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专业论文(精)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财务会计专业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本文指出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会计专业文化建设对学生形成规范的会计职业行为具有指导作用,从校企合作共建会计专业文化、课堂教学融入专业文化、加强实训基地文化建设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会计文化活动等方面,探讨了专业文化教育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会计专业文化;高职院校;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后能迅速地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及适应现代企业文化。然而,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会计人员必然不可避免的受到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各种诱惑。因此,企业在人员招聘中对应聘者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指出会计人员要具备会计岗位的专业技能,还必须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需构建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专业也应该建设具有职业特点的专业文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我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等把对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要求上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因此,高职会计专业必须加强对专业文化的建设。会计专业文化建设是会计专业建设的一部分,指在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会计的职业特征和职业素养,主要应体现出会计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人文素质。以会计职业道德为主线,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等方面进行熏陶,将会计专业文化培养与企业文化融合,使会计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相一致,提升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从业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使会计人才的培养符合社会需求,能够真正做到遵守会计准则“诚实守信,不”。
1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形成校企融合的专业文化
(1)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要依托学校建立的校企合作工作站以及成立的会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人员共同商讨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借鉴和吸纳优秀企业文化,提炼先进的企业文化精髓,将其融入到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中。(2)采用“三明治”式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学生在校学习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后,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企业认知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让学生深入企业,在熟悉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接受企业的文化,通过企业人员现身说法,加强学生对团队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敬业精神等方面的培养,打破以往单纯灌输的模式,让学生切身感受企业的经营理念和行为方式,从而缩短职业院校课程与社会工作的距离。(3)优化课程体系,以企业调研和企业的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将会计职业道德素养贯穿始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育人,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明确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必须突出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会计专业的学生需具有较好的诚实守信、团队合作、熟悉法律、坚持准则、不的职业意识。
2课堂教学融入专业文化,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
(1)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在着重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同时,也是专业文化建设的'主要渠道。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知识讲解时,应融入专业文化教育,贯穿会计职业道德的知识。使学生在学习处理各项经济业务的过程中,明确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有哪些规定、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遵守准则,真实反映各项具体经济业务,严格按正确行为的法律法规进行账务处理,抵制错误的违法行为。(2)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模拟企业经营、账务处理程序,融入会计专业文化教育,注重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加强会计专业学生对企业管理环境的熟悉度,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对企业文化感性认知水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操守,使会计专业学生树立会计文化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3)教学过程中建设专兼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定期组织校内教师到企业进行参观交流,与企业人员、一线会计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或跟岗学习,切身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会计、出纳等经验丰富的人员到学校兼课或开展讲座,采取任务式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掌握操作技能。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向会计专业学生系统的介绍企业经营哲学、经营理念以及企业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确立“诚实守信,不”的会计专业文化的精神内涵。
3建设具有教学、约束等功能的实训基地文化
(1)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突出实践技能的加强,实训场所的文化建设,可以让学生走进实训室体验到文化的要求。通过实训室的文化标识界定实训室的作用,实训室中各类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图纸等文化内容也起到了教学的功能。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引进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实训环境,形成具有会计专业特色的专业文化,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合作的工作精神等职业素养。(2)在会计专业的实训场所的走廊等悬挂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企业财务总监、总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的事迹照片介绍,以及违反财经纪律的警示图片,让学生可以领悟到会计职业的优秀榜样的风范以及会计工作违规操作之后的严重后果,主要是给予学生精神上的一种强大推动力,使学生能够积极向上,也对学生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明白潜在的危险并加以约束。(3)实训场地内,按照企业的岗位要求进行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岗位分工,摆放办公桌椅、办公设备、文件柜等物品。实训场所内通过张贴手工会计核算流程图、电算化会计核算流程图、纳税申报与税务会计流程图、财务审计流程图等,这些文化内容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扩大知识视野,提高学习兴趣,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4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的会计文化活动
(1)会计专业的文化建设可以与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相结合,以课外文化教育活动为主要形式。经常组织各种会计知识竞赛、会计手工账务处理技能大赛、财务决策大赛、珠算比赛、点钞大赛、会计电算化比赛等赛事。通过第二课堂形式多样的活动弥补会计课堂文化教育的不足,丰富会计专业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励、引导学生的会计行为,构建和谐的校园会计文化环境,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行会计文化熏陶。(2)成立由学生组成的会计协会,聘请专业教师进行指导,由会计协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利用微信、APP等进行会计文化宣传,在数字生活中也能体会到会计文化的正能量,使会计职业道德和素养要求尽可能通过开发更多的课外活动,使会计文化教育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又能对学生有所启迪,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专业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优秀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会计专业的日常教学中需要加强重视,校企合作共建会计专业文化并在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加以融合,培养具有诚实守信、严谨细致、认真仔细的会计专业人员。
作者:刘希玲 单位: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
参考文献
[1]葛杰.财经类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以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会计师,20xx(1).
[2]刘玉梅.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文化建设探析[J].辽宁经济,20xx(10).
[3]任高飞.高校会计专业学生会计文化建设调查研究——以九江学院会计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xx(6).
[4]潘玉琪.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途径——以会计职业文化建设为例[J].东方企业文化,20xx(12).
[5]李坤,丁佟倩.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加强专业文化教育的思考[J].职教通讯,20xx(3).
[6]李盼,符学龙.会计专业文化建设与职业素养培养研究[J].经营管理者,20xx(10).
摘要:本文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的特点出发,点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分析会计专业学生创业的优劣势,基于现有传统的培养模式,探讨全民创业新形势下会计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在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状下,高职会计专业实施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创业能力;途径
一、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的特点
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其人才培养直接面向产业一线,以就业为导向,侧重于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职业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主要为社会培养财会岗位一线工作的技能操作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专业课程教学以学生职业能力的锻炼为核心,在教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有针对性的实施适应未来就业岗位需求的实践和案例教学,将“教、学、做”融为一体[1],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其宗旨是通过在校期间的专业理论和应用技能相结合的教育,使学生不但掌握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领域实际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满足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技能要求。这种从市场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实用性为导向的培养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未来就业的竞争力。
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尽管高职会计专业的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一定程度上满足企业的财会岗位人才需求,但由于社会发展十分迅速,日新月异,新型财会系统管理工具的出现和应用大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会计基础岗位有被削减甚至被新技术取代的趋势,加之会计专业在各大高校的广泛开设,新增就业人员越来越多,使得社会就业尤其是基础操作型财会岗位就业形势变得十分严峻。因此,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创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知识和能力素质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十分必要,不但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企业运作综合能力的锻炼,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还能拓宽学生的职业选择,为毕业后投身于创业浪潮打好基础。
三、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创业的优劣势分析
实践表明,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关键在于实行科学的财务管理[2],在会计的基础上,强调对资金在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分配活动中的最优化运用。财务管理贯穿于创业的每个阶段,是一切创业活动的首要前提,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由于在校期间接受系统的专业课程学习和训练,掌握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会计和财务管理技能,在具体的创业过程中,财务管理观念相对较强,能够更好的对财务环节加以控制,优化财务管理过程,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降低企业经营和财务危机发生的风险。然而,创业对创业者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一般来说,高职院校中会计专业学生由于在校所受教育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更多的会站在将来所可能从事的`财会岗位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通常对商业模式、产品设计、业绩目标达成、客户需求体验等全方位考虑往往不够周全,思维局限性较大,这是制约会计专业学生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培养的过程中,一方面容易将专业知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割裂,另一方面,单一会计专业知识的浸染,学生知识的积淀片面化、教条化,无法将企业实际的业务操作流程与专业知识串联起来,无法实现理实一体化的高度融合,无法很好的适应市场企业对人才综合素质及能力的需求。四、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自从20xx年国家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全民创业已经被纳入国家的重要议程,并已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广泛开展创业活动,培养优秀的创业者特别是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对我国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应该根据学生传统的在校教育培养模式特点,综合分析学生的优劣势,从学生主观素质和客观条件出发,制定针对性和目标性强的系统的创业能力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创业意识
会计专业作为一门专业性强的学科,在校教育中,学生很容易陷入单一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相关的实践训练,从而导致对社会大势发展状况不够了解。针对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现实情况,国家提出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号召,为学生创业提供各种政策便利。学校应该定时开展形式与政策宣传,营造敢于创业的氛围,强调创业作为学生未来职业的一种选择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在主观上形成创业意愿。
(二)训练心理素质
创业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会计专业学生来说由于受众多制约因素的影响尤其如此。学校在开展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一方面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和认知视野,破除专业思维格局,另一方面能加强锻炼学生的逆商,使其在逆境面前,形成良好的思维反应方式、坚强的意志力和摆脱困境的能力。
(三)倡导企业家创业精神
大学生创业要想成功首先要有企业家精神。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3],它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结果。创新贯穿于企业生产、采购、营销、服务、技术研发、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环节,不可一蹴而就,日积月累,方能有所突破。合作是企业家精神的精华。创业本质上是一项集体活动,对内只有充分搞好团队协作,充分调动各成员的积极性,企业经营才能顺畅。对外需要和各关联单位形成合作共赢的关系,优势互补,这样才能建立长久牢靠的彼此信任的商业伙伴关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是开展创业的前提,创业能力是决定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主要是指创业者在能否在创业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所拥有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以及决策能力等。高职院校针对会计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可以考虑基于现有的特色的会计专业教学方案和教学资源,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具体实施:
(一)增加校内创业能力培养教学
现有的高职会计专业培养方案具有很强的就业性导向,主要着眼于教授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教学方式单一。在新形势国家鼓励创业的浪潮中,学校应该在传统的教学中增加系统的创业教学内容,包括课堂创业知识的讲授和课下创业实践训练。在课堂的教学案例中积极引进企业实操和运作流程大框架,帮助学生更加身临其境的了解企业的会计应用。升级会计专业实训,建设仿真企业工作环境的实训室,改变现状孤立的会计简单实操,使学生在全模拟的企业工作环境下的进行会计运用实操训练,从而增加学生真实企业情景的带入感和体验感。
(二)开展双向校企创业能力培养合作
校内会计专业实训虽然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但实训资料需要及时更新方能达到预期效果。国家一直鼓励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产学研用,高职院校应该紧跟政策风向,做好产教融合,寻求开放、互动的产学合作新型办学模式,开展创业教育,一方面让企业走进校内,把企业真账、高新技术、环境建设引入到学校中,让学生能够近距离切身了解和使用最新的会计专业的系统和技术;另一方面,学校还应该创造条件,通过和企业共建共享生产性创业实训基地,把学生带出校门到企业一线,使学生置于真正的工作环境和岗位,在实际的工作场景下,培养学生处理相应问题的能力。
(三)组织和参加创业技能比赛
创业过程涉及管理、法律、财务、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通过组织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参加企业模拟经营大赛,采取体验式的互动方式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各种知识的热情,锻炼学生全局观念以及规划能力。参赛者还能在大赛进行过程中充分挖掘和展现创业团队领导力,科学决策力和风险承担力,有助于学生自我识别创业者特征,评估自己的创业者潜力。
(四)注重创业师资培养,打造创业教学示范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还要注重创业师资的建设,发现和培养一批既能进行传统教学,又具有带领学生开展创业教学潜力的“双能”型教师,通过各项培训,使教师免于陷入“专而不全”的格局限制,从而更好的进行创业特色教学,打造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示范。
五、结论
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实施创业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不但有助于增强学生未来行业就业的竞争力,还将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就业难的困境,学校应该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根据会计专业培养特色,同时积极拓展和升级各种培养途径,形成一套符合学生发展、市场需求的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姜丽娟.“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会计专业中的实践探索[J].商情,20xx(10).
[2]张居虎.创业者财务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xx(8).
[3]杨兴时.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的企业家精神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xx
[4]张娟,赵艳丽.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J].科技创业月刊,20xx(1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结构的调整,企业财务部门的职能也由原来的核算型向管理核算型转变,财会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也逐渐的分化为两部分,即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管理工作。也就是说,财会部门在企业的运行管理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种情况下,要求企业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相关的数据核算与统计知识,还应该运行自己的专业能力对企业经营信息作出职业判断,给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对此,文章简要分析了如何提高我国企业中的财务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
关键词:财务会计;提升判断能力
一、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各行业都面临着企业转型和改革,为了更好的顺应市场竞争,企业纷纷完善管理机制,改进管理措施。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门,其职能已经逐渐由单纯的数据统计核算转变为管理核算并行,这种情况下,决定了财务会计人员不仅要做好相关的数据信息处理工作,还要根据所得的企业发展信息,以及市场最新动态,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状况进行一定的判断,从而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因此,提高我国企业的财会工作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其必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财务会计部门的工作对象的特殊性
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作为企业信息的重要传递载体,在工作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对这些数据进行汇总和综合是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在核算和报表绘制的过程中,财会工作人员可以依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较为直接和深刻的了解企业目前的经营管理状况。
这种优势使得财会工作人员可以对市场信息和企业决策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从而给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可靠的参考意见和备选方案。所以,基于财会部门的这种工作对象决定的优势,企业要善加利用,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素养,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可以从大量的企业信息中甄别有效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合理参考意见。
(2)激烈的行业竞争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各行各业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二十一世纪后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在市场竞争中,谁首先掌握了准确的信息,谁就在竞争中占有了先机。所以,各个企业也都加大对于信息的采集和分析的投入力度,希望能够通过对信息的合理利用,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因此,企业在加强信息管理的同时,也对信息的直接接触人员,即财会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们能够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有效的过滤和排除无用信息,筛选出对企业发展和行业发展趋势有着重要影响的信息。这种情况下,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和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我国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现状
(1)我国财务人员的职业能力构成
近些年,我国财务工作人员的准入制度还是比较严格的,考核机制也相对完善,所以我国的企业会计一般都具有国家颁发的从业资格证书,并且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就我国目前企业中的财务人员的总体职业素养来看,并没有很强的职业判断能力。
主要表现为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重点仍然以会计核算任务为主,相关的会计职业技能非常熟练和完善,但是与此相对应的职业判断能力就显得比较薄弱。而随着高新技术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传统、繁复的数据整理与核算工作,已经大部分由计算机系统完成,财务会计从繁重的手工劳作中解放出来,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相关的管理工作。这种情况下,如果财务人员不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判断能力,将会使会计管理工作举步维艰。
(2)导致我国财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缺失的原因
我国企业财会人员的能力构成不协调,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职业判断能力的缺失,即财务人员在工作中不能根据会计系统中的各种类目和相关资讯,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和信息。更有一些财务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为企业提供一些错误的判断信息,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笔者经过认真的分析,总结出了以下两种影响我国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正常发挥和形成的原因,希望能够起到一些启发和借鉴意义。
首先,主观因素。虽然随着会计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但是仍然有一些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并不具有相应的从业资质。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有:在企业发展之初,任用了一些没有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财务人员,并且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些财会人员已经流入了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层,导致了整个财会部门在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上的落后,也就无法顺应财务部门的转型以及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判读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一些企业并不重视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其不能及时的更新知识结构,导致了职业判断能力的缺失;由于财务工作人员自身的认知偏差导致的对职业判断能力的认识不当,使其没有正确地发挥和运用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等等。以上便是笔者从企业和财务工作人员自身总结出的导致我国财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缺失的因素。
其次,客观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市场信息充斥在企业的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然而由于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导致了这些信息本身就具备很强的不确定性。这种经济运行规律和实物发展规律影响下的信息不确定性,是无法通过任何形式和手段予以避免的。
所以,对于出现这些信息不确定性导致的财会人员的职业判断失误,企业和财会人员只能尽力避免,而无法消除。此外,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不是完全的放任市场对经济活动进行操控,还要通过一定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社会的整体经济运行以及行业发展趋势进行相关调整。所以,这些政策和规范的制定和更改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财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的发挥。以上便是笔者总结的影响企业财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客观因素。
三、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的方法
(1)企业应当加强财务部门的相关管理机制的建设
企业应该建立和制定一个约束工作人员工作行为的管理机制,不仅可以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也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而对于财务部门来说,应该根据其重要性,有针对性的加强内部管理。这种约束和管理机制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和效果是:首先,使财务工作人员的各项工作有据可依,即在财会人员的各项工作活动中都必须遵循一定的操作规范和原则,否则其所做出的工作将被视为无效。这样不仅可以加强财务人员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也可以使其自己遵守职业规范进行作业。
如果配合相应的监理机制,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即在财会工作的各个环节,委任专门的监理部门和人员对其工作行为和工作成果进行监督检查,可以起到更好的敦促和监督作用,也可以使内部管理机制的落实更加完善。其次,企业管理部门应该通过认真的研究分析,及时发现内部管理环节中的薄弱点,并制定措施予以强化和改正,尤其是对于会计部门的审查和监管工作。
(2)财会人员应该正确认识和使用职业判断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财会人员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系统内所涉及到的各种类目以及信息作出的评价和评估。从形式上讲,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是一种财会人员的主观意识,但是其产生的过程并不是自由随意的,而是要收到一定的条件约束的。最基本的约束条件就是行业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职业判断框架。
遵循行业会计准则,就是指财会人员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应该始终从会计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来阐述和评估所得会计信息,而不能做出超越会计职业范畴外的判断;遵循职业判断的基本框架,指的是财会人员在发挥职业判断能力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承相关的信息和数据的基本判断程序和步骤,不得随意做出假设,或者依照不被认可的计算以及统计方式进行数据处理和判断。总之,会计的职业判断同会计审核工作相比,虽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主观性,但是也并非随意进行的。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在一定的操作规范和准则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现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而不是对信息中所表达的数据进行片面武断的认定。
(3)善于正确运用会计职业判断的方法和程序
作为财会工作人员,对于不同的数据和信
息进行判断时,要面对形态各异、难易程度不同的会计系统情况。所以,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方法也会有所差异,但是这并不代表会计职业判断的方法和程序的选择是绝对自由和灵活的。虽然每一项职业判断工作的具体对象和表现形式不同,且具体的方法也会有所差异,但其判断过程都应遵循一些共同的步骤和程序,并且不同的方法和程序会对应不同的会计系统情况。
这是由于会计职业判断的准则决定的,所以,企业的财会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各种职业判断方法,并在工作中严格的予以执行,实践证明,运用合理的职业判断方法和程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掌握了方法原则,就是掌握了问题的精髓。只有掌握良好的方法,并依据程序办事,才能较好地发现、解决需要会计职业判断处理的问题。
(4)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确立明确的学习目的
作为一个优秀的会计人员,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政治素养外,还必须善于实践,因为会计职业判断工作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工作人员的实践经验的丰富程度。另外,在实践中要注重经验的积累,对于实践中的会计处理,要学会分析、判断、综合、总结,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不断地积累,取得丰富的经验。同时,由于经济运行和发展速度的加快,使得企业的成长一日千里,会计工作人员如果不能实时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信息更新中被淘汰,其职业判断能力也将不进则退。
所以,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积极的参加各种职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仅可以丰富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还能够使其保持先进性和前瞻性。
四、如何避免提高会计职业判断力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1)避免企业管理层的干预导致职业判断丧失客观性
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人员的干预,导致会计人员缺乏独立性,这是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原因。再次,由于会计人员处于利益多元化主体的中心,无法真正归属任何一方,这是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原因。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坚持独立性原则的基础下,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客观、公正地处理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同时,还要加强与其他专业人员的沟通,协同完成企业目标。
(2)避免会计职业判断中的各项违法违规操作
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是正确运用和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先决条件。它要求会计人员在法律法规或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进行判断。在法律法规或准则没有规定的,应选择符合一般会计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熟练掌握国际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我国当前相关的法律法规,综合运用确认和计量的各项会计原则,作出准确无误、客观公允的职业判断。
(3)避免会计职业判断行为脱离基本框架体系和程序
要求职业判断的依据或方法应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于一些在不同时间出现的、具有相同性质的经济业务,无论同一个会计人员或不同的会计人员都应该运用相同的判断方法。对于法律法规或准则没有规定的,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也应遵循一致性原则,避免会计人员无法判断,或因滥用会计原则引起的判断偏差,或因没有合理运用会计原则引起的判断失误。
此外,会计人员还必须对每一次判断都有充足的依据为基础,以免造成判断偏差。在出现多个备选方案时,应按照谨慎原则,对备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通过确定判断对象与判断标准相符合的程度和衡量判断对象各自的优劣,从中选择出最优的方案。
五、总结
新准则体系赋予会计人员的灵活性很大,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只有财会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才能在业务中自如应对各种复杂的经济关系。也只有财会人员职业判断运用得当,才能发挥其核算、监督和服务的职能,为利益相关方提供相关可靠的备选方案。为了维护国家的财经纪律,贯彻实施会计改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国际性的交流合作,必须坚持不懈的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丹桔.浅谈提升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力[J].活力,20xx(2).
2.田亮,李素其.会计人员如何在新准则下提升会计职业判断力[J].会计之友,20xx(14).
3.周浩,郭雪凌.浅析会计职业判断的提升[J].企业家天地,20xx(2).
4.黄丽琼.论会计职业判断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与提高措施[J].中国经贸,20xx(24).
5.倪小玲.提升会计职业判断力的途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5).:
1.王丹桔.浅谈提升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力[J].活力,20xx(2).
2.田亮,李素其.会计人员如何在新准则下提升会计职业判断力[J].会计之友,20xx(14).
3.周浩,郭雪凌.浅析会计职业判断的提升[J].企业家天地,20xx(2).
4.黄丽琼.论会计职业判断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与提高措施[J].中国经贸,20xx(24).
5.倪小玲.提升会计职业判断力的途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5).
论文摘要:会计专业作为高职院校中的一个重要专业,其培养的人才应用于社会的各行各业,会计教育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会计人才的能力和整个会计工作的质量,正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被提到了重中之重的地位。文中针对社会需求、学生就业与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之构想。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教学 学生就业 社会需求 改革构想
会计学是一门技术应用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学科,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越显得重要。因此,会计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会计专业作为一种传统专业,在高职教育新兴模式下,无论是教育理论、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都显得滞后。为此,改革会计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加强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深化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为: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能熟练掌握会计理论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实际操作的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一、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随着会计制度的改革,社会对会计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在进行会计教育、会计教学改革探索,并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高职会计教学至今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1)会计教学目标不明确,目标定位不一致,对到底培养什么样的'高职会计人才缺乏认真、科学的研究。
(2)课程设置不合理。会计课程与基础课程抢课时;专业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主次不清,内容重叠、顺序混乱。
(3)教学方法消极。采取注人式、满堂灌的做法,学生思维闭塞、学习被动没兴趣。
(4)教学理念落后。重理论,轻实践,或实训内容滞后于职业岗位需求。
(5)对学生考核方法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能力的考核。
二、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构想
(一)转变教师职业教育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教师应熟练掌握职业教育理论,明确高职院校要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实现由学科型向实践型转变,由知识中心向技能中心转变。教师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转变教学理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教学中要突出专业技能、技艺和技术;在教学实践中要凸显“职业能力”培养;在教学管理中,要把握“能力评价”导向;在质量评估中,要突出知识、能力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提高会计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与实践技能,重点培养“双师型”教师
(1)鼓励与支持会计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各类财会专业职称与注册会计师等能力考试,提高会计教师的理论水平。(2)采取“外引”兼“内培”的方式,结合教学进行教师墙训。向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聘请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来校兼职,让他们既到学校指导会计教学工作,进行教师培训,又让他们担任会计课程教学,弥补在校会计教师实践知识的不足。(3)创造条件组织会计教师平时特别是假期经常到第一线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其能熟练掌握会计循环各个阶段的实务操作,并能够解答会计循环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熟练掌握会计核算中一些特殊会计事项的处理,具有综合会计信息、分析会计信息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学生就业紧密联系
为使学生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真正胜任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必须以市场需要、学生就业为导向,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界限,按照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和“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来设置课程和精选内容,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突出会计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学院每学年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与学生就业情况调整教学方向,进行相应课程的修改和替换。每当出现会计新理论、新政策、新法规时,教师都应及时把它们加人到授课内容里面,避免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社会需要脱节。同时加强教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四)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通过调查发现,劳动力市场需要一大批既具有会计实践能力又懂会计软件的使用和维护的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因此,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应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动因,以问题为基础,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学习;应当把突出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来抓。合理把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关系,做到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着重加强学生课程实践技能的操作,学生综合模拟实践技能的操作以及财务会计软件的技能操作。教学方法上要改掉过去满堂灌的做法,将枯燥的课堂讲授,变成学生看得见的经济活动过程,让学生多参与,亲自动手,形成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发票账单的填写、材料采购的过程等内容,既可以用课件的形式进行展示,又可以用实物样本进行操作演示,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活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理论课程讲授完毕时,及时进行实践操作训练,加强学生对单元知识的理解并训练其动手能力。待基础实训结束,讲完全部会计专业课程后,再组织进行一次综合性的实训,以利于会计实训的循序渐进,做到基础实训和综合实训的协调统一,全面提高学生运用技能的能力,铸就就业本领。同时加强考核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课堂学习、完成作业和社会调研等活动过程中,表现出自我管理、与人沟通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等能力。
另外,学校还应加强学生财务软件(用友、金蝶)、办公软件、数据库等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目前,社会用人单位都非常重视学生职业专项技能,为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可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鼓励与支持学生参加社会考试,如考取电算化证、会计从业资格证、计算机等级证和助理会计师证等,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地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学校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改善教学设施,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形成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的良机制。
摘要:会计是一门应用型学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在经济组织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职学校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会计人才,是所有专业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之一。本文就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质量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加强职业教育,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优秀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效措施。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便肩负着这样的责任,所以在我国经济转型期,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是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笔者在此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中职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的关键在于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那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企业最需要的人才就是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同时也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而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也是这样的人才,但在实践教学中还是会出现与企业要求脱节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沿用传统的教学形式,以理论教学为主
由于大部分任课老师在自己的学习经历中主要接受的是理论教学的教学模式,因此,其教学思维容易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会不由自主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接受理论知识却恰恰不是中职学生的强项。尽管有的学校一直强调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形式上却没有根本的改观,还在沿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2.学生素质不一,知识掌握速度不齐
就目前中职学校的生源来看,学生情况复杂,基础高低不同。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个人成长环境存在差异,有的学生来自农村,有的来自城市,有的从小留守在家,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有过工作经历……学生心智的成熟状况不同,文化基础更是参差不齐,很难做到统一要求。
3.教师自身专业知识存在瓶颈
很多一线专业教师大多没有实践工作经验,从学校到学校。自己并不清楚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员。还有一些老师以前曾经从事会计工作,但教学后基本没有接触,不了解企业工作的具体要求。目前对会计专业教师后期的培训学习也多以理论为主,实践的机会很少。所以,教师自己也很迷茫。很多信息是道听途说的并非亲身感受,不能真正融合到教学中。
4.企业对财务信息保密
财务部门是企业的核心部门,多涉及企业的商业机密,所以一般企业出于对本单位商业机密的保护和会计工作管理的角度,不愿意接受外来培训者或者实习生。所以企业实践实际上学生只是对该企业财务核算的流程有一般的了解,但对具体的'业务处理没有机会真正接触。
二、对策
多方面原因造成目前教师无法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来培养会计人才,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1.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
专业知识水平不单纯是指理论知识,还包括专业技能。对于会计这门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来讲,技能与理论知识同样重要。以前教师都重视在理论上的提高,但没有把专业技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导致很多老师理论知识很丰富但专业技能很薄弱,一遇到动手操作的问题就发憷。甚至在教学中一味地依赖教学视频,自己却不能为学生演示标准的操作规范,对一些操作细节模棱两可。“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只有学生认可老师、尊敬老师,才会听进去老师所教的知识。所以老师要在专业上有所建树才能取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带领学生学好专业。当然,专业水平的提高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问题,还需要学校、社会的引导和支持。为专业教师提供更多渠道获取最新鲜的前沿信息。教师把握时代脉搏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适应当代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
2.正确评价学生
很多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了,不爱学了,学习风气荡然无存了,跟以前的学生无法比了……这是客观事实。由于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目前中职学校的招生对象大部分是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思想丰富,但又有很多不好的学习习惯,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失去兴趣和学习的信心。这是教师抱怨也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教师只能接受,并想办法吸引学生来学习枯燥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老师教学中必须做到“细心、耐心、恒心”。把每一个知识都细心地准备好,怎么吸引学生学就怎么去教;遇到基础差、厌学的学生要耐心地教,不厌其烦地重复、强调。教师要有不惧困难的恒心,相信只要每天教会学生一个知识,日积月累就会积少成多,就会使学生学会,就会使学生成为人才。“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永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这才是教师应有的心态。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系统的持久工程,教师还要为此不断努力和探索。
一、造成金融会计风险的原因
金融会计所引发的风险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金融机构或企业内部制度不够完善,而因为管理模式导致的金融会计风向的原因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一)会计自身素质较低
会计是掌握企业经济活动命脉的关键人员,而金融机构或企业对于会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首要是针对会计人员的考核。由于会计人员在工作之中并没有认识到微小的失职将会为企业或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损失,严重的情况下,企业会损失大量资金,从而导致难以维持正常企业运转,最终结果自然是宣告破产解体。
(二)内部会计制度存在缺陷
在跟随时代脚步发展的同时,企业在管理制度上相应进行创新改革,会计这一工作岗位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还有部分企业会计制度的建设没有紧跟时代步伐,管理模式依旧是以往的制度方法。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就促进了会计风险的产生,制度的不完善必然造成企业或金融机构蒙受巨大的损失。
二、会计风险的防范化解
(一)改善会计整体素质
在企业的市场经济活动中,会计的突出作用显而易见。在一些企业中往往存在着企业会计失真的情况,会计人员基本素质不够专业,难以胜任会计的工作需要,由此看来对于会计素质的提升是推动企业发展刻不容缓的必然选择。
(二)完善会计监督制度
在企业的'经济发展中,随着时代的进步相应的会计制度也需要推陈出新,以崭新的姿态来满足企业的会计需求,建立相应的会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会计人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促使会计人员对会计工作有明确的认知。同时在对会计制度的完善改进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会计的监督工作,对于金融会计监督过程中屡次出现的不良影响,这就需要在上层领导阶级的带领下,员工和领导阶级共同来建立完善监督体系,合作建立的监督体系体现了内部的凝聚力,从根本上有效的规避风险,同时在风险来临之时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三、结论
从上述中可以看出,企业或者金融机构的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在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道路中,需要领导阶级和所有员工共同努力,相应会计人员需要具有专业的技能素质,有足够能力胜任会计工作,同时应该立足于实际生活,对其不断创新改革,跟随企业发展而推陈出新,以求进一步蒋会计所产生的风险消灭于萌芽之中,为企业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内部基础。
作者:王慎涛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青岛分行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会计审计市场发展需要具备会计理论、技能与实践操作能力的综合性、应用性专业人才。文章针对市场需求,首先分析技工学校会计专业的发展现状,并针对性提出技工学校会计专业建设思路,希望帮助中国市场发展过程中拥有足够会计人才。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中国国民教育体系出现了巨大的转变,中国教育部门及学校实施扩招,技工教育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技工学校会计专业目前正面临发展的重要阶段,是选择迎接挑战还是顺延传统继续发展,需要进一步思索与分析。近几年时间内,技工学校会计专业所面临的问题存在共通性:专业发展前景不明确,学生来源大幅度降低。而致使这一问题的出现的原因、技工学校会计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等内容,是当前技工会计教育工作人员首要思考的问题。笔者充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与相关调查研究结果,针对目前技工学校会计专业的建设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寻找适合技工学校会计专业发展与改革的途径,促使技工学校会计专业的发展得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技工学校会计专业现状分析
(一)技工学校会计教育目标模糊
相较于存在显著性转变的会计教育大环境而言,中国技工学校会计专业实际、长期性的教育目标仍然停留在常规的核算员培养层面,整体办学层次得不到提升,与未来社会发展脱轨,在学生选择学习专业的过程中不具备任何优势。若会计专业无法结合当前社会环境实现针对性调整,那么其教学需求与适应性无法得到满足。
(二)产教结合的教育教学理念落实不到位
实践教学行为落实不到位主要涵盖三大方面因素。第一,部分技校虽已明确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构建了相应的产教计划,不过由于学校自身学习条件的局限性,落实过程存在巨大阻碍,因此仍然以理论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方式;第二,部分学校教师是毕业之后直接到学校参加教学工作,因此在很多方面都不够完善,过于停留在理论教学方面;第三,教育部门监督能力缺乏,在监管制度设计与落实方面完善程度不够。
如河南省的很多技工学校,虽然其构建会计电算化教师,但由于实习岗位缺乏,理论教学安排过多,导致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很少有机会上机学习,直到毕业,电算化水平仍然处于基础理论水平,在财务软件方面掌握程度不够,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见过财务软件,更何况实践动手能力。
(三)实践教学设计过于随意
部分技工学校在构建时间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没有针对目前整体会计专业发展前景实施调查研究,整体教学计划重点变化不明显,甚至不存在改变。譬如公司在招聘会计的过程中,给面试的200名大学生布置任务,在三小时内该公司日常业务的分录至完税工作,最终的结果令人无法想象,在规定时间完成任务的人数不到10人。而该现象出现与学生学校的实践教学模式存在很大关联性,教材过于死板,无法顺应国家税收政策等相关内容进行针对性完善与改革。
(四)技能考核形同虚设
目前中国针对学科考核行为存在相应的考核标准,但仍然存在学校在实施考核行为的过程中,没有按照考核标准进行考核,而表现方式主要为:理论监考严格性缺乏,过于看重合格率,不重视质量要求;实践考试往往“走形式”,标准非常低。存在很多学生在临近毕业时,账理仍然处于完全不理解的状态,很多基础性的会计操作都不了解,如会计分录。
三、技工学校会计专业建设思路
(一)找准技工学校会计教育目标
技工学校内部针对会计方面的教学必须要有自身特色。在大多数大学内,增加强调学历,因此技工学校应该另辟蹊径,寻找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技工学校应该教育更多能够一专多用的综合性人才。按照学生实际的能力,划分为各个不同的层次,同时保障大多数学生在毕业以后都能够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针对基础相对更好的学生,还应该在第二年的时候就获得初级会计职称。
(二)设置课程要切合实际
按照技工学校内部的基础知识,课程普遍可以划分为相关学科课程、专业知识课程以及基础知识课程三种类别。在技校内学生普遍都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因此可以增加类似英语、数学以及语文等基础学科,保证学生的根本素质水平。在设置专业课的时候,应该考虑学生需要进行的各种考试,按照考试要求,有针对性的展开课程设计。就会计专业来说,课程设置可以包括税法、经济法、财经法规、企业财务会计已经会计基础等。
(三)加快推进会计一体化教学步伐
由于会计教育的不断推进,会计教学与高科技之间的联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密。各个大学应该按照整个学校的实际需要,加强改革的力度,使用更多现代化教育技术方式,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以及效果,进而与当前现代化建设结合在一起。其中最有效的方式则是提升一体化教学速度,以调研内容作为根本,保证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同时也可以在学校中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在整个实验室内,必须强调审计、工商、银行以及税务等各种方面的介绍,让学生仿佛真正进入到企业之中开展工作。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老师必须不断更新相关知识,加强知识储备。当前处于一种信息时代,知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整个社会对知识的'需求也逐渐变大。简单举例来说,会计法规以及会计制度也正在不断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若老师不能储备更多知识,那么将会直接耽误到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
第二老师应该增强自身课改能力。因此中职老师一定要有较强的课改能力,不能只按照书本内的知识进行教学,进而使用区域经济的发展。部分老师在课改过程内,还应该考虑前瞻性以及可行性。当前提出的“翻转教学”以及微课教学都是较为普遍的解释。
第三老师应该增强课程艺术。大多数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都只能按照材料教学,根本没有注意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而使得大量学生对专业会计用词不理解。部分学生提出,学习了多年会计专业的人都不能真正表述出专业术语的含义,因此自身对会计专业的热情也变得越来越少。
四、结束语
由于社会不断进步,技工学校的会计教育也必须加快速度。在上述意见外,还能够根据办学模式提出联合办学的方式,真正做到资源共享,进而增强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效率。保证学生还了解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掌握时机经验。如此学生就能够具备职称以及学历两项不同的优点。并且减小与其他高等学校之间的距离,同时接纳大量低学历学生。
摘要: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医疗、教育、卫生等领域的建设,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改革不断推进,故而对单位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会计在事业单位的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而需结合事业单位特点,大力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本文从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角度出发,先分析其必要性,然后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专业能力;事业单位;财务会计;重要性
与一般的社会企业相比,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要求相对较高,主要表现在政策性、规范性和技术性三个方面[1]。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进步,我国各个领域的服务质量均得以提高。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预算超标、账务不清等,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提升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专业能力迫在眉睫。
一、提升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专业能力的`必要性
(一)满足工作新要求的需要
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当今社会呈现出多元化、知识化和信息化特点,故而对财务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日常的财务会计工作中,传统意义上的财务会计主要是核算和监督职能,但目前以及涵盖资金管理、财务预测与计划、成本控制、业绩评价等,不仅需要财务会计具有处理日常工作的能力,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应急能力,工作难度和复杂性均大大提升。因此,只有事业单位不断提升财务会计专业能力,才能胜任这份工作。
(二)迎合会计制度变革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与国际接轨,故而在财务会计领域加大了改革力度。比如20xx年修订了六项《企业会计准则》等,它与以前的会计制度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的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事业事业单位结合财务会计部门的实际情况,着力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
二、提升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专业能力的措施
(一)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思想认识对人的行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事业单位应对财务会计人员展开思想教育工作,提高认识,促使他们在心理上接受并积极加入自我专业能力提升的活动中。一方面,事业单位需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服务意识;另一方面,给予法律教育,促使他们了解财务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在日常工作中遵纪守法,抵制不良诱惑。
(二)加强财务会计专业培训
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处理财务工作的能力。在专业培训中,注意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路。所谓“引进来”,就是以高薪聘请国内外的资深财务专家,在事业单位展开培训,同时举办讲座。所谓“走出去”,就是委派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参与国内知名财务专家会议、讲座等。外出学习归来后,召集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一起学习、讨论,尤其是针对会议和讲座中涉及的财务棘手问题,促使事业单位人员可以及时掌握财务动态。
(三)重视财务会计人员的学习和实务能力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中,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工作效率、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2]。但是,在一些事业单位,不注重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忽视对他们学习能力和务实能力的考察,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和热情。鉴于此,事业单位应提高重视度,积极借鉴商业性企业的管理,对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的成绩与绩效直接挂钩。针对考核不及格的财务会计人员,要求补修、重考,直至合格,从而提升他们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在员工绩效考核中,注重对务实能力的考察,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激励机制
为了进一步调动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事业单位应效仿商业性企业,建立健全激励机制[3]。对于日常工作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比如职位晋升、外出旅游福利等,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针对工作中混日子、懒散、不思进取的人员,应给予相应批评和思想教育,进一步端正他们的工作态度,同时积极参与单位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对于屡教不改的员工,则可以根据情况予以辞退。
(五)财务会计人员自身的学习
在当今知识经济下,不学习就相当于在退步,最终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不仅要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培训,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工作以外的时间,利用网络信息、图书资源、同行交流等,不断更新个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工作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环境下,提升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能力,既是满足工作新要求的需要,同时也是迎合会计制度变革的需要。因此,事业单位应从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开展财务会计专业培训、重视财务会计人员的学习和实务能力、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激励机制几个方面着手,同时财务会计人员自身也要不断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财务会计队伍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芳芳.县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提升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xx(2):135-136.
[2]石晓玉.浅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素质和专业能力[J].商业经济,20xx(10):103-104.
[3]李春艳.刍议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提升[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24):212-213.
1.中职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近年来,为了提升学生就业率,塑造学校良好形象和口碑,中职学校面对教育部提出的改革中职专业建设和课程方案的要求,作出了一些努力,但对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的精神要求落实不够到位,重视程度不高,离要求差距甚远。
(1)教学目的偏离精神要求的轨道。自教育部提出改革中职专业建设和课程方案后,许多中职校纷纷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增设了职业道德教育。但在实际操作中,未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不是先充分与会计专业知识教学融会贯通后才传授给学生,而是以应付考试内容为目的让学生学习,偏重于应试的效果,这种教学直接导致中职生对职业道德要求须形成的法律、责任意识和观念不够,在后期实际工作中遇到与职业冲突时,仍旧会做出违背职业道德的事。
(2)教学形式陈旧对学生无吸引力。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中职校,在教学计划安排上多以职业道德理论教育为主线,以缺乏情感与新颖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手段为主调,不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使原本就具有很强理论性的会计职业道德理论教育,让文化底子差、理解能力不到位的中职生学习吃力,觉得枯燥乏味毫无吸引力,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3)教学课程安排时间缺乏科学性。中职在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课程安排上,存在的常见问题有:设置不正规和缺乏合理性,每周只有2学时左右的课程教学时间,而就在这短短的时间中还要夹杂就业指导教学,严重缺乏科学性。
(4)教学文化氛围的创建严重缺乏。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仍然是以专业知识与技能应用学习为核心,氛围浓厚,而职业道德教育则显得冷冷清清,走形式,形同虚设。
2.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为改变上述现象,且不影响到会计专业正常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学习,我们要让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不但可吸引学生对职业道德理论的学习兴趣,也在潜意识中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1)借助专业各类活动,激发学生职业道德意识。中职学校可以通过如邀请模范会计职业人物作报告,或选择与专业相关的热点组织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活动,或聘请行业名家作专题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营造出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氛围,使学生对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在脑海中潜意识地形成职业道德责任感,从而为培养出正确的服务观念和职业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2)注重活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职业思维逻辑。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应立足于丰富教学内容,结合实际应用,优化课堂教学形式,从而实现在知识理论教学中同时灌输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比如:通过会计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通过实务核算教学培养学生形成职业道德,等等。
(3)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筑牢学生职业道德防线。会计职业道德理论教育本就枯燥、抽象,原有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致使收效不大。因此,会计专业教师应在讲授时,结合学生已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相关案例,积极诱导他们独立思考,促使学生通过案例探讨,不但有效地巩固了会计知识,使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这些围绕会计职业道德选择的案例内容,加深了学生对职业道德精髓的掌握和运用,也为以后从事会计工作构筑起一道高压线。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对违背会计职业道德案件的法庭审判,通过震慑学生心灵促使其下定遵守职业操守的决心。
(4)创设教学环境,检验学生职业道德实践效果。中职会计专业教师还可以通过会计实训课程,创设出模拟的会计工作岗位环境,让学生在实训活动中进行会计相关内容的实务操作。教师要在实践活动中,指出每个学生在实训中与职业道德相关的疏忽或错误,并及时、公开、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训成绩,与后期就业工作推荐挂钩,这种具体实践极大地强化了学生职业道德观念。
3.结语
职业道德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中职会计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学生在职业教育阶段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素养,从而在后期会计工作中,不做出有损于国家与集体利益的事情。
【摘 要】 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实现会计本科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如何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构建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专业主干课程为核心、涵盖多种实践教学形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期为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实践教学; 主干课程; 体系构建
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会计本科教育目标、培养学生技能的系统工程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虽然各大高校对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都有采用,但在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范围程度、时间安排、考核标准等方面均无统一标准,“各自为政”。笔者认为要加强实践教学,首先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一步加强每个具体实践环节。我国的会计理论界对会计专业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较多,对会计教学方法理论的研究较少;国外虽然对教学方法的研究起步较早,但目前尚无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本文试图以会计本科教学的专业课程体系为核心,结合各主干课程的开设目的、内容特点、时间安排、学生在各阶段的学习兴趣及特点等,将多种实践教学形式(如,同步实训、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校内模拟实习、公司实习、实验室综合实习等)纳入其中,构建一个与主干课程紧密联系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供参考与进一步探讨。
一、以主干专业课程为基础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
图1列示了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体系,括号内标明了应采用的与该课程配套的实践教学形式。图中箭头表示各课程间的递进关系,如: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之前,必须完成对“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学习。括号内以斜体字列示的为建议采用的实践教学方式,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及对实践教学的不同要求决定是否采用。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及实施
(一)应开展配套实践教学的课程
1.会计学原理
“会计学原理”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建立和应用会计信息系统所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如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表等。
作为入门课程,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这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除了采用多媒体教学外,还应开展配套的实践教学——同步实训。同步实训是指在完成课程某一单元教学内容后所进行的阶段性实务训练。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使学生在学完一个内容后,对相关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有个直观了解,帮助学生及时、深刻地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
“会计学原理”的同步实训内容应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会计账簿的开设和登记,结账和错账更正,简单财务报表的编制等。通过实训,学生直接接触各类仿真或真实的凭证、账簿及报表,既可以避免理论课的乏味,又可以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加深对会计的理解。实训资料可以自行开发,也可以直接选用相关的“会计学原理模拟实习”教材,分段选取使用。在时间的安排上可根据进度灵活处理,实训成绩应单独考核。
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用角色扮演这种方式。例如,在讲授采购人员预借差旅费的业务时,可以设定采购人员、审批领导、出纳、会计人员等不同角色,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经济业务的实质,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等,令学生在“玩乐”中轻松地学习理论知识、增长实际技能。
2.中级财务会计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其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深入了解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框架和规范体系;掌握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的具体处理方法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该门课程实务性很强,涵盖了从事会计核算工作所必需的主要理论和技能。因此,这门课程应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处理会计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职业敏感性、职业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等,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该课程应开展的配套实践教学形式为:
(1)同步实训。相对于“会计学原理”课程,“中级财务会计”的学习对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其同步实训内容可以结合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实践性强的问题展开设计,包括存货计价、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流转税税务会计处理、股东权益的会计处理、收入的确认与计量、所得税会计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等等。比如,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同步实训,可以设计、提供股权转让协议、资产评估报告、产权转让交割单、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等多项相关原始凭证和法定依据,让学生接触、分析、运用这些实务中真实记录经济业务发生的相关凭证,培养学生运用原始凭证进行职业判断和会计处理的能力,贴近实务,增强真实感。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掌握了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和后续计量方法,给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增加了趣味性,同时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利用计算机将同步实训项目开发成可供学生根据教学进程及个人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实验内容的开放型实验项目群,并配备多媒体实习指导课件及自动阅卷评分功能,使师生及时检测教学效果。目前,“中级财务会计”的相关实训资料基本上是各校自行开发的。在时间安排上应根据进度与课程同步,其实训成绩应单独考核。
(2)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一种融合启发式、互动式和探究式的实践教学方法,其目标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知识进行整合及综合运用的能力;同时,在讨论中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与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
由于“中级财务会计”较强的务实性,其每章对应内容均应分析讨论一至两个相关案例。该课程的教学案例比较容易取得,有的.教材自身就附有配套案例;也可以自行开发,或选用专门的案例分析教材。案例教学应该与课堂教学同步,成绩可以单独考核,也可以作为这门课程的平时成绩进行考核。
(3)校内模拟实习。校内模拟实习是在校内进行的以企业的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业务及相关资料为基础,通过编制一整套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模拟企业财会部门会计实务处理的实践教学形式。“中级财务会计”详细地阐述了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课程结束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完成一套模拟实习资料,进行会计业务模拟实务演练,使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个流程有清晰、直观的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内模拟实习应该手工与电算化并行,结果进行相互验证,使学生清楚各会计程序之间的相互联系。该课程的模拟实习资料可以选用以上市公司为题材编写的会计模拟实习教材(商品流通行业或服务行业均可)。时间应安排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结束后的下一个学期,成绩应该单独进行考核。
3.成本会计
“成本会计”是会计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熟悉企业成本计算的方法、成本计划与控制、成本报表编制与分析、战略成本管理等。
该课程应开展的配套实践教学形式为:
(1)同步实训。成本会计的同步实训内容应包括: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产品计算的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通过实训,使学生接触各种成本计算单据,了解成本核算流程,掌握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并对不同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应用,使其对工业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重点及特点有个直观了解。该课程相关实训资料多为各院校自行开发,时间安排上可根据进度灵活处理。实训成绩应单独考核。
(2)校内模拟实习。“成本会计”课程结束后,应安排学生完成一套工业企业模拟实习资料,以对全套成本核算流程进行完整演练。该课程的模拟实习资料可以选用以工业企业为例编写的会计模拟实习教材。时间安排在课程结束后的下一个学期,成绩应该单独进行考核。
(二)建议开展配套实践教学的课程
以下课程的配套实践教学形式各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要求决定是否采用。
“财务管理”课程通过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了解财务信息的收集、选择、分析的过程,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审计学”课程通过同步实训、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审计程序和方法实际运用的过程。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通过同步实训、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掌握特殊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及运用国际会计惯例处理复杂会计业务的方法。
“国际会计”课程通过同步实训、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国家的会计模式、国际会计领域中的一些前沿问题,以及财务报告披露的国际差异和跨国经营活动中的税收问题等内容。
(三)应开展的、与课程无配套关系的实践教学
1.公司实习
公司实习是指直接让学生到实习单位或校外实习基地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教学形式。公司实习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具有专业性和高度综合性,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了解、熟悉专业操作和工作流程,是其他各种实践教学形式无法替代的。通过实习,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意义,培养学生各种职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为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公司实习是与课程无配套关系的实践教学方式,应在所有的专业课程结束后进行,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结束后的寒假或第六学期结束后的暑假进行。实习结束,要求学生完成实习报告,实习成绩应结合报告内容及其在实习单位或实习基地的表现单独进行考核。
2.实验室综合实习
实验室综合实习是指在校内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完成的综合性实习,一般可采用ERP模式模拟企业的财务核算、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日常经营流程。与校内模拟实习相比,从深度上讲,除了基本业务,还应涉及特殊业务和事项的会计处理,如租赁业务、债务重组业务、合并业务等;从广度上讲,不仅局限于会计专业知识,还应将审计学、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税法等多门课程及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运用。实验室综合实习对实践内容进行了拓展和提升,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验室综合实习应该在学生完成所有专业课程后进行,实习成绩应该单独考核。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实践形式,学校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采取社会调查、参观等其他形式进行相关实践教学活动。
构建科学、成熟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是完善我国会计理论,保障会计本科教育目标实现,加速会计教育改革进程的重要问题,这还需要更多的理论及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讨和深入研究,以期尽早形成科学、权威的结论,对会计实践教学进行统一规范和指导。
【参考文献】
[1] 王国付.普通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财会研究,20xx.12.
[2] 张妙弟,江小明.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应用型大学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xx.1.
[3] 洪荭,廖联凯.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20xx.6.
[4] 杨敏.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xx.7.
[5] 胡克琼,杨侃.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财会月刊(综合),20xx.10.
摘要:谨慎性原则在财务会计中的运用领域主要包括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收入标准的确认、对或有事项的处理等方面。但目前该原则运用中存在不足,今后应采取改进和完善对策,缓解与其它原则间的冲突、提高相关条款可操作性、增强会计人员综合素质、重视审计监督和内在约束,并与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结合。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审计监督;信息披露;财务会计
《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制度当中,对谨慎性原则做了相应规定,并且该原则在企业会计中也得到应用。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相关规范要求,以降低企业风险,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及有效,为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但目前其应用存在不足,今后应采取改进和完善对策,促进会计信息质量提高。
一、谨慎性原则在财务会计中的运用领域
谨慎性原则要求在有几种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选择时,应该综合考虑各种方法的利与弊,选择产生影响最小的方法和程序处理会计问题。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降低企业负债和费用,推动财务会计水平提高,为企业运行发展创造条件,该原则的应用领域包括以下方面。
(1)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应该定期全面检查各项资产,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进行预测。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各种风险,同时也面临不确定性因素,因而在会计核算时要遵循谨慎性原则,即使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时仍然要保持谨慎态度,对各种风险和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以谨慎性原则为指导,不高估或低估其影响,保证评价的真实合理。另外该原则还能避免资产和利润虚增,保证企业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与可靠。
(2)对收入标准的确认
营业收入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标准,为促进财务会计决策的正确性,要落实谨慎性原则,准确计量收入准确性,确保企业利润真实。为企业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并有效压缩应收账款规模,制止高估收入,虚计利润等情况发生。
(3)对或有事项的处理
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态,结果须通过未来不确定性事项予以确定和证实。常见或有事项包括票据背书转让、未决诉讼、产品质量保证等,其结果发生具有不确定性特征,并且不能由企业控制。为尽量降低这些事项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实际处理工作中应该坚持谨慎性原则,以取得更好效果,推动财务会计和企业各项工作顺利发展。
二、谨慎性原则在财务会计中的运用问题
谨慎性原则运用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减少甚至避免谎报虚报资产情况发生,有利于财务会计工作水平提高,但目前其运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
(1)与其它会计原则冲突
谨慎性原则在具体应用中,存在与其他原则相冲突的情况。主要表现为与客观性原则冲突;与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冲突;与历史成本原则冲突;与可比性、一致性原则冲突等。由于存在这些问题,导致谨慎性原则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顺利开展也带来不利影响。
(2)原则的可操作性不强
新会计制度中很多地方要求应用谨慎性原则,但没有给出具体操作方法,影响人们具体操作和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例如,新制度规定企业确认资产减值准备时,需取得市价、可变现净值、可回收金额等数据资料,但这些数值取得通常要依靠财务会计工作者的主观判断,难以准确计算,也影响管理决策工作有效开展。
(3)会计人员的素质偏低
对可能发生的损失,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等,都离不开高素质工作人员的判断。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会计人员素质偏低,虽然会计业取得较快发展,但一些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跟不上,未能正确应用会计新准则,对谨慎性原则了解不足,甚至存在滥用现象,制约工作水平提升。
三、谨慎性原则在财务会计中的运用对策
为应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推动谨慎性原则更为有效运营,为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水平提高创造便利,今后应采取以下完善对策。
(1)缓解与其它原则间的冲突
严格遵守会计准确,真实客观原则居会计所有原则之首,谨慎性原则贯彻时也要遵循真实客观原则,在此基础上将其贯彻落实。当与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冲突时,要结合经济活动不确定性而定,进行综合考虑,规避风险,提高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水平。当与重要性原则冲突时,如果涉及金额较大,在不违背重要性原则的前提下用好谨慎性原则,当涉及金额较小,可优先考虑谨慎原则。另外在信息披露时要说明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时间、范围、程序等,有效协调与其他原则的冲突。
(2)提高相关条款的可操作性
提高谨慎性原则相关条款规范程序,制定和实施具体会计准则, 更好指导日常行动。例如,对“可变现净值”的确定问题,规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标准,指导企业会计实践工作。对谨慎性原则应用做出适当约束,减少人为主观性和随意性。例如在“成本和市场孰低法”中,可将“预期销售价格下降,制成和销售存货成本将增加”作为前提,并规定存货的市价只能在一个有上下限范围内应用,更好发挥规范和引导作用,有效指导具体操作。
(3)增强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会计人员管理培训,要求他们把握好谨慎性原则的度。加强学习、培训、宣传,应用好会计政策和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做好判断工作,对不确定性、可选择性判断时力求客观、公正,有效指导会计各项工作开展。
(4)重视审计监督和内在约束
加强审计监督,避免曲解和滥用谨慎性原则。强化内在约束机制,提高工作人员职业道德,使该原则有效应用,防止虚列成本,随意改变会计方法事情发生,提高工作效果。
(5)与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结合
谨慎性原则是对不确定性事件的判断,表现为一系列会计处理方法,判断方法不同,结果会有差异,影响财务会计和管理工作。因而该原则应该与信息充分披露原则结合,促进会计工作水平提高。
四、结语
随着会计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谨慎性原则会得到更为合理有效应用。实际工作中应该认识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采取完善措施,为企业会计提供更为准确、真实、有效的信息,提高会计和管理决策的准确性,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齐合军.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运用[J].现代营销,20xx(04).
[2]张秦.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xx(08).
[3]赵君.会计谨慎性原则在财务核算应用中的探讨[J].财会研究,20xx(06).
[4]曹永东.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J].现代径济信息,20xx(03).
摘要:作为传统技能型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学生自主创业意义重大。在分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块化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路径与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化
1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1.1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低
大多数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起步较晚,无论从教学方面还是学生管理方面都不够重视,教学投入严重不足,部分高职院校没有专项创新创业教育经费,更没有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多数学校只有就业指导中心,没有成立创业中心。此外,在高职校园内创业文化氛围比较贫乏,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政策、内容缺乏了解,大学生创业社团很少。学校对创新创业政策及激励机制没有形成制度性的指导,省、市创新创业大赛在学生中的宣传不到位,学校没有组织本校的创新创业大赛,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没能很好的调动起来,校园内没有形成创新创业良好氛围。
1.2专业特点使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有待加强
会计职业有较强的专业性,客观严谨的职业要求容易让学生把“踏实严谨”的特质理解为“按部就班,一成不变”,这在无形中会抑制学生创新意识的树立和兴趣的培养。实际上,许多会计专业学生有创业意愿和想法,但由于专业特殊性,很难直接进入企业从事会计相关岗位实习实践,容易出现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脱节、专业认知与职业体验脱节等诸多方面问题。实践经验欠缺,对市场经济发展缺乏敏锐度和勇于开拓精神,会计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效果难以实现,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毕业生中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凤毛麟角。
1.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课程体系严重滞后
高职院校创业创新课程的教师,双师型的教师很少,大多由辅导员或是公共课教师担任,基本没有创业经历,对企业运营和管理不熟悉。他们虽然都是学历、素质较高的学生工作管理者,但由于没有系统学习创业创新教育理论知识,也没有相关的实战经验,进而创业创新课更偏重于基本理论的介绍,而缺乏对学生切合实际的指导与建议。在学校层面,由于重视不够,没有系统针对创业师资的培训计划,与企业的合作及社会资源利用也远远不够。此外,创新创业课程未与会计专业培养计划、课程体系相结合,使用的教材缺乏系统性和权威性,甚至许多院校没有开设专门课程,只把相关内容作为就业指导课的一个章节进行讲解。
2基于模块化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路径与策略研究
2.1以模块化教育理念为指导,建构以会计专业课程为基础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根据模块化教学的内涵及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职业能力设定,可构建如下“模块化”课程体系:第一,基础模块。加强基础教育,注重多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将人文修养、文学艺术、经济管理等不同学科的课程知识合理安排,形成结构科学、内容丰富、多元化的公共课基础课程体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第二,专业课模块。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是讲授从业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专业选修课主要包括拓展学生专业相关知识和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因此高职院校要优化现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一方面调合理安排专业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加财务软件上机操作、会计专项实训、综合模拟实训课程课时量。一方面可根据学校特色、区域特点增加专选课的数量,高职会计专业中可以开设《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多种专选课。第三,就业创业课程模块。就业创业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系统的学习了解自己的职业性格、职业发展方向、创业政策、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可以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指导》等基础课:开设《创新思维》《创业风险管理》《ERP沙盘实训》等选修课。
2.2通过模块化教学,促进高职会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模块化教学,师资力量是重要因素。教师如何结合学生特点、专业特色、区域因素启发式的设计模块化教学内容是实施模块教学的关键。因此,高职学校必须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学校应当创造条件,加强对创业教师的专业培训,鼓励其参与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聘请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又有管理理论的企业家、财务主管、成功创业者任兼职教师,扩大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教师要树立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内容融合在一起,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所在区域特点,深挖创业教育模块化教学的关键因素,探索新的方法与途径,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为真正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会计人才做出贡献。
2.3以模块化教育理念为指导,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创新实践是实现模块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要指导学生通过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依托专业优势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河北省自2012年起举办河北省青年创业创新大赛,这项大赛鼓励在校大学生参与,旨在激发河北各类青年人才创业热情,展现青年创业风采,如今已经举办了五届。在比赛中,创业项目规划书中一个重要部分就是项目的.财务分析、融资计划、投资回报,这部分需要有财务知识的人员进行负责,所以许多大学生创业团队中,都会吸收会计专业的学生加入。通过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积累创业实战体验,培养创业团队合作精神,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事实也证明,许多参与了创业大赛的学生,经过比赛的洗礼与专家的指导,最后也确实走上了创业的道路。此外,也可利用校内实践基地,举办创业大赛,邀请有长期就业关系的企业,有校外实训基地的企业冠名赞助,请企业代表当评委参与进来,鼓励学生组成团队模拟创业,制定创业评价标准,对模拟创业学生进行评价,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社区、农村等进行理论政策宣讲、科技支农、企业帮扶、文艺演出、法律援助等,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增进阅历、提升技能,为日后创业奠定基础。
2.4激发会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学生团队以模块化教育理念
为指导的创业素质教育需要重视创业创新素质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增长,不断拓宽创业素质教育的渠道,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通过成立创业学生社团、定期的创业讲座、团体活动,为学生创新创业情感的体验和能力的培养提供机会。引导大学生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要结合学生的素质特点,能力爱好,拓展他们的多元化的职业能力。同时,结合会计专业特点,鼓励他们加入创新创业学生团队中,发挥专业优势,再整合不同专业学生的能力资源,发挥创业合力优势,形成传帮带的良性循环机制,提高创新创业的实战能力。
3结语
在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已成为就业的新途径。面对会计专业大学生就业压力剧增的大环境,模块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探索。结合模块化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到专业知识教学中,融入到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中,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开拓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最终为会计专业学生更好的就业创业开辟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赵晶,朱晓佳,侯荣新.构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16).
作者:李昕欣;赵晓毅;李爱东;高小姣;周学增;周炳臣;葛宏伟单位: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一、引言
1.研究背景
从中国现实来看,一方面我国物质资源比较匮乏,建设资金不足。但从另一角度来看,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巨大的财富,目前这些资源仍有待开发。在企业的角度上,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得到比较好的发展,就必须拥有人才并且很好的管理人力资源,不仅要关注物质资本的影响,更要关注人力资源。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大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力度,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管理战略具体实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知道一个组织的知识创新能力对于组织的管理层级,以及运营效率的影响,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将人力资源的价值以具体数值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2.研究意义
人力资源会计一词产生,得益于科技的进步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会计既属于会计学又属于人力资源管理学,它是两门学科理论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结果。对传统会计学而言,人力资源会计拓宽了它的广度,使得传统会计理论能在新的领域得到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学而言,人力资源会计的出现使得人力资源会计信息能够被量化,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为其科学的分析管理提供了工具。在切入正题之前,本文花费较大笔墨对人力资源会计相关理论的各种概念进行分析,让读者对于人力资源理论的相关构成,以及相关概念有个大概的了解;之后讨论了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运用情况,分析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在应用方面主要问题;然后,针对第三部分分析出的问题提出改善的思路,给出可行的建议;最后对人力资源会计的未来的趋势做出展望,以期我国人力资源会计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人力资源会计概述
在会计工作中,人们一直对投入的物质资本的核算很看重,为了更好的核算各类的物资资本,会计工作者也在时刻进行优化改善与发展,却往往忽略人力资产这种难以量化的资产。如今,经济发展的马车不断向前,我们渐渐意识到,一个企业组织要想得到良好的经营效果,并获得长期的发展,不能只是依靠物资材料的投入,人力资源也是十分关键的因素,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因素,理解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带着大家从人力资源、人力资产、人力资本三个基础概念介绍及其特征分析入手,并整理出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理论,让大家能全面了解人力资源会计体系理论。
1.人力资源会计的定义
对于人力资源会计,有如下几种主流的解释:弗兰霍尔茨认为“人力资源会计是把人的成本和价值作为组织的资源进行计量和报告”;美国会计学会的定义是“人力资源会计是鉴别和计量有关人力资源的信息,并沟通这种信息给有关利害关系的当事人的程序”;日本会计学者若杉明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定义:“人力资源会计通过会计的方法和跨学科领域的方法,测定和报告有关人力资源会计的信息,以提供给企业的经营者及其利害相关者使用”为了方便之后的研究,笔者简单地将人力资源会计定义为供企业利害相关者使用的,将人力资源信息通过量化的方式确认、计量,以及核算的会计方法。
2.相关的概念释义
(1)人力资源。在经济学的范畴里,资源是指那些投入生产并能创造物质财富的所有要素,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两大类。就企业而言,人力资源的价值在其各个方面都能体现,人力资源价值发挥的好坏,对企业的生存以及发展都具有决定性影响。人力资源也是企业各种生产要素中最有可变空间的要素。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将人力资源分为狭义人力资源,即在企业层面上的人力资源,指企业内部所有员工所具备的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实际经济贡献的技能水平、知识水平和创造力水平的总和;另一种便是广义人力资源,是指社会活动中,蕴含在劳动者身上的所有能力的总和。而被大家普遍所了解的人力资源会计正是狭义的人力资源,也是本文所研究的对象。
(2)人力资产。对于人力资产的解释,首先要从资产上说明,人力资产具有一般物质资产的普遍特征,即人力资产是企业为取得经济利益而持有的资产,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为企业带来收益。然后再去考虑人力资产的其他特性,第一,人力资产的排他性,即劳动者在劳动期间其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属于企业,强调了企业的控制权利;第二,人力资产的时效性,劳动者的劳动资产在其属于企业约制范围内才归企业所有,即人力资源不可能永远归企业所有;第三,人力资产的可计量性,将狭义上的人力资源称为人力资产,则要求这类资源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能以货币计量的形式体现出其成本、价值、收益等。
(3)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对于人力的投资而形成的,具体来说,企业利用对员工的教育、培训等方式,将资产价值凝结在员工身上,是员工所蕴含的技能、知识,以及创造力的总和。人力资本是权益名词,代表的是企业的所属权,人力资本属于投资人力的劳动者,也就是说企业内部的员工可以作为企业的股东存在,并享受股东的各种权利。
三、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国内人力资源会计在实践应用上还有待推进,除了华为、华谊兄弟等大企业尝试在企业管理中使用人力资源会计对企业的经营效果、生产效率等进行计量,其他企业在这方面的应用很少。即便是那些已经采取人力资源会计进行管理的公司,也是没有很好地将人力资源会计融入企业管理中。由此可知,人力资源会计并没有在我国企业中得到普遍应用。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人力资源会计现阶段的应用情况可总结为下述几个方面:一是大多企业对于投入企业人力资源应该视为人力资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入,对于人力资源的价值体现还只限于招股说明或者财务报告中的附注等简要说明。二是虽然我国许多会计学者在人力资源会计应用问题上下足了功夫,但在人力资源会计使用方法等方面的仍存在很大的分歧,使得其在实务方面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妨碍了人力资源会计的实践操作。三是我国人力资产开发不够充分,大多数员工的素质,以及工作热情仍处于较低的层次,对于合理的人力资源的管理问题认识不够。四是企业的人才观更多存在于书面或者口头上,对于优秀员工的潜力开发不够、对于人员的培训不够,或者说培训内容,以及形式没能够让公司员工得到较大提升。基于中国人力资源会计现阶段的应用情况,整理出我国在人力资源会计在应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人力资源难以确认与计量
确认与计量作为人力资源会计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由于人力资源本身的特殊性,对于其的确认与计量会涉及到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与条件,所以尽管提出了计量方法,但总的来看这些理论大相径庭,更重要的是实践运用起来过于繁琐。因此,至今人力资源会计未与传统会计真正融合,在实践应用中也处于尴尬的位置。
2.人力资源会计权益分配不明确
从权益分配上看,人力资源会计没有明确界定劳动者的权益。在企业经营生产过程中,企业总会因为人力资源的取得、维护、开发而付出一些经济代价,有时也会将其中的某些支出资本化,这个时候,对于这些经济代价的确认问题总是有争议。从投资者立场看似这些以付出支出为代价的资产应属于企业所有者,但用于人力资产上的支出恐怕不足以表明人力的归属。此外,随着人力资本所有者加入到企业的产权关系中来,以企业物质资本所有者为核心的理念也发生改变,产权基础也发生了改变。劳动者不仅是自我人力资源的所有者,还将享有剩余权益索取权。要想彻底激发员工的潜能,就必须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明确人力资源会计权益符合当今经济的要求,也是人力资源会计发展过程中必须直面的节点。
3.列报和信息披露对人力资源会计提出的要求
当前,由于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还处于不够成熟的阶段,关于人力资源如何在会计报表中列示还缺乏一种统一的模式。会计报表要求体现会计信息的完整性,所以也要求将人力资源信息列示其中,以向报表使用者提供明确完全的信息。然而,目前在大多数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其列示的人力资源信息只是简简单单的几个数字,这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如果人力资源的报告最终只通过几个简单数字,那么人力资源会计便失去了其存在的必要。因此,关于如何在会计报表中更多的披露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种种设想在这一现实情况下显得两难。
四、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完善的思路
在现阶段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和应用基础上,针对出现的主要问题,笔者给出完善的思路如下:
1.加大研究力度,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实务操作提供支持
人力资源会计传入我国已有三十几年的时间,我国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但是就国内整体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研究现状而言,仍存在沿用前人研究理论、没有真正走出研究的怪圈,导致理论虽多却缺乏具有权威说服力的规范,存在许多研究的盲点,因此人力资源会计也难走向实际运用。因此,要促进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必须强化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并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体系,以规范人力资源实务使用。
2.改进会计计量方法,提出更合适有效的实行方法
目前存在的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方法具有一定的限制性,而且在操作性方面也存在问题,因此我们应不断改进现有的计量方法,完善其核算体系。人力资源价值是一种难以用货币来量化的特殊要素,这时候人们通常需要加入非货币化的计量手段来核算。将非货币计量结合到货币计量来核算人力资源价值,这样就能够比较准确的知道人力资源的真实价值。在初始确认方面,我国企业大多采用历史成本来确认价值,以人力资源刚进入企业所消耗的招聘以及培训费用为依据。但企业关键人员的人力资源价值确认,不仅要参考招聘以及培训费用,还因将其作为企业的投资,计入资本项目。鉴于人力资产和无形资产在某些方面具有的相似性,人力资产的相关会计处理也可以参考无形资产的处理。
3.完善资本市场,对人力资源进行市场定价
资本市场是企业融资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监管与资本定价的重要工具。资本市场上资产的价格的形成往往取决于资本市场上供求双方。在完善的资本市场内,对于人力资源来说,特别是企业家的人力资本的价值,也能通过资本市场供求双方的博弈反映出来。因此,只有在完善的资本市场中,人力资源会计才能有实际使用的基础,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难题才会有所突破。
4.加强法律建设,用法律的形式核定剩余权益的分配问题
人力资源能对企业剩余权益进行分配是建立在人力资本产权的基础上的,分配制度要想有据可依,就必须有人力资本产权相关法律。现行的法律制度是建立在物权之上的,主要是对物质资本的保护,而关于人力资本所有权的问题的法律少之又少,在法律方面的界定更是模糊。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可以更好地规划各主体间的权利义务的关系,企业股东和人力资源之间的权益分配也更加明确。明确了权益分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人力资源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更积极主动的为企业创造财富。因此,加强人力资本产权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推行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显得尤其重要。
5.改进现行的会计报表,如实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的信息
会计报表应反映出信息需求者所需的一切信息,如果人力资源信息未能反映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那么企业的报表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将有待商榷。在资产负债表上,我们可增设一些科目对人力资源进行核算,如“人力资产”、“人力资产摊销”、“人力资产净值”、“人力资本”等科目,并将“人力资产”置于“其他长期资产”与“固定资产”之间,建立“物资资产+人力资产=物资权益+人力权益”的会计准则。在利润表上,因为人力资源的有关损益在其发生的时候已经计入到管理费用或者营业外收支中,因此我们不用特意增加新的科目来反映人力资产的损益。在现金流量表上,可以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项目下增设科目,如企业取得、开发、培训人力资源的现金流出,以及由于人力资源而生成的现金流入。此外,我们应在附注里面增加那些无法用数字说明全部情况的人力资源信息,作为人力资源的补充说明。
五、结论与展望
随着经济发展量化核算人力资源的呼声逐渐加大,人力资源会计应势而生。传统的会计核算中未将人力资源的成本、投资,以及权益等问题纳入考虑范围,给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诸多难题,而人力资源会计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工具。但是,目前对于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仍存在一些盲区,阻碍了其在实务操作方面的发展。中国人力资源会计在实务操作方面一直都比较滞后,更是有待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会计的存在与发展对于企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关键意义。虽然目前在人力资源会计研究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人力资源会计在实务中也没有得到充分运用,但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一代又一代学者对于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研究的深入,人力资源会计必定发展到更广阔的平台,在实践中也能得到广泛应用,为企业甚至国家的长远发展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埃里克G弗兰霍尔茨.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中译本)[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社,1986.
[2]陈迪.论人力资源会计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地位[J].财会研究,20xx,(1).
[3]高超.中国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xx,(6).
[4]徐鹭.人力资源会计发展探析[J].消费导刊,20xx.
[5]张文贤.人力资源会计[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
经济法是公认的工商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但是其在会计专业体系中的定位却常常被忽视。经济法涉及到大量的企业或公司行为制度,对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它还有助于学生责任意识、法律意识以及道德意识的形成。在这个法治引领的时代,经济法在高职会计专业体系中的定位,势在必行。本文以高职会计专业体系为研究背景,在对经济法进行重新定位的基础上,就其教学实践进行了分析。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也随之增多。传统教学模式下,经济法被作为工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予以开展,但是却很少体现在高职会计专业体系当中。即使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涉及到了一定经济法知识,然而所占整个体系教学的比例却非常低。无论从专业的角度还是社会的角度,经济法在高职会计专业体系中的低定位,都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经济法在高职会计专业体系中的重新定位迫在眉睫,有关方面的研究备受关注。
1 高职会计专业体系中经济法的重新定位
高职会计专业体系中经济法的重新定位,以现实情况为基础依据,旨在满足当前的教育优化与发展需求。具体而言,高职会计专业体系中经济法的重新定位,应实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体现诚信教育
诚信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并获得发展的基本要素。尤其是在这个信息多元的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诚信素质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之一,必须要重视和加强诚信教育。经济法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对参与各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进行了规定,有效保障了市场经济环境的稳定性。经济法在高职会计专业体系中的渗透,不单单是宣传法律知识,其价值还应定为在诚信教育上,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补充服务。在高职院校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思想政治是会计专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主要引导学生形成主观意识、转变思想、明确价值,其功能及价值的发挥更多的是依赖学生自主行为。而经济法具有很强的威严性,它是我国规范经济行为的重要手段。经济法在会计专业体系中的体现,向学生展示了错误行为所要承担的后果,具有一定的威慑作用,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一体,对提升学生的诚信意识意义非常。
1.2 提升综合素养
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经济法关联的内容与会计专业体系核心课程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对培养和发展学生职业技能作用显著。例如,未来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领域是企业或公司,而经济法中涉及的大量企业、公司法律制度内容,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他们运行规则的同时,还使之了解到违法人员所应承担的.责任,从而有效地规范了其会计行为。此外,我国是一个强调法治的国家,对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经济法在高职会计专业体系中的渗透,应定为于满足社会主义建设需求,培养出更多专业型人才,使之成为合格的生力军。目前,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会计专业学生普遍存在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匮乏的现象,开设相关课程迫在眉睫。因此,经济法在高职会计专业体系中的定位,还应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求。
2 经济法在高职会计专业体系中的教学实践
作者结合上文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下几种经济法在高职会计专业体系中的教学实践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2.1 优化课程设置
高职会计专业体系中设置经济法课程,势在必行。新时期,高职院校必须要深刻认识到经济法教学的功能和价值,明确其在会计专业体系中的定位,并以此为依据,重塑目标体系结构,作进一步的细化。在会计业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合理地配置经济法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比例,并实现其渗透,将其内化为学生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相关课程教师应该科学地分配时间,适当地插入经济法教学部分,并创造相应的情景,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通过多种教学途径,影响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使之主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2.2 完善评价指标
评价是完善高职会计专业体系的基础依据。新时期,高职院校应秉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并制定出与之相匹配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而言,在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考核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不仅仅要考量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还要对其综合素养和能力进行科学评定,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或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强化训练。其中,文化知识水平考量同时涉及专业知识和经济法知识两个方面的内容,评述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激励机制,给予表现优异的学生适度奖励,鼓励广大学子积极参与经济法教学,从而提高其实效。
3 结语
总而言之,经济法在高职会计专业体系中的重新定位十分重要和必要。未来,各高职院校必须要重视经济法课程在会计专业体系中的建设,从内容、方法以及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体现。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本文对经济法在高职会计专业体系中的重新定位研究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因此,作者希望业界其他学者持续关注此项事业,全面剖析经济法课程教学的作用和功能,并结合高职会计专业体系建设现状,对其进行重新定位,同时提出更多经济法课程教学实践建议,从而完善高职会计专业体系结构。
一、引言
目前会计为实施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构建完整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会计学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关键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也可以节约企业寻找可用人才的成本,使当代会计学教育更好的为动态发展的经济社会提供优秀会计人才。一些院校在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已经探索和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会计专业实习基地构建的作用及重要性
构建会计学习实习基地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学生可以将平时教材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具体的工作中,更好的领悟会计学知识,为其毕业后走上会计岗位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培养其实践能力。毋庸置疑,实习基地是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的重要起点,可以提供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市场意识、职业道德意识,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的约束和考验中得到锻炼,更好的领悟课堂上老师传授的知识点。其形成除了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与校内实训中不断强调与训练外,更重要的是还需要受到实际工作环境的约束与锻炼。
并且,构建出完善的'实习基地也可以帮助企业选择人才,让在校的会计学学生在设立在合作企业中的实习基地可以减少企业搜寻招聘会计人才的成本,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较好地参与企业中的一些短期项目,实习中,企业也能仔细观察有潜质的学生,在实习结束后留用所需人才,也减少了企业对新入职职员的培训时间和培训成本。因此,建立高职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是一项双赢工作,对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和高职学生的成长都有极大益处。
三、目前会计专业实习基地构建存在的问题
为会计专业学生构建完善的实习基地,可以提高会计专业学生从业的综合素质,更好的为当前社会培养高水平会计学人才。近些年,许多设置会计专业的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着手构建校内和校外的学生实习基地,但就目前国内会计专业实训基地构建情况人存在问题和不足需要解决和改善。
首先,大多院校无法为会计学校内实训基地提供充足的经费,近年来,一些高校、高职院校以及社会职业培训机构消耗大量财力盲目扩建会计学专业并扩大招生量,造成经费紧张,实习基地构建经费有限。因此,目前建立起的实训基地应用的硬件与软件水平滞后,校内实习使用的财务软件等落后,校内实习考核机制呆板,同时一些校内实习基地配备的老师或培训师欠佳,多是在学校进行会计学教学的老师,自身没有参与专业实践和会计工作,造成完成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脱节,严重影响实习基地培训质量。甚至一些培训机构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实习培训,学生在毕业走向就业岗位前只是编造了虚假实习经历,造成学生职业能力薄弱。
其次,由校外的实习基地来看,因会计工作自身的特殊性以及各实习基地所在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校外实习基地的工作人员和企业管理者对来企业培训的学生并不能提供良好的培训环境,与院校合作态度并不端正,一些企业的财务人员为减少实习生专业能力差而对企业财务部门工作效率产生负面影响或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往往只会将一些整理资料装订文件的简单工作分配给实习生,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操作很少,影响实习培训质量,造成校外的实习基地不能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四、会计实习基地构建实践性措施
目前,我国的高校、高职院校以及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在建设会计专业实训基地需要注意基地的实践性与先进性,适时改版使用的教材,在实践性的培训中,建立系统的教学理念和培训体系,同时也需要呼吁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基地的完善,投资开发设计应用性强、操作性能稳定的会计实习培训软件,更好的为社会输出动手能力强、职业素养高、岗位适应性强的会计人才。
鉴于目前会计专业教育自身对构建实习基地的资金有限的问题,各院校及培训机构需要加强与校外的企事业单位合作,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带动校内实习基地构建,并且可以高效的利用院校自身的财务部门,各院校的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成熟又具备较多的教育经验,学生与本学校的工作人员沟通更为方便快捷,且院校的财务部门办公设施齐全,部门体系完善,是对会计专业学生提供校内实习培训的不二选择。
构建实习基地需要重视实习培训配备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从合作的企事业单位引进有经验的财务人员到校内培训基地进行兼职培训,鼓励在校的培训教室从事校外会计岗位实践或培训,充实丰富更新培训教师队伍的会计职业能力,为在校生提供更与当下经济社会环境接洽的会计实习培训课程。
为构建更完善的实习基地,各会计教育机构需要建设完备的管理制度,全面完善课程设计、教学体系、教材配备、进度安排以及考核制度各个方面的管理制度,使校内和校外的实习基地表里如一,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培训作用,实现会计专业学生“零距离”接触所学专业,更好的了解毕业后就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及时了解除教材上学来的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自学自修哪些职业技能(如:计算机技能培训,等),需考取怎样的资质证书。校内校外的实习基地需要对学生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成果严格把关,要构建严格而完善的考核机制,不能仅凭几页纸的实习报告蒙混过关,确保实习培训“有血有肉”,保证实习期间的合理劳动报酬、医疗保险和安全保险,建立完善的劳动保障制度。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不断提高師资配备、完善教育体系、更新教育理念和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各院校及培训机构可以完善实习基地的构建,提高更优质的会计教育,为我国提供优质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汪志锋,苏家健.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在高职教育中的功能[J].职教论坛,20xx(2).
[2]黄口强,邓志军.国外企业如何参与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xx(5).
[3]杨敏,廖良林.高职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困境及对策[J].财会通讯:学术版,20xx(6).
[4]张文林.充分利用高职院内资源为专业实训教学服务——会计专业财务处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xx(3).
作者简介:徐美华(1965-),女,汉族,辽宁盖县人,讲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财务管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gongzuojihua/906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