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长安三万里观后感(精选32篇)
当我们观看最新的高水平影片时,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生长安三万里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昨天,我去电影院看了《长安三万里》,感触颇深。影片通过对唐朝诗人和诗歌的展示,让我深刻的了解了中国诗词的繁和魅力。
影片以安史之乱为背景,通过老年高适的回忆,讲述了高适与李白的相识、相交和他们各自的人生故事,同时也展现了唐代的一些其他诗人及诗歌。
李白是一个性格爽朗、随遇而安的`诗人,他喜欢喝酒、交友、舞剑、相扑,他的诗词豪迈洒脱、不拘小节,被世人称之为“诗仙”,我犹记得那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情壮志。
高适人称“高三十五”,他天资普通,但擅长枪法,青年时家道中落,家境贫寒,但他有着上阵杀敌、报效祖国的志向。他经历了一个十年、又一个的十年,还是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仍然没有放弃,始终坚定不移的努力着,最终在他60多岁,实现了自己的抱负。他在边塞写下的那句“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也让我感慨万千。
我印象最深的情节是李白得道之后,在与贺知章、杜甫等一众诗人朋友庆祝,他一边喝酒一边吟诗,唱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千古名句,他们架着白鹤,向着天空遨游而去,好似进入了仙境一般,五彩斑斓、神秘莫测,让我感到奇妙无比。
《长安三万里》就是诗人们的三万里,他们在现实和理想之间的三万里,我仍记得影片中的一句话“诗在、书在、长安就在”,诗人们的诗词就是他们的理想所在,理想虽然遥远,但仍会怀抱理想、不懈前进。
星期四,我和妈妈一起去看了我期待已久的电影——《长安三万里》。 通过这部电影我学习到了很多的历史知识,尤其是当我看到语文书里的常客如李白,王维,高适,岑参,孟浩然,杜甫等人物纷纷在电影中“活了”后我感受到了大唐的风采宛如画卷一般在我眼前展开。
这部电影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高适和李白在去往长安的路上因一些误会而相识从而开始了一生的情谊。在黄鹤楼那一段,李白狂妄的说他要在黄鹤楼提出最好的诗,然而当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他也自愧不如。当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不经想到即便是李白这样的天纵奇才也会有技不如人的时候,所以我们也更应该在学习中摆正心态不断努力。高适到长安和扬州后,他认清了自己和李白的差距,他回到了老家梁园苦读,不断练习高家枪法。当电影进入到李白诵《将进酒》那一段,妈妈说她也感悟颇多,而李白与他的朋友们豪放饮酒的'场景也好像让我也进到了电影场景之中,成为为他们斟酒的小童与他们一起共享古时月。
李白和高适两人因性格不同,结局也大不相同,高适一生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终于在46岁时踏入仕途,厚积薄发一路封侯。李白怀才不遇,纵是被后世冠以“诗仙”之名也难逃安史之乱后被流放的命运。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只要坚持,我们就能不断靠近我们的梦想。
“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电影结束后我坐在座位上久久不愿离去,反复思考这句话的含义。是啊,诗在,书在,如今的我们仍然能通过诗词看到李白举酒邀月,看到杜甫登高叹秋,看到“万国衣冠拜冕旒”也看到“可怜无定河边骨”。是啊,诗在,书在,长安就在,纵使沧海桑田,只要翻开唐诗三百首我们就能深切的体会到“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那些古诗词如同月亮一样穿过时间照耀我们邀我与他成三人。
上周末,妈妈带我去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长安三万里》。影片足足长达两个多小时,电影主要讲诉了李白、高适、杜甫他们相识相知相离时的情景。看完电影我颇为感触。
在电影里,我最喜欢李白和高适。李白的诗作得很好,让我和妈妈不禁竖起了大拇指;高适则很谦虚,不骄傲。
电影中,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李白一边坐在大鹏上喝酒一边作诗:“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天上的景象美如仙境。
这部电影让人们更深刻地了解了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同时,电影通过高适和李白的故事,向观众传递了一种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观,整部电影充满了感人至深的情感,让人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壮丽和感人之处。
今天,妈妈带我去看了一部电影《长安三万里》。电影主要就是讲了李白和高适的一生。
李白一直保持着乐观的精神,他从未想过改变自己,无论是贫穷潦倒还是深陷泥潭,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天真。这种坚持自我,挥洒激情的精神是可贵的。
而高适则是代表了现实主义的一面。他在外面的形象与李白是截然相反的,但在内心却与李白契合。高适离开家乡后 ,发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很普通的一个人,但高适还是选择继续努力,永不弃言,甚至还为了实现理想在原则上做出妥协,等到机会的到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高适天命之年封侯逆袭。
《长安三万里》令我最深刻的`情节就是当李白再次被举荐之时,却因参建永王叛乱的案底被流放夜郎,两年后被流放的李白,遇到朝廷大赦,终于结束了流放的苦日子,于是他重新抖擞精神,写下那首著名的《朝发白帝城》“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通过李白和高适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追求理想还是踏实奋斗,我们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可以迈过每一道困难,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7月8日,《长安三万里》电影上映了,妈妈带我去电影院观看,一路上我都很期待,因为我想一睹那些唐代文人墨客的风采,想看看是怎么样的李白才能写出那么多优美的诗歌、词曲。
电影主要是讲高适回忆他跟李白的种种往事,性格迥异的高适和李白从青年时偶然相识,之后的十年,乃至一生都算是知己了。影片中提到的诗人有很多,如王维、王昌龄、杜甫、孟浩然等等。
影片的接近尾声的时候主要是讲高适借用李白教他“相扑”时候的战术,以假乱真诱骗吐蕃大军,来了个“瓮中捉鳖”,最后吐蕃大军全军覆灭,守住了长安。高适却没有贪恋权贵,把战功让给了接替他的下一任将军。这种高风亮节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李白的性格属于那种潇洒不羁的,我很羡慕他的才华,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出优美的佳句。影片中提到他的`诗有很多,比如《静夜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等等。我最喜欢的是《将进酒》里面的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以后我要好好的品味每一首古诗,认真仔细的体会每首诗的意思,多多了解诗人当时写诗的心境。希望我也能像他们一样能写出一首“千古流传”的佳作。
我期待已久的电影《长安三万里》终于上映了,老师今天带着我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里有唐朝的'李白、高适、杜甫、贺知章、张旭、王维、岑参……在黄鹤楼饮酒作诗的情景,每次出现我会背的诗,我就会跟着读起来。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李白《将进酒》那段,真的是太美了。原来,写诗,就是把最美好的想象写出来。
我不但要背诗,也要学着写诗。
在《长安三万里》中,高适能与李白相识,我感觉真了不起!李白说:“要去天上当神仙。”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能说大话,但他武术不行。而高适恰恰与李白相反,他的`枪法不错。高适小时候读书很艰难,青年虽然有时可以写诗,但说话还是很结巴。李白与高适晚年时,安史之乱发生了,唐朝所有人受了灾难。繁华的长安被烧了,漂亮的黄鹤楼被烧了,高适说:“只要关于黄鹤楼的诗在,那黄鹤楼就一定在,只要关于长安的诗在、书在,那长安就一定在。”
今天的天气还不错,我的心情更不错。因为今天王老师带我和同学们一起看电影了!电影的名字叫《长安三万里》,我特别开心!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片段是哥舒翰和高适因为去攻打叛军突围,结果哥舒翰被压在枪底下,高适幸运逃走了。哥舒翰快死了也不投降,这不是我们正缺少的宁死不屈精神吗?
这个电影演了高适和李白之间发生了很多故事,李白浪漫,爱喝酒,常常把自己喝得大醉,一时醒不过来。高适平静、沉稳。影片中还有一些我们熟悉的其他诗人,比如杜甫、王维、岑参、孟浩然……
这部电影太好看了!但我最欣赏的`还是哥舒翰宁死不屈的精神。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看了一部电影——《长安三万里》。
电影里有李白、高适、玉真公主、杜甫……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安史之乱后,整个长安因为战争陷入了混乱的故事。之后,高适与程公公回忆起李白与他的.往事,也展示出了他与李白的深厚友谊。
让我印象最深的片段是高适与李白初遇。高适正在去长安的路上,李白却说高适偷他东西,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高适和那个小偷戴的是一样的帽子,李白误会了高适。李白发现高适身手不错,想让高适教他武术。之后,他们就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真是不打不相识。他们一起喝酒、一起作诗、一起谈人生大事……
如果有高适一样的朋友,那该多么幸福。
今天,我看了电影《长安三万里》。本片由倒叙的方式讲述了高适与各个诗人的故事,又讲述了盛唐到安史之乱的.过程,把盛唐与中晚唐时期的社会风貌做了巨大的对比。而在其中,高适获得了各种情义,也就让电影出现了感动、悲伤、无奈的片段。
李白曾经鼓舞高适,要像一只大鹏一样直上天边。而后边,年近半百的李白却对高适说:“那只大鹏再也飞不动了,也不想飞了。”也许,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会把一个人热情丢掉,却让他有了大起大落的一生,有了不平凡的一生。
年轻的李白常常在哈哈大笑。而老年时,李白不再大笑了,而是不动声色,只在到白帝城时才大笑不止。不想飞了,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李白的无奈以及失望。我希望自己不会有这一天,希望自己一直能够哈哈大笑,一直飞翔。
今天,老师带我们看了一部文学电影——《长安三万里》。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伟大诗人的身世,以及盛唐时期到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巨大变化。盛唐时期,唐朝一片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但安史之乱后,战火纷飞,整个长安城陷入一片混乱……
这部电影给我感触很深。我最喜欢的`部分是李白醉酒后,诗兴大发,作诗《将近酒》时的想象。想象他和好友一起乘着白鹤,飞入星河,飞入诗词的天地,尽情饮酒作诗,感受诗词的浪漫。
最让我难过的是高适因为自卑而有些口吃,读书也不是很成功,不像李白那样才华横溢。但他还有武艺在身,怎料在岐王府为玉真公主表演武艺时,却被公主嫌弃,被他人嘲笑,就在这时他意识到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但他从不放弃,最后成了有名的大将军,率领军队打败敌人。
这部电影绝不仅仅为我们展示了唐朝兴衰的画卷,还让我了解到了“诗仙”李白,“诗佛”王维,“诗圣”杜甫的光辉一生。这真是一部有意义而且有价值的电影。
今天我看了《长安三万里》,故事开头,李白的东西被小偷偷了,因为小偷戴的帽子和高适戴的一样,李白以为高适就是小偷,就与高适打斗起来。这时,高适解释他不是小偷,李白顺势骑走高适的马去追小偷。李白刚解决了一名小偷,结果另一名小偷拿剑向李白刺来,高适用枪把那名小偷刺死。随后,李白和高适就一起游了黄鹤楼。他们到了黄鹤楼发现了提诗版上有一首非常好的诗——《黄鹤楼》,李白决定要写一首比黄鹤楼还要好的诗。第二天高适和李白便分开了。
后来,高适找到李白并且还认识了一位用剑很厉害的'女子,两人便打斗起来,结果高适被那名女扮男装的女子击败,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干起了农活。又过了几年,李白找到了高适并诉说了他这几年的苦衷,然后他们又一同去了黄鹤楼,李白便写了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可李白回头发现高适不见了,原来,高适去参了军。
为什么他们总是分分合合呢?人生是不是总是分分合合?历史是不是也总是分分合合?
观看了《长安三万里》之后,真是让我深受震撼呀!
有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李白:701年-762年,与杜甫并称“大李杜”。为人爽朗大方、喜交友,爱饮酒作诗。
有气势奔放的诗人——高适。高适:704年-765年,与岑参并称“高岑”。气势奔放,奋发进取、蓬勃向上、雄健。
我最最印象深刻的是当时安禄山起兵造反,使唐朝发生了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那时老百姓们真是赶驴的`赶驴、逃跑的逃跑,黄鹤楼、王孙公子的府苑宅……都被夷为平地。
那时的高适便英勇地开始偷偷反击,最后高适趁机把安禄的营帐团团围住,先放一把大火将他们的帐篷点着了,又将一大堆雪从高处往下扔,而且还连同一棵棵又大又粗的树干一起滚下去,把安禄山的军队打得毫无反手之力。最后唐朝大获全胜!
穿越千年的历史,让我好像看到了当时长安的繁华、黄鹤楼的高大、李白的洒脱,高适的英勇、王维的高冷……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电影已经结束了,但我的心中却充满了自豪、热血以及感动。……真想回到大唐看一看。
今天晚上,我和雯雯去看了《长安三万里》,让我看到了正直,耿介,一心为国的高适,也让我看到了放荡不羁,喝酒作乐,一生颠沛流离的李白。
古人想尽了办法,想要考取功名,可是,各种原因交杂其中,无论是行卷,还是荐举,都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李白和高适两个人的目的一样,可是因为性格的不同,最后两个人的结局迥然不同,高适看到在长安的李白,夜夜笙歌,醉生梦死,无助的摇头;李白不可能像高适一样,在家乡梁园苦练枪法,只为在战场上用高家枪法杀敌。
李白的诗歌无人能敌,浪漫,洒脱,想象奇特,或许和他有西域人的血统有关,也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而作为边塞诗人的高适,目睹了边关的战况,才能有“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诗句。
也许每个人的命运,都是和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性格有关,不是他人的三言五语能够规劝的,当李白投靠到永王帐下,永王伏诛后,李白受到牵连,就放到夜郎,高适担心自己和李白的关系,会加重李白的罪行,遂让郭子仪帮忙,这样李白得以获救,说明,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有能够帮你出谋划策的真心朋友。
古人亦要负重前行,今人又当如何呢,凡事不必太过执着,唯有健康快乐才是大计!
今天王老师带我们去看了电影《长安三万里》,非常感动。我想写一篇观后感,保留、纪念。
这是一篇关于高适的电影,他把他和李白青年时期和老年时期度过的时光都演了出来,一丝不漏!
775年12月16日,安史之乱正式爆发,主要由于安禄山以三镇节度使和御史大夫的身份叛变,带着其他叛国的人建立了燕国,高适他没想到安禄山居然是这种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几年后,李白投靠了永军,高适很生气,就想问一问李白是怎么想的?忽然一阵脚步声传进了高适的耳朵,一个穿着白衣服的人被推了进来,哟,这不是李白吗?高适的书童走上前,拉开窗帘高声问道:“你看看,江夏都被毁灭成什么了?你还敢回来,太无耻了吧!”说完,李白就被关进了监狱,想出也出不来了。
之后,敌人又来打仗,唐军奋力反抗,可是等来的却是快要全军覆没的景象,士兵们累得连气都不想出了,可是敌人可不管这些,继续骚扰唐。高适见了这些,忍无可忍,用了李白曾经交给他的办法,伪装到自己都认为是真的地步,带着程公公把他以前放弃坚守的一座城夺了回来,取得胜利!
这就是我最喜欢,最感动的地方,我懂得了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的内涵,知道了永不放弃,一直努力,就可能反败为胜,取得最后的胜利。
近日,一部电影刚刚上映就风靡全国,受到一致好评,让人感慨万千。这就是《长安三万里》。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安史之乱后节度使高适受到了围困,最后在监军的帮助下夺回长安的故事。在这期间他还回忆了与李白的相识相知的过程,他们一起经历的事感动着高适,也感动着我们。
整部电影充满了历史气息,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唐的繁荣昌盛。其中暗藏着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也让人感受到了唐代诗人的豪情壮志。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望岳》、高适的《别董大》、《燕歌行》等等,每一首都让人拍案称绝,每一首都让人叹为观止。
在《长安三万里》中,我最佩服的'是李白的才情,但最喜欢的人物却是高适。也许有些同学对这个名字有些陌生,但你一定晓得他那流传千古的名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一生习武,但一直到了晚年才被重用,他老实呆板,做人诚实,忠心报国,与李白是要好的朋友。
李白和高适的友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贯穿整部影片。高适与李白,一个是忠厚老实,一个是帅气潇洒,一个是精明能干的老将,一个是写下千古名篇的大诗人。两种不同的性格,两种不同的处事方事,但他们却是感情深厚的老友。他们的友谊,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我想这也是想告诉我们: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别人,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长安三万里》,那美轮美奂的景象,那感人至深的情节,那扣人心弦的情感,无不让人心潮澎湃,无不让人荡气回肠。
周五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去看电影《长安三万里》,这个电影的名字我是看不懂的,什么是《长安三万里》?我自己一直在想,爸爸告诉我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大诗人李白的故事,他是我非常喜欢的诗人之一,我当即来了兴趣。
走进电影院,电影屏幕出现的第一个人物是高适。“高适高适,这么熟悉,他写过什么诗呢?”想起来了《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塞下听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电影一下吸引了我的眼球。
原来高适和李白是好朋友。高适是高家枪的`传人,除了高家枪还有裴家剑。李白除了会写诗还会相扑。李白出场时特别潇洒,高适的性格比较胆小,他们在去往长安实现理想的路上相遇了。妈妈告诉我实现理想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像李白和高适一样,在实现理想的路上会碰到各种不顺,但最终他们通过努力都成了伟大的诗人。
原来长安就是现在的西安,那里还有好多著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常建、贺知章……他们的诗句在我的脑海里绕来绕去。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两岸猿声啼不住,绿色作文轻舟已过万重山”。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原来我们背诵的古诗,真的以鲜活的生命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我的心情很激动,背诵古诗的时光其实也是一段快乐的时光。
我从《长安三万里》这部电影里学到了很多知识,所以真的想把这部电影推荐给大家。
看完《长安三万里》,我仍然被其故事内容和精美的画面所震撼。
故事以高适弃守云山城为开端,通过老年高适对李白的回忆,壮美的大唐盛景和高适、李白、杜甫等诗人们的深厚情谊缓缓出现在观众面前,最后画面一转,演出高适利用计谋巧妙夺回云山城的故事。
整个故事体现出了诗人们的豪情壮志以及唐诗流转千年的.经典魅力,通过对高适一生经历的描述,我更加了解了高适是个什么样的人。原先只是停留在他是诗人的.层面,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边塞诗人中的“边塞”的重量。他胸怀国家,抱负远大,一生都在追求保卫国家的机会,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要有为国贡献的理想,并不懈努力。万万不可玩物丧志,沉迷外物,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
电影《长安三万里》是一部国产动画片,制作了3年时间。导演谢君伟说:“长安代表着理想,三万里就是现实与理想的距离,不管对电影里的李白和高适还是现在的我们来说都是如此”。
我看这部电影最大的收获是,让我对李白有了一个立体的认识,尤其是李白的性格。一个人的人生际遇是时代大背景和个人性格综合作用下的结果,李白如此、高适如此,我们每个人亦如此。
李白才华横溢,年轻的时候也非常想为国效力,做出一番伟大的事业。但是因为家庭出生,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想被伯乐举荐又遭碰壁,于是变得狂放不羁,纸醉金迷。我们经常用智商和情商来形容一个人,李白应该属于智商特别高,但情商较低的那类人。李白对朋友大大咧咧,自己对朋友发出的.邀请,事后可能忘得一干二净。李白有点像长不大的孩子,肆意挥洒自己才华的同时,自己的个人生活却总是处理不好。
另外一个让我感动的点是高适和李白之间几十年不离不弃的友谊。双方可以10年不联系,但是只要听到对方的消息或者遇到对方,内心这种油然而生的喜悦感让我动容。李白和高适性格差距这么大,但一点也不妨碍两个人的友谊。这种互相鼓励、互相切磋,总是替对方着想的友谊弥足珍贵。
李白这样的天才,我们只能去仰慕。高适的`故事似乎离我们普通人更近一点。高适不轻言放弃又耐得住寂寞的性格,让他每天都成为更好的自己。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做出了一番自己事业。另外高适的价值观也非常正,他的代表作品《燕歌行》这两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让前线腐败的将军很不舒服。
世上本来多苦难,在遭受苦难的同时,如果能收获类似李白和高适之间这样的友谊,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努力寻找到这种最深厚的友谊。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高适的《别董大》。昨天,我和爸爸一起去看了《长安三万里》,这部电影是从高适的`角度看李白的一生。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由此可见李白青年时狂放不羁。李白到中年时写了许多好诗,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但他这时一直郁郁不得志。可是,即使他得不到重用,他还是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觉得这部电影很好看,我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看了一部电影——《长安三万里》。
电影里有李白、高适、玉真公主、杜甫……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安史之乱后,整个长安因为战争陷入了混乱的故事。之后,高适与程公公回忆起李白与他的往事,也展示出了他与李白的`深厚友谊。
让我印象最深的片段是高适与李白初遇。高适正在去长安的路上,李白却说高适偷他东西,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高适和那个小偷戴的是一样的帽子,李白误会了高适。李白发现高适身手不错,想让高适教他武术。之后,他们就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真是不打不相识。他们一起喝酒、一起作诗、一起谈人生大事……
如果有高适一样的朋友,那该多么幸福。
今天王老师带我们去看了电影《长安三万里》,非常感动。我想写一篇观后感,保留、纪念。
这是一篇关于高适的电影,他把他和李白青年时期和老年时期度过的时光都演了出来,一丝不漏!
775年12月16日,安史之乱正式爆发,主要由于安禄山以三镇节度使和御史大夫的身份叛变,带着其他叛国的人建立了燕国,高适他没想到安禄山居然是这种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几年后,李白投靠了永军,高适很生气,就想问一问李白是怎么想的?忽然一阵脚步声传进了高适的耳朵,一个穿着白衣服的`人被推了进来,哟,这不是李白吗?高适的书童走上前,拉开窗帘高声问道:“你看看,江夏都被毁灭成什么了?你还敢回来,太无耻了吧!”说完,李白就被关进了监狱,想出也出不来了。
之后,敌人又来打仗,唐军奋力反抗,可是等来的却是快要全军覆没的景象,士兵们累得连气都不想出了,可是敌人可不管这些,继续骚扰唐。高适见了这些,忍无可忍,用了李白曾经交给他的办法,伪装到自己都认为是真的地步,带着程公公把他以前放弃坚守的一座城夺了回来,取得胜利!
这就是我最喜欢,最感动的地方,我懂得了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的内涵,知道了永不放弃,一直努力,就可能反败为胜,取得最后的胜利。
这一部电影的开头是高中丞在城上杀敌,接着程公公来询问高适和李白的``友谊。青年的高适为得功名便远赴长安城。在途中,便遇到了去扬州的李白。李白误把高适当作“小偷”,两人这才相互结识。随后两人共同待在一起几年,他们一起喝酒,李白还叫高适教他枪法,而他指导高适学习相扑。离别时他们约定一年后在扬州会面。
当高适再与他见面时,李白却似乎并不知道,但热情接待了他。这两个人一个潇洒帅气,另一个可以说是沉着冷静,性格完全不同,却相处得很好。影片最后,当给程公公讲述完时,吐蕃大军赶来,他们联手攻破了吐蕃大军。
安史之乱后,李白被释放。看完整部影片,我最记忆犹新的是高适最后说的一句话:“只要长安的书在、诗在,长安就在。”
这部电影中主人公高适让我明白:生活中有不尽的困难,只要努力而为,就会成功。
我和好朋友赶在放映季的最后一天,火急火燎的跑去观看了号称“追光动画十年之作”的《长安三万里》。本来,我觉得这么一部大制作,电影院应该挤得人满为患、水泄不通才对,可没想到,偌大的放映厅,算上我们仨,一共才十个人左右。——哇,真是太爽快了,好像包场一样!言归正传,这部电影的内容还是很有趣的,不愧是十年力作!我不是专业的影评人,我对一部电影评价的唯一标准,就是看他是否能打动我。只要在某个情节能够触动我的心弦,引起共鸣或者思考,这对我就算一部佳作!而《长安三万里》正是能够不断撩拨我的心弦的一部电影作品!
故事线主要围绕着唐代边塞诗人高适的一生,以及他与李白贯穿一生的.友情展开的。故事内容紧密连续,把高适无奈彷徨的早年境遇,与李白才华横溢、豪情万丈、而又恣意挥霍玩乐的人生形成了对比。
人到中年之后,高适和李白都尝遍了人生百态,受过挫折,受过褒奖,体会过人生的无常。当年意气风发的蓬勃少年,曾经满怀豪情到长安寻求人生梦想,此时却都被蹉跎了情怀。半百之年,李白选择了入道,不再受凡尘间事情所烦恼。而高适则是选择从军,入了哥舒翰的帐下,为国家继续尽心尽劳。影片运用对比的'语言,展现了高适晚年终于一展宏图,平定安史之乱后路过扬州讨伐永王,此时的扬州已经是一片断壁残垣,与当年盛唐时锦绣繁华的歌舞场形成强烈对比,在战争摧残后的城市,已经不复当年欣欣向荣、焕发生机模样,这也折射出李白暮年的心境和境遇,早已不再是当年的蓬勃少年。
李白的浪漫和豪情都给了璀璨的盛唐,他和贺知章、张旭、王维、杜甫们在锦绣长安斗酒十千,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高适胸中的锦绣交付给了塞北边疆,千里黄云,北风吹雁。
电影中,我在李白身上,看到了浪漫的豪情万丈,也看到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和渺小。从高适的身上,我却看到了一个人一生的家国情怀。高适和李白比起来,并不是天纵奇才。他对诗文没有太多执念,他所想的就是驰骋疆场,上阵杀敌。他踏踏实实,坚守着与李白的一年之约,与哥舒翰的十年之约,直到晚年终于得偿人生所愿。他在自己的时代守住了自己的初心。
同时,这部电影还让我觉得古代过于森严的等级制度,对于下民们的机遇太过不公平。李白早年“行卷”,就因为是商人之子,也就是所谓的“下民”,就直接被拒之门外,报国无门。在皇宫权贵们的宴席上,像高适这样武功卓绝的“下人”们也只能将自己多年的努力用来博那些达官权贵们一笑,祈求他们的推荐。
当然,这部影片是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用豪情万丈的情怀和锦心绣口的诗篇,表现了其实很残酷、血腥、动荡的年代,让人在快乐的氛围中还能窥见十分深刻的现实主题。
午后,约上小儿,一同观影《长安三万里》。
《长安三万里》是一部由诗组成的电影,168分钟,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从水草丰美的江夏到美轮美奂的长安,从歌舞翩跹的江南到金戈铁马的边塞,万里山河画卷都是唐代的美。
观影结束,高适,李白,杜甫三人的卡通形象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能散去。
高适,将门之后,而我知道他,边塞诗人,小学语文古诗《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却不知《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童年的高适,憨憨的。学堂里,小小的高适读诗文,读着读着,书中的诗文如小蝌蚪似的,在他眼前游来游去,他不知道该如何读下去。耳边,同学的嘲笑,夫子的叹息,让小小的高适窘迫不已。
后来,父亲亲自教小高适读诗写字,日复一日,诗文记住了,字也写好了。家门外,练武场,父子俩舞枪弄棒,风雨无阻。转眼,憨厚的高适已长大,他习得最棒的高家枪。正如高父所说:“我们高家枪后继有人了。”
高适原本可以通过苦读,考科举,走仕途,但奈何自己太笨,便想走捷径,来到长安,却发现在世人眼中,高家已落败。在歧王宅里想通过舞枪弄棒让玉真公主帮忙引荐,结果也失败。他回到梁国商丘,过上了勤耕苦读的生活。
后来,高适赴十年之约,在哥舒翰的帐下做了一名幕僚。
后来,高适又封官封侯,终一展大鹏之鸿鹄之志。
高适,家世显赫却早早落败;
高适,雄心壮志却频遭冷眼;
高适,不是天才,除了努力,等待,别无他法。
高适,让我们知道:有一种成功,叫大器晚成。
李白,商人之后,从小锦衣玉食,天资过人,自命不凡。
余光中形容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大唐。”
小时候,我们熟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却不知那时他已家财散尽。长大后,我们举杯对饮“人生得意须尽欢,将进酒,杯莫停......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熟不知此时的他,已年过半百,有了啤酒肚和胡须,头发也有些花白了。
李白,因商人之后,无法考科举,所以便想走“行卷荐举”之路。
长安,李白,坚信“天下没有不为他开的门”,自言“我的才华,抵得上一万个相识,一亿年的情谊”,可是却被拒之门外。
扬州,李白,声名远扬,每日挥金如土,一醉方休。
后来,晚年的李白因追随永王遭流放夜郎,途中被赦还,吟咏“轻舟已过万重山”时,我们才发现那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早已垂垂老矣。
杜甫,留给我的印象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慷。
杜甫草堂,一片葱郁,茅屋依旧,“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
谁曾想,童年的小杜甫,小豁牙,灵秀可爱。
初见高适,他抱怨“我喜欢写诗,但人人都会写诗”。熟不知,后来的他成为了大诗人。
青年杜甫,再见高适,高适赴李白之约,杜甫领着高适前往酒肆见李白。这时的杜甫是多么崇拜李白。
后来,杜甫携妻儿逃难到了成都,有了茅屋,有了少陵草堂。
三人,各自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不同的命运。
我在影片中看到的是:爱的陪伴即是爱的教育。高适的童年,青少年时期,因为有父亲的不舍不弃,父爱的陪伴,塑造了高适沉稳的性格,成就了武艺高强的他。虽父亲早早地离他而去,但父爱的'陪伴也让高适明白: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我们的教育,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强调三者协同,但是很多时候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孩子对世间人、物、事都是冷漠的,更甚至对父母的付出视而不见,觉得理所应当。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习得有很多,因为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我还在影片中看到:孩童就该有符合自己年龄的那份天真与活泼。小豁牙的杜甫一出场,让我很是惊讶,因为我从书中学到的杜甫,都是关心百姓疾苦,忧国忧民的形象。回转,再看如今的少年,奔波在各种补习班,兴趣班,试问:长大后,他们能想起自己的童年吗?能找到那个小豁牙的自己吗?
最后,历史和动画是有区别的,我们不过分追究真像,但愿在动画片里感受美好,让教育有自己该有的样子。
生的意义在于一颗隐忍以致远的内核。——题记
长安,长安,盛世长安。从小到大,我就觉得“长安”这个地名取得真好,一世长安,安定永恒。当年的大唐盛世,长安是何等模样?在这个流量至上和宣传号营销的时代,我不知道还有没有文化和历史的守望者、传承者,能静心去耕耘或细品我们的“过去”?
《长安三万里》,这个“三万里”不止是长安的疆域辽阔,还指向了唐朝文化的影响力。大家都说这是一部纪实类的人物传记,没错,它像一部正剧,与其说是动画,不如说是正剧。它并没有为了迎合市场喜好去放下严肃和端庄,而是在细节处精雕历史的痕迹,不管是一个场景里帘幕背后的身影,还是人物衣着相貌,都尽显唐朝风韵。
这个时代,更多看电影的人,追求的是感官的刺激震撼,三观的震撼。仿佛突破传统就是个性,仿佛颠覆规则就是新颖。但所幸,百花齐放的电影界,总有默默耕耘,砥砺传承文化的电影人。他们剧组在宣传时回应记者说请不起流量明星来帮忙,但李白,杜甫,高适这些大唐明星,才是真正的文化明星。高适半生不遇,耿直谨慎,晚年才有机会将高家枪法一展报国。这个从少年时期就家族落败,父母双亡的人,真的令人触怀!通过电影,通过高适,我也窥见了李白的一生,那个没有机会却名声大噪的谪仙人,就算在电影里看到,我也感受到了历史上这位诗仙的存在。电影不讲诗人情谊,却着重于不同文人墨客,甚至还有女子的报国之志。在那个有门户之见的时代,没人举荐,没家世傍身,纵有才华,也入世维艰。那些人若能活在这个时代,或许就不会有憾。但高适说得对:“即使有憾,却一样精彩!”
这部电影的制作者和参与者就像历史上的高适一样,默默无闻,低调耿直。中国文化历史上,只有一个李白,那个让所有文人向往的诗仙。但却有许许多多的高适,没有几个人真正了解高适,但他却是唐朝最显贵,惟一封侯的诗人。“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人生大部分在蛰伏,在自我勤勉,在默默耕耘,不像李白大起大落,一生恣肆。但在电影里,高适的“成功”是带有李白的成功的。很多东西、很多话语、很多鼓励……李白对高适讲的话两句令我动容,李白说——
面对青年口吃的高适,知道他说自己文采不行,作诗不会,李白大声笑道:“高兄,你心中的一团锦绣,总有出口的一天!”
年近半百,高适要去哥舒翰帐下当个文记,离开李白时,李白在他背后大声喊道:“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高三十五,这句诗我二十几年前就是照着你的模样写的啊!”
那一刻,我是有触动的。电影里的高适,也是浑身一颤,眼眸里波涛翻涌。
而高适,他让我震撼的是面对社会种种不公,面对强敌,面对临危受命,他的'镇定谨慎,真的就是他多年蛰伏的沉稳。宁做最好的自己,不做更好的别人。对高适而言,生的意义在于一颗隐忍以致远的内核。他的致远,是家国大义,年少抱着光耀家门的夙愿,老年一人一马归故里,那个时代,心怀天下的`诗人,何止他一个呢?还有当高适作为节度使,和永王对峙的时候,他沉静听着永王造反军队的动向,最后开口:“永王真的谋大而智弱……”他可以清晰分析出永王的本质懦弱,没有王者之果敢,无法让天下英雄归心。偏偏那时,李白跑去支持永王了,才被牵连下狱了。
诗歌救不了时代,但真正的英雄和团结的人民可以。这个电影,让我对边塞诗人改观了。以前觉得“边塞诗人”住在环境恶劣的地方,诗句里没有繁花似锦,花前月下等等,不够唯美。如今才敬佩那些边塞诗人,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等,他们是时代的一面镜子。自古以来,能文能武的人便不少,但武将还能文学出众的,真的不易,像高适、范仲淹,还有“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辛弃疾,这些人人生有憾,却也名垂青史!
再来谈谈,“怀才不遇”这个主题。其实电影里,李白就算决定出世,最后还是去帮助永王造反。李白狂傲不羁的内心里,还是有入世之志的。科考让世间士子看到了一条桥,上面却挤满了不止千军万马,所有人在其中用终生去拼刺得个头破血流,抑或中途落水、搁浅戈滩。有的人因为出身,没机会参加科考,只能行卷。但行卷,岂是为那些寒门子弟开的?儒家思想浸淫下的人生理想与官宦文化的冲突、文人个性气质与政治大局谋略的不对等,这些都是古代文人“怀才不遇”的根源。
电影最后,高适说:“黄鹤楼虽然因为战乱被烧了,但那些诗还在,它就会在。……诗在,人在,长安就一直在。”诗在,文化就在。你如果耐得住心去看,对这段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真的很不错,会有共鸣。如果你喜欢热血和激情类的,可能不适合,它像一杯茶,需要沉思,需要回甘。
你本可以追寻文化的深度,却因为爱,而困于人心的浅薄。要知道,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多背背诗歌吧,多看看历史吧,我对学生说过:“不是你们血液里流淌着中国的血,才是中国人,而是有一天,当年读到书里、电影里、甚至生活里那些属于中国文化和现代成就的时,你心里油然而生自豪感的时候,你才是真正的中国人。”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在教室里,在其他地方,当你脱口而出心中的一团锦绣,那便是你的文化自信!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追光的动画,也在一部部的追光动画中见证了国漫的巨大进步。对于《长安三万里》,我期待了整整两个月。今天看了下来,168分钟,每一分钟都是如此美丽和珍贵,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不愧是追光,不愧是国漫巅峰,感谢它不仅给了我视觉上的国风享受,还带我穿越回到了唐朝,见证了高适和李白的一生。不知是作为语文老师的敏感,还是对文学历史的热爱,中间高潮部分让我泪流不止,那些优美经典的唐诗总会穿越千年来到眼前,再次打开我的心扉。
浪漫的不只有爱情,还有一辈子的好朋友。
我们的'人生能有几个知己?在古代,车马很远,书信很长的年代,又是怎样来维持友情?李白和高适在年少时相遇相伴了一段路,中间因为各自的志向纷纷道别。大鹏一日腾飞起,他们以诗为交。当李白随性一句和高适相约扬州,高适却铭记在心,如约而至,尽管那时李白已经小有名气,身边也有不少好友,但是他仍然不忘高适,把高适当作最好的朋友。当李白家中突变,颠沛流离,大病初愈后的第一时间,他第一个想见到的人却是高适。当李白在长安名声赫然时,仍不忘邀请高适来长安帮助他成就功名。人生譬如朝露转瞬即逝,他们再次遇见时,李白早已落魄。高适却不畏朝廷,解救了李白,安顿了李白夫人。他们的友情很短,短到陪伴彼此的时间只有那么几次。他们的友情很长,长到彼此铭记了一辈子,守护了一辈子。
《将进酒·君不见》,究竟是什么打动了我?
《将进酒》在我的记忆中,还是高中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激愤伉俪的为我们诵读。今日在见证了李白的一生后,再次诵读《将进酒》,让我仿佛身临其境,置身其中,和李白一起站在黄河边上,把酒饮欢,感叹人生世事变幻无穷。电影里这一段可谓是经典、震撼,直击我心,让我泪流不止。
当李白在官场失意时,把酒饮欢。酒醉之时,与一行知己高适、杜甫、岑夫子、丹秋生驾鹤升天,奔向九霄,星光作伴,好友相陪,这个画面每一帧都是那么美,美如仙境。我感叹文字的伟大力量,时过千年,经典的文学作品依然穿越时空,打动着我们。“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中央民族大学裴雯教授解读到《将进酒》,正如追光电影所要表达的意思一样,李白不只是豪情洒脱,也不是颓废低迷,他是有着浩如烟海的忧郁和愤怒的情绪。戴建业老师解释到,李白是伴随高度的自信和彻底的自卑,无边的欢乐和无尽的忧伤,摒弃富贵与猎取共鸣,旷达放纵与坚定执着,他给人的感受不是消沉,而是充满着力量!或许每个人的一生都应该有一首属于自己的《将进酒》,尽管我们对待人生有着无尽的忧郁和愤怒,但是我们总要往前走,总要去追求我们人生的意义。一起须尽欢吧,因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都可以有专属自己的长安梦,都可以绽放光彩。
电影虽然讲述了唐朝的由盛而衰,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鲜明的人物色彩。李白、高适、杜甫、王维、李龟年、张旭、丹丘生等诗人,每个人物性格特点截然不同,但是他们都在那个时代绽放了自己的光彩,与诗消遣,与酒美谈,成就了一篇篇名作,这无非是一场盛宴。我一直记得我的研究生导师告诉我的“differentisgood!”,是呀,“不同的”就是“好的”,何须去在乎你是否和别人一样,专注做自己,你就是你自己,你也可以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长安三万里,正如唐朝的诗人一样,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长安,这是我们的理想,是我们最向往的地方。三万里是我们追寻理想的距离,或许不止三万里,或许超过三万里,不管路途如何艰难,这是我们此生的追求!
长安,一个看到,听到,读到都会心颤的词语。长安,长安,是大唐之心,是文化之都,一个关于长安的故事在这里展开。
他叫李白,他叫高适,他叫杜甫,他叫王维,他叫王昌龄,他叫孟浩然……一个个家喻户晓的繁星在盛世相遇,书写了他们的独特篇章。
如那李白,谪仙人,天真烂漫者,政治上单纯,思想上活跃,生活上不拘小节。他的人生“得意须尽欢”,有钱时挥金如土,落魄了自我开解,再得势便忘了伤疤,人世间的痛仿佛不会给他留下很深的裂痕。他大大咧咧,洒脱浪漫,在人生的路上东奔西突,不改赤子之心。
如那高适,笨拙而真诚,电影真的让我看到了一个立体别样的高适,以前我对高适的认知无非是边塞诗人,写下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和“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些名句。可在电影中,我看到高适的坚持和真诚,从小笨拙,却始终怀抱家国,高家的荣耀是他的.一大动力,最终他真的做到了,所谓“唐代诗中人功名最卓著者”,封疆大吏,渤海县侯,可谓光耀门楣。
电影以诗串起,主线仿佛是讲了一部李白传和高适传,画面精彩,古诗回忆杀,尤其是李白诵《将进酒》的那段,想象力超绝,驾着白鹤,乘着星光,在金色大殿,与古今圣贤对饮,仿佛真的要“同销万古愁”了一般。
电影中不经意出现的一些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也可见其用意,裴十二身为得裴家剑法真传者,却因是一介女子,报国无门;士农工商的阶级差异;世家大族的垄断与“萝卜坑”等等。
“这终南捷径,却不为寒门所开。”
寒门若想跨越阶级,必付出超常努力,机遇甚至也是必不可少的,若无机遇,可能终其一生都郁郁,可若是因可能无机遇而不努力,则必定平庸而非平凡。机遇是上限,努力是下限,通过奋斗,终能走出属于自己的终南大道。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长安是大唐的长安,是世界的长安,更是每一个向往长安的之人的长安。长安不仅仅是一个地名,一个城市,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理念的象征,长安,长长久久,安安宁宁;长安,多么美丽的字眼,多么令人向往的时空。能够长安,是每一个现世人的'追求,是大同社会的体现之一。惟愿长安,惟愿大同。
“诗在,书在,长安便在。”
是诗书,是每一个在长安留下的痕迹,塑造了今日之长安,哪怕那个长安已不在现世,可那个长安却一直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那是一个时代的闪耀,属于诗的时代,上至皇帝百官,下至贩夫走卒,诗从未如此繁荣。那一首首诗篇,让长安的光芒变得愈发闪耀和永恒。
这部电影固然有瑕疵,故事相对浮夸和流水,但在这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抛弃现实的一地鸡毛,跟随古人慢慢地体会一下久未拾起的古诗,也挺不错。
毕竟,人活着,总要有点念想,有点浪漫吧!即使不能如李白那般洒脱,也可以在忙碌时看看星光,看看月亮,看看蓝天,看看白云,看看脚边的草,看看盛开的花,看看每一个可爱而用力生活的鲜活个体。这才是三万里长安所带给我们的慰藉,这才是我们平凡生活中的一抹又一抹亮色!
“若你决定灿烂,山无遮,海无拦。”
当豪爽不羁的李白遇上含蓄内敛的高适——高适似乎对于他们两个的友情付出的更多,但是他对李白的影响却微乎其微;李白似乎只是把高适当成他人生中的一个过客,但是他的一举一动却深深地影响着高适。仿佛有一种所谓的宿命感,而又像是我们各自的人生中遇见的那些精彩绝艳的人——他们并不认识我们,可是却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但同时,它不是说只有那些精彩绝艳的人值得歌颂,它在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世界里的英雄。高适从一个说话结巴、出身卑微、屡次怀才不遇的少年,成长为了他梦想中的样子——一位光耀高家门楣的英雄。我们能从他的身上看见李白的影子——电影中也穿插了回忆:李白教他的相扑,以及以诈取胜之计,这些都让他在自己的世界里更加出彩。但是我们也能看到,是他自身报效国家的坚定,以及对待诺言的重视,让他能够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更长远地走下去。
我们看到李白朋友遍天下,真正能交心的有几个,不过尔尔。而他笑着面对这样的人生,笑着享受精神上的孤独,笑着走自己逐渐走不下去的路……影片中塑造的李白形象并不完美,可却让我们引发了共鸣。而高适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李白所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的`才能以及他的志向终将带领他走向更远的地方。
在前面高李二人因朝廷处于用人之际为郭子仪求情,而在李白因永王之乱判刑获罪时郭子仪出面求情,又是一处让人感叹的地方。或许李白做永王的幕僚是因为他的心急,可以说他在急切地渴望干出一番事业中失去了理智、没有远见,但是在那个“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时代,哪来叛贼和忠臣之分。但是人人都处在时代的洪流之中、被时代所裹挟,在时代的驱动下,你可能前一秒还在意气风发,下一秒便跌落尘埃。我们永远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是可以把握现在,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哪管最终结局如何。
全篇以高适和李白的友谊为主线,数十篇唐诗贯穿其中,中间插入古诗的时候有一些唯美的画面,仿佛让人身临其境,仿唐俑比例的人物惟妙惟肖,剧情线亦相对认真地参考了史实。比如将进酒那一段,喝酒中仿佛踏入了仙境,绝美的画面加上潇洒不羁的人物,仿佛写出了我心目中的那个李白。当然,也有一些剧情似乎不合理,但是整体上还是相对完整地展现了盛唐气象和一个朝代的盛衰,将盛唐那些令人耳熟能详的名字聚合到一起,以诗歌表现了一个时代的悲喜。前半段是我心目中的盛世大唐,后半段则是现实的人生。总是兵荒马乱,但是总能无畏地征服世界。
不论对错,勇气可嘉。
长安,一个盛唐时期的名城,它以其繁华和辉煌,留下了无数的传说和故事。其中,李白作为一位骚人诗仙,更是为这座城市增光添彩。而在《长安三万里》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李白人物形象的再现。然而,在观看这部电影之后,我对李白的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感到非常深刻。
电影中的李白,在我看来是一个执着追梦的人。他和高适约定每十年重逢一次,一方面是为了能够相互监督,一方面也是为了见证彼此的成长和进步。在这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情中,李白始终怀有一个梦想——成为一只巨大的大鹏鸟。然而,在现实中,改朝换代,他的梦想与现实的距离越来越远。即使他在朝廷中有一些微不足道的职位,但这些对于他的梦想来说并没有任何帮助。
一幅像李白这样的才子画美好未来的图景在这场权力转移、思想不自由却又充满机会的争夺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他在这个幸福与悲哀同在的世界里把此生献给了文化,但这种贡献在当时尚未获得应有的'重视。李白所被赋予的职位,只是为了将他安排在宫廷政治的特定角色中,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才华横溢之人的奖励。在这个时代,李白的诗歌被政治利益所束缚,根本没有得到它应有的欣赏和发扬。
在李白走过的那三万里长安,他所遇到的一切都是反差分明的。繁华与浮华并行,天子与百姓的巨大落差,他的才华却被边角化了。就像高适所说的那句话:“李白,文士之能,儒道之间,其地位尴尬,非比寻常。”即便如此,李白始终保持着对未来的信心和对梦想的执着。他从未忘记自己想要成为一只自由飞翔的大鹏鸟,即使他已经身在政治漩涡之中。
在电影的结尾,李白的梦想得以实现,他终于成为了一只大鹏鸟。但是,这一切都是虚幻的,这只大鹏鸟只是李白内心深处的梦想。他并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因为现实已经把他束缚了起来,让他无法真正地实现所梦想的自由。
长安三万里,是李白执着追梦的过程,是他与现实之间的对抗,也是他心中一直燃烧着的火焰。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梦想的李白,也让我们思考到自己的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人的心灵需要梦想,但现实也需要面对。梦想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但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断努力,坚持向梦想靠近的过程。
以前上学的时候,我对高适的了解很少,对李白的了解比较多,总觉得他是一个肆意洒脱的诗仙,李白的《将进酒》我最喜欢,今天看了长安三万里让我感触很多,唐朝的这些诗人疯狂饮酒他们郁郁不得志而郁郁寡欢,我想他们真的是爱喝酒吗?只能说他们在借酒消愁,让我感觉他们喝酒中带有一丝凄凉,长安真的富贵迷人眼。
李白肆意洒脱,高适和他性格恰恰相反。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天下捷径岂是为寒门所开。今天让我对高适有了不同的.见解。唐朝的伟大诗人尚且如此,何况是才华不比诗人的.我。
今天的电影时间真的很长,我却有了不一样的收获,无论如何都抵不过那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
昨儿和崽一起去看了《长安三万里》。假期嘛,动画片是一定会安排上的。不只是因为带娃避暑好选择,更多的是现在的国漫,越来越好看了,自己也挺喜欢。
每次看完电影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可总是不习惯提笔,或许内心依然觉得逃避写个观后感是对上学时期的小叛逆,内心会舒坦吧。直到前阵子看书,葛先生说提笔即可。确实,人的记忆总是有限的,而每个时期的视角也有不同。不断反思,才能成长。一面是为我,一面也是为娃吧!
整个观影过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高适的那份孤独。所以,观影结束的朋友圈记录,就一个体验:“身处繁华,有一种孤独谁懂”。这是入戏。那出戏呢?这份孤独,其实也不需要别人的感同身受。
憨厚正直且有点口吃的高适,第一次去长安,路上偶遇李白。两个青年的性格区别就刻画得特别明显。一个循规蹈矩,一个放荡不羁。整个剧贯穿下来,性格迥异的`两个人之所以能成为挚友,我觉得是因为高适的.淳朴认真。
第一次分别,各有各的计划和打算。一年之约,高适的认真对上李白的“失忆”,如果换一个人换一种思维,可能会是:他竟然不记得了,他瞧不起我;或者是:我这么上心,他没把我们的约定放心上,他不重视我们的友谊;又或者是:他们这么洒脱热闹,我融不进去,我们不一样……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然而,因为是高适,他把孤独换作了成长!他不怨天怨地,不怨自己怨他人,融不进去便不强求。看得见,有失落,但内心又十分清晰,才有了接下来的十年之约。
十年之约,又是一次认真对“失忆”。不论对方如何,他只做好自己这个朋友可以做的事,能做的事。
每一次分别,都是一次困难成长的开始。每一次相聚,又都是一次内心挣扎的蜕变。他的执着,他的坚韧,他的隐忍…只因为他的内心有个一直不灭的灯塔。
高适有一种孤独,是平凡渺小的无力,是有志不得发的无奈。但其实,这种孤独是催化剂。唯有伴着这样的孤独,不断的成长,才可以在需要时,抓住机会。
不是每一只蛹都会破茧成蝶,华丽蜕变。但每一只蛹都有选择蜕变的机会。成为耀眼的明珠固然让人心潮澎湃,但其实,做好普通平凡本真,也是一样的伟大!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shijicailiao/126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