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工作总结

“微课”学习总结

“微课”学习总结



“微课”学习总结(通用10篇)

  一段时间的学习生活已经结束了,回顾过去的学习过程,倍感充实,收获良多,这个时候该写一份学习总结了吧。那么好的学习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微课”学习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微课”学习总结 篇1

  微课——这个校本教研新形式的产物时,我觉得挺困惑的。我有空就进入教师网学习,看看里面的微课,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微课”学习总结 篇2

  通过再次在线微课程学习,我感受到微课就像一颗已经帮你去皮的糖果,虽小但甜,虽小但都是精华。

  本次在线学习了狸窝全能视频格式转换器的操作方法。老师详细的讲解对于新手的我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望梅止渴的功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视频的剪辑对于我们来说算是有难度的技术活,遇到播放器格式不正确而无法播放也是常有的事。通常会寻找信息技术老师的帮助,往往工作起来很被动。本次学习让我了解到狸窝它是一款功能强大、界面友好的全能型音视频转换及编辑工具。有了它,我们视频格式之间,任意相互转换。如比较常用的:mp3、rmvb、3gp、mp4、avi、flv、f4v、等视频文件。

  除了实现视频格式转化,狸窝还可以让我们的视频更加美观。老师在讲解中告诉我们如何把倒置的、歪斜的影片修改过来。如何进行视频的拆分和合并。我们还可以将很多视频合并转换为一个视频!做成一个DIY电影。

  相信在今后的视频课中,我们不会在因为整堂课中的一点小瑕疵而头疼要不要重新录制,只需利用这款软件的剪辑功能轻松搞定,实现完美化;相信我们在精心学习下把我们的课加上片头片尾以及学生们爱看的视频,一定可以合成一节学生们兴趣浓厚的微课。所以本次的狸窝给我带来的就是高大尚的感觉,同时我们的课也可以因此软件而更加的高大尚!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会认认真真学习好每次研修内容,及时实践,及时交流,及时反思!

  “微课”学习总结 篇3

  “微型课题研究”是当前教学中的一个热点话题,成为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学习微课,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的几点肤浅的感受:

  一、对微型课题研究的肤浅理解

  微课程是微型课程的简称,是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兴趣,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它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能使学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

  二、对微型课题研究的特点的肤浅认识

  1、小,即微课容量小,目标明确,具有相对独立性。微型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教师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有价值的细小问题。拿历史教学来说,可以具体到某一历史情境的背景的探讨分析,或者是某一历史事件教学的导入方式等等。容量很小其强调深度而不强调广度,学习 的内容往往是一个具体的点,而非一个泛面;持续时间较短一般控制在5—8分钟。

  2、活,即微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范围广泛,内容相对集中。微课程可以涉及很多课程内容领域并且适合于不同的学习结果。其研究的选题论证、方案设计、立项开题、实施研究等相对简便。其次,在研究的组织形式上,教师可以单独研究,也可以合作研究。

  3、实,即首先是选题“务实”,微型课题研究立足于当前教育教学工作,选题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其次,研究过程“踏实”,源自于实践中的问题还在实践中解决,微型课题研究在教中研、研中教,不是游离于教育教学实践之外的活动。再次,研究成果“真实”,微型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注重在工作中做得怎么样,强调在“做得好”的基础上写得好,从表达形式上看,它不需要编写专著,也不一定要撰写长篇的结题报告和专业论文。它可以是教学案例设计稿,听、评课稿,教育案例,教育故事,课堂教学实录;也可以是研究小报告,访谈记录,调查报告,还可以是音像作品,图表、教具等实物。这些成果是教师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自己的实践。从自己的实践中提炼自己的经验,让自己的经验体现自己的特点。

  三、初探微课的几点优势:

  1、 微课程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情境、资源、活动的设计。由于微课程课时一般比较短,教学材料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所设计的活动一般和现实相关,不只是让学生提取知识,而是要鼓励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设置一些与现实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情景来感染学生,对于学生的情感具有积极的影响,并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励学生完成指定的任务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微课程可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微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多的主动权,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离开老师的指导进行探究。在微课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扮演内容呈现者、学习帮助者和课程的设计者等多重角色,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控制和学生的自主活动之间要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教师为学生创建“有源”的学习环境,根据学习过程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支架,不断引导学生的思维,对学生日后的探究性学习也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使得学生根据实际的需要寻找或构建支架支持其学习。

  四、总论

  在当今新的网络技与利用术环境下、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信息技术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次微型课题理论的学习,使我对微课有了一个初步肤浅的认识,我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深入研究学习并且反思微课教学,不断的尝试微型课题研究,使得自己预设的研究内容紧密联系学校的“温馨”的校本特色。

  “微课”学习总结 篇4

  “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我们注意到注意力十分钟法则,人的注意力在学习最开始的十分钟,是最集中的,也是学习效率最高的,这也是为什么微课程要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超过了十分钟,人的精神出现怠倦,不愿意再仔细看下去,那么微课也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其次,微课程力求在十分钟里说清楚一个知识点,知识点不宜过多过杂。展示的几个微课程的实例,无一例外的,每一个微课程都短小精悍,知识点明确清晰,且创意十足,让人看一遍就能记住视频中教授的知识点,非常的有意思。微课的概念充斥着网络,给我们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让我们很困惑。什么不是微课呢?

  1、辅助教师讲课的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实录的视频切片、以50分钟-1小时为单位的传统国家网络精品课程。

  2、微课程不等于课堂实况录像的一小段切片、微课程不等于完整课堂的局部片段、微课程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判断、推理、鉴别、欣赏、评价、应用等;即使是单纯的语言的表达,也饱含了施教者的情绪、爱好、兴趣、激情、信念、承诺等情感价值观的东西,最终一起通过施教者的身体活动呈现出来,与纯粹的知识一起影响、感染受教育者,是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微课”学习总结 篇5

  xx区教育“三名”工程和骨干教师“121工程”建设东风,我们参加了区首届中小学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我代表首届小学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全体学员感谢区教委、进修校及信息中心各位领导和老师,感谢你们给了我们这个十分珍贵的学习机会,经过一年的培训,使各位学员理论及教学实践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培训期间,开展了各种培训形式,有聆听专家讲座、“三课”研究、论文案例交流及考察实践等形式,现将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聆听专家讲座,加强理论学习。

  在区进修校组织下,聘请了市教科院綦春霞副院长作了《新课程该如何评价》的专题讲座,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新课程评价的概念及意义,教师评价学生,要以学生的终生发展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多主体参与的评价模式。进修校林绍龙校长作了《深化“三课”活动,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专题讲座。另外听了进修校蒋元斌副校长关于《教师角色转换与教师主体地位体现》的讲座;市教科院唐瑞志老师《网络教学的探索》专题讲座,让我更深层次认识了网络学习与传统学习的基本特点、主要差异及网络教学过程的四个关键环节等,为我们投入开展《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课题研究注入了新的血液。西南师范大学徐展博士给我们作了《把握学生心理,上好信息技术课》专题讲座,让我们了解了小学开展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及其如何更好的开展信息信息技术教学指明了方向。下期还聘请了市教科院李晓平老师作了《新时期的信息技术教师“素养”谈》专题讲座、谢家湾小学卢秀校长《学校信息化建设》,区进修校苏晓容老师《美育专题讲座》,另外王开明老师作了《任务驱动与探究性学习》、《网络环境的专题教学设计》专题讲座。

  在听专题讲座理论学习基础上,王老师给我们讲了如何进行校园网站规划设计,如何架构空中课堂的思想,从理论到实际,深入剖析了空中教研的重要性。通过这些理论学习,为我们投入新课程改革及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让我们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二、理论联系实际,指导教学实践

  通过专家引领,了解了最前沿课改信息,让我们学习到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及课堂驾驭能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自信等等方法。通过培训,我们对课程改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师角色由“演员”转变为“导演”,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志愿,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的目的。

  在班主任老师的精心组织下,针对教学实际,开展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如以学生为主,开展学生探究学习习惯的培养、学情把握与教学内容方法、课堂调动学生的技巧等,这不仅规范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还提供了教学中的小技巧,让我们与新课程靠得更近。全体学员还开展三课系列活动:首先进行集体备课,先由每位成员自己先写出教学设计,再由学员分小组开展了研究备课活动,在引基础上各小组先一名学员代表小组说课、上课,全体学员共同参与听课。在评课这一环节里,先是执教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参与听课教师分别发言评课。通过这系列扎扎实实的活动,让我们更加清晰如何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坚持以课改理论引领,针对教学实际写出案例及经验论文交流活动,各个类型各个年段的优秀教学示例都使得每位学员受益非浅。

  通过本次培训学习,每位学员都有很大的进步,在班主任老师的策划下,小学班全体学员共同制作完成了班级网页,使学习过程与成果得到充分体现,同时也给每位学员提供了继续学习、交流的平台,让培训工作得以延续。

  三、继续加强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实际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不但提高了我们对新课程的认识,还使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技术得到了提高,为了真正推进区教委“三名”工程建设,我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时,学无止境,我们也将继续努力学习,认真钻研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为学校和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努力!

  借此,我代表首届中小学信息技术骨干班全体学员,向关心、支持我们的各位领导、老师以及各位同仁再次表示感谢!

  “微课”学习总结 篇6

  11月份以来,我校各教研组开展了为期一月的微格课听课评课活动。各位执教老师精心准备,认真上课,展示了各自的教学风采。

  一、总体情况:

  微格课的总体质量都很高,教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教学设计合理,条理清晰,注重情景的创设,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注重各种教学策略的运用,虽然完全由老师自编、自导、自演,在台上唱独角戏。但是微格课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理念,以及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情况、对教材的'理解与驾驭体现充分,也都相继预见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新老教师的各有各的优势:

  1、老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教学设计、课件无错误,教学严谨。语言规范、准确、教态亲切自然。关注教材,善于联系学生实际挖掘应用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强。教学形式多样开放,善于提问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因材施教。善用丰富多彩的表扬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为学生创设各种表现的机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年轻教师教学有激情,课堂有活力,注重新知识的引入,创设情境,激疑导趣。善于应用各种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制作能力强。

  2、微型课的关键“有”与“无”的矛盾处理得好。在微型课的做课现场,没有学生。但执教者心中有学生。教师在微型课课堂上展示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教学流程中的“学生活动”,教师该提问提问,该布置布置,该指导指导,该点拨点拨,该评价评价,做到了“场上无学生,心中有学生”。

  3、虽是微格,但教师认真备课,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育理念贯彻和应用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去,把一堂课能认认真真地设计好,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三、新老教师各有各的不足,老教师以讲练为主,学生活动不够。

  年轻教师在课的设计方面考虑不够周全,对学生的关注度还不够,主导意识太强,学生是主体的意识不够。教学准备也不够充分,课件有错误,缺乏公开课的经验。可罗列如下几点:

  1.说课与讲课分不清楚。微格课是讲课而非说课。

  2.教材、教案、课件与板书处理不当。教师不是拿着课本讲课而是在宣读教案,教案与课件内容不一致,把讲课当作是播放课件和讲解课件,板书内容与课件重复或呈现时间不当,完全没有板书或板书不得要领。

  3.没有课改理念。教师一讲到底,没有学生的活动,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讲、学与练的时间比例严重失衡。

  4.因为无学生授课,教者普遍缺乏激情。

  5.缺乏必要的反馈与评价。

  四、几点建议:

  1.讲课要有激情。激情,激情,还是激情!

  2.加强学法指导。不要滔滔不绝,要处处想到这时学生应该做什么,因为听者的重心放心你组织学生的“学”上面的。

  3.必须要体现课改精神,必须要环节清晰,必须板书课题,必须要有课堂训练,必须要心中有学生,必须讲普通话,必须要拿着教材而非教案上课,必须要有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必须要制作课件并尽量事先预演,必须要控制好节奏与时间,必须关闭手机上课。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互相取长补短,那样我们不仅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更是一个智慧的老师。数学教研组是个脚踏实地的教研组,我们不互相吹捧,我们会诚恳的指出别人的不足,也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我们的年轻教师都虚心好问,成长迅速,我们的老教师经验丰富,且对新教师都能倾囊相授自己的教学经验。相信假以时日,我们的年轻教师定能青出于蓝而胜于兰。

  对于今后我们数学组还有几点需要思考的地方,比如我们的小结“精简”但不够“精彩”。对于新课,应以问题为平台,以讲练为主线,以双基为载体,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我们在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方面还要多做思考。关于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整合、教学有效性问题及数学课中的情感教育,合作意识的培养等共性的问题都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

  “微课”学习总结 篇7

  火热七月,相约微课。在市教育局师资科的统一组织和安排下,2015年7月6日至21日,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微课培训活动在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作为此次培训工作的总负责人,我对整个培训工作做了周密详尽的安排部署并全面负责培训的业务指导工作。

  本次小学语文微课培训共安排四期,每期两个班,每班40人。每班配备1名生活班主任、2名业务班主任。马晓霞、刘欣、梁荣、陈阿莉、王瑞枝、范凡六位小语战线的骨干精英组成了微课培训的专家团队,对来自13个县区的320名参训教师进行了集中式微课培训。培训以“骨干引领”为理念,采用“理论培训+现场演练”的模式,以“微课”为切入点,既有微课理论知识学习,又有课堂教学实际观摩活动及专家导师点评。其目的旨在使参训学员在教学理念、知识更新和教育教学方法各方面受到洗礼,实现教学理念上质的飞跃、教学技术上扎实的进步、微课资源上有效的成果,从而使“微课”这一教学改革的新亮点也对推动各县区教育质量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

  理论培训专业:我们邀请了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李琦老师和西安市雁塔区教师进校张华两位小语专家分别做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问题》《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探析》的专题讲座;另外,我为四期八个班学员分别做了《微课与微型课的异同》专题讲座,重点讲解了微课的概念、组成、分类及特点,为学员解疑答惑。

  现场演练敬业:要求每位参训教师展示一节微课,指导专家现场点评,精心打磨。几位指导专家示范引领,还为学员做精彩课堂展示。专家与学员聚焦微课,行思结合,共同提高。

  交流研讨热烈:每期每班都建立了微信、QQ群,学员们在课内课外随时都能与各位老师、专家交流研讨,质疑解惑,实现理念与教学技艺的双提升。

  培训成效显著:从培训前上交的微课教学设计、培训中微课现场大练兵到培训后的点滴感悟以及培训作业——微课录制与上传,培训扎实,实效显著,培训期间共形成简报8份,微课设计320节。

  夏日炎炎拼干劲,未雨绸缪话研修。小语微课“学味”浓,八期简报见风采。培训虽已结束,但小语研修永远在路上……感谢市局领导对小学语文的关注与支持,感谢老师们对语文教学孜孜不倦的追求,相信小语的那片蓝天会越来越广,越来越亮!

  “微课”学习总结 篇8

  通过学习,让我对微课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之前接触到微课的时候,对它的认识很模糊,认为微课是一次简短的课堂活动,或是记录课堂活动的一小段视频,或是将40分钟的一节课分解成多个课堂碎片等。通过培训认识到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它主要表现在短小精悍,“短”是指视频长度短;“小”是指主题小;“精”是指设计,制作,讲解精良;“悍”是指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我们的教学一直是老师与学生面对面教学,所有内容齐步走,班里的孩子很多,我们只能照顾到大多数的学生,也没办法做到因材施教,学生课后遇到问题怎么办呢?如果某个知识特别难,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有限,老师无法兼顾到每一位学生,也许某些孩子的理解能力较弱,没跟上老师的思路,这一部分学生就落下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录屏软件来录制微课,讲解一个知识点或解一道题最多也就用3、4分钟,既简单又清楚,孩子可以一遍一遍去看解题步骤。不仅在课堂上可以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学生回到家中也可以再次观看视频进行学习。

  希望通过系统的学习,能尽快掌握这项新技能,早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微课”学习总结 篇9

  通过本次学习,我知道了狸窝全能视频转换器不单提供多种音视频格式之间的转换功能,它同时又是一款简单易用却功能强大的音视频编辑器!利用全能视频转换器的视频编辑功能,DIY你自己拍摄或收集的视频,让它独一无二、特色十足。在视频转换设置中,您可以对输入的视频文件进行可视化编辑。例如:截取视频片段、剪切视频黑边、添加水印、视频合并、调节亮度、对比度等。狸窝全能视频转换软件的使用,为教师精心教学设计微课提供了方便的平台,通过这次的培训,让我们轻松地学会了怎样利用狸窝软件制作微课,认识了这个简单实用的微课软件,同时也让我们对微课制作产生了兴趣,愿意在以后的教学中尝试试用。这对每位教师而言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机会。

  通过微课制作,不仅提升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更重要的是制作微课也是教师专业成长和经验积累的一个过程,做微课程,其实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在不断地反思中,教师能够不断地成长。从学生层面,微课以一个个完整而独立的知识点呈现,可重复的知识点分析,学生不懂可以反复播放,针对性的深入学习,有利于学生落实知识重难点的理解;有利于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解决了传统课堂不可重复性的问题。微课的应用,学生在家中也可以运用网络很好的巩固学习,对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及一些难点,盲点进行针对性点拨和指导,微课也不失为一位好“老师”。

  我想,如果今后我能把这项技术应用于我的课堂教学当中,我的课堂将会变得更加精彩!

  “微课”学习总结 篇10

  3月份,我参加了二七区进修学校组织的微课制作培训,我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下面我谈几点学习的心得体会。

  在第一次的微课培训中,我知道了“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为什么时间限制在十分钟呢?这是因为人的注意力在学习最开始的十分钟,是最集中的,也是学习效率最高的,这也是为什么微课程要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超过了十分钟,人的精神出现怠倦,不愿意再仔细看下去,那么微课也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其次,微课程力求在十分钟里说清楚一个知识点,知识点不宜过多过杂。这样主题明确,短小精悍的微课,让学生学习效率更高且容易感觉轻松无负担。区别于传统课堂的“满堂灌”。

  微课,既能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也给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值得全体一线教师的关注。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gongzuozongjie/72141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