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工作计划

从索绪尔的语言观角度浅谈英语学习

从索绪尔的语言观角度浅谈英语学习



从索绪尔的语言观角度浅谈英语学习

  摘 要:在英语成为全球通用语言的大背景下,我国的英语学习也大规模地进行着。在我国的英语教学取得一定成就的情况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而索绪尔的语言系统观、语言的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的理论对英语教学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借助这些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开展英语教学工作,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英语教学;联想关系;言语;语言系统观

  在我国,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发展迅速,具有基本的英语能力越来越成为社会的需求。因此,英语教学也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的教与学,如何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能力,都成为英语教育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索绪尔德语言观对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一、索绪尔的语言观

  (1)语言和言语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是瑞士语言学家,祖籍法国,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奠基者。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之父,他把语言学塑造成为一门影响巨大的独立学科。他认为语言是基于符号及意义的一门科学,现在一般通称为符号学。索绪尔把言语活动分成“语言”和“言语”两部分。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它不受个人意志的支配,是社会成员共有的,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他指出人类生来就具有语言习得机制。言语是言语活动中受个人意志支配的部分,它带有个人发音、用词、造句的特点。但是不管个人的特点如何不同,同一社团中的个人都可以互通,这是因为有语言的统一作用的缘故。索绪尔进而指出,语言有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因此语言研究又可以分为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内部语言学研究语言本身的结构系统,外部语言学研究语言与民族、文化、地理、历史等方面的关系。而本文所要研究的正是由于个人差异、民族、文化、历史和地理的差异对语言习得所产生的影响。

  (2)语言的系统性

  语言的单位都是一定系统里的成员,本身是什么,要由它在系统里所处的地位决定,即由与其他要素的关系来决定。这地位或关系就是它在系统中的“价值”。

  (3)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

  索绪尔指出,语言中的关系有“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两类。句段关系指语言的横向组合。联想关系由心理的联想而产生,指语词的纵合聚合。索绪尔揭示的两类关系,代表纵横两条轴线,成为每个语言单位在系统中的坐标。

  二、我国英语学习现状

  在我国,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习者多半是到达一定的年龄,并且是在教室这种较正规的场合进行的,所处的交际场景也是教师或者教科书上设计和设想出来的。在这种虚拟的场合中,学生使用目标语的机会也就不一定很多。因此二语习得者很少处于第二语言环境,更少会使用第二语言进行真实的交际。有的英语学习者忽视了语言最初的作用,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单词、语法和各种规则,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机械的学习,以达到考试高分的目的,但是却忽视了语言本身的灵活性和变化性。这样的学习和教学脱离了生活和实际,那么语言也就失去了意义。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英语教学就需要借助一些语言习得理论来指导教学,尽量多为学生创造语言习得的条件,使英语教学更加符合语言学和学生心理。

  三、索绪尔的语言观对英语教学的启发与指导

  (1)因材施教与培养兴趣并重

  索绪尔的关于“言语”的理论中指出人类的

  言语活动会受到个人意志的影响。对于我国广大的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作为第二种语言进入到学习者的生活当中,必然会受到不同的影响。心理学上认为人的记忆容量是无限的,但是每次可记忆5-9个组块。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同的人在学习同一种语言时,有的人可以快速记忆语言点,有的人却反复记忆却得不到意料中的效果。这也就是说,在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将词汇、语义、句法进行关联和组块,从而便于识记和使用。例如:

  Train bus

  boat ship ↑ plane flight

  Sea← Land →air

  fish ↓ bird

  animal plants

  这样看来,善于应用记忆识记组块规律的人就可以减轻自己的记忆负担,从而在英语语言习得过程中更加轻松的识记词汇和短语。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加强组块化教学,将有关联的,有意义的知识点集中进行教授,这样就便于学生识记和使用。个人意志的不同还表现在个人对于英语语言学习的兴趣和态度的不同。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培养对英语语言和英语文化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兴趣大,则学习热情高。对英语学习兴趣浓厚的人,不管在哪里,总能在生活中发现学习英语的素材并且不断向有利的学习环境靠近,会抓住每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去充实自己,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断地涌现出极高的热情和极大的好奇心,这会趋势他们在语言习得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立的,需要学习者不断地大量地接触与英语相关联的人、事和物,不断建立起自己与英语之间的关联,从而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有人喜欢看影视剧,就通过观看美剧、英剧来锻炼自己的听力能力;有人喜欢关注军事、政治,就通过观看新闻和相关英文杂志来了解最新讯息,以此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有人喜欢与人交流,就通过接触英美人群来练习自己的口语能力。因此,英语教学不可以一刀切,可以通过让学生广泛接触来培养学生的兴趣,以此来达到不断提高英语能力的目的。总之,善于将自己的兴趣与英语学习相结合的人能够持续地进行学习,并且不断地取得进步。

  (2)培养学生的语言系统观

  索绪尔的语言系统观指出语言单位的意义取决于它在语言系统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和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例如:英语中的“soft”一词,在不同的语句中,具有不同的意义:

  1.Choose a soft, medium or firm mattress to suit their individual needs. (柔软的)

  2.She sighed, then continued in a soft, calm voice. (温柔的)

  3.There was a soft tapping on my door. (轻轻地)

  4.When he woke again he could hear soft music. (轻音乐)

  从以上四个例句中可以看出“soft”一词在不同的句子当中具有不同的语义。学生在学习和理解“soft”这一词汇时,就应当把握句子的全局,通过“soft”与其他词汇之间的关联和在句子中间所起的作用来灵活地赋予“soft”这一词的语言意义。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当加强对学生的语言系统观的培养。在学习到新的词汇时,应当培养学生在句子中,段落中加强对词汇的理解,而不是一味地机械地去记忆词汇的意思。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英语语言学活,才能在阅读,交际中更加灵活地应用所学到的词汇知识。

  (3)语言学习与生活体验相关联

  语言学习的目的是进行阅读、交流和沟通,而交流沟通是发生在实际生活当中的人类活动。人类之所以可以顺畅地进行交流,除了语言本身的作用,还有相似的生活体验。因此,英语的学习和使用离不开生活体验。索绪尔所提出的语言的联想意义是有心理的联想而产生的,也正是如此。例如,There is a woman and a man standing before the clergy. The clergy ask them that whether they are willing to be the half of theeach other or not. The man and the woman all said,“yes, I do!” Then they exchanged the ring with each other. Lastly, the clergy declared that they are the husband and wife.

  在看到这样的描述以后,很多人都会想到这是描写婚礼场景的段落。这正是索绪尔所提出的语言联想关系的理论。人们在看到这一段话以后,就会在头脑中根据自己的已知经验进行联想,从而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所听到或者看到的语言进行联系,最终明白语言所要表达的实际意义。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学会将生活体验与语言学习相结合,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语言意义。由于英语文化和我国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多接触和感受英语文化,以便更好地进行英语的学习和使用。

  (4)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什么才是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但一个学生能说,敢说,感到轻松愉快的环境势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一些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进行交流,教师也应当不断地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勇气。学习者之间也应当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学习,以创造一个人人学习,人人进步的英语学习环境。

  四、总结

  英语语言教学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语言的学习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索绪尔的语言观理论对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语言是系统的,是生活的,是发展变化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具有这样的意识,才可以让英语教学和学习活起来,英语才不是一种死板的符号,而成为人们交流的工具。

  参考文献:

  [1]索绪尔著,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特伦斯·霍克斯著,瞿铁鹏译.结构主义和符号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3]杨敏,试论语言思维[J].外语学刊,2004(6).

  [4]李鑫华,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的思考[J].外国语言文学,2005(1).

  [5]聂志平.关于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的两个问题[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