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事迹材料

观天宫课堂有感

观天宫课堂有感



观天宫课堂有感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观天宫课堂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天宫课堂有感1

  我为我们的科学家感到骄傲,我为我们的祖国感到自豪!我作为一名初中生,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为祖国做出贡献,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这一次观看这一篇视频,我有了非常大的感触。我接触到了平时我想都没有想过的在太空中进行的科学实验。他们让我进一步了解到了太空中的生活,那些科学道理虽然复杂难解,但是确实绣人迷人的。作为祖国花朵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为祖国的未来奋斗。为祖国的美好未来做出贡献。这样也许我们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到那些神秘诡异却又迷人的太空,甚至在太空中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和研究。也许我们还在那里代代繁衍下去,开始不一样的生活。将来也会有更多的实验空间站。太空生活让我充满了无限憧憬。让我们一起向未来奔跑吧,一定向未来努力发展奋斗,向太空进发,向祖国美好生活努力奋勇献力。

观天宫课堂有感2

  在教室的电视机旁,我和同学们一起激动地观看这次太空授课直播,二十多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舱内实验到舱外活动,从单个飞船飞行到两飞行器对接组合飞行,从实验性飞行到应用性飞行的历史进程。每一次突破,都给我们带来一次又一次成功发现的惊喜和激动,也让人类看到了地球之外另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另一种无限美好的希望。 而神十飞行是我国载人航天第一次应用性飞行,太空授课生动体现了“应用性”特色,体现了航天工程直接为国民教育服务的功能。

  虽然太空授课在美国早就已经开展了,但是作为载人航天的后来者,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实践才刚刚开始,这次授课,也极大的提高了我了解航天、走进科学的热情。

  作为学生,我们要如何看待这次的“太空授课”呢?我认为,要立足于现在,也要展望未来。我们要在中国蓬勃发展的航天事业中,找到了需要借鉴的航天精神,感受到了追逐梦想的不易,不断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

  通过这次太空授课,我将进一步领悟它的真谛,转而为己用,去追逐未来,去实现梦想。梦想是生活的航标,我们在生活中追云逐月了好久,把美好与希望寄托给了梦想。要有梦想,要爱学习,要有毅力,要敢于拼搏。

观天宫课堂有感3

  这个静悄悄的夜里,我坐在暖暖的被窝里观看天宫课堂。

  这可不是我们学校里的课堂哦!这是3个宇航员老师在神舟十三号的太空舱里给我们上课。他们告诉我们:在太空中,人处于失重状态。说罢,两位老师就给我们演示了什么叫失重。只见一个男老师盘腿坐了下来,然后两脚悬空飞了起来,另一个女老师就用手轻轻地把那位老师推了一下,他立刻向后飞去。最后女老师还把他360度旋转了起来。

  我惊呆了,心想:如果我以后也可以当宇航员就太好了!这样我也就可以和那位男老师一样飞起来了。

  此外,女老师带着我们做了8个小实验。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太空中失重状态下形成的水膜。老师还在水膜上放了一个中国结,我本以为水膜会漏水,可水膜仍然没有漏水。“哇!这个水膜真结实呀!真像一面完美无瑕的镜子!”我惊讶地说道。后来老师往水膜里不停地注水,直到它变成一颗透明的水晶似的圆球。这个过程中一滴水都没流下来。我想:如果李白要是在空间站,那就写不出“飞流直下三千尺”这样的名句了吧。

  空间站真好玩,宇宙真奇妙!我真想飞上空间站,傲游在宇宙中呀!

观天宫课堂有感4

  在此次短短四十分钟的时间内,可爱的航天员们为我们展示了五个实验,主要是让为了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在微重力环境物体运动的特别,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并且对质量、重量、牛顿定律等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观看后我觉得特别有趣。

  第一个实验是测量质量,所使用的器具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所制成的质量测量仪。到底该如何测量呢?我仔细观看了实验,并且听了解说。原来,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测出物体的质量。

  第二个实验是单摆实验,主要步骤是:将支架固定后,在摆轴的前端我们可用一根线拴住一个小球,接着将球拉高到一定位置后松手。如果是在地球上,这时我们可以肯定地回答说小球会左右摆动。但在太空中你猜怎么着?原来小球在那个高度静止不动了!想要它动该怎么办呢?这时,王老师给了小球一个推力,可爱的小球就傻乎乎地围着摆轴做圆周运动了!

  第三个实验的道具是我们小时候最爱的玩具之一——陀螺。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呢?首先把静止的陀螺悬浮在空中,然后给它一个干扰力,这时笨笨的陀螺就会开始做翻滚运动,轴向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若是先让陀螺旋转,再给它干扰力,此时它就不会翻滚了,而是向前行动。真是有趣啊。听说天宫里的很多设备就是利用陀螺组合来定向的呢!原来,小小的陀螺背后也蕴藏着这么丰厚的知识啊!

  第四个实验是水膜实验。这根我们所说的面膜差太多了。在这里我们可用到两个道具——一金属圈,一个水袋。首先,把金属圈轻轻地放入水袋;接着,将金属圈慢慢地抽出。好了,等待奇迹的时刻到了!抽出后的金属圈上会形成一个大大的水膜。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一切都归功于——失重!

  第五个实验是水球试验,也就是王老师将红色液体注入到水球中,而红色会在水球里慢慢地散开,最终形成一个大大的红色水球。

  其实航天员聂海胜也向我们展示了悬空打坐、量体重等一系列的实验,令人同样觉得不可思议。

  如今,我们都在谈论“中国梦”的实现,我相信,能够让神十飞向太空的国家,也最终能带领我们向更美好的“中国梦 太空梦”等梦想的实现而前进!

观天宫课堂有感5

  航天员王亚平因“太空教师”为大众熟知。这次是王亚平20xx年执行神舟十号任务后再度进入太空,为此她又将增添不少标签:中国首个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最长的中国女航天员,以及首个出舱的中国女航天员。

  神舟十号任务时,王亚平在聂海胜、张晓光的支持配合下,完成了一堂40多分钟的“太空授课”,利用失重环境演示了多项物理实验。此后她收到很多孩子写来的信件。

  王亚平性格细致、认真。她曾是一名运输机飞行员。20xx年,杨利伟飞向太空时,23岁的她通过电视目睹火箭升空,动了当女航天员的念头。“神十”飞行归来后,有小朋友问王亚平:“你在太空中会不会做梦?”她回答:“在太空,不管做不做梦,我都已经在自己的梦里。”

  对王亚平来说,“神十”任务是她实现飞天梦的开始。此次重返太空,面对空间站任务,王亚平再次表现出不怕吃苦、不服输的个性。空间站任务中,出舱是超大负荷的活动。和男航天员臂力、体型和臂展的先天优势相比,女航天员对加压后舱外服的操控力,可能要花费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尤其是身着舱外服的航天员行动和操作主要靠上肢,需要增强上肢力量。

  刚开始,王亚平没有具体概念。舱外服的试验完全超出了她的想象:在200公斤的舱外服中工作五六个小时,手抖得拿不住笔。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王亚平加大训练强度,甚至放弃了很多假期。王亚平的体质训练教员提到,每次王亚平都要针对出舱任务加练臂力,抓握铅球、俯卧撑、举杠铃等。体质训练中,她总走得最晚。每次完成水下训练,王亚平都觉得很有成就感,她甚至经常和其他航天员比一比谁的肌肉块更强壮。

  王亚平是个爱好广泛的80后,喜爱摄影、音乐、运动和旅行。她尤其喜欢团结协作类体育运动,如篮球、羽毛球双打、田径类的接力赛等,她觉得这种运动能让她感受到一起合作的幸福感。

  对于即将执行的任务,王亚平充满了信心。她说,人们常说飞行是不确定的艺术,但对航天员来说,都将由我们在天上的表现最终确定。她表示,期待能再次在太空回望美丽的地球,在中国空间站过一个不一样的除夕,也期待能有机会到舱外去见识太空。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shijicailiao/14017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