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素质教育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的教育,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和精神力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素质教育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的教育,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和精神力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要求数学教学更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重视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的主体性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它不是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成为知识的接收器,不敢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养成被动接受和依赖教师的习惯与惰性,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自由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形成良好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关系,养成积极主动的参与习惯,为今后终身学习,不断认识客观世界奠定扎实的学力基础,同时形成相对稳定的素养和品质。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这一教学原则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浅见。
一、转变教育观念,确立主体意识和主体思维方式
现代的教育理念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谁获取知识谁就是主体。现代教学不再是以往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应该是老师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主动进取的意识。只有这样,培养出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尝试、操作、观察、想象、讨论、质疑等探究活动,从而亲自发现数学问题潜在的神奇奥秘,领略数学美的真谛。而不是教学时只要把结果告诉学生,让学生记住或者作反复的练习就行了,这样的教学扼杀了学生诸多方面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让每一位学生动手进行操作――折圆纸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讨论、归纳、总结,学生在自己的活动中轻而易举就得到了“在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这样的教学,不但看到了知识的“静态”存在,更用“动态”的观点引导学生考察了知识,即知识不但是认识的“结果”,更包括认识的“过程”。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但可以更巩固,也便于灵活运用。学生在如此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新知识,而且也掌握了探索研究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另外,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教材里的知识是客观的存在的东西,而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知识结构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要使知识结构成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必须有一个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不能像照相机那样一下子“复印”上去就行了。因为学生是能动的主体,他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吸收、同化新知识,充实、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或者改组原有的认知结构,组成新旧知识统一的、新的认知结构。把要研究的过程展开了,引导学生突破一个又一个难点,由表及里,最后获得知识。所以,数学学习不是对于外部所授予知识的简单接受和累积,而是主体能动性的建构,并且学生在建构过程中还受到诸多方面的教育。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才能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提供可能。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积极有意义的行动,需要激励、推动他们学习的内部动力,从而达到学习目的,而这种内部动力产生于学习需要。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愿望,才会出现一种激励、推动自己去学习数学的心理力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和愿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考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内心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产生不足之感和探求之心,力求实现心理平衡。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不平衡――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平衡”的学习过程中去。这样堂课,在引入新课阶段创设问题情境,营造了“情境问题”的氛围,架起了实现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地探索,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当学生学会读小数后,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数点右边的数和小数点左边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一样?这个问题又激起了学生的探求欲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始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数学教学各个环节中,都应精心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学习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三、渗透方法,促进主动发展
数学思想方法,隐含在知识里,体现在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运用过程中。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数学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掌握了这种能力的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从而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更利于记忆,是学会学习、发展创新的前提。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除了要设计一些情境外,还要把科学的思维方法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使学生产生更广泛的迁移,多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学生一旦具有了这种能力,就能不断获得学习成功,增强自信和动力,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
四、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评价应做到:①有弹性,答案不能限制太死,只要合理就应肯定。②不仅评价活动结果,而且更要评价活动过程。尤其是对活动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及表现出的良好个性品质给予评价、鼓励。这样,更能发挥评价的教育与激励作用。③变学生评价的客体为评价的主体。对课堂上学生的活动情况及结果不仅仅是教师去评,还可以让学生自评或互评。
课堂教学中落实主体性教育是小学数学教育面向新世纪的发展方向,也是当前教育观念的重大转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教师必须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为学生创造自信自强、朝气蓬勃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走向高效能的教学》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3]《小学教学设计》,山西教育报刊社2008年
摘要: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因此,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我们应当突破创新,以学生为主体对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政治教学能够让学生终身受益。文章主要对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
初中的政治教学;学生主体性;策略
由于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而初中阶段是学生的重要发展阶段,同时也是学生决定未来命运的黄金期,因此,基于教育改革的形势下,教师要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吸收一些创新的思想,并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初中的政治教学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的政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体策略有四点。
一、营造良好轻松的学习环境
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保证政治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学习气氛,以“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育”为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地理解政治教育的内涵,保证教学环境的轻松氛围。对环境的营造要建立起科学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机制,创造出和谐的校园环境,让学生能够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在“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一政治课题的讲解中,教师可以结合《将进酒》的诗文内容,制作幻灯片,再配上轻音乐,不仅能够给学生们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环境,消除学生的紧张心态,而且可以让学生融入政治知识当中,体会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政治教学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内涵,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二、把政治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
学生是政治教学中的主人,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把更多的学习空间留给学生。教师可以把书中的文字材料设计成情景性的资料,让学生阐述观点,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用法律保护自己》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提前进行内容的引入:“树木的茁壮成长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花朵的艳丽芬芳需要和风细雨的爱护,而我们初中生的健康成长也需要社会的注目和负责。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初中生却频繁地遭受伤害,你受到过生活中的什么伤害吗?”教师通过举例,先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发言,再进行法律知识的讲解,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给学生建立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
三、转变政治教学的过程
转变政治教学的过程,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生在政治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将传授知识的过程变为发现知识的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在《税收及其基本特征》这一章节中,一方面,学生在进行预习时,教师要让学生先进行书本材料的阅读,设计一些与税收有关的问题,标出在预习过程中的重难点内容。在政治教学课程中进行讨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税收的来源、经历等内容进行阐述,最终使学生能够明白“税收的出现与国家的出现是同时进行的”。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税收的基本特征来设计一些问题,如“税收是否根据个人的意愿征收”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初中的政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四、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初中的政治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并且与社会元素结合得较为紧密,因此,政治教学要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就要科学、合理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例如,在“完善自我”这一课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做一些专题报告,进行一些时事演讲,让政治内容充分融入学生的思想中,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初中的政治教学的实践性很强,教师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时,要考虑到方法的全面性,将政治教学与社会实践完美结合,从而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通过对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策略探析,我们了解到,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不断深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也在不断提高。以学生为主体是政治教学的根本方向,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是改革的发展潮流。我们只有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钟清.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18).
[2]曾敏燕.如何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刊),2014(7).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gongzuojihua/959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