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工作计划

小学道德与法治工作计划(精选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工作计划(精选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工作计划

  计划的内容远比形式来的重要。不需要华丽的词藻,简单、清楚、可操作是工作计划要达到的基本要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工作计划(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道德与法治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工作坚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科学育人规律,推进育人模式变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培育时代新人奠基。坚持以深化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落实教学常规为基础,以加强教学研究为重点,提升“研究、指导、服务和管理”的品质,充分调动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性,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展开行之有效的教学研究,注重专业指导与学术性、群众性研讨并行,面与点共进,提升全县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水平,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升教师学科素养。

  1、加强学科理论学习。

  组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深入学习《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等文件,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师的综合素养,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引导中小学教师认真研究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规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资源建设、教师学科能力建设的关系问题,深入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

  2、组织系列教材培训。

  针对道德与法治学科使用统编教材,根据新课标修订教材的实际,科学设计学科过程性研修方案,采取多种方式引导教师加深对课程标准和教材有关内容的理解,同时提升教师开发教材及课程资源的能力。

  一是深入开展新教材的培训与研究。聘请县学科骨干为一线教师解读新教材,引领广大一线教师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抓住教学重点,理解教学难点,掌握教学策略。并且,从教师的不同需求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学习形式,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

  二是组织新教材教学精品课例展示活动,及时推广一线教师的成功经验。同时针对新教材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组织开展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广大一线教师交流新教材教学心得、体会、问题、困惑提供平台,促进教师业务能力共同提高。

  3、关注教育技术发展。

  引导广大教师关注教育技术的发展动态,重点学习以“电子白板”、数字化学习、微课程为核心的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以及相关教学理论,激励教师积累应用新技术开展教学实践的成功经验与课例,促进教师运用新技术能力的发展。

  (二)规范课程管理,促进课程健康发展。

  1、加强常规管理。

  各校要组织任课教师认真学习浦城县学科教学建议,引导教师严格落实和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并通过加强课程管理,杜绝违规行为。

  2、健全校本教研。

  各校要建立和完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组,保证任课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1-2 名学科骨干教师,同时稳定兼职教师队伍,提高兼职教师业务水平。要定期开展集体备课、相互听课、教学研讨等活动,努力提升学科教研水平。要对照先进教研组评选条件,积极创建学科优秀教研组。要针对学科实际情况,科学设计学科研修方案,采取多种方式保证学科教研的质量。

  3、加强评价改革。

  各校要健全道德与法治学科管理机制,建构与创新课程评价模式,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常态有效地发展。

  (三)加强教学研究,打造区域教研特色。

  1、丰富研究维度。

  ⑴提倡“同题异构”,呈现多元化的教学设计以及个性化教学实施,通过对教学差异的对比、追问与反思,加强学科教研的深度。

  ⑵深化对体验式学习本质要义的理解,活化体验式学习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形式,引领学科教研的准度。

  ⑶加强对课堂动态生成资源问题的研究,在实践中激发教师的教学智慧,增加学科教研的温度。

  ⑷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加强各类课型研究,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科学、道德与法治课型范例体系,拓展学科教研的广度。

  ⑸继续征集、整理教学情境设计、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积极发现、总结、推广教学第一线教师的教学改革成果,发现学科教研的亮度。

  2、加强专题研究。

  加强课题研究,引导各校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组积极申报或参与市级、县级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具体问题为着眼点,针对课程与教材中的“疑难问题解决”成立相关课题组,开展专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课题研究推动学科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和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本学年,道德与法治学科将开展德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重点研究德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评价策略,同时梳理学科教学关键问题,展开行动研究,并及时总结研究过程、形成研究成果。

  3、打造学科研究共同体。

  加强学科指导组建设,以教学关键问题为抓手,由学科指导组成员领衔,以邻近校组团、青年教师组团的方式围绕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开展灵活多样的日常教学研究,寻求解决方案,提高科研意识和能力。各教研协作片召集单位要重视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的组织,切实制定好学科教研活动的计划,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学研究。特别要重视发挥学科指导组在教学设计、课堂观察、反思剖析中的帮扶、引领作用,提高每次活动的有效性、专题性。

  (四)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依托学科名师,集训青年教师。

  进一步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以学科青年教师为培养对象,以课题研究为切入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线,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学科名师的“传”“帮”“带”, 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

  2、依托课题研究,锤炼骨干教师。

  由县教师发展中心领衔,组建学科课题研究小组,引导学科骨干教师立足课程改革的前沿,攻克难关,积极探索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同时提高骨干教师的课程理解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

  3、依托学科竞赛,催化教师成长。

  以省市县基本功竞赛、精品课为契机,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通过基本功竞赛、精品课活动,催化教师专业发展,打造一支青年教师骨干队伍。

  三、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新课标培训;

  2、制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科学年工作计划;

  3、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会论文评比活动。

  十月份

  1、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指导组会议;

  2、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新课标研讨活动。

  十一月份

  1、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指导组成员深入学校听课;

  2、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十二月份

  1、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指导组送教下乡;

  2、第五批县级课题中期汇报活动;

  3、筹备新一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题的研究。

  一月份

  1、制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科学年工作总结;

  2、期末工作。

  小学道德与法治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区教研室教研计划的精神和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为目的,扎扎实实上好道与法治课,开展好各项活动,认真落实教学目标。

  二、主要工作

  本学期,我校一、二年级将全面使用《道德与法治》教材,三、四、五、六年级将使用《品德与社会》,要求广大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程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继续围绕教研主题“三位一体,小学品德课程中公民意识的培养研究”,扎实开展校内教研,提高教研活动的成效,进一步提升合作、实践、研讨、反思的教研氛围。

  2.切实提高日常教学活动的质量,重点从备课、上课两个环节入手,进一步提高“三维目标”到位度,关注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3.积极参加片级、区级层面组织的教学展示活动,虚心向兄弟学习的老师学习。

  4.参加区《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确保培训质量,适时开展校内推广交流。

  三、持续性工作

  1.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品德与社会课,不随意占用,保证学生能在《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课上得到一定的发展。

  2.重视教学研究课工作,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教学展示的机会,加强指导,以此作为提高教学研究质量的抓手,提高本教研组教师的教学水平。

  3.参加好片级、区级层面的教研活动,每次外出听课落实到个人,并且做好记录,有机会适当反馈。

  4.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科研主课题的研究与实践。

  四、主要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教学进度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

  2.参加区《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

  3.规范课堂秩序,上好每一堂课。

  4.青年教师xx老师开课。

  十月份

  1.积极参加主题研究阶段性课例研讨活动,进行常态化集体备课活动。

  2.六认真工作检查。

  3.参加平望联片教研活动。

  十一月份

  1.“三位一体,小学品德课程中公民意识的培养”课例研究。

  2.六认真工作检查。

  3.xx老师开课。

  十二月份

  1.“三位一体,小学品德课程中公民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2.xx老师开课。

  3.六认真工作检查。

  一月份

  1.整理课程资源库。

  2.上交各类总结和论文。

  小学道德与法治工作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

  1. 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 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教学总要求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各单元要求

  第一单元:上学真快乐

  1、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

  2、 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让学生学会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3、 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

  第二单元:祖国的生日

  1、认识我国的国旗、国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2、知道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感受人们迎接国庆的喜悦心情。

  3、用实际行动迎国庆,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妈妈生日的祝贺。

  第三单元:美丽的秋天

  1. 引导学生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找到秋天,感受大自然的美,体验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孩子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和表达秋天的美好。

  3. 体验、感受秋天的美好,在与秋天一起玩的过程中尽情享受秋天、找到快乐。

  第四单元:我爱我的家

  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在家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家庭带来欢乐。

  2. 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行为习惯。通过学习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3. 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第五单元:冬爷爷来了

  1、体验冬季生活的快乐,增强体质,锻炼意志。

  2、主动观察、发现冬季的特征,养成探究的习惯,获得有关知识。

  3、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主动参与新年的集体活动。

  4、了解冬季保健的知识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五、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六、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周 了解我们的学校

  第三周 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

  第四周 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去

  第五周 祖国真美丽,建设成就大

  第六周 国庆节放假

  第七周 欢度国庆

  第八周 我爱秋天

  第九周 和秋天一起玩

  第十周 中秋节

  第十一周 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 我的家

  第十三周 我是家里的小主人

  第十四周 好玩的冬天

  第十五周 奇妙的冬天

  第十六周 新年到了

  第十七周 过新年

  第十八周 送给新年的礼物

  小学道德与法治工作计划4

  一、指导思想

  1.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2.依据经开区工作布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任务与目标

  1.端正思想,加强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的质量。

  2.各位教师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现行的教材为依据,完成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来规范学生。能联系周围,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4.配合学校教导处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教研组的工作。

  5.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培训。做好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业务学习,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

  1.加强对学习内容的规划,精心安排系列学习内容。

  采用理论讲座、教学沙龙、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加强理论学习,提高道教师的综合素养,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同时认真参加新教材培训与研究。

  2.精心组织各种学习培训活动。针对课程建设中的核心问题,组织开展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心得、体会、问题、困惑提供平台,促进教学素养的共同提高。

  (二)加强课程管理,推动课程的健康发展。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本市学科教学建议,引导教师严格落实和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并通过加强课程管理,杜绝违规行为。

  2.加强教研组建设。稳定兼 职教师队伍,提高兼 职教师业务水平。定期开展集体备课、相互听课、教学研讨等活动,努力提高学科组建设能力。要针对道德与法治教材修订的实际,科学设计学科过程性研修方案,采取多种方式引导教师加深对课程标准和教材有关内容的理解,提升教师开发教材及课程资源的能力。

  (三)加强教学研究,提升课程的实施水平。

  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研究。

  加强新教材的教学研究,进一步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同时探索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德育活动等方面的统整,进一步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进一步体现本课程的生活性、主体性、实践性和养成性。进一步加强法治教育项目研究,探索法治教育的本土化、特色化、校本化发展,加强对法治教育的过程性管理,加大 法治教育推进力度。

  小学道德与法治工作计划5

  本学期我继续承担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孩子们经过几年的学习,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二、教材说明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材是从20xx年春季正式实行,全册共四个单元,分别是:

  第一单元:同伴与交往;

  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

  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

  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

  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

  第一单元主要从同伴交往的主题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和谐的同伴交往方法,成为同学中受欢迎的人。

  第二单元通过观察包装,引导其辨别商品质量,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联想,思考买不到不合适的东西怎么办?这些内容的安排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理财观,提高他们的消费技巧,从而让学生学做生活中的聪明消费者。

  第三单元主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吃穿用哪里来,并真实地、客观地、综合地了解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使学生能从生活的角度,知道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从小体验劳动者的辛劳与智慧。

  第四单元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闪耀着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创造的璀璨文明。中华文明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以“礼仪大国”“礼仪之邦的美誉著称于世”。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中华礼仪之瑰宝值得我们学习和传颂,在五千年的传承中也有很多糟粕掺杂其中,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要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更要坚决抵触陋习陋俗,使我中华传统文化渊源流传,万世流芳。

  三、教材设计思路及特点

  1、教育性。

  道德与法治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在本册教材中,以多种形式促进儿童中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

  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

  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

  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例如第一单元《同伴与交往》,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也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从而达到道德与法治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四、教学措施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4、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gongzuojihua/95686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