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工作总结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1

  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

  (1)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3)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不相同。

  例如:坐在行使的火车上的乘客,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时,他是运动的,若选择他坐的座椅为参照物,他则是静止的。对于参照物的选择,应该遵循有利于研究问题的简化这一原则。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地面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如房屋、树木等)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则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4、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选择恰当的参照物。(2)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

  (3)若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

  若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运动的快慢

  1、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1)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时间的大小。

  (2)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

  2、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计算公式:v=s/t。注意公式中各个物理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以及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4)速度的单位①国际单位:米/秒,读做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l。

  ②常用单位:千米/小时,读做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③单位的换算关系:1m/s=3.6km/h。

  (5)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①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虽然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但速度的大小却与路程和时间无关,因为物体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无论通过多远的路程,也不管运动多长时间。

  ②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对于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用平均速度来粗略的地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运动快慢。

  ③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式中,t为总时间,s为路程。

  ④正确理解平均速度:A、平均速度只是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的平均的快慢程度,它实际是把复杂的变速运动当作简单的匀速运动来处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B、由于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在不断变化,因此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路程,物体的平均速度不同。所以,谈到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否则,平均速度便失去意义。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2

  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

  Ⅰ匀速直线运动:

  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v=s/t变形t=s/v,s=vt

  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单位大。

  换算:1m/s=3.6km/h。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Ⅱ变速运动:

  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则v2vv1

  E、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自行车速度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客运火车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

  Ⅲ实验中数据的记录: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3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001m;1nm=0.000000001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

  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s

  计算公式:v=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ss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变形可得:s=vt,t=tv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

  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4

  1.长度

  (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使用刻度尺前要“三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选、放、看、读、记”五点方法:

  ①选择适当量程的刻度尺;

  ②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a零刻度线与被测物边缘对齐b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平行c对于厚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③观察示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④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录的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3)长度的单位

  ①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其他常用单位,比米大的是千米(km),比米小的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②单位换算: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m109nm.带单位运算:36cm361m0.36m1002.时间

  (1)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s),其他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

  1h60min,1min60s。

  (2)实验室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停表(或秒表)。停表小刻度盘显示的是分钟(min),大刻度盘显示的是秒(s)左图时间为3min37.5s(分针在3.5~4间故算为3.5min,秒针为7.5)注意:小盘的分度值是大盘的量程。

  2.误差

  ①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②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与测量工具的精确度和测量的人读取估计值有关。

  ③减小误差的方法主要有:使用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工具、运用合理的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④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一起的使用规则、读书是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误差不是错误,是不能避免的。

  7、特殊的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量,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即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组合法(平移法):(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铅笔的长度圆锥的高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5)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用“轮滚法”。

  3.参照物

  (1)定义:判断物体是在运动还是在静止,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做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注意:a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不能以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b没有特殊指明时以地面或地面固连体为参照物

  c一旦被选为参照物,就假定他为静止的,速度为0

  (2)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是相对于所选择的参照物而言的,即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相对静止条件: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4.机械运动

  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则该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的位置不变,则该物体是静止的。

  5.运动的快慢

  (1)速度

  ①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②速度的公式: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公式为v=s(s表示路程,单位:m,t表示时间,单位:s;v表示速度,单位:m/s。)t

  ③速度的国际单位为米/秒(m/s),常用单位为千米/时(km/h)转换公式:1m/s=3.6km/h。

  ④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快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

  的机械运动。

  (2)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即v平=s总t总7.计算题格式

  例:一架飞机匀速直线飞行,在5min内飞行了60km,则该飞机飞行0.5h通过的路程为多少米?

  【分析:知道飞机5min飞了60km,就可以算出飞机的速度,由于飞机做匀速直线运动,即速度不变的运动,所以飞机的速度就是60km/5min。】

  s解:由速度公式v=得:ts60kmv=1=720km/h1t1h12飞机做匀速直线运动前后速度不变s2vt2=720km/h0.5h=360km=360000m答:该飞机飞行0.5h通过的路程为36000米。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5

  一、运动的描述

  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m/s;km/h。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三、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秒表(实验室用)

  单位:s min h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长度单位:kmm dm cm mm μm nm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厚的刻度尺的刻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4)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四、力

  力:力(F)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的单位是:牛顿(N),1N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就叫力的示意图。

  五、牛顿第一定律

  亚里士多德观点: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须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六、二力平衡

  平衡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因为物体受到的是平衡力。

  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gongzuozongjie/71879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