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中的数学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学作为一种工具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学科的发展中。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谈生活中的数学应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浅谈生活中的数学应用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只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教学才能焕发生命活力。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这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我先给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说:从前,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不断重复”,再举出自然现象“水→汽→云→水”的循环引出“循环”的概念,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2.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和法则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因此概念法则的教学也就必须在生活实际中找到相应的实例,并引导学生从直观入手从而抽象出来,逐步加深理解和运用。例如:在教学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时,学生对于“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中的“工作效率”不易理解。为此,我在教学前,在班里举行了一次口算比赛和跳绳比赛。教学新课时,联系两次比赛活动,学生就非常容易理解“工作效率”这一抽象而又陌生的概念:即指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工作量。这样的“生活教学”例子,通过生活经验验证了抽象的运算,而具体的经验更提炼上升为理论(简便运算的方法),学生容易理解且不易忘记。
让数学回到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有必要的,从而激发其学好数学的愿望。
让数学知识回归学生生活
学习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知识也只有运用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的情境。例如,在学习了利息后,让学生去银行了解利息、利息税等有关知识,让学生当家长的.小参谋:家中多余的钱怎样存最合算?并帮助家长计算利息和利息税。
2.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3.加强操作,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
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于实践。
我们经常看到由于学生的感性知识缺乏,出现不符合客观生活实际的数量意识。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更要注重联系实际,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通过上述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学生获得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在这个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测量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实际运用。
学习了平均数问题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专题,展开活动。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实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从而不断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拓展:浅谈如何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去
作为一位数学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怎样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数学,理解数学,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智力,和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有意义。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一、故事导入——用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选择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的实例,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所以他们很快地就投入到迫切要求学习新知的情境中来。
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知——让学生感悟生活时刻离不开数学
虽然现在的各种数学教材中,已经注意编排了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较为密切联系的内容,但数学课本是数学符号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色彩,缺乏变化。对现阶段的教育体系而言,课堂教学还是无法脱离教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说还是生存于书本的世界,远离于现实,这样只会让学生越来越感到数学的枯燥乏味。想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教师就应该通过对学生特点的分析,把握他们的心理,结合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中的现象,并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中。一节课的时间让同学们自主交流,我提出讨论题:如果我们生活不用数学会是怎么样的情境?讨论题一出来,有的同学说,如果没有数学,我们怎么打电话呀?有的同学说,如果没有数学,大家怎么知道一天该怎么安排呀?有的同学说,如果没有数学,我们怎么买东西呀?有的同学说,如果没有数学,科学家怎么进行发明创造呀……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三、应用新知——师生共同探索学生现实生活
师生共同探索学生现实生活,教师的作用十分关键,对于教师来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留足思维的空间,要由关注教材、关注教案转向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和发现学生,教师要成为教学过程中生成信息的“重组者”。
在课例研究《搭配中的学问》中,汇报展示的过程是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一起经历了从无序的摆到有序的摆的过程,学生逐步掌握了按顺序摆的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存在困难,我们采用了教师启发、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过程。通过竞赛的方式到讲台展示作品,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促进全班分享交流。通过学生智慧的碰撞,探索出用连线的方法记录搭配。教师顺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连线,探索其中隐藏的乘法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搭配中学问的丰富有趣。在整个磨课的过程中,学生生成的资源是不一样的,作为教师要抓住学生有价值的生成,把这种生成变成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生成信息的“重组者”。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gongzuojihua/855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