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局上年文化产业工作情况总结
上半年,我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工作要求,高度重视我区文化产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资源整合,推动文化产业步入持续稳步发展轨道。目前,全区文化产业发展规模总量不断扩大,产业影响逐步提升,在引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区域文化品位、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逐步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我区文化产业基本情况
2014年,我区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7.27亿元,比上年增长133.8%;占GDP比重为3.41%;比上年提升了1.81%(2011年为3.11亿元,占比1.6%)。服务类文化企业(不含行政事业单位和非营利组织)营业收入9.5亿元,营业利润1.3亿元。现有各类文化企业836家,规模企业4家,限上企业3家,重点文体服务类企业18家。文化服务类企业537家,其中广告会展类企业186家,信息(网络)科技类企业78家,创意设计类企业137家,动漫网游类企业17家,文化行政事业单位18家、文化社团组织及培训机构36家,其他文化服务企业65家。以广告、动漫游戏软件开发、创意设计服务等为代表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占文化产业的比重已达到70%。
二、上半年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主要工作
1、加强联系沟通,了解文化企业发展所需。年初,区委区政府组织开展职能部门走访调研重点文化企业活动。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走访了辖区25家重点文化企业。重点了解文化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倾听企业对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意见,以及为推动我区文化产业大发展献计献策等。同时,帮助企业分析文化产业相关行业发展形势,拓宽企业发展思路和渠道,增强企业发展信心。通过走访,为政府部门开展文化产业工作提供依据。三月份,
2、强化政策支持,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在认真贯彻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落实市文化产业系列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区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全面推进我区文化产业发展升级。上半年,共引进文化产业企业135家,其中注册资金200万元以上的12家。
3、强化政策引导,落实“网上直报”工作。根据市工作部署,三月份,我区召开“文化产业网上直报”工作协调会,加大工作指导力度,按时完成了565家文化企业的“网上直报”工作。
4、三是积极筹办市政协孙志亮领导参观文化企业和召开文化企业工作座谈会。根据市产业处通知要求,组织协调市政协孙主席带领政协委员一行20余人,参观考察“梦想方舟“、“正邦会展”等文化企业并在“正邦会展”召开文化企业发展座谈会。3月21日,市政协副主席孙志亮率市文教卫体一行11人来我区调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区政协主席苏喜新和副区长顾伟代表区委、区政府对市调研组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请调研组对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多提宝贵意见。会上,顾伟副区长和省古运河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艳分别介绍了我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总体情况和清名桥古运河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听取汇报后,孙主席对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作了充分的肯定,对最大的历史文化载体——清名桥古运河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关于街区周边的交通配套改造问题;二是街区重要节点与业态布局问题;三是街区发展资金连续性问题等,并强调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只有定位正确,才有发展希望!随后,市调研组一行还参观了我区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和N1955创意产业园以及二泉网、南下塘书码头等文化企业,并实地考察了梦想方舟儿童体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和正邦会展有限责任公司。
参观考察结束后,调研组的领导结合自身职责和对口工作就进一步推动区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方面与我区进行了很好的交流,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探讨会展业发展时,孙主席强调:会展业要不断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变化、新需求,以举办“文博会”等国家级会展活动为契机,注意做好四个方面的结合,即把文化、体育、旅游、科技等元素与会展业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功能和定位,注重品牌建设,拓展企业发展新渠道。
2、强化资金保障,增强文化产业发展动力。用好、用足、用活优惠政策,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今年上半年为4家文化企业申报了4个项目的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申报总额是1000万元;为7家企业申报了11个项目的市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申报金额:1730万元。目前正在为辖区文化企业申报省、市紫金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专项资金项目。与此同时,注重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文化产业开发,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
3、强化创新创优,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竞争力。建立文化产业投资信息服务平台,组织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参加文化产业交易博览会,促进我区文化产业影响力和文化企业知名度的提升。
4、强化园区建设,构筑文化发展集聚平台。目前,我区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园区为清名桥古运河集聚区和N1955南下塘文化创意园区。清名桥古运河集聚区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面积18.78公顷。项目启动以来,投入近19亿元打造清名桥街区,完成可招商面积12万平方米。现入驻书吧、画廊、文化产品零售、酒吧、画室、KTV等文化、创意企业共计150余家;同时以南禅寺观光旅游、街南下塘休闲旅游、清名桥文化旅游为总体定位,打造休闲旅游和文化创意两大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以清名桥、古运河旅游圈为主体的文化旅游框架。据统计,2014年历史街区已接待游客超过500万人次,今年元宵节当天接待游客超过了41万人次。N1955南下塘文化创意园区是古运河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节点,位于城南古运河畔,该项目通过对创立于1955年的压缩机厂的老厂房进行改造并完善内部主要设施的装修、外部绿化改造,运用修旧如旧的原则,借助现代设计表现手法,打造集历史展示、商务办公、观光旅游、风情体验、时尚文化、餐饮娱乐、购物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创意的新名片,赋予历史老建筑新的功能定位,塑造文化产业转型创新的标杆。项目用地面积24306㎡,建筑面积19713.25㎡,投资总额6300万元。目前入驻企业47家,其中文化企业35家,文化企业占入驻企业的74%。去年N1955南下塘文化创意园区争取到市级“盘活社会存量资源奖”200万元。
5、强化人才队伍,夯实文化产业发展基础。积极构建富有活力的文化产业优秀人才、特殊人才的引进激励机制,尤其重视引进国内外文化创意类优秀人才和创业团队。2011年,世界文化创意之父约翰·霍金斯被聘为清名桥街区文化创意总顾问,对我区的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助推和引领作用。
(三)当前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从产业比例看,企业规模偏小,扩张能力不强,贡献水平偏低。虽然我区文化企业数量较多,但小型企业占比较大,缺乏有实力的龙头型企业、知名企业。目前我区文化产业限上企业3家,规模企业只有4家。固定资产规模超亿元的只有1家(市人民大会堂大剧院)。全区33个文化产业行业小类中有9个小类仅含有部分文化活动,共涉及近200家单位,约占全部文化产业单位的35%。这些单位的产业增加值需按国家规定的折扣系数进行折算。据测算,上述200家单位平均折扣系数为36%,表明这些企业对全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贡献率不高,对我区的财政贡献也较小。从2011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区文化产业中有176家企业没有收入数据,一般预算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纯文化产业企业(不含相关文化产业企业)只有28家,没有一家超百万元的企业。从总体情况看,2011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为3.1%,我区仅为1.6%。十二五期间,我市提出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我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到2015年占比要达到6.2%。目前,我区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水平处于全市较低水平,要完成指标任务艰巨、压力很大。
二是从产业形态看,组织形式还比较分散,产业集聚区相对较少。我区经济园区和商业楼宇较多,但目前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或文化产业企业高度集聚的商业楼宇。同时地区间差异较大,发展不平衡。从文化产业的空间分布来看(2014年末数据),南禅寺街道辖区的单位最多,有193家,金匮街道最少,只有8家;4家规模企业都集中在扬名街道。从占比情况看(含片区),扬名、南禅寺和迎龙桥三个街道的总量达到了全区的85%。
三是从企业生产管理来看,个性化、特色化不明显,产品科技含量不够高,生产和服务手段较为落后,开拓市场的能力不够强。市场在文化产业资源配置方面的主导作用、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还不很突出,文化产业与金融、科技、工商的融合度有待加强;我区文化创意园区在避免同质化竞争、降低园区空置率和突出文化产业特色等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我区旅游产业还在起步阶段,对旅游产品的宣传形式单一,影响力不够, “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的旅游品牌市场知名度还不够高,对旅游产品进行文化底蕴的深挖掘还需加强,能吸引游客的主题活动还显单调。
四是从产业队伍的人员结构看,从业人员中还缺乏高学历和复合型的领军人才。尤其是懂文化、会经营、善运作、能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极度匮乏,不能满足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今后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目标思路和工作重点
今后一个时期,我区文化产业发展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市第十二次精神,坚持突出重点,加大投入,优化环境,着力打造规模型、龙头型的.领军企业,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集聚度和影响力,提速我区文化产业发展。争取到今年年底,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2%,到2015年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2%,成为我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1、进一步培育核心文化产业链。加大规划、建设力度,以优势的产业载体加快文化产业集聚,拉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一是加快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以文化创意和休闲旅游为产业定位,推进街区内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把街区打造成为文化要素聚集地、创意人才的栖息地和文化产业集聚地。加快运河文化艺术馆二期建设,围绕艺术创意的项目定位,发展各类文化会展、工艺美术交流、艺术品交易产业。依托窑群遗址博物馆,拓展建设窑群文化艺术村,结合伯渎路业态定位,发展形成手工艺坊集聚区。加快街二期产业培育,重点培育文化创意、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等产业形态。推进南下塘民宿体验区建设,重点发展民俗文化产业。二是加快专业园区提升发展。加强N1955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规划和建设,提高入园企业产业门槛和产出门槛,优化入园企业结构,积极创建市文化产业重点园区。三是加快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时代上河星汇创意天地项目进程,按照微商微企文化科技综合体的产业定位,规范运作,加强招商,培育形成小微文化企业孵化创业的载体。加快五星大厦产业规划,培育打造文化产业主题楼宇。
2、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规模层次。坚持特色发展、重点集聚,打造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特色和竞争优势。一是重点发展数字网络产业。依托人民西路数码文化街区的产业基础以及二泉网、金逸影城、橙天嘉禾影城、教育传媒的企业优势,加快发展数字视听、动漫游戏、网络技术产业。二是重点发展创意设计产业。大力培育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师工作室,培育艺术创作、创意设计、新兴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三是重点发展广告会展产业。充分利用太湖广场、体育公园广场、南禅寺广场会展空间,着力打造品牌会展,做大做强会展经济。四是重点发展传统特色文化产业。提升发展南禅寺图书音像、艺术品、花鸟、佛事用品、婚庆用品交易产业,创新业态,提升档次,增强集聚度。结合打造“十分钟文化生活圈”,加快发展社区娱乐游艺、文艺表演、视听艺术、体育健身等休闲康体产业,做强传统文化产业规模。
3、进一步发展壮大文化骨干企业。积极培育壮大骨干文化企业数量,争取有更多企业进入全市文化产业示范企业名录。一是推动文化企业创新发展。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原创文化产品生产、原创文化项目研发,支持企业加大对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支持文化企业在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中创新产业业态,鼓励文化企业加强品牌建设。二是推动文化企业拓展市场。加强专题推介,结合全年招商工作计划,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积极组织文化企业参加动漫节展、文化产业博览会,举办产业合作恳谈会、产品宣传推介会,拓展招商空间,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文化企业来投资创业,大力引进各类成熟型、成长型文化企业来落户发展,鼓励吸引各类知名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参股、特许经营等各种形式参与文化产业发展。三是推动文化企业自我完善。针对我区文化产业小微企业众多、基础管理薄弱、运行不够规范的情况,重点指导企业创新发展理念、经营方式和管理手段,提升企业素质,拓展发展空间。
4、进一步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加快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突出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和观光旅游,进一步整合我区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重点打造11个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一批星级酒店和特色街区;重点打造南禅寺、西水东、永兴寺等一批景区,以南禅寺和古运河“水弄堂”为主体,加快产品开发,促进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打造清名桥古运河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着力建设运河文化遗产休闲度假区、太湖广场休闲度假区以及梁塘河湿地公园生活体验度假区。
5、进一步繁荣文化消费市场。积极引导、扶持文化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开发特色文化消费产品,不断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进一步倡导以“乐娱、乐购、乐游、乐品、乐居”为重点的“乐活文化”,坚持政府倡导、企业联动、市民参与的可行模式,加强文化市场整合与开发,引导娱乐业走品牌化、多元化、大众化的发展道路。重视娱乐产业配套发展,引进和开发一批现代时尚文化休闲娱乐项目。加强文化消费与商贸、餐饮等的联动发展,加快建设集购物、娱乐、休闲、餐饮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项目,不断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努力增加文化消费总量。结合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继续推进面向本地文化企业的政府采购,主动引导文化消费。切实加大文化市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经营活动,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保护文化经营者和文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
今后,我们将更加振奋精神,开拓创新,不断扩大文化产业的影响力,以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带动全区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gongzuozongjie/408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