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科研年度个人工作总结的进行能不断地改进科研工作的开展模式,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科研年度个人工作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在学校党委和主管校长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广大教师和科技处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科技经费稳步增长,重大科研项目申报成绩显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继续保持增长势头;科技成果产出(尤其是SCI、EI论文)速度加快,科技成果推广与技术转让初见成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得到加强;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211工程”完成了中期建设任务;“985工程”建设通过论证。20XX年度科技工作呈现“跨越式发展”势头。
1、科研成果取得重要突破
20XX年度我校申报各类科技成果奖27项,其中21项获奖,获奖率78%。“农牧交错带农业综合发展和生态恢复重建技术体系与模式研究”等2项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绒山羊绒毛生长机理及舍饲半舍饲营养调控技术研究”等8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二等奖,有43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
SCI、EI论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论文数量继续快速增长、质量呈上升趋势。全年SCI、EI、ISTP收录论文共计368篇(SCI论文281篇;EI论文61篇;ISTP论文26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比20XX年增长78%。全校有140位教师发表SCI、EI论文,SCI论文数排名前三位:杨定(21篇)、李宁(16篇)、王贺祥(14篇)。学院排名前三位:生物学院(84篇)、资源与环境学院(49篇)、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49篇)。SCI论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的作者张大鹏(5.634),累计影响因子最高的作者王贺祥(34.5)。
20XX年度申请专利172项,其中发明132项,占77%。比去年专利申请量(111项)增加55%。授权专利51项,是去年的2.1倍,其中发明16项,实用新型35项,创历年最好水平。20XX年申请新品种权6项,通过国家动物品种审定1项,计算机软件登记24项。
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促进重大成果与技术的转化与推广。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我校“农大系列玉米品种”推广面积达4000多万亩,遍布19个省市自治区,占全国玉米播种面积近14%。“旱稻系列新品种”建立了数千亩的示范区。
“草业产业化综合技术”示范推广面积近12万亩,经济效益过亿元;“冬小麦节水省肥高产简化四统一栽培技术体系”成果实现小麦亩产500-600公斤,累计推广面积20XX万亩以上;“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在小麦等作物上推广60多万亩,经济效益1.2亿元;“农大褐3号”节粮蛋鸡新增饲养2千万羽,累计近1亿羽,经济效益8-9亿元;“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机具”在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示范推广1000万亩以上。
“饲草、秸秆机械化加工技术与机具”辐射加工范围2万亩,为企业和农户带来经济效益800万元;“现代节水灌溉设备及技术”已经推广到北朝鲜、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土壤水分智能快速检测仪器与技术”在11个省建立了21个固定墒情监测站。“高效复合增产菌及其生产工艺”专利技术,以1043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在美国上市的佳华生物科技公司;“高油玉米技术”成功转让给美国QTI公司,标志着我国高油玉米研究工作继续处于世界先进地位。世界顶级种公牛在我校克隆成功,朱镕基亲自为克隆牛命名“大隆”和“二隆”。该项成果是中国在动物克隆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
人文社科类研究成果显著增长。获得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中国消除贫困科研奖1项。我校教授向国家提出了扶贫工作八点建议,回良玉副总理的批示“提出的建议值得研酌”。我校教师参与完成了《畜牧法》的起草工作,这是既《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业法》(修订)之后,我校参与完成的第三部国家法律。我校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CRDP)组织力量撰写的“关于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若干建议”,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并在《农村要情》全文刊出。
2、项目与经费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20XX年度共申报项目944项,批准项目406项,批准经费1.80亿元。与去年相比,申报项目数增加188项,批准项目数增加120项,增长42%,结题项目153项。
重大科研项目申报成绩显著。“973”项目“畜禽肉品质性状形成的营养代谢与调控机理”获得批准2500万元,使我校主持的“973”项目增加到6个,继续保持全国高校第3位。20XX年基金委资助项目总经费2806万元,比去年增加40%。其中重点项目3项,面上项目86项(全国所有单位排名第19位,北京市排名第4位),比去年增加7项,资助率29%,比基金委平均资助率高10个百分点。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人,创新研究群体1个。国家科技攻关及重大科技专项项目56项,批准经费5333万元,其中我校参与起草建议的“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启动实施,申报的“粮食主产区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得到批准,表明我校将对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和节水增效提出保障措施,在解决国家粮食安全和三农问题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863计划项目19项,批准经费1653万元;948计划项目6项,批准经费1360万元,国际合作项目48项,经费1310万元。
截止20XX年12月15日,到校科研总经费2.22亿元(含到校未拨款253万元),比去年全年科研经费增加10%。其中,纵向科研经费1.93亿元,占总经费的87%,横向科研经费0.294亿元,占总经费的13%。总经费中科技部拨款1.17亿元(占5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拨款2714万元(占12.2%),农业部拨款2517万元(占11.3%)。到校经费列全校前三位的学院是: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5102万元)、生物学院(3625万元)、动物科技学院(2748万元)。
3、科研基地建设进展顺利
20XX年我校经多年建设的科研基地(中心)大部分通过验收。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农科院共建)纳入国家建设计划,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科技部验收,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和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通过农业部验收,国家动物寄生原虫实验室纳入农业部20XX年度建设计划(经费1200万元)。
农业部饲料效价与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和农业部兽药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通过审查认可与计量认证,功能乳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北京市共建)通过建设计划论证,教育部玉米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教育部验收,北京市教委投资200万元,加强我校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建设,我校与企业联合申报的“动物生物反应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通过国家发改委初审并进入现场考察。另外,我校还申报草业工程中心、野生稻种质资源保藏实验室等。逐步完成上庄实验站的机构设置、前期环境调研、土地勘测和初步规划等。
4、“211工程”完成中期建设任务,“985工程”建设项目通过论证
目前“211工程”中央专项资金到账累计6500万元(占总资金的82%),20XX年中央专项资金到账20XX万元。20XX年招标采购设备总金额为3297万元,共计307件。其中进口设备共165件,计2887万元。国内设备共142件,计410万元。单价40万元以上设备14件,计1891万元。主要大型仪器设备(100万以上)有:同位素质谱仪、离子阱-液质联用仪、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飞行时间质谱、基因芯片分析平台、生物信息处理系统等。“211工程”建设项目通过校内专家中期检查与评估,完成中期建设任务。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学校成立“985工程”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办公室。学校瞄准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围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结合学校学科优势和特色,在多次充分研讨的基础上,编制了《大学“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论证报告》,并通过教育部论证。
教育部、财政部文件同意我校立项,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控制额度为3亿元。进入“985工程”二期建设,为我校向世界一流农业大学迈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我校“985工程”二期建设中,设立I类科技创新平台2个:农业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农业资源及其高效利用;Ⅱ类5个:现代农业工程与信息化、动物营养学、动物重大疫病防治、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安全、生物质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Ⅱ类1个:中国农村政策研究。
5、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
为了配合“985工程”二期的规划建设,在原《大学科技创新团队管理办法》的基础上,起草了《大学科技创新平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作为我校“985工程”二期规划建设配套的保障措施,使我校今后在创新团队的培养和推荐工作有章可循。
为促进学校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培养年轻的科研人才,解决其经费不足的困难,起草了《大学科研启动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并经学校党委常委会暨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并发文正式启动实施。第一批54个项目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已经专家评审后批准立项。科研启动基金的实施,得到了广大青年教师的拥护。
为了宣传我校取得的科研成果,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出,扩大学校的影响力,记载重大的科研进展和科研成果,从20XX年起每年编印一本《大学科技发展年报》。
建立和完善了预答辩制度,全面提高了我校重大项目的资助率。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同时,积极主动地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尽早地获得第一手材料。重大项目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有效地协调组织申报。
组织召开了20XX年度学校科技工作会议。研讨了985工程二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规划方案,初步确定了6个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正式拉开了我校“985工程”规划建设的序幕。
6、强化对重大项目的组织管理
组织完成了973项目“作物抗逆的水分养分高效利用的分子机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国家攻关、948等各类项目的验收,组织落实李宁创新研究群体和武维华创新研究群体的实地考察,顺利通过了国家基金委专家组的考察。
完成了各类项目的中期检查,协调项目主持人、财务处配合财政部、农业部顺利完成了948项目的绩效考评工作,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组织有关人员撰写国家科技攻关专项“草地植被恢复重建关键技术”“园艺作物关键技术研究”“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三个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并争取到3个课题的主持。组织召开了国家中长期规划重大专项“农林生物质工程”“四大作物超级种的培育”专家研讨会,形成项目立项建议书向科技部汇报。
协助教育部组织召开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规划”汇报会,全国38所大学校长向科技部、教育部汇报,协助国家基金委组织召开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暨海外、港澳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及创新研究群体生命学部”项目的二审评审会,圆满完成会议计划,热情周到的`服务,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各参会大学的好评。
一学期来,计算机教研组在学校领导的关怀指导下,计算机教研组全体成员认真执行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组工作计划,通过全体成员团结协作、共同努力,顺利完成各项工作,同时成员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根据学期初制定的学期工作计划,牢牢把握教学、统考、服务这三项重点工作,努力营造良好教科研氛围,扎实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一学期来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切实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组织学科组教师学习,进一步明确课程任务,确立教学应以使学生具备一定计算机应用能力,养成良好技能素养为中心的指导思想,通过学习,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认真制订教学计划和评价方法,使学生能把学到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学科的学习及研究性学习中。
2、积极开发教学资源,认真研究我校学生的情况和教学设备的情况,针对教学内容变化大、经验少、学生基础差别大等特点,认真探讨,制定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教学组织管理方法、设备合理使用方法,充分发掘我校现有教学设备资源,积极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认真进行集体备课,使课程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并为今后的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二、努力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
我们计算机教研组形成了“和谐、向上、务实、有为”的团队精神,共同努力工作,相互提携,“一人有难大家帮”,形成了良好的教科研氛围。计算机教研组每位成员积极出谋划策,通过多次事先听课、评课、改课,使各位老师能以一个新教师的身份顺利完成上课任务,这和计算机教研组全体老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三、加强教研工作,提高教研水平
1、认真探讨切合我校实际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对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的探索及运用工作。
2、教研组成员认真备课、上课,同时,针对课堂纪律管理困难的具体情况,认真讨论研究课堂管理方法,加强课堂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四、牢牢把握三项重点工作,狠抓常规,提高效率
学期初,我们根据各统考科目的要求,扎实开展缺漏补差工作;保障学校两个机房的正常运转,努力做好服务工。一如既往地狠抓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定期开展教研组活动,加强理论学习、集体备课,提倡互相听课,并积极参与议课,努力营造积极参与、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氛围,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并鼓励发挥各自所长,尤其在专业技能方面形成优势互补。计算机教研组坚持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共同研究教材教法学法,针对存在问题共同商讨对策,群策群力,共同进退,努力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五、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培训、维护工作
1、积极开发学校校园网站,使学校网站成为我校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也为我校教师、学生、家长进行网上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
2、认真对我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进行维修和维护,保证了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六、认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在教导处的要求与指导下,这个学期的教研组活动正常,每位老师都进行了至少1次的公开课教学活动。我组都组织了公开课的备课和课后评议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教师教研的积极性,使老师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七、加强课题研究工作
根据课题组期初安排的计划,我们认真开展了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每人至少开一次课题研究课,并把相关的资料都及时上传至教科研网。积极撰写论文,形成研究结论性文字。
八、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存在问题:
1、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2、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3、如何促进差生的学习进步有待思考
改进措施:
1、继续学习教科研理论著作;
2、继续学习有关专业技能;
3、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和补差工作。
根据上述总结,我深深感到,只要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就能创造性地搞好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就能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
本学期即将结束了,在这个学期中,我们信息技术教研组,在学校各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全体组员认真执行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组工作计划,通过团结协作、共同努力,顺利完成各项工作,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现将一学期的工作简单回顾如下:
一、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课程任务,确立教学应以使学生具备一定信息能力,养成良好信息素养为中心的指导思想,通过对《指导纲要》的学习,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认真制订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和评价方法,使学生具备初步的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能把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学到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学科的学习及研究性学习中。
二、 切实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认真组织了每周二的校本培训工作和每周三的集体备课活动,大力开展了教学研讨活动。发挥教研组的力量,努力创造学习氛围,经常学习各种新的教育理念,同行之间经常交流各种软硬件知识,以促进教师在教学理念、业务上的提高。
2、本学期,我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了一次互听互评活动,并要求所有组内教师都参与听课,课后还进行了认真的点评,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活动课,开拓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素质
积极开设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成立了电脑小报制作、网页制作、机器人灭火、机器人足球、程序设计等小组。全组成员认真落实责任分工,切实制订活动课教学计划,保证活动课能够顺利开展。
在培训过程中,积极探索活动课教学方法。通过认真组织,扩大了学生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gongzuozongjie/635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