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教学有效性工作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集体教学有效性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集体教学是幼儿园一直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新课程把集体教学活动视为教师对儿童经验的可能性构想,不是在封闭的系统中去把握孩子的学习,经验的价值,而是立足于儿童的现实,从动态的过程中去把握儿童的学习和经验。从教学现场来说,这个构想,是被每个教师的意图、经验、解释和行动所演绎而发挥其现实功能的。因此在集体教学活动的教育现场,如何与幼儿进行有效的互动,确保幼儿的兴趣、需要与我们教育目标之间保持一种和谐与平衡,从而有效地推进幼儿的发展,需要我们进行研究。
集体教育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既是幼儿在特定的教育目标下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策略、教育智慧、教育能力在某一时段的集中呈现。在这类基本上以教师为主导者的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特定场景中,教师采用怎样的策略去互动,不仅关乎目标的有效达成,更是教师自身教育理念、教育策略、教育智慧、教育能力整合运用的过程。因此,引导教师关注自身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互动能力,以课堂为本位去实践、创造、反思、改进互动质量,提升互动品质,从课堂的事件中去学习提高自己的互动水平,是教师获得专业能力提高的一个载体。
在大班这一学年,我们开展了“集体教学活动中促进师幼互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理论学习
上学期我们主要围绕研究重点,进行了理论学习。
1、组织学习《纲要》、《指南》、《有效教学方法》、《教学机智》、《渴望学习》等专业著作,利用自学以及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解读,梳理正确的理论知识。
2、收集情报资料,广泛了解目前国内外对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师幼互动研究的已有经验和成果。深入学习,梳理有效师幼互动的关键因素。
本学期我们主要围绕以下方面进行了研究。
在集体活动中,老师主要通过提问来与幼儿互动,提问要注重开放性、针对性、挑战性,注重提问的方法,那该如何设计提问,把握提问的这些特性呢?
集体活动中的师生互动,老师如何有效地回应孩子,而不是一味地重复,回应中应该关注哪些方面?
通过互动,教师需要小结、归纳、提升,那么教师在小结、归纳、提升时要关注哪些要素?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互动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针对研究内容我们组织了教师进行了理论学习。
1、组织学习《有效提问的策略》、《回应策略》、《归纳、提升的内容以及策略》等文章,利用自学以及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解读,梳理正确的理论知识。
二、具体做法
(1)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专题计划。
(2)定期进行案例交流,有经验教师介绍经验,新教师提出困惑,组内互帮互学,提高青年教师游戏讲评能力。
(3)现场观摩研讨,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上学期,我们围绕研究重点,以问题聚焦——理论学习——案例研讨——归类总结等形式进行了研讨,为教师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学期我们在上学期研究的基础上,以观察记录活动过程——分析诊断问题——针对问题个体策略分享——提出具体策略——实践运用策略——反思策略有效与否——提炼归纳有效策略——总结操作要点的有效步骤进行研究,以理论促实践,使教师获得了实践经验。
三、取得的收获
(1)提问的策略:
此处的策略是指:处于“师幼互动”主导地位的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有效完成本次教学活动目标而预设、调整及实施的提问执行过程。
策略之一:启迪幼儿思维,打造“四度空间”
提问的目的不再停留在仅让幼儿获取标准答案,知道最终结果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激发幼儿思维,形成自身对问题思考、解决和回应的机制。因此,教师对提问的“度”要恰当把握。其操作要点如下:
提问要有“高度”。所谓的“高度”,是指教师的问题要为幼儿的思索、联想留出空间,切忌“对不对”?“好不好”之类“应答式”的问题。
提问要有“广度”。这里的“广度”,一方面是指问题的提出要贴近大多数幼儿的已有经验,是在“最近发展区”内有促进价值的;另一方面尽量考虑给不同思维层次的孩子提供可以思考和表达的机会。
提问要有“深度”。教师不但要会提问,还要提升问题的“含金量”。“含金量”主要体现在:
提出的问题能引发孩子经验上的冲突;
提问能使孩子从多元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自身经验出发去探寻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提问要创设“激疑”情境,能引发幼儿对更多新问题的发现、提出、探索和思考,能促使更多经验的迁移、运用和构建,能使更多的孩子饶有兴趣地参与互动和分享;
提问可从不同角度切入,同样的问题呈现的方式可以不尽相同,不同的问题以个性化的呈现方式出现,以促进幼儿聚焦、多元、发散、逆向等多种思维品质的有效发展。
提问还要“适度”。“适度”的问题有促进思维发展的功效,而不适宜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幼儿思考问题,还会引起思维线索的紊乱,影响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为此,要做到以下三个“异“:
因人而异:关注每个孩子的不同起点和落点,根据孩子的实际需要,在其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给予问题和回应。
因时而异:善于抓住不同幼儿生成的问题,利用不同的时机,进行讨论、归纳、质疑和提升。
因事而异:对相关事件进行深入追问,依据事件中的有价值问题予以回应。
策略之二:培养相关技能,学习有效提问
教师设问的指向性,现场发问的实效性、问题呈现的明确性和回应幼儿的适切性其实是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程度紧密关联的,这里不仅有方法的技术含量,或许还有更多的是教育者个人的特殊品质以及他本人所拥有的教育机智和智慧。只有掌握了提问的技能,才能逐步提升自己的提问能力,才能形成上升为自身的教育智慧。因而,重视对教师提问技能和现场智慧的培养也是推进有效互动的策略之一。
观察的技能——在仔细观察、收集信息、判断筛选的基础上提问,使问题有针对、有落点、有价值。
聆听的技能——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每个孩子的需要,在把握孩子需要和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中提出问题。
发问的技能——不仅可以直接发问,也可把问题置于具体的情境之中,操作之中、材料之中;不仅可以正面提问,还可反问、追问、顺势即问、边说边问……
回应的技能——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回应“要把握三个特点:“快,准、简”,所谓“快”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要高效率地予以“回应”;“准”是现场的分析、判断一定要准确,有的问题需要深入,有的需要展开,而有的'需要留白、有的则不能纠缠;“简”所指的是提问要简单明了,回应要简洁适当,归纳要简炼易懂。
策略之三:优化提问环境,营造互动氛围
优化“提问场”是使“师生、生生、生材”之间产生共振、共建、共励的前提,它可以构建良好的互动场景,让幼儿充分发挥互动的主动性,也可优化思维的环境,任思想冲破牢笼,还可营造优质的心理环境,融洽人际关系,使孩子与教师始终处于一种平等、互助、尊重、理解的氛围中,积极有效展开互动。其操作要点如下:
转变视角,走近孩子,从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
客观、公正地关注、了解、尊重每一个孩子,满怀爱心地欣赏每一个具有不同个性和能力差异的孩子。
真诚、宽容地对待每个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平心静气地去感受孩子,解读孩子。
耐心帮助、支持每个孩子获取属于他自己的点滴进步和成就。
(2)回应的策略
1、提升式回应——教师在幼儿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对于这种回应,教师在活动之前对所执教的内容必须进行深入的分析。
如《小螃蟹找工作》中理发店里有哪些工作,教师就应该清楚理发店的工作就是洗头发、剪头发、烫头发等,那么对于幼儿的百花齐放的回答,教师最后都应提升到这三个工作上;饮食店里的工作同样教师要进行提升,而不是幼儿所说的炒菜的,切菜的、送菜的,而是厨师、切菜工和服务员;商店中广告员的概念教师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提升:广告员就是专门吸引顾客到商店里买东西的人;又如《认识数字5》活动的“4添上1是5,数量是5的东西都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等等这些引导语都是对幼儿回答的提升。需注意的是,教师的提升必须是正确、科学的。
2、归纳式回应——教师对幼儿的回应不是简单的重复,而要进行梳理和归纳。
3、赏识激励回应——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有效的评价,通过有针对性的表扬激励幼儿。
4、追问扩思回应——这种回应中教师必须运用追问,而追问的问题必须扩展幼儿的思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追问扩思回应是经常用到的一种有效的回应方式,但是有些教师却不敢去追问,总怕幼儿的反应会让教师措手不及,其实只要执教的老师心中清楚我这环节的目的是什么,只要围绕这个目标进行,一定会达到扩思的效果。
5、互动式回应——把发问权还给孩子,让孩子提出问题。进一步激发孩子们探究的兴趣有效提升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归纳、梳理的策略
哪些经验需要归纳梳理
能够引起幼儿情感、认知、能力和社会经验发展和飞跃的
反映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联系和关系的
体现认知和解决问题途径和方法的
能使幼儿的旧经验在新的理解上得以重构的
能促成新知识生成,促进知识迁移和应用的
怎样归纳梳理
切合年龄,针对经验
依据目标,加强观察
满足全体,兼顾个别
找出规律,有序梳理
正确科学、浅显易懂
把握火候,开放多元
关注过程,淡化结果
适时提升,重在激活
4、教师在互动中的主要作用是:
让孩子的思维、语言、动作等动起来,围绕教学目标的要求有效地动起来。变单向的接受性学习为幼儿与环境、材料、同伴及教师交互作用的发现性学习过程。
思考、预设哪些问题应由教师发起互动,哪些情况下教师只是作为中介发起幼儿间的互动,还有哪些问题需要通过设置场景、创设环境、提供材料引发幼儿与之互动,获取有效的经验,以更好地推进幼儿的自主学习。
教师要认真观察、判断互动现场的信息,灵活、弹性地把握互动,当发现孩子真正感兴趣而且有价值的事物时,可以大胆打破先前的计划,根据幼儿的具体表现来调整互动话题。但是,强调活动的生成性并非完全抛弃了预先的互动构想,教师应该在自己原有活动设计的基础上,以预先的计划为起点,渗透儿童生成的思想,做到预设互动与生成互动的有机结合。
四、思考
研究虽然解决了部分互动问题,但在集体活动教育现场的互动问题是复杂纷呈的,各具情境的,富有个性的,难以预料的,因此研究还不能很好地完成对其他诸多互动难题的解决任务。另外,由于各人的知性和经验不同,站立的角度不同,处理的方式和策略不同,因而对研究的理解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而这些正是激发我们继续探讨、思考和研究的动力。
集体教学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即使在现在这强调孩子自主游戏,自主学习的课程理念下,集体教学还是不可代替的。现在,我们每天都会进行一次集体教学,更多的时间让孩子自主,那么如何将这唯一的一次集体教学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达到集体教学的有效性,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的。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要提高集体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一、选择好教材
第一,我觉得学习的内容必须是孩子感兴趣的,只有教材吸引孩子,孩子才有兴趣去学。第二,教材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的教材是孩子所能接受的,贴近孩子的生活经验的,是他们可以理解范围内的。第三,具有科学性和教育意义,即使孩子不需要懂得什么深奥的科学理念,但是孩子所接触到的内容,科学性一定要正确,不能对孩子产生误导。因此,选择好的`教材是确保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二、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
如果制定的目标超过孩子的学习能力,那么整个活动,孩子容易“听天书”,而教师则容易“唱独角戏”。合理的教学目标就是能考虑到孩子的知识、技能、情感、习惯等,并结合本班孩子的学习特点和能力,为孩子量身定制。教学目标不是泛泛而谈,必须涵盖具体可操作性。除了目标,当然还有合理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也是重中之重,主要是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重在孩子自由表达操作(而不是教师的操控),能够关注全体孩子,注重个别差异。
三、问题的恰当性和有效的回应
在集体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够引起幼儿的思考和探索,要考虑到孩子能否回答这些问题,是否适合回答这些问题。当然问题要具有开放性,不能让孩子总在回答“是”或者“不是”。教师的问题有易有难,能根据孩子能力的不同,进行回答。问题的有效回应就是教师素养能力的一种很好体现。在这点上,我还是比较薄弱的。面对孩子突如其来的奇思妙想,我经常会不知所措。对于孩子的回答,教师要运用多种回应的策略,如表扬、设疑、追问和参与等。
要组织好一次集体教学,还有诸多因素,更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利用每一次对话,每一个细节,让孩子在快乐的活动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gongzuozongjie/657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