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新教师工作总结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学语文新教师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参加期末语文总结后,我有很多的感慨,作为一名新教师,就我自己一年来的认识谈一谈我的看法。老师,这个职业对我来说是神圣而伟大的。不知不觉,已经站在讲台上有了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中,经历了许多,思考了许多,更为重要的是改变了我对老师这个职业的看法,教书育人,似乎并没有那么容易和轻松。尤其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而恰恰不幸的是作为语文老师的班主任。
经过一年的任教之后,我有以下几个思考。
1、不爱己,如何去爱别人。
很多教育学家提倡老师要爱学生,呵护学生,用爱去教每一个孩子。我认为这是正确的,爱,是神圣的,孩子需要爱。但是,当我们用心用力努力去爱孩子的时候,请问一下自己:你爱自己了吗?当国家、社会、家庭要求老师去爱孩子的时候,那么,你们先想到去爱老师了吗?倘若老师在精神上爱贫乏,物质上食不果腹,那么去爱学生是不可能实现的。我认为当一个人学会爱自己的时候,才有能力去爱别人。物质条件非个人能改观,只能在精神层面得以爱的回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教学方面获得成就感,在学生中树立威严并赢得尊重,这也是获得爱的一种方式。
2、语文教学,到底该教给学生什么?
在自己可以坐在讲台下听语文课的年代,我觉得语文是所有科目里最简单的一门。当角色转变,自己站在讲台上,才发现,原来最难教的就是语文。过去的一年,总是在矛盾中教课。把一篇文章,按照前辈们的经验和自己的理解,层层解剖,看似要把这篇文章所有的精髓全部塞给学生。但是每当上完这一节课,我又陷入了纠结和矛盾,我教给了孩子什么?我为什么要这样讲这一堂课?一篇文章经过层层分析还有了原来的味道吗?亦或者还能有想吃这篇文章的欲望吗?这个问题一直困扰我很久,至今也未解决。
3、努力解决问题,做一个有心人
任何进步都是在一个又一个问题中实现的,关键是要有一颗学习的心。在这次语文总结会上,看到了整个初中语文教研室近几年关于语文教学的探索,也是在一个问题中不断进步。团队的进步离不开每个语文老师的实践和思考,几位优秀前辈分享了她们一年来关于教学评模式的探索和结论,让我非常受益,进一步理解了该如何去教学生,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这次总结会上,也对我前面两个思索有了一个初步的解答。语文组的优秀前辈,每个老师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平凡,但又是那么的不平凡,不平凡在他们的用心,对学生的用心,对语文教学不断的思考,这真的是我值得学习的。关于到底该教给学生什么,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一个理解,我想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在教学评的语文模式下,会让我自己有一个明确的方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也学会做一个有心人,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
新的一学期就要来临,做一个有心人,对语文教学走心,对班级管理有心。努力学习,不断反思,争取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现将过去一年工作总结如下:
大概是因为很想对自己刻苦的学生时代有个交待,我把教学看得很重,如何备好课、上好课一直是我心里的重头戏,任何时候,都不肯懈担一堂课上下来,感觉好的话,整整一天,我都会欢欣鼓舞,反之,则萌生羞见江东父老的沮丧。细细想来,我最在意的是课堂上学生对我的呼应程度,为此,我竭力回避那种自说自话的讲课方式,对唤醒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启发他们独立思考的自觉,从而点燃他们对语文的兴趣,表现出了由衷的热情:
一曰,文本参读。
文本参读即是以课文为本,据其内容、体裁选出与之相关的其它篇目,作为导入语、或者作为开阔学生视野的一扇窗户,引入到教学过程中。通常在两种情形下,我比较偏向此种方式:一是文章中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分析式的语言又往往表现的力不从心;二是一些老话套话,不说不行,直说又淡而无味,不如用其它文本来诠释,反倒能酝酿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同时也颇符合中国文学含蓄的风度。我个人以为,仅在给学生一个自己看书的由头这一点上,文本参读就很有意义,再往深里说,文本参读一方面可以省却教师生硬的讲述,转而倚重于学生自在的感悟;另一方面又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作者的人生境界,理解文章包含的思想感情。我相信坚持这种方式,将打破课内与课外的深重隔阂,让学生嗅到来自外界的驳杂声音,而不只是在经典的背景上辗转反侧。值得欣慰的`是,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看书的积极性果然在逐步提升,校图书馆借不到的,还请我帮忙到大学图书馆去借。
二曰,减少概念化内容拉大具象空间。
很偶然的一次,我讲徐志摩,临时改变计划,把其人生颇具人性化色彩的一面和盘端给了学生,没想到,学生反响强烈,还希望我以后多讲这样的内容。我当时很受触动,以前我虽然对言必称考试的课文解析语言、以及据高考模式分向考察课文,一一拷问出所谓终极结论的课文处理办法,不以为然,但毕竟没有明确的反驳办法,关键时刻,是学生提示了我,可以柔情似水,为什么要冷若冰霜?李白的很多诗,是在抒发对壮丽河山的无限热爱,但这绝不是说诗中蕴含着的只有热爱一种感情,或者还有失意,有失意下的“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再说人,李白是生性不同凡响,但这并不妨碍他受到前辈夸奖即飘飘然如在云端。无论是分析诗文还是了解作者,从感知人性的角度切入,不是更容易引起同样有喜怒哀乐的学生的共鸣吗?高一学年期末考试,我教的一个班文言文阅读一项在全年级普通班中名列前茅,这更坚定了我前进的勇气。
三曰,组织小组活动。
所谓动静相宜,一味高蹈,也会产生审美疲惫感,适当地安排一些小组活动,就好像饱读诗书后的下笔为文,是一种很好的练兵方式。一方面可以在组内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一方面又能在组与组之间产生竞争意识;另一方面还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并且暗喻着自主学习的生机。通常我会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两个组作为一个单元,接受一项工作,比如一个找典讲古、一个划出写景层次、一个品味词语的形象色彩,如此,单元之间,各个不同,又互相补充;单元之内,两个小组各显神通,都试图让全班大多数接受自己的意见。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讲效率也重节奏。尤其是学生在其间表现出的非凡的创造力令人振奋。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gongzuozongjie/138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