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志愿者先进事迹材料
一、志愿者的分类、
志愿者所从事的服务众多,当中可能包括教育、环保、倡导及福利等范畴,因此难以统一划分,故此出现了几方面划分志愿者的种类:
第一种是以职权划分,可分为政策制定、直接服务及庶务类;
第二种是以时间性划分,简易可分为定时性及临时性;
第三种是以服务类型划分,可分类为福利类、教育类及文化类等;
第四种是以服务内容划分,可分为行政性、专业性及辅助性。
二、退休志愿者先进事迹材料(精选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事迹吧,从先进对象的形成和内涵上来分,事迹可分为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先进事迹的材料和在一时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先进事迹的材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退休志愿者先进事迹材料(精选1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窦艳玲,今年64岁,是本溪市站前街道市府社区的居民。她从企业退休后,为了让退休的生活不寂寞,实现退休以后的人生价值,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她把生活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每天除到新华书店学习查阅资料,充实自己,还自愿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和社会上的义务劳动,主动为社区分担责任,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年迈居民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困难,扶老携幼,主动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主动当起了一名家庭志愿者,在自愿服务社区、服务居民的同时升华自己,播撒文明。
一、以实际行动奉献爱心
在秋天一个双休日的上午,她和外孙子在小区4号楼前打羽毛球,她看见水暖工正在地沟里维修管道,她顺着往下看,看到地沟里留存很多水,而且其中一个管子还不断往外喷水,水量比较大。她问:“暖气管道里,怎么还有水呀。”施工人员答道:“自来水管裂了,那是自来水管子喷出的水。”她说:“干净的水,白白流走,这不是太浪费了吗?你们给修一下吧。”他们说:“这不归我们管,得找自来水公司。”她当时想,今天是双休日,上哪去找人呀,又不知道自来水维修电话,算了吧。她就和外孙子继续打羽毛球,可是心里有事,怎么能专心打球呢?她立刻跑回家中,抓起电话按114查找自来水维修电话,向值班人员报告了情况,不到一个小时自来水抢修人员来到现场,很快把裂缝维修好了,维修人员向她表示感谢说“多亏了你呀,要不然我们损失可就大了,你真是个好心人。”她说:“看着干净的水白白的流走,我心疼呀,这不算什么,只不过是跑跑腿,打几个电话罢了,举手之劳。”但是她的心里却美滋滋的,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的冬天雪特别大,望溪公园树都被压弯了。一天早晨,她和老伴去公园锻炼身体,可是台阶的雪被人踏硬了,特别难走,年轻人还勉强上去,老年人却步履维艰。她和老伴登了一会,她说:“太难走了,这楼梯怎么没人打扫呢。”老伴说:“我们来扫怎么样?”她说:“好呀!”于是,她们回到家中,取来除雪的工具,在通往纪念碑的台阶上大干了起来,一会用铲子,一会用锹,汗水浸湿了衣背,脸颊上的汗水顺着脖领往下淌,干的是热火朝天,不知不觉已到了中午。她们站在高处向下看那一条干净的通道,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当路人问她们除雪挣多少钱时,她说:“她们不要钱,义务奉献,给大家带来方便,我们就觉得幸福。”“你们真是好心人呀,社会上要是多一些像你们一样的好心人,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安定了。”就在这次除雪中,老伴把一块进口手表弄丢了,她们寻遍了每个雪堆,也没有找到,但她们并不后悔。用老伴的话说,能给人们创造方便,是最大的值得。她们用实际行动奉献爱心,用道德促进和谐环境,这就是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吧。
二、在帮助他人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她和老伴是个热心人,对别人的困难,本着能帮就帮的原则,做了很多小事。在春天,邻居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下楼不慎,把脚脖子扭伤了,她的老伴力不从心,只能扶着她靠墙站着,这个情况正好被窦艳玲老伴遇见了,他义无反顾的把这位70多岁的老人从1楼背到了4楼的家中。他们千恩万谢,说:“打孩子电话也没有这么方便呀!这大冷的天,在紧急关头你们能帮忙,太感谢啦!” 窦艳玲的`老伴也是60多岁的人了,患有腰脱,他能有此行动,深深感动着窦艳玲,她的心中顿时充满温馨,“能有这样的老伴儿,真是可以信赖终身呀!”老伴的做法增进了邻居之间的友情和了解,也是一种道德的体现,真是“邻里心连心,和谐大家庭。”
她作为家庭志愿者,平时主动把家庭电话写给邻居的独身老人,让他们有困难找她,随叫随到。一次,6楼一个单身生活的老人,打来电话说:“家里灯坏了,还没做晚饭呢?”她和老伴立即拿着台灯送了上去,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这位老人的孩子都不身边,她有点什么事,都找她们,每次她们都是尽心尽力的帮助他,她常说:“你们对我真好,比亲人还亲呀!”她说:“咱们楼上楼下住着,帮个忙算什么,有事叫我们。”
“如果你想知道被真心感谢是什么感觉,就去做公益服务;如果你想体验生命的价值,就去奉献爱心。”在铁锋区委组织部退休干部党员李树刚的心目中,成为一名“最美志愿者”,是从付出中获得快乐开始的。
成为“最美志愿者”不是“身份认证”,而是一种选择。一名退休干部党员如何在“党建引领、银耀鹤城”主题活动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通过志愿服务才能让群众看到党员身上闪闪发光的正能量。
忆及志愿服务时,李树刚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新冠疫情防控后期,他所居住的街道和社区防控工作并未松懈下来,仍然设卡值守,对外来人口严格实行登记制度,疫情重点区输入人员还要进行隔离。社区人员少、志愿服务力量严重不足,他毅然加入到了抗疫志愿服务之中。
他每天按时到大商国际华庭A座测控点执勤上岗,排查登记出入人员,逐户走访排查疑似病患、返乡人员和密切接触者,确保信息全掌握,无死角、全覆盖,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仅一个月的时间,他就登记出入人员860多人次,发送宣传单160余户,会同小区安全值班员,监督管理物品快递送取400多人次,帮助辖区老年人、残疾人、特困户购买生活用品87人次。通过“入户不入门”的方式,对隔离期间居民所缺生活用品进行安全派发,让居民足不出户就享受到细致的服务,进一步提升了疫情防控和自我保护的健康安全指数。
志愿服务力量不足,人员不能按时倒班,有时加班加点连轴转,他就积极联系“五老”志愿者李国林、孟繁忠、常朝光、杨乃鹏、蔡开迟等一些老友参加防控志愿服务。疫情防控形势稍稍缓解,一些群众中出现了松懈的苗头,他专门成立志愿者抗疫宣传组,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疫情防控讲话及重要指示精神,报道街道社区疫情防控有关部署要求,利用微信群推送消息、及时发布公告、倡议、注意事项等,广泛营造疫情防控氛围,引导广大居民群众遵守防疫规定,自觉宅家隔离,正确面对疫情。由他们撰写的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真实反映了基层社区抗击疫情工作、全民参战做贡献的情况,15篇有份量的稿件被有关媒体采用转发,极大地鼓舞了干部群众的干劲,增添了广大居民战胜疫情的信心。
一天,轮到他休息时,晚上突然接到一个隔离户老人的求助电话:“家下水道堵了,找不到维修工。”李树刚马上赶到老人的家,一进家门污水横流,恶臭扑鼻,有心帮忙却无疏通技术的李树刚只好俯下身子,用手一点一点掏出堵塞物。疏通完毕,起身才发现老人一直站在身边,两眼闪着感激的泪光。一个无助的老人,一双闪着感动的眼睛,让李树刚从志愿服务中体验到了价值,也更加坚定了他在志愿服务道路上永不停歇的脚步。
“作为一名夕阳红志愿者,我会以帮助他人为荣,为社会尽心尽力奉献爱心。”每逢谈到李树刚衷爱的志愿服务事业,疫情期间他聊的都是哪户居民还缺少什么物品需要派送,哪个角落需要重点消毒处理,哪个时间段是出入的高峰,应当加派人手,卡口扫码人员还应当加强,哪户居民是弱势群体需要重点帮助。他心里装的都是疫情防控工作,笔记本上记的都是志愿服务流水账,从他身上可以折射出众多“五老”志愿者,他们心中装着的都是爱心善意,只因为有了他们逆行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广大人民群众才多了一份安全,心里才感到踏实。
王运启,中共党员,2003年从赵庄镇党委秘书的职位上退下来后,先后兼任赵庄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赵庄镇老干部党支部书记、赵庄镇老干部志愿服务分队队长三个职务。“三职合一”的王运启,做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珍惜历史,永葆青春,银发生辉,续写辉煌”的承诺,走在前、作表率,带领“五老”、支部党员、银发志愿者,围绕中心大局,在支部建设、青少年教育、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默默无闻地工作,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浓厚感情,将老同志聚在党支部周围
王运启心中装着老同志,一心为老同志服务,在支部工作中有一个立足点,就是想老同志之所想,急老同志之所急,时刻关心老同志的疾苦。
在重要的节日活动,对年迈体弱不能到活动现场的老党员、老干部开展送学、送关爱上门活动,及时将学习材料、《银潮杂志》、党报等送到家中。定期不定期登门看望活动不便的老党员、老干部,并送上礼品,使老党员、老干部感到党的温暖;定期组织支部党员、“五老”人员参观县重点项目、新农村建设等,开展“谈发展,颂党恩”活动,保证老同志永葆思想的先进性......
王运启同志的努力使得赵庄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先后被命名首批市级“六好”示范党支部、省级示范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荣誉称号。
以党建带关键促创建,护航青少年成长
组织热心公益、政策理论功底扎实的优秀老党员、“五老”人员等成立宣讲团,并亲自撰写《不忘初心,牢记昔日苦,珍惜今朝甜》《从长征的十个细节,了解长征,学习长征精神》《学习两法,使青少年知法、懂法、遵法》等十几篇宣讲稿件,到学校进行长征精神、青春梦想、遵纪守法等方面的宣讲,受教育者达10000余人次。
坚持“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原则,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建档立卡,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定的经济援助,对上网有瘾,学校、家庭管理有一定难度的青少年,主动登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循循善诱进行再教育,取得明显效果者有20余人;每年清明节组织师生到烈士墓碑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号召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继承先烈遗志,树立为社会主义建设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
在他的努力下,赵庄镇关工委被市关工委首批命名为“五有五好”基层关工委,2015年共获得市、县级11枚奖牌,本人也先后被省市教育部门关工委评为先进个人。
传播正能量,助乡村振兴
建国七十周年,他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书画展,号召大家用书法、绘画、诗歌等多种艺术形式讴歌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歌颂祖国及家乡的伟大成就和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鼓舞振奋了群众的爱国热情;为更好地配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成立了“汉源老年艺术协会”,自办刊物《汉源艺苑》杂志6期,主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社会上的好人好事、青少年教育等内容,可读性强,向社会传播了正能量,促进了乡村文化建设。
不定期开展“送科技资料下乡”活动,印发大棚蔬菜种植管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果树栽培管理技术、金蝉养殖等资料5000余份,并对农民提出的农业科技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大助推了青年农民致富的技术含量。
“疫”时有担当,“疫”后不松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开始,王运启同志第一时间走上抗疫前沿,到村口、社区、超市进行义务值勤,并向镇全体离退休干部党员发出公开信,号召鼓励老党员们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落实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力所能及进行抗“疫”。
引导老干部志愿者,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就近协助党委、政府参与防范冠状病毒传播的工作,组织老党员、“五老”人员捐款助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后组织老干部志愿者分成三个小组到人员密集区进行以“疫情解封不是解除,外出仍需佩戴口罩”为主题的宣传,无偿发放口罩100余个。
投身基层社会治理,促邻里和谐
王运启同志闲暇时喜欢到村里、社区里逛一逛,深入群众生活。一旦发现不好的苗头,就会主动找当事人谈心,积极调解家庭矛盾、解决邻里纠纷。齐中民、孙立光、王素霞、侯先礼、吴茂松、宋美龄等均是受益者,他们见到熟人就说,“我们能够过得幸福安康,邻里和谐,王书记功不可没”。
今年汛期到来,七月下旬一场大雨,赵庄镇区成了水乡泽国,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威胁。王运启同志带领丰县赵庄镇老干部志愿服务分队的`队员,闻讯而动,冲锋在前,在主要路口、排水口、临水建筑、窨井等重点危险区域,设立警示标牌,冒雨清理窨井口及其他排水口垃圾,现场值守,保障各个排水网管畅通无阻,方便群众出行,并提醒市民注意自身安全防护,鲜艳的“小红帽”成为风雨里一抹最靓丽的风景。
老骥伏枥自奋蹄。家人都劝他歇歇,“闲不住啊,闲下来不踏实,要趁自己还能干的动,抓紧时间多干点事情才行。”也许,在这位古稀老人眼里,永远都有新的目标,等着他去追求。
桃城区国税局退休职工,维权维稳巾帼志愿者,曾在1969年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共和国二十周年庆典,受到过毛主席的亲切接见。“用一颗真诚的心,多做好事,一生一世为人民服务。”就是当年这句誓言,激励着她几十年如一日不遗余力地为人民解决纠纷、排忧解难。
从70年代初开始,在自家创建了义务婚姻介绍所,免费牵线搭桥。她是个热心肠,哪家吵架了,哪家有困难,邻里纠纷了,她总是第一个跑过去;常常手里接着好几个电话,仍然面带微笑地耐心解答;没有管不到的事儿,也没有啥遇不到的事,她常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把大家的事儿当做自己的事儿来做。”……
如今,李省已成为一名衡水小有名气的“知心大姐”,促成了好姻缘千余对,帮助解决家庭矛盾和婚姻纠纷上万起,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市民”荣誉称号。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围绕疫情防控、决战脱贫攻坚、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大战略和重点工作,进一步推进“银发生辉”工程,组织引导广大老同志发挥优势专长,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进一步选树先进典型,常态长效推进“银发生辉”工程,根据年度安排,6月以来,省委老干部局、离退休干部工委部署开展了全省首届“最美老干部志愿者、最美老干部志愿服务团队、最佳老干部志愿服务项目”推选活动,经过遴选推荐、网络投票和综合评定,推选出20名“最美老干部志愿者”、10个“最美老干部志愿服务团队”、10个“最佳老干部志愿服务项目”。
杨志浩,男,1955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指挥室原主任、第三党支部书记,是一位有着43年党龄、28年军旅生活、15年警营砺练的“老车管”。退休后他潜心研究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先后收集整理了超过100G的视频资料,精心制作10多部适合各类群体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完成幼儿园、中小学系列交通安全法治课件,并在网络课堂播放。他编辑《军警共建交通文明简报》54期,受邀为省市党政机关、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宣讲交通安全200余场次,覆盖面达20万人次。疫情期间,他主动帮助222个运输企业复工复产,为万余名岗前培训驾驶员讲课50多场次,被人们誉为“法治教育宣传员、平安出行维护者、防范事故有心人、志愿服务实干家”。
章壮根,男,1954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南京市溧水区人民检察院原检察员。2010年以来,他开设并一直坚守在以其名字命名的“壮根热线”旁,为弱势群体纾难解困。他热心帮助农民工讨薪,先后为近400人成功维权讨薪500多万元,被亲切地称为“农民工的贴心人”;他热心保护被侵权人,及时启动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程序,让一批弱势群体得到及时帮助;他热心护航青少年成长,依托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举办模拟法庭,推动建立社区“双零”工作站、法律咨询和心理咨询工作室,在学校开设特色法治课堂,到网吧进行常态化监督巡查。10年来共解决群众邻里矛盾300余件,收集各类矛盾线索9678件、涉检类52件,办结率达99%,群众满意度100%。“壮根热线检察工作室”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第九届“全国文明接待室”。
俞斌,男,1946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无锡市堰桥中学退休教师。1994年以来,他26年如一日,痴心不改,默默奉献,从自己微薄的薪水中挤出40多万元,帮助700多名素不相识的贫家子弟圆了上学梦。他带动社会爱心人士和单位捐款捐物,为近百所贫困地区学校援建旗杆、爱心书屋、水泥场地等,组织带领无锡地区数十个单位和团队2000多人次,二进新疆、三达西藏、八赴云贵、九下川陕、数十次赴鄂豫赣桂湘、百上大别山,开展扶贫助学活动,把爱心辐射到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经俞斌牵线搭桥受助的贫困学生已逾千名,他也被誉为贫困学子的“爱心使者”、失学儿童“最亲爱的爷爷”。20余载助学扶贫之路,他用清贫、坚守、操劳,为贫困孩子和家庭燃起生活的希望,赢得社会的赞誉,被评为“中国好人”。
陈家振,男,1959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丰县梁寨镇畜牧兽医站退休高级畜牧师。从2010年开始,他就从事志愿服务工作,为贫困户无偿提供技术、疫苗等,退休后更是亲力亲为,建立了30多个养羊科技示范户,带领老乡走上致富路。他用工匠精神深耕技术理论,对饲料、配种等养殖核心环节进行大量试验,将生态园林养羊引入生产实践,注册自动清粪、自动饮水、自动上料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他推动成立县养羊技术协会、县羊产业科技服务超市,开展技术培训5期,开设的信息平台为6000余人在线讲授养羊技术。他用科技带动百姓致富,为梁寨镇7户贫困户赠送种羊21只,免费提供服务,带动6户贫困户通过养羊脱贫致富。他先后获得全国自强模范、全国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中国好人”等多项荣誉,被群众称为“苏北羊王”。
平龙根,男,1954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苏州市金阊区政协原主席。2014年退休后,他继续发挥余热,参与虎丘综合改造山塘项目的规划和建设,为古城和历史街区保护尽心尽力。他担任相关单位青干班导师、历史文化或规划顾问、“晚晴读书会”会长,义务为青年干部讲述成长故事、传授写作技能,助力中学历史教学研究,走进学校讲述历史文化和改革开放新变化等,深受学生和社区的欢迎。疫情期间,除了积极参加有关志愿服务和帮困活动,他还创作了十余篇文艺作品助力抗疫。他撰写的“‘姑苏8点半’夜间经济”“擦亮苏州城市客厅、打造苏州世遗窗口”等建议报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后获得批示,荣登“姑苏区监督建言金石榜”榜首。作为一名古城保护、育人护苗、义务宣传和抗疫战斗志愿者,他用匠心和智慧展示了老干部志愿者的别样风采。
薛胜范,男,1944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南通市海门区原三厂镇东中学教师。退休后,他积极响应老干部发挥作用“进社区,下乡村”活动,成立“老薛党课工坊”,创建海门首家“南通市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基地”,义务负责社区黑板报,定期组织党小组活动,依托“小载体、小阵地、小活动”,向社区党员干部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累计主讲80多次党课,将党的声音传播到大街小巷。今年疫情期间,他还开通了线上云党课,通俗、生动、鲜活地将党的声音传递到寻常百姓家,打通了理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每天下午,他还组织党员群众参加革命歌曲演唱、才艺比拼等活动,组成志愿者服务小队,倾听邻里矛盾,帮助解决困难,调解邻里纠纷,被居民亲切地称为“老娘舅”。
梁德金,男,1942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灌云县司法局原基层科科长。作为一名“银发生辉”志愿者,他退休后坚持义务调解,用一种于无声处见真情的精神从事调解工作,用一份甘守寂寞见初心的风范,弘扬和谐社会的真善美。18年来,他和志愿者伙伴共同成功调处矛盾纠纷2000多起,他本人成功调处矛盾纠纷1000多起,其中重大疑难纠纷800多起,制止群体性械斗等35批,成功调处国家督办信访件5件,为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和谐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被省司法厅授予“江苏省人民调解能手”、司法部授予“全国人民调解能手”称号。“作为一名有着41年党龄的老志愿者,我不能光想着自己轻松快乐,我应该尽绵薄之力,帮助更多的人享受天伦之乐。”这是梁德金一直以来的心声。
王建国,男,1954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检察院纪检组原组长。2015年退休后,他坚持退休不褪色,志愿到区矛盾调解中心工作。2016年6月,赣榆区检察院在全市检察系统成立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建国调解工作室”,聘请王建国任主任、专职调解员。2016年以来,“建国调解工作室”共促成调解156件392人,成功率达98.5%,达成调解金额1620余万元,所办案件无一后悔反悔、无一上访信访、无一上诉申诉,被评为“江苏省金牌调解工作室”。他先后被评为“全区十佳人民调解能手”“连云港市全市多元融合调解优秀调解员”。这项工作获得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刘华充分肯定,并被省院、市院写入工作报告。2019年11月,省院在赣榆区院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予以推广,检察日报、新华日报等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
邵新民,男,1956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连云港市级机关党校原校长。他先后组建环保、助残、交通、扶贫帮困、敬老、法律、科普、健康、创业等10个志愿服务组,志愿者人数达到500余名,服务群众逾3.25万人。近3年来,他参与和组织志愿活动2750多人次,清除垃圾3吨多,清洗乱涂乱画和“小广告”、清理卫生死角650余处;组织志愿者植树2200多棵;组织道路交通安全执勤服务750多人次;组织开展政策宣传、信息咨询、健康义诊、免费体检1.16万多人次,发放各种科普、环保等宣传手册2.1万多份;组织义务献血活动260多人次,献血5万多毫升;开展节日慰问、日常帮扶服务200多次,慰问各类贫困人员1200多人次,慰问资金达25多万元。他本人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1500多小时,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赞扬。
洪锦华,男,1953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扬州市政协原主席。他退休后担任扬州慈善总会驻会会长,3年多来团结带领广大慈善工作者主动作为,推动扬州慈善事业跨越发展、创新发展。全市各级慈善组织募集善款达8.07亿元,支出救助资金逾4.12亿元,救助困难群体50多万人次,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他汇聚爱心资源,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扬州“5·19慈善一日捐”特色做法,取得显著成效;他聚焦民生关切,精准救助帮扶,形成助医、助学、助急、助老、助公五大类体系救助项目,有效助力民生保障;他推进慈善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社会氛围,增强了公众慈善意识;他聚力基层建设,推进乡镇慈善会、村(社区)慈善工作站建设,实现基层慈善组织网络全覆盖。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shijicailiao/149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