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广校年终个人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农广校年终个人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学院正确领导下,在市教委、市农委大力支持下,市农广校紧紧以文化驻乡工程、农艺入户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为重点,积极探索农民职业教育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区域和谐”的内涵式发展规律,构建起“政府支持、多方协作、共同发展”的农民职业教育平台,通过理顺思路,创新方法,上下一心,为农村加快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一句话就是“做了农广校应该做的事儿,发挥了农广校应该有的作用”。现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集成三大组织优势,成就农民大学校
一是横向组织联合办学优势显著增强。农广校是由市委农工委、市农委、市教委、市财政局、团市委共同发文联合组建的。20XX年,市农广校始终注重主动接受上述五个政府部门的领导和指导,拓宽联合办学的渠道。二是农职院领导全面加强农广校领导,农广校学生真正纳入到农职院在校生总数中来。学院高度重视农广校建设,除了在硬件设施投入力度加大之外,还专门成立了农广校建设与发展委员会,标志着农广校工作真正融合进入学院之中,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正在形成。三是从市到郊区农村的纵向组织优势进一步得到发挥。现在市农广校在郊区共设分校12所,依托乡镇成人学校、村成人学校设立工作站120个,在3000余个村设立教学点,四级体系上下贯通。20XX年组织的全体系近300人的教师和校长培训班,标志着农广校大联合、大教育、大培训的格局正在形成,也标志着乡镇成人学校正式纳入农广校体系中来,标志着市农广校在体系中的龙头作用得到各区县教委、各乡镇成人学校校长们的认可。
(二)推进四大工程建设,夯实主阵地
农广校是农民教育培训的专门化机构,是主阵地,主力军。20XX年,农广校积极推进四大工程建设,使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凸显。
一是积极推进文化驻乡工程,培养乡土文化人才。现在有农民文艺中专班50个,学员超过5000人,跟班学习的农民也超过3000人。取得显著社会效果: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村风、民风改善;开发一批民俗旅游文化产品,为农民致富提供新途径,如在密云蔡家洼,开发玫瑰情缘蔡家洼文化产品,谱写了“亲亲我的蔡家洼”村歌;排练出一批农村文化精品,丰富村民的生活,如延庆分校举办的“农广情,中国梦”、“延庆农民好声音”活动中,展示出很多文化精品,有些作品走进了农职院,走进了大学校园,充分展示了当代农民的风采。
二是积极推进农艺入户工程,培养家庭农艺师。农艺入户工程是市农广校推出的重点培训项目,其目的是推广家庭有机蔬菜种植技术,使社区居民在享受快乐家庭田园生活的同时,又陶冶情操,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弘扬传统农耕文化,实现创业致富在农家、家庭美化在农家、健康生活在农家、文明和谐在农家的目标。如在门头沟爨底下村积极推进农艺入户工程,使芽苗菜种植与爨底下村的民俗旅游有机结合,芽苗菜不仅摆上了游客的餐桌,而且还变成了一个个小工艺品,丰富了旅游产品,助推了民俗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密云区荞麦峪村,推广荞麦苗种植,打造荞麦宴,丰富了该村的民俗旅游产品。门头沟区分校筹集专项经费8万余元,组办芽苗菜种植技术培训班27个,受训人次达2700人次;组织盆栽蔬菜种植技术和藤曼植物种植技术500人次;组织苹果矮化密植和玫瑰花种植等培训200人次。全市共在100个农村社区中开展培训,参训学员超过3万人次以上,传播了农耕文化,体验了种植乐趣,享受了精神生活,收获了有机食品。农艺入户工程已经深深融入到了地方产业链的发展,对造就一批致富骨干,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助推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是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年共计承担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3000人,占总量的70%。密云区分校在没有培训任务的前提下,自筹资金15万元,与区农业局合作,培育40名新型职业农民,制定了完整的实施方案,使培育工作真正做到了与中专学历教育相结合。门头沟区分校结合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在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安全农业、乡村旅游服务、果蔬实用技术五个方面组织开展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圆满完成200人的培训任务。顺义区分校以特菜基地为培训场地,对周边蔬菜生产大户开展生产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使农民在训前和训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农广校毕业生周顺海被评为第三届北京“三农”新闻人物。顺义分校的培训让花甲老人赵全营镇河庄村村民吴宝玲重拾农业信心。怀柔分校的培训让学员更新理念,创新思维,组建了北京箭扣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箭扣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 四是全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在市委农工委干部处领导下,农广校全面参与全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并为区县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智力支撑。共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10个,参训学员800人,参与对13个区县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检查验收工作,
为全市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举办京津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1个,怀柔、丰宁各20名农村实用人才参加了培训,分别在丰宁、北京、天津三地开展培训,搭建两地农村实用人才交流合作平台,为京津冀农民教育培训协同发展探索了新路子。
(三)强化四大能力建设,提升战斗力
战斗力强弱主要表现在政府是不是主动将农民教育培训任务交由农广校完成。全年市农广校共计完成市委农工委、市农委、市农业局、市园林绿化局、大兴区农委、通州区组织部、昌平区组织部、怀柔区组织部等政府部门培训项目,主要包括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南水北调”工程京豫对口协作等培训班,共计培训3000 人,累计达到160天。区县农广校共计培训2万人。这些数字,彰显出了农广校已经具备了很强的战斗力。 一是进一步强化办学能力。农广校始终坚持开放式办学,积极推进农广校、农技推广部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种力量结盟,实现办学有场地,教学有师资,学习有资源,实训有场所。与市教科院合作,进行8个专业的课程标准建设,开发配套教材、慕课和微课;与学院各系部合作,打造农广校师资库;与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联合,开办田间学校,建设实训基地。目前,农广校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万人。建设实训基地50个,培训师资268人,建立300人师资库,申报家庭农场、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及水务管理3个新专业,双向视频会议系统、远程教育系统及录播教室等硬件设施建设正在进行之中。
二是进一步强化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是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前提,也是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当好科技支撑的重要基础。20XX年,对农广校体系“十二五”时期12大类17个重点研究课题进行审核,目前正在进行审核评比之中;组织农广校教师积极参与市教科院组织的“老带新工作室”师资培养活动,提升水平;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乡土教材的编写、教科研论文撰写等工作,开展评比;完成教材编写30余部,开发微课160余个,制作视频课件180学时,拍摄3门课程的慕课;怀柔农广校吴娟老师荣获第四届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称号。
三是进一步强化社会服务能力。为农民进行精准化科技服务是20XX年农广校的新举措。全年共计组织教师下乡跟踪服务指导150次,涵盖全市13个郊区县,既包括普通农民,也包括全科农技员、林果乡土专家、农村实用人才、基层林业站林果专家型人才等。李宪荣是北京市广校第二期骨干全科农技员培训班学员。他对培训中掌握的“鼠茅草生态涵养”技术进行了本土化改良,并开始在自家的玉米地中进行实验。通过对他的跟踪服务指导,该项技术取得了巨大成功。市农业局科教处对农广校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学员吴宝玲是顺义赵全营镇河庄村村民,她通过农广校跟踪服务微信平台请专家团帮她拿个主意,农广校与园艺乡合作到实地调研,为她规划出一个种植蓝图,让花甲老人重拾农业信心。
四是进一步强化宣传能力,营造发展环境。宣传也是生产力,其作用决不能低估。农广校始终注重宣传能力提升,全年上报中央农广校及农职院各种信息1000余篇,建立了北京市农广校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发布各种信息上千条,建立农广校官方微博,固定粉丝400余人。各区县分校通过地区电视台进行专题报道15次。为政府部门制作各种培训专刊12册。及时的宣传为农广校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加强党建工作,为各项工作开展保驾护航
农广校党总支始终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的指导思想,将中心工作与党建工作合一推进。一是认真抓好班子建设,营造出了团结、拼搏、向上的领导班子。二是认真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素质。紧紧围绕院党委组织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知规守纪”、“三严三实”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守好谋事、干事、成事三份责任,要把心思集中在“谋事”上、把本领体现在“干事”上、把绩效建立在“成事”上。党总支还专门开展了“知位守责”大讨论,使党员干部摆正、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的身份是什么、肩负的责任是什么、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做为农广校人,承担农民教育培训的任务是职责所在,不是想干就干,而是必须干。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全体职工统一了思想,提振了干劲。三是加强农党风廉政建设,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上下合力共同抓,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并把目标责任书的考核结果与年终评优评先挂钩,增强各科室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性。四是加强农广校文化建设。农广校文化代表着农广校形象和管理水平,使每一位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凝心聚力的作用,为农广校又快又好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通过凝练和提升,我们总结出了农广校独特的学校文化,为农广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主要亮点与特色
(一)凝炼出农广校独特学校文化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一个单位缺少文化,就会缺少正能量。农广校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就是因为始终致力于打造充满正能量的学校文化。主要有:以农民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以农民培训和高等学历教育为两翼的“一主两翼”发展战略;“农民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追求,社会的需要就是我们的方向”的办学理念;项目推动、校校联合、校企合作、校政联合的四种办学模式;“走进三农,走进政府,向体外循环,走农科教结合的发展路线;“推政府门,做政府人,干政府事”的工作方法;“搭建平台,支持服务,上下联动,共同发展”的体系建设方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体系建设理念;市、区、镇、村四级体系一体化发展的办学思路;培训你一天,跟踪服务你一年的农民培训理念;把工作当作事业,在岗位上创业的工作态度;“敢于担当,甘于奉献,团结协作”的农广精神;“高昂向上、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农广精气神儿;敏锐嗅觉、行动迅速、集体攻击的狼性文化等。
(二)创新出农广培训品牌
塑造农广培训品牌,让政府满意,让学员点赞。农广校的培训品牌文化是:责任、创新、精品、专业。责任,即对“三农”事业的责任担当,是农广校培训的立业之本;创新,是农广校培训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保证;精品,是农广培训产品的内在品质要求;专业,是培训教师团队自身素质发展方向。农广培训品牌内涵包括:QQ平台、微信平台、主持教学、游学故事、叙事课程、星光课堂、团队体验、跟踪服务。将科技推广和文化教育融入培训过程,使“科技文化融合”培训主线贯穿始终,实现文化魅力感染人,科技致富凝聚人,教学方法吸引人,培训过程熏陶人,跟踪服务带动人。
(三)有校探索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机制
为使农广校优秀农民学员免费接收高等职业教育,我们与学院招生就业处多次召开研讨会,招收农二代35周岁以下的农民学员,参加学院自主招生考试,免费参加涉农专业学习,培养高级新型职业农民,打通农广校优秀学员进入高等职业教育通道。目前,共推荐180名优秀学员参加明年学院自主招生考试,计划开办家庭农场经营与管理、农民合作社运营与管理、现代农业技术、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四个专业。此项成功举办意义重大,一是探索出了高级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新途径;二是探索出了高级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三是实现了成人教育与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四是为首都农业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实用人才。
三、存在困难
(一)人员数量明显不足。随着农广校业务拓展及事业的不断扩大,现有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不再适应发展的需要。市农广校要负责12所分校,1万余名学员的教学、督导、检查、备案、证书管理、教材配套、远程教学等相关工作;承担25个班次以上的培训任务,时间最长的超过20天;承担全市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指导工作;发挥着农委社发处、农业局科教处“大教务”的作用;上对中央农广校、市委农工委、市农委、市农业局、市园林绿化局等农业政府部门,下对12个分校,起着协调、指导的作用。其工作量可想而知,目前正式员工在岗12人,实际缺编3人。由于人员不到位,存在很多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二)下乡交通问题。农广校工作有很多不确定性,车辆得不到及时保障,工作又不能耽误,只能开私家车,不可持续。
(三)办公场所问题。市农广校在全国省级农广校当中,办学条件最差,不能满足办学需求。
(四)聘请学院师资不能发放讲课酬金问题。这个问题已严重制约农广校的培训任务落实,因为农广校培训需要后期跟踪服务,既是对教师的锻炼,也是培训工作的需要。
(五)对农广校定位问题。不能把农广校定位成一个普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定位成办学单位。根据农广校工作实际情况,建议定位如下:市农广校是实施农民中等学历教育、短期技能培训和农业技术推广的专门化教育培训机构,是全市农民教育培训的研究中心、指导中心、服务中心和宣传中心,是学院 “三农”服务功能的拓展和延伸,是学院中相对独立的办学单位。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要对农广校“十三五”规划进行重点谋划,做好“十三五”开局。二是进一步提升农广校的办学能力,稳定办学规模。三是要组建“三农”服务工作室,开展精准服务。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为发展保驾护航。
20XX年工作要点
为进一步发挥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市农广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决策参谋、技术支撑和政策执行等公共服务职能,配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全面提升农广校的工作质量,特制定20XX年工作要点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按照农广校“十三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在学院正确领导下,在市农委、市教委及中央农广校的正确指导下,以文化驻乡工程、农艺入户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为抓手,以“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为重点,积极探索农民职业教育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区域和谐”的内涵式发展规律,构建“政府支持、多方协作、共同发展”的农民职业教育平台,推动农广校又好又快发展。
二、重点工作
(一)教学工作
1.加强教学规章制度建设。要主动接受市教委职成处领导,积极进行教学规章制度建设,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教学督导检查,确保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2.积极推进教学改革。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要求,根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需求,完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制定课程标准,并根据方案完成教学工作;开展针对农民教学方法研究,积极完善和推广双师合作教学法、主持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法,加强创新思维教学法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3.加强师资库建设。扩大师资队伍规模,到20XX年底,力争在全市形成1000人以上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队伍,建成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优化师资专业结构,实现主导产业类型全覆盖和课程内容全覆盖;建立健全师资选聘标准、使用管理、评价考核、培养激励等制度,形成资源共享、合作紧密、运行高效的体制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工作,提升师资水平。
4.加强教材建设。发挥市校教材统领作用,由市校统一到中央校订购。加快建设符合农民特点和需求的农民教育培训教材,重点开发一批符合都市型现代农业要求、适合农民使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
5.加强媒体资源建设。组织全体系教师围绕重点专业系统开发微课、慕课及课件,建设好录播教室,录播一批视频教材。
6.做好远程教育基础工作。积极建设远程教学系统、双向视频会议系统,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打造空中课堂。
(二)培训工作
1.积极与政府对接,自觉接受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和业务指导。采取“推政府门,做政府人,干政府事”的工作方法,积极与政府对接,当好参谋助手;积极与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对接,当好技术推广的.接力棒;走出一条自觉接受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业务指导、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大力支持、教育主管部门全力支持的“农科教”结合的培训新路子。
2.实施农民培训项目落地工程。摒弃宾馆式培训方法,将培训项目与当地产业嫁接,与农民需求对接,与农时对接,与有效的跟踪服务结合,以“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区域和谐”为培训的终极目标,不断总结好经验,培育致富典型,使培训工作真正落地。重点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与培养、骨干农民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重点培训项目。
(三)体系建设工作
1.召开农广校建设与发展委员会成立大会。召开农广校建设与发展委员会成立大会,总结“十二五”,谋划“十三五”,研究农广校专业建设、教科研、三农服务工作,为农广校的建设与发展搭建平台。
2.建设农广校工作站和农民田间学校,完善办学体系。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新要求,充分发挥市农业局原有田间学校的作用,推行以农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的农民教育培训新模式,让农民在干中学、学中干,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农时季节紧密结合,把农民田间学校建成农广校体系在乡村的办学场所。田间学校标准名称: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区分校××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要在全市乡镇成人学校设立“农广校工作站”,完善四级办学体系,工作站标准名称: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区分校××镇(乡)工作站。
3.积极推进三种力量结盟。要坚持开放的大体系观,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探索建立“农广校+教科研相关资源+市场经营主体”三种力量结盟,使其形成一体化有机整体,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教育培训需求。
4.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是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载体,要研究制定农广校授牌的50家实训基地建设机制,明确基地负责人和指导教师,帮助基地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积极争取各方政策,对实训基地予以支持,发挥其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作用。
(四)“三农”服务工作
1.推广文化驻乡成果。文化驻乡工程是农广校农民教育品牌,要把农民文艺中专班与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机结合起来,以文化促科技,以科技带文化,促进科技文化融合。要积极探索“政府支持、农广校主办、农民主体”的办学机制,举办农广校乡村大舞台--农民教育教学成果汇报演出,与村主导产业结合,与乡村旅游结合,打造乡村小剧场,巩固成果,提升影响力。
2.推进农艺入户工程。农艺入户工程是农广校农民教育品牌,要立足于为农村社区生态循环服务,传播绿色生活方式,推广阳台种植技术,发展阳台经济,培养“家庭农艺师”、“家庭园艺师”,实现创业致富在农家、家庭美化在农家、健康生活在农家、文明和谐在农家的目标。
3.组建“三农”服务工作室。组织一个由专家团队组成的“三农”服务工作室,主要在农村发展规划、产业发展方向上进行帮扶。20XX年,重点在10个远郊区打造10个农家宴品,挖掘旅游资源,拓宽致富渠道。
(五)招生工作
1.稳定办学规模。对农民开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农广校工作的主体。要积极争取区县财政和行业部门的支持,与农民培训项目结合,稳妥用好项目资金,将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资格培训有效植入培训项目之中,按照教学计划开展农民的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稳定在1万人左右。
2.积极搭建农民中高职教育立交桥。积极探索“以农广校四级网络办学体系为基础,以农职院为依托”的中高职教育衔接机制。做好180名农广校学员参加农职院自主招生考试工作,使其免费接受涉农专业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级新型职业农民。
(六)科研工作
1.谋划“十三五”时期重点研究课题。开展调查研究是农广校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是当好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助手的前提。推出“十三五”时期重点研究课题,总结好“十二五”科研成果并加以推广。
2.维护“农广教育”品牌。培育“农广教育”品牌是农广校占领农民教育培训市场,发展壮大农广校的根本。要加强文化驻乡、农艺入户两大“农广教育”品牌的研究,挖掘内涵,拓展外延,使其不断丰富和发展。
3.推广“农广培训”品牌。农广校的培训品牌文化是:责任、创新、精品、专业。农广培训品牌内涵包括:QQ平台、微信平台、主持教学、游学故事、叙事课程、星光课堂、团队体验、精准服务。要重点开展“农广培训”品牌内涵研究,在全体系范围内加以推广。 (七)宣传工作
1.着力打造和宣传农广校文化。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要不断丰富和完善充满正能量的农广校文化。使农广人都具有把工作当作事业,在岗位上创业的工作态度;每个人身上都体现着“敢于担当,甘于奉献,团结协作”的农广精神;每个人都充满着“高昂向上、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农广校的精气神儿。
2.强化信息宣传。要围绕农广校中心工作,挖掘典型事例,总结好经验好做法,积极向市校、学院网站和中央校网站提供信息,维护好农广校微信公众服务平台,丰富微博内容,做到重要事件宣传不过夜;要总结近年来农广校取得的成就,制作宣传画册、宣传展板和宣传片,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积极与中央、市、区县主流媒体沟通,主动提供新闻报道素材,扩大农广校的社会影响力。
3.开展寻找“最美农广人”活动。播种春天里,耕耘天地间。多年来,农广校体系的全体教职员工坚守岗位、辛勤耕耘,团结奋进、开拓进取,推动我市农民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要深入开展寻找“最美农广人”活动,宣传展示他们献身教育、服务三农的精神岁月和品格情怀,激励引导农广校体系教职员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农民教育培训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八)党建工作
1.以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主线,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主题教育活动,锤炼过硬作风。将农广校的中心工作做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沉下身,敞开心,深入农村“听声音”;下得去,解难题,要和农民“走亲戚”;强调研,献良策,要与政府“搞对接”,时刻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需,解农民之难,使农广校教育培训工作扎实有效。
2.以强化领导班子领导力、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为抓手,锻炼过硬干部和师资队伍。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农广校能否又好又快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支过硬的干部和师资队伍。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广大干部快速成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教职员工人尽其才的工作机制,造就一支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干部和师资队伍。
3.以开展“知规守纪”、“知位守责”活动为重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紧紧围绕中央八项规定和反dui“四风”文件精神,在农广校系统内深入开展“知规守纪”、“知位守责”教育活动,使党员干部摆正、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的身份是什么、肩负的责任是什么、追求的目标是什么,要恪尽职守守好谋事、干事、成事三份责任。要把心思集中在“谋事”上、把本领体现在“干事”上、把绩效建立在“成事”上。提高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的法规意识、纪律意识,增强党员干部知规守纪、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促进农广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gongzuozongjie/551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