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工作计划

教育学论文【精华15篇】

教育学论文【精华15篇】



教育学论文【精华15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学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学论文1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蓬勃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时候,要做好后勤的管理工作是尤为关注的内容,在加强学校教育中,后勤工作便是对整个教学工作有着直接影响的并且处于不可忽视的地位,后勤工作积极性的高涨与充分的调动,工作人员自己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工作之中,以饱满的热情对待自己的工作,这对于促进学校的团结稳定以及学校整个系统工作的有效运行是起着关键的作用的。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校;后勤保障;策略

  一、科学的管理机制加强后勤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要做好后勤管理的工作,首先要认识到后勤工作在整合教学工作以及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说,只有后勤工作被充分地重视与调动了,这个促进团结的因素就有了保障,用科学的管理方式进行提高整个队伍的整体水平,科学的管理机制去合理的分配人手,计划好每一步,完成创造优质的素质的职业教育的良好环境的前提下,促进体制上对于后勤管理部门的创新,后勤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人尽其才,也将有限的经费资源与人力资源最大的发挥功效,高效利用,为学校的全面管理工作打下基础,收支透明化了,管理科学化了,这样后勤管理工作本身就发挥了自己最大的作用,也就更好地促进了教学任务的有效开展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与有效管理。

  二、职业教育学校后勤保障的现状

  (一)管理机制不够合理,制度流于形式。在实际情况中,现在的后勤管理中,79%以上的财产、卫生、仓库、实验室以及图书馆等门卫,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而且没有进行严格的管理,可见他们的管理能力以及水平十分有限,很难带给学校提供相应的管理。另外50%的职业教育管理者认为目前的职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系统的培训过少以及训练方法的欠缺,这也说明了现如今后勤管理工作对于效率以及合理的管理制度制定的高要求严要求。

  (二)后勤的服务质量不高,没能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后勤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的需要一个集体去完成的,单靠一个人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就需要几个人的合力去完成,全体的后勤人员相互配合,严格要求自己在自己岗位上的链条作用,清楚自己的位置,为整个管理工作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认识到自身是团队中的服务性质。但是现今大多数的后勤管理工作人员没有很高的这样的意识,没有摆正心态与提高自己思想上最大努力做好学校工作以及为教学以及师生服务的责任与义务,没有强化自身的业务能力,服务质量差,服务态度恶劣的情况屡见不鲜,出现偷懒、敷衍的现象比比皆是,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不高,繁杂的后勤工作就会因此而不能实现整个教学管理质的飞跃。

  (三)财务管理方面浪费严重,财务运转出现停滞,没有保持开源节流的基本原则。促进学校整体的发展,后勤管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的一环,后勤作为服务的部门,财务工作本身就是关系着学校的教学任务正常运行与否的关键,关系这能否顺利以及正常运行的重要一部分,最少的物资,开源节流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现在的后勤管理工作的浪费情况令人堪忧,制定的财务制度不规范,收支多少,不能做到量入为出,不能严格财务管理,不能做到节约不必要的浪费,教育局、税务局、财务局在进行监察管理上,没能按照事先做好的财务计划,阻碍了教学工作的发展,同时,不断建设教学设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使得财务运转出现停滞。

  三、提高职业教育学校后勤保障的策略

  (一)首先在建立管理的机制上,要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在后勤管理的问题上,一定要对后勤管理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后勤管理工作建立一个合理的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更重要的是一个明确的制度的出台,是使工作更加具体规范的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的.保证,每个人才会知道我要去做什么,按照什么去做,具体如何去做。这样才能做到未雨绸缪,在有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坚持做到及时地发现问题并且解决了问题,不让一切制度都流于形式,才能使服务学校的整体的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全面强化管理机制。

  (二)其次是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提高业务上的能力。杜绝服务质量差,服务态度恶劣的情况存在,后勤人员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清楚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对后勤管理工作本身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整个学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学校是一个主体,自己的价值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后勤部门也要相应做好考评工作,对于优秀的后勤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奖惩机制,做好定期的员工探讨会,这不仅对于员工的工作服务质量的提高是一种有力的推动,同时对于员工自己的服务质量的提高以及整个学校的发展都具有良好地促进作用。

  (三)加强职业教育后勤管理工作的财务管理,确保开源节流,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用最少的钱做最大的成效的事情是最高的追求,这就要求在后勤管理工作中也要时刻有这样的意识,学校要发展,就要拓宽自己的经济开源,可以利用自己的自然优势来发展学校的经济,例如可以在校园内部种植一些经济作物,然后利用现在市场转化为资本为学校建设服务,这样还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同时也为自己的学校增加了经济收入,也为改善环境做出了一份贡献。这当然就需要后勤工作人员的不惜辛苦了,要使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正常运行,做到人走灯灭,做到节约,做到量入为出,这是开源节流保持的基本准则。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后勤管理工作作为学校整个教学工作开展重要的一环,是学校能够教学任务能不能顺利进行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后勤管理工作合理的管理机制以及后勤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服务质量都是关系到后勤管理工作顺利展开与进行的关键因素,同时,财务管理作为后勤管理的保证,也要最大效率的追求人尽其才、财尽其用,保证财务的正常运转,做到每一步计划好,完成创造优质教育环境的前提下,为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打下良好的制度基础、良好的人员素质基础以及财务基础,实现职业教育后勤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有效管理,保证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侯杰,白健华.论加强后勤管理工作的必要性[J].人民论坛.20xx(11)160-162.

  [2]杨海文.论后勤管理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素质[J].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xx(02)147-148

  [3]王丹影.后勤管理工作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xx(02)74.

教育学论文2

  高中素描教学有效性解析

  [摘要]素描艺术在美术的常规教学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它是一切绘画艺术的基础,当然,它也能够被看作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在高中美术课堂中,教师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只有将基础打牢,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及创新能力。教师也要先对素描多样的表现形式、学习素描的基本方法以及在学习素描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做一定的阐述。

  [关键词]高中素描;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性

  素描是单色画,是一切绘画的基础,它具有所有造型艺术的基本功,是初学者进入艺术领域的必经之路。素描训练所涉及的范围几乎包括艺术的全部基础领域。学生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从每一位经历过美术院校学习的画家的经验告诉我们:看美术基础书、掌握一点美术理论知识是一回事,但当真正面对客观对象写生时,却是另一回事,对着面前的画纸往往是手足无措,拿着笔不知如何入手。这是从认识到实践的一个感知过程,所以,需要学生掌握基本形体、结构及方法,认识概括物象形体、结构,加强对学生的素描基木造型能力的培养。

  一、加强学生绘画多种能力的培养

  素描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造型能力,是学习各类美术专业的基本功。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成的,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训练时间,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地体会和总结。素描讲究手、眼、脑的统一,这里的“手”讲求的是技法的表现,“眼”就是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脑”是对观察到的事物的归纳总结能力。我们画一张画,首先需要观察绘画对象,理解表现对象的不同特征,逐步加深对各种形体特征的认识、理解和记忆。素描临摹和写生训练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学生动笔前,教师要教会学生先学会观察,研究、分析绘画对象的形体特征。刚开始画的时候,许多学生都有一种新鲜感,急于下手表现,结果后来很多都画不下去,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坚持多看、多想,不断深化认识,力求敏锐准确地观察入画。此外,还要加强对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素描是一种使人平心静气的艺术,使画者在绘画过程中慢慢沉淀心境。一幅简单的素描画完成时间约为四个小时,这要求学生耐得住性子,全身心地投入绘画。教师要营造安静的创作环境,循序渐进地使学生长时间投入绘画。

  二、学生良好作画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作画习惯对于素描学习有重要意义。初步进行素描学习时,学生会经常出现因为不知道画什么半途而废的情况,这是由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之于学生,不但有传授知识的功能,还是学生在行为习惯上模仿的直接对象。所以,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就要树立良好的形象,起正面的带头作用,避免不良作画习惯对学生产生误导。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好的作画习惯,刘于那些坏的习惯要加以制止摒弃。如,在教师讲解完所有流程之后,仍会有学生记不住,他们还会在接下来的实践中根据自己的习惯作画。这时教师需要认真观察每位学生的作画细节,对于错误的地方及时纠正,正确的地方及时表扬。另外,很多教师采取讲一部分画一部分的教学方法,笔者觉得有一定的可取之处,这样可以使学生不容易出现习惯性错误。但是这种方法不能长期使用,毕竟在绘画过程中讲解会打断学生的绘画思路,影响其绘画灵感。

  三、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我们各科教学都要注意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美术专业也同样。师生之间要互动,交流与沟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营造一个愉快的教学氛围。默写和速写是素描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相对于临摹和写生更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默写和速写的训练根本上改变了对事物观察和认识的角度,能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作画,对学生艺术个性的形成与绘画语言的磨练有着积极作用,也有利于克服写生作业中容易出现的对自然的机械模仿,发挥学生自己的个性。默写与速写对象的选择可以灵活多样,涉及的生活面广泛。在素描学习中,不乏一些学生临摹能力很好但默写和写生能力较差的例子,这是因为这些学生缺乏立体感和创新能力。一般来说,优秀的作品不单单要写实,还应当加入一部分自身的创新思维。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创新,通过自身的创造使作品更富有新鲜感。面对气象万千的现实生活场景,只有经过观察、理解、表现,才能真正架起一座由基础教学通往美术创作的桥梁。

  四、强化所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很多学生不太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只是一味地埋头苦练。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单纯的理论教学会使学生感觉枯燥,而纯粹的实践训练又会让学生失去耐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这对我们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在具备良好专业修养的同时,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实践练习过程当中不断掺杂理论知识,使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很多教师在示范过程当中会不断给学生讲解画法,其实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在平时要多向学生灌输绘画原理及技法,强化学生的整体意识、空间意识,激发学生钻研、探究、创新的精神。给学生创造多看的条件、多练的机会和多思考的学习氛围,要形成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教学思路。

  五、在视野开阔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高中阶段的学生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美术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在美术课堂中运用各种策略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要定期带领学生参观画展,结合作品讲解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开阔眼界,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得到发展。此外,写生是素描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写生能力培养在素描学习中占很大的比重。外出写生时,学生更加接近形形色色的生活,在接近自然、陶冶情操的同时,画作更“接地气”。外出参观过程中,学生的激情很容易被带动,也开阔了视野。写生的过程使学生不局限于小画室之中,亲近大自然,心境更开阔,更能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高中美术教学是一个立体的教学过程,在这期间,教师要不断地积累经验、总结和反思。为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看、想、问、画、记”这几步是很科学的,这样能够激发出学生对于美术作品最真实的感受,从而达到一种欣赏者和作品合为一体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吴天红.高中美术课堂的素描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xx(10).

  [2]吴若朱.高中素描教学的体会[J].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xx(10).

教育学论文3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自20xx年起,对护理教育学实验课进行改革,选取20xx级至20xx级护理学院护理本科专业学生作为实践对象,共2443名,其中男生312名,女生2131名。

  1.2方法

  1.2.1学生分组由各班班长负责分组,每6~8人为一小组,每一小组要求至少有能讲标准粤语和普通话的学生各一人。各组选小组长一名,负责整个实验的组织、资料的收集、监督计划的进程、组织学生进行预讲、与教师的沟通等。

  1.2.2时间安排体验式实验课安排在三年级第一学期的最后一个月,这时学生已经学完护理教育学的所有理论课,也有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护理学基础等相关专业知识。学生具备护理教育学的基础,再结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体验。

  1.2.3制订计划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学时对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学生发放活动通知,内容主要包括体验式教学的时间、地点,每位学生要准备的资料,授课时长,评委的组成以及评分标准等。每个班指定一位教师负责督促,学生在开学时就认真准备,争取在后期授课时达到最佳状态。

  1.2.4教学内容在理论课授课过程中,安排每位学生上讲台授课,主要评价学生的教学态度、教学仪态、教学程序的完整性、具体教学技巧、教学的科学性、语言表达、课堂气氛调动、教学媒体制作和使用等方面的情况。广东省地方语言为粤语,同时又有大量的外来人口,使用的语言主要为普通话,为了“学校-医院”一体化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学生适应医院的工作环境,我们倡导擅长讲粤语的学生用普通话授课,擅长讲普通话的学生用粤语授课。

  1.2.5总结汇报学生讲授结束后,以班为单位进行总结,由学生相互提出各自讲授的优缺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等,给学生建立一个融洽、宽容、平等、开放、互利、共赢的交流平台。教师在黑板上记下发言要点,让学生随时看到先前的发言,更好地引出新观念,提出更好的建议,小组长做纸质记录。最后教师对学生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1.2.6回放录像并反思实验时对每位学生录像,实验结束后由各小组自行仔细观看录像,目的是让学生找出自己的问题,同时反思同学及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1.2.7反思日记在理论课结束后,要求每位学生完成反思日记,对体验式教学的相关内容,例如教案、讲稿、理论授课等进行总结,并对上述内容进行补充,从而完善体验式教学。

  1.3效果评价

  实验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学生对体验式教学效果的评价,调查表包括11个项目,每个项目设很大帮助、较大帮助、不确定、极少帮助4个选项。在20xx级、20xx级及20xx级学生中,对每个年级随机发放调查表100份,共300份,回收有效调查表3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3讨论护理教育学是讲授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课程,既要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教学技能。根据护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要求,学生应获得护理教学的初步能力。而体验式教学实现了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真实的体验,从而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实践性。

  2讨论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体验式教学改变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全新模式。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选择讲授的题目,准备教案、讲稿,课件的制作,备课,授课,评价等多环节的训练,激发了求知欲,引导了积极思维,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护理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求欲望。

  2.2增强了师生间、学生间的团结协作

  体验式教学的很多内容平时学生很少涉及,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应把握教学规律,引导小组自学,如理论课上将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进行讲解,分享既往学生中好的课件,启迪学生思维。同时,帮助学生设计教学过程、制作课件乃至上台讲授。本实验以小组形式解决问题,小组成员为了相同目标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在实践中共同提高,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小组成员的合作能力。分工合作、相互支持和协作的学习氛围可缩小学生间、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获得及时直接的反馈,促进有效依赖和互动。本研究的300名学生中,有79人认为体验式教学对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有202人认为有较大帮助。学生普遍认为体验式教学培养了团队精神,密切了师生关系,锻炼了学生之间相处、合作的能力,增强了集体荣誉感,能充分发挥“教”与“学”双方的作用。

  2.3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开展的“学习金字塔”研究显示:在塔尖的第一种学习方式是听讲,其学习效果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者学习的内容只能在学习者脑子里留下5%;第二种是阅读,两周以后能保留10%;第三种是用声音和图片的方式进行学习,两周以后能保留20%;第四种是示范,两周以后能保留30%;第五种为小组讨论,两周以后能保留50%;第六种是做中学或实际演练,两周以后能保留75%;第七种是用以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两周以后能保留90%。由此研究可见,传统的学习方式效果较差。体验式学习为实用性学习,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过程。通过体验式教学的实际演练,学生的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课堂组织技能等均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2.4帮助学生适应医院的工作环境

  体验式教学的整个过程加深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理解,使其体会到了讲清楚问题的关键,为其以后在医院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倡导擅长讲粤语的学生用普通话授课,擅长讲普通话的学生用粤语授课,促进了学生对普通话、粤语的学习。集体学习语言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学会了与人沟通的技巧,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为今后与患者、同行的沟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家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最新本科专业目录中,要求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临床护理、护理教学、护理管理和护理科研等方面工作。这几个方面要求的核心实际上就是临床护理和护理教学能力。体验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使其具备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依据选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护理教育学的体验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其进一步掌握了护理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体验式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育学论文4

  摘要 本文首先对心理学进行综合概括;结合具体案例,对如今中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介绍。

  关键词 心理学教育教学指导意义

  “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深刻的诠释了教育的作用与意义。如何借助各种手段完善呵护中学生敏感而脆弱的心里,是时代为我们每个教育者提出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以“浅谈心理学对于初高中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为研究课题,结合当前教育现状,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理学对于初高中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做到客观公正的分析。

  一、心理学概括

  (一)、心理学概括

  心理学,顾名恩义,它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基础科学。由于它的研究领域、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因此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也非常多,和教育工作联系密切的就有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

  (二)、中学生心理状况

  中学生,犹如含苞待放的花朵,承载着建设祖国,回报社会的重任,也是我们延续五千年文明辉煌史的.希望。因此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通过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优雅的情操,都是至关重要地。目前,中学生年龄段普遍在12岁——14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嘘声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度过时期,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型交织在一起。而高中生年龄段一般在14岁——18岁之间,这个时期的学生思维活跃,已经有了自己的价值观,但是相对比较敏感,处于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相互冲突的阶段,如果不能进行正确的心里引导,会易形成孤独、自卑等心里障碍。

  二、心理学对于初高中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

  (一)、帮助教师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的课堂活动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教师,通过心理学可以更好的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程度开展或者改善课堂活动。因为每个年龄段的学生不一样,对事物的兴趣与理解有着大相径庭的区别。因此教师应该合理根据年龄,根据个体实际情况,选择学生喜欢的课堂活动,从而提高教育的质量。

  随着意志力的发展,中学生控制自己注意的能力显著增强,注意的稳定性得到了迅速提高。“研究表明,7—10岁儿童每次注意稳定约20分钟;10—12岁是25分钟,而12岁以后则是30分钟左右。”因此,在课堂上,可以将重点内容放在这些时间段里面进行传授,而其余时间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互动等,既避开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时间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帮助教师重组教材

  教师在教学中会发现,同一年级学生之间的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的差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寻求适宜于任教班学生真实水平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综合能力。其实广东省乃至全国各地,学生学习水平都参差不齐。导致统一教材统一教学不但给老师有效教学提出了难题,还给学生造成了学习甚至是心理上的障碍,如何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删减,使之达到更符合学生心理认知过程从而更有效的吸收知识,是除了新课程理念的指导外,毫无疑问需要教育心理学的辅助的。

  例如在教授12 个表示月份的单词时。这些单词不仅发音长而且难于拼写,要求学生在一个教学单元完全记住或背出这些月份更是难上加难。针对这一现状,教师从上学期布置家庭作业时,就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用英语写下日期、星期和天气,并在每次布置作业时都会有意识地问学生:What's the date today? What day is it today?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由此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记忆并掌握有关日期、星期和天气的词汇。教师还可结合人的学习记忆曲线走势,科学合理的制定合理的学习时间表和复习时间计划表,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帮助教师科学对待学生的心理和学习障碍

  兵法有云:知己知己,百战不殆。对于学生不懂的地方,要耐心讲解、细致辅导,降低学生在知识吸纳过程中产生的焦虑与担忧情绪。教师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才能有针对性改进课堂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曾经就读于本校的一个学生,性格比较孤僻,平时不喜欢与同学交流。遇到问题也不愿与同学进行交流,甚至不愿意求助老师。通过我私下了解与耐心沟通,发现这个学生性格孤僻的原因很大部分原因是对自己不够自信。而我又了解到这个学生喜欢足球,而且足球踢得很好,因此我推荐他做了班级的足球队长。通过组织球赛,让这个本来性格孤僻的孩子找到了信心,也通过比赛慢慢和曾经生疏的同学建立了友谊。

  总之,科学的对待学生的学习障碍,我们需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个性的发展才有实现的希望。

  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学与中学生的教育密不可分。它有利于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加速学生心理成熟,使其早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人民教师应充分的理解尊重学生,了解学生,让心理学伴随着我们教师与我们的学生,一起快乐幸福地成长!

教育学论文5

  由于我国民众的基本教育理念认知结构长期处于过渡发展阶段,直接导致家庭教育在绝大多数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均未获取到稳定充分的观念重视。近年来,随着社会民众对学校教育事业开展质量水平关注力度不断加大,我国绝大多数小学低年级儿童学生家长,往往片面关注校园教育开展质量对学生成长发展状态的影响,而未能充分认识家庭教育对于促进小学低年级儿童良好优质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给我国现代基础教育事业的良好有序发展造成了极其显著的不良影响。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小学低年级儿童家庭教育有效性问题展开简要阐释。

  一、我国现代儿童家庭教育事业的基本现状

  (一)亲子活动缺乏导致儿童家庭教育缺乏有效性

  根据我国著名现代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在其代表性著作《家庭教育》中阐释的相关内容,家庭教育的开展质量,能够最终影响一个独立的人类个体,能否顺利实现知识丰富、思想发展、以及习惯养成等成长目标,是深刻影响我国现代基础教育事业综合发展水平的关键性因素。受年龄阶段和性格特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低龄期儿童对家庭生活环境和生活模式本身具备极其强烈的心理依赖特征,由于该类儿童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家庭环境中渡过的,因而父母对低龄期儿童的行为习惯养成和日常活动状态往往具备着深刻的影响和干预作用,而在这一时期,如果父母未能与低龄期儿童共同展开数量充足的亲子互动活动,则势必会给我国基础家庭教育活动实际获取的实践效能水平造成显著的不良影响。

  (二)科学教育理念的缺失影响家庭教育有效性的顺利实现

  随着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深入发展变革,现代基础教育事业对儿童自身综合性素质能力的培养提升工作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直接导致我国家庭教育的实际要求也向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演化。然而,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家庭在开展儿童家庭教育内容结构安排过程中,往往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继承性和延续性,而尚未实现对儿童家庭教育基本内容的创新性安排,受社会文化历史观念背景要素的深刻影响,现阶段我国家长在针对小学低年级儿童开展家庭教育活动过程中,依然延续传统的强硬式教育指导理念,未能关注教育对象本能具备的各项实践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深刻变革的历史背景之下,我国现代父母想要在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家庭教育实践过程中顺利实现较好的`预期效能,应当在实际安排教育内容过程中,密切结合时代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特征,关注儿童教育对象自身的性格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取向,要在实际开展适当形式的家庭教育活动过程中,充分激发起自身具备的天性,促进我国小学低年级儿童实现良好优质的成长发展。

  (三)逃避家庭教育责任是家庭教育难以取得最佳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

  受观念认知状态和设代社会发展环境特征的共同影响,我国小学低年级儿童家长往往过分关注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质量对学生实际成长发展质量状态所发挥的深刻影响作用,未能充分关注加提高教育对小学低年级儿童实际成长发展质量的影响和制约作用,给我国小学低年级儿童实现良好优质的成长发展目标造成了极其显著的不良影响。从教育工作的开展属性角度展开分析,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在于对学生开展知识内容的传授,以及基本思维活动能力的培养,其往往不能对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生存质量水平造成显著影响,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从基本属性角度具备较为明显的相互差异,其更关注培养和优化儿童教育对象自身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关注儿童在实现成长发展过程中的质量要素。

  二、提升小学低年级儿童亲子教育有效性的思路

  学习态度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对于学生自身成长发展过程最优化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深刻的影响作用。受年龄因素影响,小学低年级儿童本身处于形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转化路径中的关键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的家庭教育实践过程中充分关注和尊重其自身的成长发展天性,对于确保其顺利实现良好优质的成长发展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家长在开展具体的家庭教育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其自身的兴趣取向,以及日常行为实践活动诉求,并在此基础上,为其安排和提供适当的家庭教育活动项目。比如可以为喜爱花草植物的小学低年级儿童,提供参观植物园或者是种植花草植物的实践机会。要充分认识端正学习态度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建构和发展,对于小学低年级儿童实现良好优质学习成长目标的重要意义。要基于小学低年级儿童本身具备的自制能力较差,学习行为盲目性,以及容易招致外界不良因素干扰等行为特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纠正其性格行为缺陷。要不断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力度,及时捕捉小学低年级儿童在卡开展日常学习活动过程中的闪光点,对取得的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并在此基础上,为其进一步的成长发展提供指导支持条件。要通过家庭教育的有效开展,为我国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成长发展,创造支持条件。

  三、结束语

  针对小学低年级儿童家庭教育有效性问题,本文从我国现代儿童家庭教育事业的基本现状,以及提升小学低年级儿童亲子教育有效性的思路两个基本方面展开了简要分析,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教育学论文6

  摘要:教育资源是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运行的基本要素,高效的教育资源有助于提高教育效果。随着网络助学形式的兴起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及新形式下自学考试遇到的新挑战,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传统的助学形式弊端日益凸显,考生的学习方式已影响了学习效果。学前教育专业资源库建设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赋予考生更大的学习平台和更大的学习自由,使其不受空间、时间、资源等方面的限制,是自学考试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自学考试;资源库;网络助学

  教育资源的基本功能是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它具有支持教学和提高教育效果的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多种教育形式的出现,带动了教育信息化,为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发展空间。1998年初,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及早使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走上科学、系统、规范的轨道,完成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任务,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重视学习体系。随着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资源在自考制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助学方式存在的问题,促使网络教育资源建立迫在眉睫。

  一网络助学形式的兴起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1)自学考试制度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性的社会学习体系,“个人自学”、“国家考试”、“社会助学”是自学考试制度的三个要素,在学习阶段,更多的强调学习者自主、自觉地进行学习。网络助学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面授助学模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考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学习时间和进度,满足了不同个体的需要,另外也降低了教育成本和学习费用。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成了这个时代重要的学习模式,网络助学形式是社会助学必然趋势。

  (2)多种社交网络工具的开发利用,使师生交流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赋予了师生全新的人际交往方式,为师生交流提供了更广泛的机会,也为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充分利用提供了可能。一些学生因为性格内向在传统面对面教学中不敢提问,而在虚拟的网络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教师可以利用空闲时间解答学生的疑问,避免了课后学生有问题而找不到老师解答的弊端。网络学习资源库的建立支持和促进了网络助学形式的顺利进行,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效果。

  二全日制自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现状

  (1)全日制自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基本都是来自高考失利的普高生、职高生,学习意愿不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坚持的毅力,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学习积极性差,学习态度不端正。老师上课时不做笔记,甚至不带书,上课内容几乎没有印象;对书本涉及的知识不感兴趣,学生上课期间玩手机、睡觉、聊天说话现象普遍存在。他们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无法迁移,没有良好的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差,不会主动寻找有利的学习资源,学习心理上处于不健康的状态。学习资源库的建立有助于丰富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水平和考试通过率,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参加自学考试的学生对教材等教学资源的依赖远大于对教师的依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种趋势越来越高。所以学习资源在自学考试中担负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国中央电大对媒体使用情况调查数据显示,62.9%的教师和67%的电大学生反应平时使用时间最多的还是网络教程媒体。这表明,参加自学考试的学生比其他教育体系的学生较多地依赖于教程学习。所以说,教学资源建设是自学考试制度下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自考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1)各自考助学机构自考学前教育专业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缺少高等教育课程教师或水平达不到要求,专职教师少,外聘教师多。外聘教师一般只负责上课,课后的辅导和交流无法实现;相同的课程、不同学期经常由不同的教师授课,甚至有些同一门课程由不同的教师完成,教师无法了解学生,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实践教学、顶岗实习无法落实,学生缺少除面授以外的学习途径,考生可利用的资源有限。考生除了课本和历年真题及一些劣质的模拟题外,很少有配套的教师用书和学生辅导用书、实训教材。自学考试所有课程都是严格执行教考分离,各门课程的教材内容繁多,考试题目往往设计教材的绝大多数章节,既有知识的考核,也有知识运用和能力的考核。因此,仅靠课本和做题无法满足考试需要。

  (3)自考助学机构在教学上缺少科研与合作,专职教师几乎不做科研,没有仔细研究自学考试教学规律,缺少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有些问题仅采用传统的面授形式无法在短期内解决,且经济投入较大。自考学前教育专业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学生可以随时分散学习,弥补以上不足,帮助学生在课外更深入地自行学习。

  四现有资源共享程度低

  我国资源的建设如课程资源、网上资源库、师资和多媒体资源等有了一数量的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这些资源基本都属于高校内部资源,没有形成资源共享局面。我国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育,各个试点院校之间相互独立,阻碍了资源建设和共享,学校自身的各种网络资源建设也不能很好的衔接,导致资源不能充分利用。虽然现有的信息网络技术为学习资源的共享、合作学习提供了基本技术支持,但个别教师制作的资源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标,使用性、针对性强,难以实现规模化的资源共享。网络教育中公共免费站点非常少,大多是带有商业性质,如一些培训机构网站、个人出售学习资源网站等。学前教育资源库的建立,将免费提供师生使用,建设者和使用者可自主扩充资源内容。

  五新形式下,自学考试的新挑战

  国务院颁布的《高等自学考试暂行条例》第二条中写到“本条例所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与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所以,自学考试既是一种国家考试制度,也是一种高等教育形式。杜刘家在《自学考试人才培养模式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文中提出,我国自学考试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实现以学历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模式转变;由原来注重考试的主导和促进作用逐步向考试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转变;由关注人才培养逐步向培养与就业并重转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市场更需要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仅依靠一纸文凭难以适应职业竞争。以获得学历文凭为主要教育目的的助学方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在现行的自学考试制度下,自主学习并不仅仅指孤立地学习,而是要为自主学习的考生提供充分的、便捷的、有效的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系统。自学考试资源不仅包括有形资源,还包括了无形资源,如组织资源、政策资源、信息资源、文化资源。学前教育资源库的建立旨在为学前教育专业提供无形资源,使学生有机会涉猎多领域知识,了解现代学前教育理念、国家的相关政策、法律,并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健康的心理素质、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六结论

  随着网络化的到来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变革,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极大冲击了传统的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方式。学前教育资源库的建立,赋予自考生更大的学习平台和更大的学习自由,使学习过程不断克服空间、时间、资源等方面的限制,是自学考试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要建立完善的自学考试资源库还要靠多方的努力和长时间的积累,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EB/OL].

  [2]胡三宁.自学助学网络助学体系建设[J].应用研发-教育信息化,20xx(16):186-187.

  [3]朱春晨,洪新丹,吴姗姗.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及其调适[J].综述-专著,20xx(14):25-26.

  [4]催巍.自学考试与社区教师资源整合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xx:17.

  [5]北京市成人教育院组编.中国成人教育管理运作全市[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6]李文治.自学考试网络学习资源开发和利用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xx:9.

  [7]杨学为.中国考试通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36-39.

  [8]杜刘家.自学考试人才培养模式要实现三个转变[J]中国考试,20xx(4):18-20.

教育学论文7

  【摘要】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心智发展阶段决定学生的意志品质特征。通过对于学生学习意志品质地提升,强化学生的学习意志,改善学习意志品质的现状,提升意志力,促进学生的学习。

  【关键词】开放教育;学习意志品质研究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意志品质,有利于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意志品质的主要方面(正向品质),帮助学生认识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活动,坚持开放学习活动。

  一、学习意志和学习意志品质

  意志是人特有的心理活动,是个体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意志往往是通过人的外在意志行为表现出来。意志是一种心理状态,通过外在意志行为表现出来。心理状态和行为指向同一个意志行为。学习意志是人们对于具体学习活动的心理状态和外在行为表现。学习意志品质主要包括学习的自觉性、自制性、果断性、坚韧性等正面特征以及相对应的反向特征,主要包括学习暗示性(独断性)、任性(怯懦)、优柔寡断(见异思迁)等。

  二、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学生学习意志品质的特点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学生比全日制大学生社会化程度更高,在职工作、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压力相对大些。普通高校学生的学习外在压力主要来源于学习本身,而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外在学习压力更多地来源于社会环境(岗位需要、经济情况、家庭生活等)。为了更好地研究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学生学习意志品质特征,我们为此开展了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从学习意志采取决定、开始执行两个阶段的表现情况来研究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学生学习意志品质特征。

  (一)学生在采取决定阶段的学习意志品质特征

  学生学习意志采取决定阶段是学生的心理活动阶段,是意志的准备阶段,主要体现的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认知、动机、态度等心理活动的应对水平。此阶段学生的意志品质主要表现在自觉性和果断地方面。学生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意志品质的果断性较弱。我们从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看出,学生的学习目的和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培养目标发生偏离,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在现实表现中可以看到,学生交学费不交书费,没有按要求及时完成作业或作业完成质量不高。主动与教师开展学习交流甚少,发生考试作弊的现象较多。许多学生轻视学习过程和效果,看重考试成绩是否及格。学生在学习意志品质的果断性方面呈现出反向特征,即对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不能适时做出改变现有学习行为,忽略学习的本质,对学习任务和业余活动轻重不分,用在学习上的时间相对少,对自己的学习任务缺乏正确认知,没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经常草率决定,随意改变学习计划,致使学习计划不能顺利推进,进而影响学习活动顺利进行,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意志品质果断性不强,意志薄弱。

  (二)学生在执行学习决定阶段的学习意志品质特征

  执行学习决定阶段是学生具体学习意志的外在行为表现阶段,能够体现出学生学习意志发展水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制能力较。平均48%的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学生学习意志品质的坚韧性不强。当遇到学习困难,更多的学生寻求帮助或放弃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学习困难,通过自我激励的方式推动学习持续进行的学生不足20%,体现出学生学习意志品质的坚韧性不强。

  三、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学生意志品质的提升

  (一)全面认知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明确学习目的,提升学习意志品质的自觉性

  对学生学习意志的自觉性较弱的情况,我们可以在学生入学前,加强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招生宣传力度和深度使学生全面了解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办学特点、教学模式、考评方式,结合自身学习要求,明确学习目的,为入校自觉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二)科学合理安排学习活动,提升学习意志品质的果断性

  在具体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的学习计划,建立学习小组,形成学习氛围和压力,促进学生下定决心开展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明辨工作、生活和学习活动的关系,有计划地安排时间,不能随便更改和牺牲“学习活动”,坚定地执行学习计划,推动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强化学习环境建设,提升学习自制力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设良好学习环境的角度加以解决。学习环境分为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指的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时的心理状态。外部环境指是是学生学习活动所需要的学习资源环境。一方面,教师帮助学生认识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态度,提升学习动力。二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减少客观环境影响,减少外界干扰,帮助学生控制自身学习活动。

  (四)教学相辅相成,提升学习的坚韧性

  学生的心理坚韧性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在两年多的学习时间里,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有效地互动,教学相长,用灵活地教学形式和实用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计划,通过阶段性的学习成果来激励学生努力完成两年多的学习任务。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进程,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支持学生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培养持续学习的好习惯,提升学习意志品质的坚韧性。研究学生的学习意志品质特点,引导学生提升意志水平,不仅有利于教学工作,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也有利于学生的人生健康成长。作为学生要认清学习活动的发展规律,用正确的心态对待学习活动,用正确的方面开展学习活动,作为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创建良好的客观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升意志力,坚持学习。

教育学论文8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对小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探讨的热门话题,只有做好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够真正地为小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全方位地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形成一套学校独特的教育教学办法,建立健全奖惩机制,运用科学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加强全面管理。因此,学校管理者需要首先打破一种思维定势,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问题,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领悟到“只有把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校才有发展的空间”。本文笔者旨在研究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希望为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思路。

  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限制学生创新发展

  当前,小学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许多小学教师认为只要学生在课堂上不出现事故,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就行,至于能不能认真学习或者能不能学会都不重要。正是因为这些教师的错误观念,导致了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率下降,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有的小学教师因循守旧,教学观念落后,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彻底,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忽视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也使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欲望受到限制。有的小学教师只关注小学生的考试成绩,根据成绩对小学生进行优劣生的划分,在课堂上只关注优等生的学习状况,对于劣等生则不管不问,这样的做法造成了小学生两极分化,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困扰。甚至还有的小学教师严格规定好课堂流程,完全按照提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小学生有新的想法和疑问也不敢举手提问,课堂又回到了“教师为主”的时代,使小学生的个性受到压制。

  (二)过分注重行为管理,教师之间缺乏互动

  在一些小学校园里,管理者过分注重行为管理,树立了明确的学校、教研组、教师之间垂直管理关系,规定了下级必须要服从上级的安排,这种严格的上下级关系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反而造成了学校间信息沟通的障碍,使教师教学效率下降,工作中出现不适应的情况。有的小学规定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第一时间向学校管理者反应,等待学校管理者做出明确的答复,这样的方法禁锢了教师的思维,教师只是简单的把问题反应给上级,而不是积极的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教师的责任感下降。学校管理者没有定期开展各项教师文化交流活动,对于集体备课、教材二次开发、校本教研、教师培训等工作漠不关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三)量化管理脱离实际,校园制度有待完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小学量化管理越来越受到学校管理者的重视,一些学校积极推行量化管理,希望能够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有的学校管理者对量化管理的理解不全面,将不能量化管理的工作也进行量化管理,将不需要量化管理的工作也进行量化管理,结果导致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出现问题,比如学校会硬性要求教师每学年发表的论文数量,规定教师开展公开课的次数,等等。与此同时,小学校园的管理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目前很多小学没有明确的校园管理制度,有的小学即使有管理制度也没有认真的执行,当校园里出现问题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而且小学班主任也没有向小学生渗透学校规章制度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小学生在内心里没有认识到校园制度的重要性,依然我行我素。因此,小学必须要积极寻找症结的根源,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找出应对的策略。

  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教师管理意识,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在新时期,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是十分重要的,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不仅能够教授小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小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和心理状态,注重倾听小学生的心声,并且帮助小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同时,要求班主任教师在每周的班会上要做好小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定期找一些学生进行谈心,或者组织班级集体活动,以提高小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小学生乐于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小学教师还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优化教学思想,大胆创新,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面向全体小学生,积极提高教学水平,争取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够有所进步。

  (二)狠抓教学常规工作,构建良好校风学风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光靠目标和口号还是不够的,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只有常规工作都有序开展,整体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才会良性运转。我校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和“教书育人”的宗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备课方面,积极推行科学合理的集体备课制度,号召各学科教师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力量,探究更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案,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方面,鼓励教师开展互听、互评活动,骨干教师多带动青年教师,给青年教师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从而整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考试方面,学校要不断规范考试流程,严格考试纪律,提倡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考风和学风,让小学生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进行考试;作业方面,小学教师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根据小学生的不同水平布置差异化的作业。

  (三)加强师生德育教育,积极推行依法治校

  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工作,是提升校园文化的基础。学校管理者必须要加强对师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定期聘请德育专家到校开展德育知识讲座,与师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帮助师生解答一些常见的问题。还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利用校广播站和宣传栏,向师生宣传德育知识,力求全校师生都能够提升认识,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育人的目标,只要从宏观上保证教学管理与德育的有机融合,才能够突出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还要积极推行依法治校,制定明确的校园管理制度,加强小学校园的安全管理工作,减少校园暴力和校园霸凌事件的发展,普及法律知识,让小学生知法、守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对于小学生的茁壮成长和学校的长远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管理者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努力做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协调发展。同时,管理者还应该制定明确的考核制度,端正考核思想,促进小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保证学校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运转。

  参考文献:

  [1]余立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探析[J].新校园旬刊,20xx,(02):19.

  [2]郭海燕.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之我见[J].戏剧之家,20xx,(14):168.

教育学论文9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开展教学活动,让生活真正进入课堂教学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应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实践经验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可有效降低知识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知识来源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语文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育活动面对的是一群具有特殊性的教学对象,生活化教学的应用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因为生活化教学更加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可有效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把握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知识。

  一、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的影响,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往往只重视对教材中知识进行讲授,而完全忽视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如在教学活动中没有教师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多数学生均无法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其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实现。

  二、培智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主要方式

  (一)从生活中选择教学素材并组织生活化的对话训练,提高学生实际生活过程中的语言表达能力

  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学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学生的智力发展情况参差不齐,整体智力水平较差。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知识的掌握能力均处于较差水平。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所用素材应该来自于学生较为熟悉的现实生活,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能够理解,易于接受。同时,应用生活素材组织学生进行生活化的对话,可有效提高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的能力,并能让学生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例如在《我们的校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老师的学校非常漂亮,如果你走在校园里散步,可有看到高大的.教学楼、四季常青的树木、宽阔的篮球场等等,下课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在校园里做游戏,开心极了……,然后让学生回想自己的学校里都有些什么东西,并组织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对话,相互想对方介绍自己的学校。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掌握向别人介绍自己学校的能力。

  (二)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日常生活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对于存在智力障碍的学生来说,学习语言知识仅会读会被是没有认识实质性用处的。语文教学实施的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生活技能得到提高,同时,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过程中,不提倡将各学科的教学界限分得太开,如语文教学不应仅注重对学习进行语言表达及理解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根据教学具体内容,将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技能的实际操作应用于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同时,也理解并掌握其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促进学生发展。例如在《衣、鞋、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并理解了衣、鞋、伞三个字后,组织学生联系生活过程中所接触到的相关事物进行组成,如衣服、雨衣、衬衣、皮鞋、雨伞等。衣指的是穿在身上的衣服。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可让学生先脱下自己的外套,然后在自己将衣服穿上。

  这个过程就可以对学生的穿衣进行锻炼,同时加深其对“衣服”的理解。同样,鞋指的是穿在脚上的鞋子。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脱鞋、穿鞋训练。这样生活化的语言教学活动,不断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及认知能力,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日常技能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均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训练。

  (三)在教学过程中再现生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品味生活

  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学生在智力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因此他们在知识迁移及适应能力上存在较大难度。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均为让学生获取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使其能够正常地与他人相处,最大限度地让他们过上正常的生活。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其与生活实际存在的联系,进行生活场景设置,在教学活动中再现生活场景,展示生活中存在的相关现象,同时组织学生进行生活角色扮演,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取更多的生活实践经验,进而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促进其生活适应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通过场景设置,可以将课文例讲述的情境充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握课文寓意,使其能够用心感悟。例如在《骆驼和羊》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充分挖掘教材特点,然后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相应的生活场景。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让学生分别扮演骆驼和羊,让学生来进行课文中骆驼和羊的对话,然后再让学生讨论骆驼和羊为什么会发生争吵,最后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寓意: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看自己或别人均要全面,不能只看自己的长处而只看到别人的短处。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学习别人的优点,补充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进步。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既充分体现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其学生的兴趣。

  三、结束语

  在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可有效降低知识难度,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关语文知识。同时,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可生活技能训练、生活场景再现等方式,可有效促进学生的生活基础技能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教育学论文10

  【摘要】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及生源特点决定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普通高校学生有所不同。学习态度地形成和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教师有责任教育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推进学习活动。

  【关键词】开放教育;学习态度;转变

  学习态度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学生对学习有关问题的心理反应,其具有内在性,同时也有外在行为表现。学生可以通过言语、神情和行为的方式对具体学习活动表明看法。学习态度是学生对面对的具体学习问题地评价和判断,主要包括对具体学习活动的认识、情感和外在行为表现等主要内容。学习态度具有习得性、相对稳定性和内在性。学习态度的转变主要有两种方式,即:方向性转变和强化性改变。方向性改变指的是态度的反向转变,而强化性改变指的是对原有态度的加强。新学习态度地形成(转变)主要通过初建、服从、认同和内化等方式进行。

  一、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学生学习态度的现状

  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现状,我们主要从学习态度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成份三个方面而来进行分析研究:

  (一)学生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整体认知情况

  学生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学习过程、成绩考核、测评的认知不够深入和全面,那么,他们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态度就会存在偏差。从问卷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到,57%的学生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认知主要停留在“学习方便”上,即“不用到校学习,不用集中学习,毕业容易”等,忽略了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方便之处在于“学习时空安排的便利,教育教学和支持服务体系的紧密联系,学习方式的灵活上”,而不是“不用经过努力学习,就可毕业”。

  (二)学生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情感认同情况

  学生处在社会化中期,由于其文化程度、工作性质、家庭生活氛围等身心发展状况和所处环境不同,对于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情感反应也就有所不同。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到,84%的学生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持肯定态度。26-35岁区间学生、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学生持否定态度的相对多,在机关工作、20-25岁区间学生,持“无所谓”态度的相对多些。

  (三)学生学习态度的行为表现的现状

  学生学习行为的现实表现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到,学生学习的整体自律性较差,学习的注意力较低。女生、专科生、在企业工作的学生、20-25年龄段学生学习注意力情况相对较好。学生能够制定学习计划,并按计划推进学习活动的比例较低,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之间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学生制定并能认真执行计划的学生不足41%,男生、有固定工作的`学生,36岁以上的学生学习计划制定情况相对较好。

  二、学习态度的转变

  (一)学习态度的转变方式——初建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是更能适应成人学习的教育模式,而且教学管理等方面更加适应成人学习。学生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认识不足,导致学习态度出现偏差。因此学校有必要帮助学生完成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态度的初建,在学生入学前的招生阶段,学校需要有针对性地研究招生宣传的内容及方法,让学生了解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与普通的区别以及办学优势、教学优势。对教学管理、学业考评有了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在入学以后,学校的支持服务体系要高效地运转起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服务,学生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有了更为全面和直观的体验认知,能够较好地完成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态度地初建。

  (二)学习态度的转变方式——顺从

  顺从是人类拥有的一种特殊心理现象,就是外在的影响施加于主体后,主体虽然在心理上不接受或不完全接受外在影响,但其外在表情或行为上都展现出“接受”的现象。学校和教师施加外在影响,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态度,一方面,学校需要引导学生树正确的学习观,把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活动与自己的人生规划、职业发展和素质提升有效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通过自身加压的方式,转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学生的所就职的单位给予学生学习活动必要支持和压力,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学校在教学管理中,严格规范要求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外在环境给予学生适当的压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态度。

  (三)学习态度的转变方式——认同

  学习态度的认同指的是学生对某具体学习活动有比较深入的认知,情感上完全接受,积极主动开展学习活动,在心理层面上接受外在影响的一种心理状态。如何使学生认同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学校和教师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要重视学生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态度的初建,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了解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二是要正确引导,适当加压,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完成学习态度的顺从转化过程。三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做到学有所用,体现知识的价值,帮助学生从心理层面而认同和接受电大远程开放教育。

  (四)学习态度转变方式——内化

  内化是学生基于自身心智发展的基础,对具体学习活动自发地、主动地、形成相对稳定的学习态度方式。内化的学习态度主要特征是自主性和自发性。学生内化的学习态度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需要学生在不断地积累工作、生活和学习经验,明确学习目标,落实学习策略,取得学习成果后才能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态度。因此,学校和教师需要做好学生学习态度形成和转变的前期工作后,学生才会积极正确内化式学习态度。

教育学论文11

  1. 教师人格发展内涵与策略的研究

  2.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职业生活研究

  3. 教师使用新教材出现问题的研究

  4. 教师思想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5. 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研究

  6. 教师知识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7. 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界定与标志的`思考

  8. 教师职业生活规律的相关研究

  9. 教师智慧发展内涵与策略的思考

  10. 教师自我教育的途径与策略探究

  11. 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研究

  12. 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知识储备研究

  13. 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专业思想形成研究

  14. 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角色转变过渡的相关研究

  15. 教育实习后的专业认同变化研究

  16. 课程改革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关系的研究

  17. 课改背景下的“好课”标准的研究

  18. 课改背景下的学生作业的研究

  19. 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程发展性教育评价研究

  20. 课堂教学改革困境的研究

  21.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德问题研究

  22. 课堂教学新境界的研究

教育学论文12

  摘要:项目管理通常是对企业经营过程的管理,近几年其也逐渐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加以运用,其效果得到高校的高度认可,因为高校教学管理是整个高校得以正常有序运转的重要基础。而当下的教学管理中,高校负责人并没有太多的重视和强调,导致学生的学习氛围不强烈,教师的教学态度不端正。因此,本文将站在项目管理的视角下简要概述了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中国教育发展前景的主要内容,再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有益的建议和完善之举,以期让各大高校重视教学管理,意识到其重要性,更好地展现高校的规范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项目管理;高校教学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

  一、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从我对我国最近几年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调查来看,通过查看一些文献研究,实地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最终我认为我国高校管理制度改革的演变过程和实施因素以及它最后的呈现结果,效果不甚理想。其中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我国高等学校创新教学管理制度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很不适应。这就好比我们经常说的鞋子与脚的关系,脚大了或者鞋子大了都不合适,学校在实施这一教学管理模式时,学生并不会感到很舒适,教师也无法精准定位教学目标,这也影响了教学的最终质量。这对于高校这一座人才培养基地来说,是不利于学生在社会上立足的。例如,从学生的自我管理这一方面来讲,很多大学生都无法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提升,依然还处在教师监督的意识模式。又如,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高校的教师多是“上课——下课——回家”的模式,对于学生的疑惑和问题不能够及时得到解决,造成问题的滞留。由此看来,教学管理制度既需要教师的引导,也需要学生的配合。只有这两种方面彼此相适应,身在其中的当代大学生才能有所收益,也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二、项目管理视阀下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负责人对教学管理控制意识不足

  从管理意识上来看,高校负责人在教学管理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尤其是一些盈利目的高于教育目的的学院。很多高校都把关注点放在了实际的教学内容上,主要强调学生的技能获得和知识提升,以就业为最主要的教学目的。而并没有强调教学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在教学设计、任务以及管理系统管理上缺乏意识,同时没有明确地规定教师的教学义务、学校的管理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这样就容易造成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缺陷,无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学生和教师。

  (二)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方法较为传统

  从当下大多数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来看,模式较为传统和老旧,没有创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模式。因为目前的教学管理主要是针对教师来进行设计,比如教学工作计划、教学目标等都是根据教师的工作现状来制定的,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加以调整。另外,很多高校也没有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化设施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情况以及师生之间的看法和交流。

  (三)学生自我管理力度不够

  学生自身的包括德,智,体,劳在内的各项素质都不同,而高校要用管理精英的模式来管理大众教育,但显然,这样的方法是很不合理的,这也就导致了学生的自我管理不足,在进行教学管理时会花费更多的`精力在学生的观念转变上,从而影响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针对当前问题,如何有效地加以完善

  (一)强化高校教学管理意识,做好管理前提

  如今,我们显然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不同于父辈们的时代,考上大学并不等于以往的“鲤鱼跃龙门”,也就是说,进入名校不能给学生的将来带来优越的生活环境,如今的大学也不能向学生保证以后,但如果学生们所念的大学能有一个良好的、与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学会做人,掌握知识会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因此,不论是企业还是高校,都需要管理者意识到高度管理的重要性,这是保证企业或者高校正常运转和长效发展的前提。对于高校来说,在进行教学管理制度的设计时,需要充分地考虑教师之间的团队建设,教学任务人员分配的问题以及双方之间的有效沟通,才能够保证教学管理质量的平稳上升。

  (二)以项目信息化带动教学管理

  第三次科技革命犹如一道和煦的春风,慢慢地吹拂过教育领域,随之而来的是教育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网络化教育的发展,打破了先前那种单纯的封闭的,以面向教学和班级授课为主要格局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开放的,广泛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以个别化和自主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新型教学管理模式。同时,科技革命带来网络技术的革新,让老师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进行远程教育,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网络学习,开展跨校选课,跨校乃至跨国进行深造,完成学业,这些都在科技的推动下成为现实,而在这种背景下,运用先进的教学管理体制显然符合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发展新的需要。

  (三)以激励机制促进学生自我管理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这也牵扯到了一个制度变迁理论,我们也可以将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制度建设与之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也可以让学生进入学校高层,让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可以被学校充分接受,也能使学校决策充分反应民意。通过这种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自我监管,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项目管理的视角下来分析和探讨了当下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也根据其存有的不足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的完善措施,以此促进高校整个的教学管理,使得学生在更加合情合理的环境下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由此可见,中国高校的教学管理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通过教育机关,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相信缺陷和不足会越来越少,从而将其成为促进学校管理制度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1]刘惠玲.项目管理思维下的教学管理工作探索与研究[J].科技视界,20xx,(04):136-137.

  [2]朱珍珍.运用项目管理思维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水平[J].中国集体经济,20xx,(07):62-63.

教育学论文13

  “教育的伟大目标不是装饰,而是训练心灵,使具备有用的能力,而非填塞前人经验的积累”

  ——(美)爱德华兹

  ——题记

  《教育学》是师范类学生的必修课,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觉得收获颇丰。因为李老师的上课风格使我对这门课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也使我不知不觉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很多知识。李老师上课很有特点:一是,李老师上课很有趣、很有吸引力。《教育学》这门课理论知识较多,比较枯燥无味,但是李老师给我们举了很多生活中的有趣,有深意的例子,使我们轻松的理解了这样的内容,并对我们自身也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二是,李老师把我们分成了34个学习小组,上课用问题去引导我们去探索、去思考、去竞争,使我在学习小组中学会了团结、合作、责任等,同时也使课堂变轻松、民主。通过李老师的课,使我对《教育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几个方面便是我的心得体会。

  (一)对《教育学》的认识

  学习之初,通过《教育学》绪论让我了解到: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那什么是教育?在第一章教育的本质中提到,教育分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的基本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之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身体等各个方面得到发展的活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在我认为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在于:第一,学习教育学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培养良好的教师素质;第二,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正确的开展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三,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巩固在职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

  作为一名师范生,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更加深入的理解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意义、教育的价值以及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等。所以感谢《教育学》这门学科对我的帮助。今后我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二)看纪录片《教育能改变吗?》感想

  这个学期,李老师让我们在课堂上看了《教育能改变吗?》前三集,触及了中国式教育的弊病,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唤起了我对教育的思考—中国的教育能改变吗?

  1、第一集《起跑线上》

  当下的中国基础教育,最蛊惑人心的一句话莫过于“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起跑线上的领先,孩子们苦不堪言,家长们疲于奔命。在中国,教育犹如一条环环相扣的生物链,生物链的最高端就是大学,从这个终点,一环一环向前逼近。于是,压力从高中、初中,一直压迫到小学,乃至幼儿园。所有的教育历程,仿佛都成了高考的“预备班”。但是当教育改革正在轰轰烈烈进行的时候却发现我们家长也正忙于“抢跑”、“择校”等等的“揠苗助长”式教育,寄望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确,我国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和贫困地区教育差异这样的问题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家长们希望于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更是无可厚非,但是,赢在起跑线上的好孩子、好学生是我们教育所需要的结果吗?另一方面,这样的教育也并没有培养出杰出人才,并没有解答出“钱学森之问”。而上海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的一问:“教育难道只能把好学生教好吗?”更是让我们震撼于当今我国教育的目的,值得每位家长去反思与思考。赢在起跑线上,不过是走好小学、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好前途的教育之路,但是我们需要自问,这真是孩子们需要的吗?对比日本式教育和汲取日本应试教育的改革经验,我们更加需要坚定我们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使得中国的起跑线教育回归到教育本身,让孩子们发掘自身的潜能和才能,创造性地发展。

  2、第二集《学习革命》

  “学习的革命”,是一句喊了十多年的口号。学习的革命看似是一句颇负震撼力的口号,然而这样一场革命能成功吗?中美教育的对比,也让我们警醒到我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灌输式教育这种教育方法的消极层面,我认为,学习的革命,就是教育方法的改变。虽然基础知识或多或少需要灌输,但“灌输”绝不应该作为教育学生的唯一途径。借鉴美国式创新教育,学习芬兰等国的素质教育,我们应该尝试去改变和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教育现状的创新之路,但是绝不应该将他国的教育模式全盘复制,正如山东省的杜郎口中学的教育模式,即使如今它并不是一个普遍的教育模式,但是学习的革命不正是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不断是尝试的吗?这样的改革是需要一辈甚至是几辈人的共同努力。

  3、第三集《公平之惑》

  30年来,中国的经济改革获得了成功,但是,巨大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以及贫富分化让中国教育面临着公平的难题。农村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教育质量低下,教育薄弱或空壳化。留守儿童、城市中的农民工子弟,这两个群体的命运构成了中国教育公平的新的短板和困境。我国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和贫富地区教育状况差异大,这些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始终困扰着众多地方政府,做不到让每位孩子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也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这并不能成为地方政府开脱的借口,就我观点,如今我国大部分地方政府都倾向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对于教育方面的投资相对比是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而正是在这样一个客观条件下,孩子们的教育就耽误在这杆不公平的天平上。那么关于平衡教育改革与经济发展两者关系,使得发展教育成为各地方政府重视的方面,引起社会各方面关注与支持,进一步优化现有的教育资源配置也将是我国对于存在教育不公平问题的一个切实关键点。对于贫困家庭上学难、农民工子女读书难这些不公平的问题,我认为各级地方政府更应该做好协调和沟通工作,通过两方面的良好沟通,更好地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种相互推诿,耍太极的态度,要切实将使每个孩子都能在一个安详和谐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视为工作问题重中之重。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不应该出现公平之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关乎国运的大事,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孩子?让孩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成长?这需要我们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杜绝一切“换汤不换药”的改革相信改革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三)通过采访教师,学做一名优秀教师

  这个学期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第33学习小组采访了丁秀芳和张晓娟老师,从她们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尤其是对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需要以下几点:

  一、学高为师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教育是用已知的知识去为未来培养人才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所教学科的知识;同时应还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一名知识功底深厚、教育观念、教法灵活的教师,在课堂上方能拔动学生的心弦,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可以深入地展开。任何时候教师的主导作用都是不容怀疑的。要让学生爱学、会学、学会、学好,教师必须爱教、会教,才能教会、教好。

  二、身正为范

  首先来说“为人师表”,不仅指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要为人师表,在衣着打扮,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均要为人师表。学生是一张白纸,他们的未来将描绘成怎样的画面,很大程度上受到老师的影响。因此教师,更应该注重为人师、以身作则。教师真正的权威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更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表率,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必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教师为人师表,应该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形象,这样学生才能更全方位的发展。老师的榜样作用,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学生。

  三、爱岗敬业

  要爱岗敬业,有责任感,也就是要很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工作。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平淡的,然而在这平凡与平淡的背后,却蕴含着无限的艰辛以及丰富的内涵,这需要倾注大量的心血,进行持久不懈的探索。这需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需要对教师这个职业怀有深挚的爱。不论是遇到挫折还是险阻,都决不放手,决不回头。只有热爱,才会全身心投入;只有热爱,才能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握教育真谛;只有热爱,才能担负起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重任。

  四、爱护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要像春天的细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能产生力量。因为爱,自己乐意去做,自己愿做的事不觉得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会把教育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来经营,才会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才会用心来和学生交朋友,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魂的教育过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漫长的人生之旅。雨果说:“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做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我将用花的美丽做叶的事业。

  以上便是我对《教育学》的心得体会,总的来说,我收获到了很多东西,让自变得充实起来,也为我将来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感谢李老师给我们传授了这么多的深刻教育理念,谢谢您!

教育学论文14

  特殊教育学校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特殊学校的课堂教育理念和方法也要不断改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文对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劳动课的意义以及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学的综合实践能力。

  特殊教育学校的主体是身体有一定缺陷或者心理有缺陷的儿童,特殊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对特殊学校的认识也有一定较深,使得那些有缺陷的儿童也能有更好的接受教育的条件。在特殊学校,劳动课程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课程,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从劳动课中发觉更多的乐趣,从而更好地融入到其他课程中。在进行劳动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要做到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特殊学校开设劳动课程的意义

  在特殊学校教育过程中不断拓展课程范围,可以使得学生接受到更多的知识。一方面,可以激发特殊学校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得学生在劳动课上以游戏玩乐的方式学习到一些基础的手工知识,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进行劳动课的各种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劳动技能的提升。劳动课与其他类型的课程不相同,其趣味性更高,理论性不高,因此可以让学生很好地集中注意力。

  开设劳动课程,可以很好地化解学生心中的不良情绪,特殊学校劳动课教学过程的易行性和娱乐性可以让学生放下心中的戒备,真正融入到劳动课程中来。另外,劳动课程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劳动课程往往是要求以分组的方式进行,每个学生都成为一个小团体的组成部分,在特殊学校劳动课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锻炼特殊学校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特殊学校劳动课程教学策略

  特殊学校劳动课教学过程中,趣味性较强,受到很多学生的'喜欢。在特殊学校劳动课教学中,应该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量身定制的教学方法,使得特殊学校生在游戏教学法的过程中爱上劳动课。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特殊学校劳动课程教育是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由于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在特殊学校劳动课程教育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改革,从而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对素质教育以及以学生文本的教育理念的应用,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角色,明确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明确自己作为榜样的角色定位。并且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从而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积极发挥学生在劳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真正爱上劳动课程。

  (二)加强教学情境的设置

  在劳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新媒体等加强劳动课程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将学生引入到相应的劳动课程环境中,也可以设置一些表演场景,并且尽量结合生活设置场景,让学生能够从熟悉的场景中更好地融入到劳动课教学过程中。比如可以设置相应的表演环节,让学生根据情景进行表演,在学生已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基础上,劳动课上可以创设《模拟超市》、《模拟家庭》、《模拟餐厅》等场景,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参与各种劳动。

  (三)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应用

  在劳动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要被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内成员要加强合作,才能共同完成任务,因此劳动课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得学生能够在小组内都得到锻炼,能够在小组内发挥出积极性和自主性。在学生群体中成立学习小组,首先应该要做到对小组成员的合理分配,要对全班的学生进行合理地分配,从而使得各个小组的能力均衡,各个小组中的成员都能够发挥作用。

  首先是在小组的人数上要进行合理地分配,一个小组的人数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一般5个人左右为宜,要根据班级的实际人数对小组人数进行确定。在对小组的成员进行确定的时候,教师应该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明白学生的优势和弱势所在,从而能够进行合理地搭配,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组合在一起,防止小组内出现水平严重不均衡现象,尽量让兴趣相似的同学容聚集在一起,使得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帮助学生能够对具体的教学进行完成。

  其次,要加强合理的劳动任务的设计。劳动任务设计是小组合作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劳动任务应该要包括各种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各种基本的劳动技能,要借助各种劳动任务,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爱好,使得学生在劳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积木做一个帆船模型,但是学生手中没有材料,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找到材料、研究、制作等过程,最终各个小组会交出自己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机会较多,也能极大地锻炼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四)加强课后实践教育

  课堂上的时间有限,为了给学生更多实践练习的机会,应该要将劳动课程应用到课后,在课后加强劳动课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加放松、自在。比如在课后教师可以设置固定的时间,开展劳动课实践,使得学生在课后也能有机会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尤其是对于一些智障儿童,通过课后的各种循序渐进的操作活动,可以对人体的手、脑等进行锻炼,使得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有效地学习,减少学习的障碍,并且还能挖掘出他们的内在潜力,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课后的活动开展过程中,也要融入一些游戏成分,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进行游戏的选择,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观察和评价,从而能够积极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整个班级的学生的劳动水平有一定了解,才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方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劳动技能进行培训,对学生比较薄弱的部分进行加强,提高学生的劳动课实践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特殊学校教育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劳动课是特殊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动脑能力等进行锻炼,从而使得在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可以对自己的综合实践水平进行提升,并且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水平。

教育学论文15

  1. 基于信息视野教育原理的教学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2. 混合式学习模式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

  3. 德育原理课程教学中的教育性思考

  4. 高校教师专业素质发展轨迹

  5.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教育公平研究

  6. 毛泽东学校教育思想研究

  7. 基于社会认同原理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8. 关于呼和浩特市社区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协调发展的思考

  9. 程今吾生活教育思想研究

  10. 基于形式美原理的`中小学教育网站设计的研究

  11. 毛泽东学校教育思想研究

  12. 运用心理学原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3.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失误的思考

  14. 论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管理及对策

  15. 项目反应原理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16. 基于“机器人教育”的幼儿结构游戏设计研究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gongzuojihua/90687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