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事迹材料

观《探索发现》有感

观《探索发现》有感



观《探索发现》有感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探索发现》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观《探索发现》有感1

  相信大家都吃过蜂蜜。蜂蜜吃起来香甜,可是,你们知道蜂蜜是怎么制作的吗?你们知道蜜蜂是如何采蜂蜜的吗?和我一起去《探索发现》—“追花逐蜜”中寻找答案吧!

  蜜蜂和花分不开,养蜂人和花也分不开。一年当中的大部分时间他们都在追赶花期,追逐春天。

  中华蜜蜂又称中蜂或者土蜂,是中国独有的蜜蜂当家品种。他们飞行速度快,嗅觉灵敏,善于采集丛林间的零星蜜源。在采蜜的季节,一只工蜂的寿命通常不超过30天,从第一次飞离蜂箱,工蜂生命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空中度过。我们最终收获到的每一公斤,大约需要蜜蜂往返于花朵和蜂巢之间50万次,飞行的总路程超过40万公里,着相当于环绕地球10周的距离。

  养蜂人的生活是四处漂泊的。大约9个月的时间生活在野外。每到一个地方,生活用水和用电,都需要他们之间解决。除此之外,养蜂人还面临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养蜂人就是要跟蜜蜂一样勤劳。早上早早起来,晚上摸黑。这里待二十天,那里待一个月。他们有一句话叫追花夺蜜。他们为什么要转地,就是要把空档期避开。这里的油菜花谢掉,安徽的油菜花开了,安徽的油菜花谢了,江苏的开了。江苏的之后可以到山东,可以采荆条。采枣花、采洋槐了。所以就必然要过着游牧的生活了。

  最苦的还不是这些,最让养蜂人难过的就是出去采不到蜜,如果天气不好,花被打了农药或者遇到山洪就会采不到蜜,也就没了收入。白天蜜蜂要出去采蜜,所以每次迁徙都是要赶在晚上蜜蜂回巢后连夜上路,在天亮之前就要在下一个花源地安顿好。除了路途的奔波,和家人的别离让养蜂人的心里更加辛酸。

  不过养蜂人也有高兴地时候,那就是取蜜,和种地一样,他们的收成也不一定是年年都好,不过产蜜量大的时候真的'能体会到那种丰收的喜悦。用取蜜的蜜桶,利用离心力就可以将蜂蜜从蜂巢里甩出来,随着蜂蜜被甩到桶里,蜂蜜的香味也就出来了。

  看了这期《探索发现》,我了解了蜂蜜是怎么制作的,看到了这些养蜂人的辛苦!相信他靠着自己的勤劳,一定能给自己酿造出像蜜一样甜的美好生活。我也要像这些养蜂人一样,做个勤劳的人!

观《探索发现》有感2

  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无限,无论是古代的唐诗、宋词、元曲,还是以燕尾榫为主的榫卯结构,或者是四书五经,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而《探索﹒发现》则一一呈现了出来。这个暑假,这个节目则向我们呈现了古人“吃”的艺术。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介绍陕西省面食的《千城百味(二十二)》。面食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可追溯至新石器时期,有着近万年的历史。每一根面,每一块煎饼无不饱含着古人的智慧。这个节目讲述了子长县人手工制作的大刀面,它和这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个节目还讲述了包含着子长人生点点滴滴的子长煎饼,它用普通材料做出了流传百年的味道……

  看完之后,我第一感觉并不是垂涎三尺,而是觉得我似乎通过这些美食体会出了子长人、华阴人的生活。他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面食,三餐都会与它们相遇。那碗里的根根面条,似乎就是他们的个个故事。我想,或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种熟悉的味道,寄托着理想,记载着自己的故事。这种味道或许是一碗面,或许是一个零食,还或许是一个人做出的特殊的味道,而我熟悉的味道也是这样。

  我心中那熟悉的味道,就是外婆做的味道。小时候我回老家,总喜欢先吃一口外婆做的吊瓜面。外婆做的面汤汁浓郁香甜,口感浓稠,面条根根劲道爽口,似乎它们都吸足了汤汁,令人回味无穷。面汤里的原料并不珍稀,也没有海鲜天然的那种鲜甜,可却因我外婆无比精湛的手艺,和我在广州时常对老家亲人的思念,而赋予了面汤最香甜的味道,最特殊的情感。每当我从广州坐高铁快到潮州家里时,外婆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她先到菜市场挑选当天最嫩的一根吊瓜,买回家削皮,切块,其中没一点差错。她又将提前拉好的面和吊瓜,一起放入已烧开水的锅中,小火煮十分钟,最后加点盐、葱花和潮汕地区特有的蒜蓉酥,一碗热气腾腾、香飘万里的吊瓜面便诱人十足地出现在我面前了……小小吊瓜面,制作过程很简单,却饱含着外婆对我浓浓的爱。

  中国古代人民所传承下来的东西无不宝贵,其中也不乏饮食文化。现代人似乎更喜欢现代美食,如十三看小龙虾等,可我认为吃不需要太复杂,重要的是我们要用心去细细品味,细细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情感。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