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事迹材料

摩西出埃及观后感

摩西出埃及观后感



摩西出埃及观后感

  有一种力量,能凝聚民族的力量,让族人的血液沸腾;有一种信仰,能颠覆暴政的信仰,那么摩西出埃及观后感有哪些?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摩西出埃及观后感,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摩西出埃及观后感(一)

  爱读书,爱读文学类的书;儿子也爱读书,读的范围要广一些。半月前,儿子跟我说他从亚马逊网买了一部分书籍,因不方便自己接收,便写上了家的地址。分三次,七本书陆陆续续到了。翻一翻,但见哲学、政治、军事、摄影等诸方面的书都有,唯独《出埃及记》率先吸引了我。

  《出埃及记》是一部史诗性质的文学书籍。作者是美国近代著名的历史题材小说家里昂.尤里斯,他站在一个犹太人的角度,对以色列的起因,以讲故事的形式,从历史、宗教、法律等方面,描述了犹太人在巴勒斯坦的存在,向我们呈现出一幅自19世纪末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犹太人大批移民巴勒斯坦、直至最后建立自己共和国的画卷。

  以色列是犹太人的起源地,已有2000多年历史。以色列也是世界主要宗教,即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以色列位于亚欧大陆与非洲的衔接处,西为地中海,北靠黎巴嫩、东临叙利亚和约旦、西南则为埃及。1948年5月,以色列宣布成立,耶路撒冷为首都。如今,以色列全国总面积为2.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50万人,其中犹太人就有637.7万人,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

  历史上,犹太民族曾是一个被欺辱的民族。先是他们的国家被瓜分、在瓜分、被托管,犹太人不得不四散奔逃,以至于世界上74个国家都有了犹太人生活的足迹。犹太民族又是一个永不屈服的民族。当他们在一些国家遭遇非人折磨或灭绝式大屠杀时,他们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最后不得不以“非法移民”身份一批批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巴勒斯坦,回到了圣地耶路撒冷。《出埃及记》就将犹太民族的这一系列遭遇,清晰逼真地描述出来。

  《出埃及记》分四章。第一章,越过约旦河。主要写犹太人遭遇了灭绝式大屠杀后幸存者的流落,以及满载302名犹太孩子的“出埃及号”为了正大光明走出塞浦路斯,在阿里的指挥下,孩子们经过绝食抗争85小时后又即将10人一组自愿自杀时,终于得到了当权者的放行。第二章,我们的土地。与孩子们一同回到圣地的阿里,立刻投入到建设家园、保家卫国的行动中。对土地的渴望,是犹太民族永恒的主题。他们是个勤劳的民族,一旦拥有了土地,他们将全身心的投入。垦荒造田、兴修水利、建设农庄、新建城市等。不出两年,他们的土地上就会出现天翻地覆的变化。第三章,以牙还牙。犹太民族是一个有着灿烂文明的民族,一个为了以色列的再度辉煌勇于奉献的民族。面对周围的阿拉伯人,以及周边国家埃及、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等灭绝式的武装打击,他们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以烙还烙……即使牺牲生命,也要与自己的土地共存亡。第四章,再现辉煌。面对巴勒斯坦土地上无休止的战争,面对周边国家的猖狂围剿,面对不屈不挠犹太民族的求生抗争,托管方英国也束手无策,不得不宣布取消托管,撤回自己的部队。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会议采纳了犹太人在巴勒斯坦成立一个犹太国家的方案。以色列终于像其他国家一样,作为一个主权国,走向独立,成为犹太民族的正常权利了。第五章,雄鹰展翅。历经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抗争,犹太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国家,流落到库尔德斯坦、伊拉克、土耳其、法国、意大利、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等74个国家的犹太人陆陆续续回到了自己的祖国。曾经离乡背井、四海为家、不受欢迎的人,终于返回了他们在这个星球上的一个角落。在这里,犹太人的称谓,将成为他们的自豪。

  《出埃及记》以一位犹太复国主义者,即以色列自由战士阿里与美国护士基蒂在“二战”后帮助那些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移民巴勒斯坦的曲折经历为主线,展现出了犹太民族作为世界大家庭成员,在两千年人类文明发展史进程中遭遇不公平对待的历史脉络,尤其诠释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每当社会动荡时,世界各国的当权者都以种种理由将犹太人视为替罪羊,成为各国社会动荡中的清洗对象,而犹太民族也正是在这种与强权迫害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宗教信仰、民族性格、组织结构和政治理念。作者以非常写实的手法,描绘了纳粹集中营幸存者在移民巴勒斯坦过程中,与中东地区的托管者英国,以及阿拉伯国家和土著族之间所产生的错综复杂的恩恩怨怨,直至1947年联合国大会表决将巴勒斯坦分治,国际社会由此正式成立了以色列的存在。书中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也伴随着犹太移民的悲欢离合跌至起伏,最终以有情人终成眷属而结束。

  围绕两位主人公出现的年青一代如达夫娜、凯伦、大卫、杜夫、约押、塞夫、卓妲娜等年轻人,以及乔西(巴拉克)、雅可夫(阿吉瓦)等老一辈,他们从不同的国家逃出来,九死一生地来到了圣地。在阿拉伯男人不屑的盐碱地或沙漠上,他们却能一手拿枪保卫家乡,一手垦荒自食其力,直至把一处处沼泽或者荒漠变成良田、农庄、城镇和花园。为之,阿里、大卫、卓妲娜都失去了自己最心爱的人……但是,他们不消沉、不低迷,依旧以高昂的热情投身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中。

  纵观历史,犹太民族是一个智商极高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先先后后出现了许多伟大的人物。他们是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卡尔·马克思;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 ;西方现代派文学奠基人,迷宫小说的始祖—卡夫卡 ;量子力学开创者波尔和波恩;原子物理学开拓者费米;控制欧洲金融命脉的罗斯柴尔德家族 ;华尔街的超级富豪摩根 ;第一个亿万巨富洛克菲勒;曾经超过比尔盖次的股神巴菲特 ……以及弗洛伊德、海涅、卓别林、毕加索、门德尔松、柏格森、胡塞尔、大卫·李嘉图、卢森堡、基辛格、斯皮尔博格等。

  掩卷沉思,经过了浩瀚纷繁的烟云,了解了犹太民族建国的艰难历程,在痛惜一位位年轻人义无反顾地用血肉之躯换取了祖国的最后成立,我不得不深深地感叹——犹太民族,一个了不起的民族啊!

  摩西出埃及观后感(二)

  感谢赞美主,每天一章的读经,总共四十天的时间,读完了整卷出埃及记。实在说来,真的是感谢神,在整个的读经查经的过程里,对我自己而言,有太多的收获,也有太多的感动。每天能够有时间安静在神面前,记下自己的读经所得,实在是美好无比的经历。现在读完了,当我静下心来思想,除了每日所得之外,自己这次读完出埃及记最主要的感受是什么呢?我想大致有下面几点,算作是这次读出埃及记之后的一个补充和总结吧。

  我们在地上的盼望:神的拯救

  我们说,整卷出埃及记讲的就是主耶和华拯救的故事。整卷出埃及记衔接圣经第一卷书-创世记。创世记里讲到了神的创造、人的堕落、神的审判、人的毁灭、神的怜悯和神的拯救。我们知道,在创世记里,因着神的拯救,神拣选以色列人的先祖亚伯拉罕。而且因着亚伯拉罕的信,神就称他为义,并与亚伯拉罕立约。在创世记第15章那里,我们看到,神应许亚伯拉罕:

  一是他的后裔多如天上的星。

  15:5于是领他走到外边,说,你向天观看,数算众星,能数得过来吗?又对他说,你的后裔将要如此。

  这条的应许,我们看到当年下埃及去的雅各全家总共才70人,而在出埃及记里我们看到了总共约200万人的以色列民族的出现。

  二是他的后裔要得着迦南地。

  15:18当那日,耶和华与亚伯兰立约,说,我已赐给你的后裔,从埃及河直到伯拉大河之地,

  15:19就是基尼人,基尼洗人,甲摩尼人,

  15:20赫人,比利洗人,利乏音人,

  15:21亚摩利人,迦南人,革迦撒人,耶布斯人之地

  这条的应许,我们在出埃及记里,看到了,主耶和华吩咐摩西要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但真正的实现,要到约书亚记那里,我们才会看到。

  但是,同样就在创世记第15章这里,我们看到:

  创15:13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的确知道,你的后裔必寄居别人的地,又服事那地的人。那地的人要苦待他们四百年。

  创15:14并且他们所要服事的那国,我要惩罚,后来他们必带着许多财物从那里出来。

  而当我读到出埃及记第12章那里,

  12:36耶和华叫百姓在埃及人眼前蒙恩,以致埃及人给他们所要的。他们就把埃及人的财物夺去了。

  ……

  12:40以色列人住在埃及共有四百三十年。

  12:41正满了四百三十年的那一天,耶和华的军队都从埃及地出来了。

  12:42这夜是耶和华的夜,因耶和华领他们出了埃及地,所以当向耶和华谨守,是以色列众人世世代代该谨守的,

  有了之前创世记第15章那里的话,再读到出埃及记第12章这里的话。实在说来,我真真实实地被震撼住了。进一步讲,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原来所有的一切都是神的工作。神应许亚伯拉罕的'时候,祂将要如何成就祂的应许其实早已定下。祂事先应许,祂事先命定,祂也一定成就!这种震撼叫我真正感受到,主的话实在是安定在天。祂说有就有,祂说几时就是几时。神所定的日期,当日期满了,一切就要照主的话成就。这是何等的能力啊!在祂那里根本没有意外!也就是说,之后的过红海、经旷野、立约、建会幕……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祂定好了的旨意。什么时候呼召摩西,什么时候出埃及,什么时候过红海、经旷野,什么时候立约,立约该立怎样的约,以色列人背弃约该怎么办,什么时候建会幕,会幕该如何建造……这所有的都在神的拯救旨意中被定下。神的拯救是早就定意要做的。什么时候拯救、如何拯救全在祂的定意里面。在祂那里,根本没有一丝的意外。主耶和华要成就的事,祂事先告诉我们,然后我们也看到,祂如何说的,事就一定照祂所说的如何成就!耶和华就是说有就有的神!

  这样的认识对于我们今天在地上的生活真的无比重要。因为,如果没有对神定意的拯救的确信,我们在世上的日子如何能有盼望呢?我们就如同以色列人一般,常常软弱、常常跌倒、常常违背所立的约。人靠自己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如果定睛在人身上,更是没有盼望。然而,神何等的恩典,赐下祂独生的爱子,定意要拯救我们。祂的拯救是按照我们罪人的本像来实施拯救的。无论我们多么罪大恶极,祂都拯救。这就是我们的盼望所在。我们的盼望就在于神定意的拯救!所以,读出埃及记对我自己最大的帮助,就是让我对神的拯救有了真正的信心。让我看到,无论我们在怎样糟糕的处境中,不要怕,只要信。不要灰心,总要等候。因为我们确信,主耶和华的拯救是信实的,神说拯救,就一定拯救。我们就是祂的工作。主的工作有祂的定时。祂知道我们要经过的道路,什么时候出埃及,什么时候过红海、经旷野,什么时候要被带到祭坛面前……我们如果信神的拯救,我们就能始终定睛在祂的身上。真正能够信靠顺服到底,我们就必能得着神的拯救。所以说,我们在地上的盼望就在于:神的拯救!

  我们在地上的日子:律法和会幕

  读出埃及记另外一个重要的感受是,感谢神的恩典,赐下的律法和会幕。

  实在说来,律法最大的恩典,就是叫我们看见神的公义圣洁,和我们自己的罪恶和不义。正是因为有了律法,人就真正意识到,靠自己就根本无法称义。律法就帮助我们,能够真正否定自己,人才会开始仰望神的拯救。如果没有律法,人是不会知罪的。这就是极大的恩典。

  但是,我们知道,在律法面前,犯了最小的一条,就是犯了全律法。如果神只是赐下律法的恩典,那么,我们人真的就毫无出路了。因为,罪的代价就是死。感谢赞美神,神赐下律法的同时,神也赐下会幕。结果,我们看到了,因着律法,人被带到了会幕面前,因着会幕那里,祭司的事奉、祭坛上的祭牲代罪和人的悔改,神能够重新接纳犯罪的人。我们都知道,会幕乃是基督的预表。实在说来,律法乃是把人带到了基督面前,因着人的认罪悔改,因着基督的事奉和代赎,人有了一条出路,本是该死的罪人,却可以得着神的接纳和同在。因着神与我们的同在,我们就得着拯救,就是永生。阿们

  所以,我们看到,律法和基督(会幕)乃是神赐下的全备恩典。没有律法,我们看不见神的义,更看不见我们自己的不义!可是,如果光有律法,没有基督,实在说来,就只剩下绝望,不是吗?感谢神,祂不但赐给我们律法,更赐给我们基督。籍着律法,把我们引到基督面前,因着基督,我们得以与神和好;因着基督,耶和华得以与我们同在!是啊,主耶和华,袮是满有怜悯满有恩典的神!我们既需要律法也需要基督,愿我们都能得以籍着律法,看见我们罪人的本像;籍着基督,得以看见耶和华的恩惠,回转向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愿我们都能来到主面前,认我们的罪,神是信实的,必洗净我们一切的罪,籍着主耶稣基督,得着称义,成为圣洁。在主耶稣基督里,我们得着真正永恒的生命!这就是我们在地上的生活,全然靠着神赐下的恩典,一面是律法,一面是基督。一面叫我们看见自己的不义,一面看见主耶稣基督的救赎恩典和大能。我们就真正舍弃自己,真正信靠耶稣基督的恩典和能力,跟随主,过地上的日子。所以,我们在地上的日子,靠的是神的恩典:律法和基督(会幕的预表),得以过重新得救、得胜有余的生活。

  我们在地上的使命: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

  读出埃及记,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感受,就是出埃及记第19章里的4节经文:

  19:3摩西到神那里,耶和华从山上呼唤他说,你要这样告诉雅各家,晓谕以色列人说,

  19:4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们都看见了,且看见我如鹰将你们背在翅膀上,带来归我。

  19:5如今你们若实在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约,就要在万民中作属我的子民,因为全地都是我的。

  19:6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这些话你要告诉以色列人。

  这4节经文是在耶和华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后,在西奈山与以色列人立约时,晓谕以色列人的。我们看到了,主耶和华拯救以色列人其实是有一个盼望,就是,以色列人要归祂作祭司的国度,成为祂圣洁的国民。实在说来,这是神对所有属祂的子民们的期盼。这个期盼实在告诉了我们,我们今天的生活应该是怎样一个生活,才能真正叫神的心意满足,就是真正如祭司一般,全然否定自己,全然奉献自己,全然以事奉神为中心,全然为人代求,带领人悔改,使人归向神的生活。所以,今天我们在地上的生活,应该是过一个有使命的人生。这个使命的人生就是:成为神祭司的国度,圣洁的国民。

  最后,我实在是要感谢我的主,我的神。祂的话语实在是博大精深,祂的拯救实在是奇妙。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属灵的角度,出埃及记实在说来都是震撼我生命的一部史诗。随着一章章的经文记载,以色列人栩栩如生的历史画卷就在我眼前展开。我在读出埃及记的时候,无法不想到我自己。整个出埃及记的故事,实际上也是今天我们每个跟随主的人的故事。我们如何得着拯救,从这个黑暗的世界里被领出来,脱离这个世界的奴役;又如何凭着主耶稣基督的救赎及所立的新约,得以成为君尊圣洁的祭司,与世界分别;又要如何凭着主耶稣基督宝血的覆盖和真理圣灵智慧的引导,在世上行走,在主耶稣基督里得着与神的同在。神当年如何拯救以色列人,神今天在我们生命里也同样带领我们,也同样在我们身上成就祂对我们的拯救啊。实在要感谢赞美主,读出埃及记实在让我们看见,是啊,人是如何的不义,神又是如何的圣洁公义;人是如何的软弱,神又是如何的满有智慧能力和拯救;人的爱是如何的靠不住,神的爱却是那么的信实和可靠。实在说来,读完整卷的出埃及记之后,整个内心实在是满有平安、满有喜乐、满有盼望,因为一切都是主来成就,主的拯救完全是照着人的本像来成就的。人要做的就是回转过来,仰望主。就如那旷野里的铜蛇,凡仰望那铜蛇的,就都得着了拯救!凡信这救法的,就必得着拯救。是啊,主,袮的拯救实在是奇妙!深愿世人都能信袮,来到袮那里,得着生命的拯救!愿一切的荣耀、颂赞都归给主耶和华和我的救主耶稣基督。祂们配得所有一切的颂赞和赞美,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出埃及记读后感(三)

  一提起犹太人,大多数人可能想到的是:聪明,富有,商人,银行家,科学家。据统计,获世界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中有23%是犹太人;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中有20%是犹太人;美国的百万富翁中有20%是犹太人;而在思想和艺术领域,犹太大师同样是群星璀璨,爱因斯坦、马克思、弗洛伊德、毕加索、卡夫卡、洛克菲勒、基辛格、斯皮尔伯格……你能第一时间想到的各个领域的巨擘很多是犹太人。他们对于人类发展的成就无法量化,称之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毫不为过。

  我对于犹太人的了解源于一部大家耳熟能详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犹太人,一个千百年来不停流浪,被欺压,被唾弃,甚至被屠杀的民族族群的悲惨经历在这部电影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压抑的黑白色调、惨绝人性的画面让我在看完这部电影后有一度情绪非常低落,一个经历过民族苦难、心存历史包袱的民族很容易对于这种民族产生认同感,后来通过一些历史节目越来越多的了解到二战前后一系列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犹太人的自强不息和世人对于他们的偏见形成鲜明对比,加之本身做商品研究,对于中东地缘政治文化也关注较多,我决定选看两本关于犹太人和中东地区宗教政治历史的入门书籍,一本是《耶路撒冷三千年》,另外一本就是今天要讲的《出埃及记》。

  这是一部曾经风靡西方世界的小说,作者站在一个犹太人的角度,对以色列的起因,以讲故事的形式,从历史、宗教、法律等方面,描述了犹太人在巴勒斯坦的存在,向读者呈现出一幅自19世纪末叶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犹太人大批移民巴勒斯坦的画卷。

  书里有一句话:“耶路撒冷就是一剂良药。”不管这些苦难的犹太人生活在哪个国家,幸存于哪个集中营,苟活于哪个隔离区,他们意志坚定着自己的信仰,将《圣经》一代代的流传,将希伯来语一代代的传唱。《安妮日记》里也曾经讲到处于战火中的犹太人在被迫离开故土时候想到的第一件事竟然是将书带走,怎么会有这样倔强的人类,自强不息竟然可以顽固到完全不被同化,这就是信仰的力量。也许就是这种坚持,让他们与本地人格格不入,也就一直被排挤在外。上千年的流亡,却依然怀着梦想,一定要回到巴勒斯坦。

  书里面有许多个角度讲不同时代的犹太为建立以色列而做出的贡献,也讲述了犹太人中不同的派别,但是他们总是能在险境面前表现出空前的团结和智慧,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晓松奇谈》里对于犹太人复国呈现了几期专题口述历史的描绘,虽然不够详尽,但是真实的反映了犹太人对于拥有一个国家的强烈渴望。 今天的以色列国主要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国家,在近500万人口中,犹太人约占82%,虽然其中一半以上是在本土出生的,但他们中绝大多数人的祖辈或父辈也是移民。犹太移民来自世界将近100个国家和地区。根据1970年通过的《回归法》修正案,任何一个居住在以色列境外的犹太人都可以自愿获得以色列国籍。越来越多的犹太人都在返回以色列建设这个来之不易的国家。形成这种强烈的民族自我认同意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结起来,来自宗教的内在精神力量和来自外部的反犹排犹运动压力是最重要的两大因素。

  有时,对比一下,中国,同为拥有古老文明的国家,同样有自己的本源文化,有自己的传承,历经许多灾难,幸运的是,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历史未曾间断过的国家,中国基本上都是自己人在这片土地上耕耘,除了近代的一战,二战,我们还是活在自己的土地上,不需要大范围地迁徙的。我们也有儒家,有道家,有法家,不可谓无宗教信仰根基,为什么现在的我们和犹太民族相比,好像还是不那么出色?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其实还可以做得更好,对吗?有些公知喜欢讲地理决定论,动不动就中华民族地大物博,历史源远流长,稍微取得一点成绩就自满浮夸,不断挥霍大自然对于我们的馈赠,他们也许忘了就在近代我们差点也面临和犹太人一样的境遇,我们差点也被灭国,如果不是某些历史巧合,我们该拍着胸脯说,即使我们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国之不国后,我们还能像犹太人那样保持自己坚定的信仰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吗?通过纵向比较世界历史,尤其是先进民族的进取历史,总结自身民族的优劣继续进步,这或许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