。
作为焦虑界的老司机,我太懂Emma Stone塑造的这个人物的内心戏了。
她很幸运,遇到了Ryan Gosling扮演的完美情人。
是的,完美情人!
男主一出场时候,闺蜜在旁边就吼“好帅!”,我反而很淡定地说不是我的菜,颜。
但是看完整部电影,他简直是继简奥斯汀笔下的达西先生后,最适合“完美情人”头衔的男了!看到后面,除了一起狂感慨“,好帅!”星星眼就别无他想了。
这样的男人。
不顺的境遇里保持尊严和幽默,自嘲调侃,有着无比热爱生活的风骨。
倔强和傲娇可爱的不行,这样的男人,真是干什么都让人生出爱意啊!
在艰难的选择里,他内敛自控,默默为爱人付出。
痛苦和无奈中,他难过失落,却不放弃,具有同理心。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发自内心尊重和无比支持爱人的梦想。
他要她快乐,他知道她值得。发了疯一样试图摇醒沉睡中的想放弃的爱人。
但他很理智,尽全力却不强求。
女生也很给力。男强女强的模式。
自以为彻头彻尾失败的女主角,其实在不停努力的同时已经得到了幸运之神的眷顾,机会以意料之外的形式降临。
我很喜欢一个镜头,男生为兴意阑珊十分消沉的女生打气,希望女生第二天再去争取一下机会,告诉她会开车接她但只等到几点。在最后几秒,女生买了咖啡风风火火地出现,两人一起走向梦想的舞台。这样真诚陪伴着她的他,太迷人了。
而女生终于真诚的展现自我,离梦想越来越近。
这场面试,镜头切换到女生视角,面目亲切的面试官,完全放松下来的女选手。让我非常感动,即使很多很多次失败,但为数不多的几次小成功,即放松自信地展现自己,那种过程自己都会泪流满面,和最终的结果已经无关。
女主的成功,也会意味着又一次矛盾。
女主问他,如果我被选上,我要去巴黎。我们的关系怎么办?
女人在感情里总难免感性,碰到问题想求最优解,希望强大的对方能给到答案。
而这次,完美情人依然真诚地鼓励女生,顺其自然。
一个顺其自然,就是分道扬镳。
五年后,各自一片天空,相忘于江湖。女主有美满的家庭,可爱的宝宝。
再次偶遇,看到男主实现了最初的梦想。
眼神交换,手指颤抖,却是再也回不去的念想。
一首曲子的时间,我yy和你如果的可能。
热泪盈眶。
真正转身相忘于江湖,最后一眼,带着笑意,成全和感恩,各自成为最好的人。
因为你值得。
作为单身狗2.11看点映,甜蜜的桥段时庆幸自己避开了情人节。
作为单身狗看到最后现实的结局,却异常难过为何他们没在一起。
微妙的情感。关于梦想和爱情。
希望爱着的人好好珍惜爱,努力不要让自己后悔。
希望无缘无奈的人能笑忘江湖,各自安好。
希望追求梦想的人保持勇敢,永远热爱生活。
希望暂时失意的人不要消沉绝望,生命是段旅程,起承转合自有连贯走向。
送给你,送给我,相信,热爱!
作为歌舞剧,本来对剧情没啥要求的。
但是居然如此被打动,始料未及。
25岁+的品格,好的影视作品会给我范本。
《爱乐之城》也许是典型的好莱坞片:有着同样艺术追求的两个人,在实现梦想的路上顺便谈了场刻骨铭心的恋爱,虽然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但爱恋和鼓励长久留存在彼此心中。
典型的桥段和向经典致敬的地方确实很多,但阳光下无新事,略微俗套的情节不妨碍所有人看完深受感动。因为这不仅是个梦想成真的故事,不仅是个恋人如何相遇分离又重逢的故事,更是在各个方面表达了“当代人”的`诉求的一个故事。
从影片类型来看,好莱坞歌舞片虽然没有百老汇那种深入基因的表现力,但确实有很多进步。豆瓣上分析桥段和历史的文章已经很多,岛主总体感觉就是歌舞穿插自然,新老技术结合,服装与场景都是既有怀旧,又有符合现代审美的改良。我想这也是影片的一大主题——如何把经典的东西留存下,并做出有符合这个时代的变革。就像凯雷在说服Seb时所说:“首先要让现在的人们有兴趣去看”。美中不足可能就是毕竟男女主非专业出身,歌舞还是没有那么流畅。
从故事发展来看,岛主最欣赏的可能就是本片的那种客观和现实。从两个人的恋爱生活和各自的事业追求上,都是忧喜参半。小情侣的相处固然有诸多甜蜜和激情——否则还叫什么爱情?但性格的冲突,以及当前途和感情发展出现矛盾时的取舍,都和现实中的年轻人太像。
除了感情外,两个人对自己的梦想都在探索和坚持的道路上有所调整,都通过了合情合理的方式去追寻想要的生活。并且一点都没有纯粹为了个happy ending就硬扭转,而是让两个人都顺应时机,没有那么多的妥协和强求。
结尾伤感和不舍中也留下了一个类似平行宇宙中另一种幸福的描述。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幻想,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可能性,无论如何,岛主认为男女主在人生及感情上都用的方式成就成全了对方和自己。
导演DamienChazelle的另一部好片《爆裂鼓手》可能就是从一个更偏激的角度看待梦想这件事。两部片子都很打动人,《爱乐之城》考虑了更多现实因素,应该能让不少人产生共鸣。
最重要的,是本片对“爱”的诠释。“爱”这个主题,在每个时代都会有一批批巨匠通过电影、书籍、音乐等方式去阐述。也许人类对于类似“爱”、“人生”、“宇宙”、“情绪”等虚构概念的无止境探索,就是作为人类万物之灵的根基。本片中,对“爱”的定义是如此契合当代人内心的诉求,这就是本片最令岛主触动的地方。
在本片中,爱不仅仅是仰慕和渴望,不仅仅是一种吸引和羁绊,也是种激情夹杂着成熟与理性的深刻亲密关系。这样的爱不仅要求两个人的幸福圆满,更强调对于个人价值的肯定和塑造。无论是男女主互相的意味相投,彼此发自内心的欣赏与认同,还是在双方追求自我路上,彼此的理解、鼓励和帮助,都是对彼此作为一个完整、独立个体的尊重和成就。那些幸运儿,在漫长人生路上,在成长的关键时点,能获得来自他人那种无私的爱与支持,这是多么充满神佑的事情。岛主认为,有的人总是充满戾气和焦虑,也许和年少时没被温柔对待息息相关,而所谓的幸福,正是由这些被善待的点滴构成。
当然,这样一部(主要是)chick film,《爱乐之城》还是通过种种用心的细节塑造男主光环。比如各种富有激情又有才华——向女主解释Jazz精髓的时候魅力值爆表;准确记得女主说过的所有话,包括随口提到的电影的名字,以及凭借一个细节就能找到女主家的位置;每次来接女主的霸气喇叭;实现了梦想的Jazz Club用的是女主设计的名字和Logo;一个美好到不真实的格里芬公园和两个人心中萦绕的主题曲……
这不就是好莱坞么?
总而言之,这是部美好的电影,当得起那么多的奖项和赞赏。当影片进行到最后一次在格里芬公园里,Seb与Mia的对话,我突然想起王小波的那段:
我爱你爱到不自私的地步。
就像一个人手里一只鸽子飞走了,
他从心里祝福那鸽子的飞翔。
你也飞吧。
我会难过,也会高兴。
到底会怎样?
我也不知道。
这个电影的开场让我想到了印度电影《大篷车》,但是又觉得不太对劲。
突然推开车门载歌载舞的场景让我多少有些没有心理准备。
后来的歌唱环节倒是觉得更像是中国的戏剧,戏剧中的人物总是喜欢唱出内心的独白。
抛开这些表现形式,看看剧情的发展,有些意料之中,也有些意料之外。
从偶遇到相互了解,到相爱,到产生矛盾,再到矛盾化解,本该有个完美的结局。
不知道导演是出于怎样的考量,硬生生地将一对佳人拆开。
也许是因为影片的主题是想说“不要放弃梦想”而不是“相信爱情的力量”。
感觉影片用了四分之三的篇幅来描述爱情的美好,也让我们看到,相爱的人能够为了所爱的人放弃梦想,也可以为所爱的人重拾梦想,但是这样的爱情却不能走向圆满,只能用一句歌词来表达对于这样的结局的不解:如果这都不算爱...
导演对于为什么他们没有走到一起没有陈述,只是给出一个假想的情节,换得观众的同情,当然还有费解。
也许这样的故事情节设计更贴近现实?悲剧总是令人印象深刻,但是我更喜欢喜剧结尾的故事。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shijicailiao/192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