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工作计划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为此需要好好地写一份计划了。好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慢性病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为进一步做好慢病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工作,进步慢病的管理率和规范管理率,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规范》结合我中心的实际情况,特制定20xx年慢病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扎实展开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高血压和糖尿病登记建档率达70%以上,规范化管理率达80%以上,控制率30%以上;建立自我管理小组并规范展开自我管理活动覆盖率达30%以上;门诊35岁以上救治测血压覆盖率100%,慢病监测报告率达95%以上,纳进管理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健康体检率达95%以上,高危人群主动监测和核心指标监测覆盖率100%。
(一)高血压工作目标
1、发现并登记高血压患者800余名;
2、对最少700名以上的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其血压控制率≥60%;
3、发现并最少登记高危人群100名;
4、高危人群每一年最少测血压1次的比例达50%;
5、高危人群的干预有记录及效果评价;
6、35岁以上居民每一年最少测1次血压的比例达60%;
7、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达60%。
(二)糖尿病工作目标
1、发现并最少登记糖尿病患者240名;
2、最少对其中200名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血糖控制率达60%;
3、发现并登记高危人群30名,每一年最少测1次血糖的比例达40%;
4、高危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达60%;
5、对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有记录和效果评价;
6、居民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50%。
二、主要内容和工作任务
1、高危人群发现和干预:进一步加强门诊35岁以上救治测血压登记制度,门诊测血压覆盖率100%,测血压登记率达100%,测血压信息和慢病患者救治信息利用率95%以上;以社区、村卫生室为单位,完成辖区内慢病高危人群主动监测和核心指标监测工作,及时发现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早管理、早控制。
2、患者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登记建档率达70%以上,建卡率100%;随访服务以门诊随访为主,进户随访为辅,认真做好已建档慢病患者的常规管理,每一年提供很多于4次随访服务,随访服务信息真实;继续展开慢病患者自我管理活动,巩固20xx年慢病自我管理活动成果,规范展开自我管理活动辖区覆盖率达30%以上,自我管理活动信息利用率100%,进步管理质量;对纳进管理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可与65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或随访服务相结合;做好慢病患者系统化、规范化、动态化管理,规范化管理率达85%以上,血压和血糖控制率达30%以上。
社区慢病管理工作计划:
1、社区卫生服务站应设兼职人员负责慢性病管理工作,有社区站—居委会防治网络。
2、根据社区普查结果,建立社区站慢病统计学资料,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3、按要求免费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对于慢性病人实行分类管理,定期入户访视,并有详细的记录。有条件的可实行微机管理。
4、社区卫生服务站有进行防治慢性病的宣传场所,应有黑板、桌椅、录音机、电视等必备的`宣教设备。
5、社区卫生服务站针对不同人群定期举办慢病防治知识讲座;针对不同人群开展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活动;要有详细的记录;定期发放慢性病宣传材料。
6、社区卫生服务站应开设慢性病咨询电话热线。
7、社区内应有体育锻炼场所,针对不同居民制定相应的体育锻炼计划,组织慢性病人开展相关的健身活动。
8、建立慢性病各项工作登记记录,并按要求统计上报。
一、工作目标
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进行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实行接诊制度,对辖区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高血压患者每3月随访一次,糖尿病患者每季度随访一次,随访工作必须落到实处。正确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并进行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慢性病患者管理率达30%以上,控制率达60%以上。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对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登记建档工作,制定慢病管理工作制度。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我院为核心,村卫生室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各村卫生室随访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糖尿病、重型精神病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达到40%;2、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
三、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工作制度;对社区一般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社区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1、高血压、糖尿病的检出
利用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社区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登记
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建档并规范化管理。
3、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收集详细的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行临床评估,实行分级管理和随访。对高血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方案和非药物治疗方案。
4、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综合治疗方案,判断患者需要的管理类别进行随访和管理,对糖尿病患者实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当患者出现符合转诊情况的病情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村卫生室,继续治疗和随访。帮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支持。
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给与健康方式的指导,定期测量血压,血糖。
四、一般人群的健康促进
根据人们的健康需求,在我乡广泛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社区人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
1、在我院及村卫生室建立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橱窗,每2月更换1次内容,制作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单,通过居委会、医疗站点等发放给社区人群。
2、在辖区每月举办一次高血压、糖尿病知识讲座和健康生活方式讲座、义诊等活动。
3、在辖区各村开展免费测血压、血糖活动。
五、评估
1、过程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建档动态管理情况,高血压、糖尿病随访管理
开展情况,双向转诊执行情况,35岁患者首诊测血压开展情况,就诊者的满意度等。
2、效果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血压、糖尿病相关危险行为的改变率,高血压、糖尿病的血压、血糖控制情况和药物规范治疗情况。我院负责对辖区内的村卫生室督导和考核,考核意见及时反馈到被检单位,以便及时改进工作。
XXX镇卫生院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慢性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而慢性病的.防治的重心则在社区,慢性病的社区预防是慢性病防治最有效的手段,社区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慢性病防治的效果。我院要充分认识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性,将慢性病防治工作纳入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的考核目标,创造支持性的环境,走“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道路。根据阿左旗慢性病防治相关文件的要求,特制定今年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2、建立居民35岁以上首诊量血压制度。
3、加强村级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我院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村卫生室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我院随访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糖尿病档案管理体系。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大于5%;
2、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
三、高血压工作目标
1、发现及筛查登记高血压患者;
2、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管理率>60%,`其血压控制率≥60%;
3、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达60%。
四、糖尿病工作目标
1、发现并登记糖尿病患者;
2、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管理率>30%,血糖控制率到>50%;
五、实施计划建立慢病网络直报系统和工作制度;对社区一般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社区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一、工作目标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对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登记建档工作,制定慢病管理工作制度,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基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我院为核心,村卫生室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县疾控中心管理、评价我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各村卫生室随访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基层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糖尿病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基层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达到90%以上;
2、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
三、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工作制度;对基层一般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基层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1、高血压、糖尿病的检出
利用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基层卫生院的诊疗、基层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登记
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建档并规范化管理。
3、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收集详细的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的要求进行临床评估,实行分级管理和随访,并填写《基层高血压患者管理卡》。对高血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方案和非药物治疗方案。当患者出现《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规定的情形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性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村卫生室(站)继续治疗、随访。帮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技术支持。
4、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综合治疗方案,判断患者需要的管理类别进行随访和管理,并填写《基层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对糖尿病患者实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当患者出现符合转诊情况的病情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村卫生室(站)继续治疗和随访。帮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支持。
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1、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和检出。
按照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通过日常诊疗、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
2、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和干预
对高危人群采取群体和个体健康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对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给与健康方式的指导,定期测量血压,血糖。
基层一般人群的健康促进。
根据基层人群的健康需求,在基层广泛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基层人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
1、在我院及村卫生室建立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橱窗,每2月更换1次内容,制作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单,通过居委会、医疗站点等发放给基层人群。
2、在辖区每月举办一次高血压、糖尿病知识讲座和健康生活方式讲座、义诊等活动。
3、在辖区各村开展免费测血压、血糖活动。
四、培训
按照《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对村卫生室医生进行培训,以提高对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质量。
五、评估
1、过程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建档动态管理情况,高血压、糖尿病随访管理开展情况,双向转诊执行情况,35岁患者首诊测血压开展情况,就诊者的满意度等。
2、效果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血压、糖尿病相关危险行为的改变率,高血压、糖尿病的血压、血糖控制情况和药物规范治疗情况。
六、督导和考核
1、我院负责对辖区内的村卫生室(站)督导和考核,考核意见及时反馈到被检单位,以便及时改进工作。
2、各村卫生室(站)要制定内部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等规章制度,加强自我检查。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慢性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而慢性病的防治的重心则在基层,慢性病的基层预防是慢性病防治最有效的手段,基层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慢性病防治的效果。为此我院将慢性病防治工作纳入基层年度考核目标,创造支持性的环境,走“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道路。根据上级慢性病防治相关文件的要求,特制定今年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对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登记建档工作,制定慢病管理工作制度,报告制度和奖惩办法,并每月开展自查,责任落实到人。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基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以及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我院为核心,乡村医生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县疾控中心管理、评价我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各乡村医生随访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及大众宣传,普及基层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慢性病病例实行网络直报,一周内网上卡片录入及时,审核未通过的个案及时调查核对。同时每月8日按时上交各类慢性病卡片。对本辖区内的慢性病病例,及时做好初访并录入。平时注重数据维护,做好死亡补发病及查重工作。
7、掌握辖区人口出生、死亡等基础资料,每月收集整理并实行网络直报,对审核未通过的个案及时调查核对。同时每月8日上交上月死亡医学证明书。
8、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糖尿病档案管理系统,应有随访记录。
二、实施方案
建立慢病工作制度;对基层一般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基层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1、高血压、糖尿病的检出
利用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基层卫生院的诊疗、基层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登记
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建档并规范化管理。
3、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收集详细的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的要求进行临床评估,实行分级管理和随访,并填写《基层高血压患者报告卡》。对高血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方案和非药物治疗方案。当患者出现《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规定的情形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性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村保健站继续治疗、随访。帮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技术支持。
4、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综合治疗方案,判断患者需要的管理类别进行随访和管理,并填写《基层糖尿病患者报告卡》。对糖尿病患者实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当患者出现符合转诊情况的病情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村保健站继续治疗和随访。帮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支持。
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1、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和检出。
按照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通过日常诊疗、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
2、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和干预
对高危人群采取群体和个体健康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至少半年随访管理一次,开展健康教育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对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给与健康方式的指导,定期测量血压、血糖。
三、基层一般人群的健康促进
根据基层人群的健康需求,在基层广泛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基层人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
1、在我院及村保健站建立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橱窗,每2月更换1次慢性病健康知识宣传内容,制作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单,通过居委会、保健站等发放给基层人群。
2、在辖区各村每季举办一次高血压、糖尿病知识讲座和健康生活方式讲座、义诊等活动。设立高血压、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的三个村每2个月举办一次活动。
3、在辖区各村开展免费测血压。
四、培训
按照《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对村保健站的医生进行业务培训,至少半年一次,以提高对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质量。
五、评估
1、过程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建档动态管理情况,高血压、糖尿病随访管理开展情况,35岁患者首诊测血压开展情况等。
2、效果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血压、糖尿病相关危险行为的改变率,高血压、糖尿病的血压、血糖控制情况和药物规范治疗情况。
六、督导和考核
1、我院负责对辖区内的村保健站督导和考核,考核意见及时反馈到被检单位,以便及时改进工作。
2、社区慢性病管理考核要求:
利用各种形式宣传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病健康知识,通过健康教育,使居民血压知晓率≥70%。
实施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制度,要求首诊测压率≥95%。
对筛查出的高血压高危人群进行登记与干预,要求登记数不少于门诊血压异常数,干预率≥60%。社区高血压患者发现率≥12%,对高血压患者实行分级管理,随访频次根据危险分层确定,做好患者的随访记录,要求管理率≥95%、规范管理率≥80%、血压知晓率≥70%、服药率≥60%、血压控制率≥50%。
对筛查出的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登记与干预,干预率≥60%。社区糖尿病患者发现率≥20%,对糖尿病患者实行分级管理,随访频次根据危险分层确定,做好患者的随访记录,要求管理率95%,规范管理率80%以上,药物治疗率70%以上,血糖控制率60%以上,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死亡率逐年下降。
对医院监测的脑卒中、肿瘤、冠心病患者进行登记,社区登记数量不少于中心反馈数,登记率100%,每季开展随访一次。
对20xx年首次诊断的肿瘤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调查,填写调查表,要求调查率100%。
积极开通短信提醒平台,通过短信群发方式提醒患者前来接受随访,70岁以上老年人或行动不便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实施主动性入户干预,入户管理率≥90%。
组织责任医生进行培训,每半年不少于1次,收集培训资料,首次培训进行考核,要求合格率≥90%。
及时收集、整理社区慢病管理季报表,于每季度次月5号上报疾控中心,报表内容真实准确。
3、慢性病监测考核要求:
对本辖区内的慢性病病例,及时做好初访并录入。平时注重数据维护,做好死亡补发病及查重工作。漏报率≤5%、报卡及时率≥95%、初访及时率≥95%。
慢性病发病报卡填写完整,字迹清晰可认。
对网络系统提示需随访病例及时做好随访并录入。
根据浙江省公共卫生监测方案要求,每3年将开展1次居民慢病监测漏报调查和成人行为危险因素调查,各监测点应配合完成资料收集,质量符合要求。
4、全人群出生、死亡监测考核要求:
要求报告率达100%,报告及时率≥95%。(有接生资格的医疗单位及时上报本院接生的所有出生个案,无资格接生的医疗单位每月仅上报本地户籍在桐乡市范围以外出生的卡片,网上录入及时,内容填写完整准确。)
出生、死亡卡片内容填写完整,字迹清晰可认。
为全面推进学生的健康工程,结合本班教育的特点,落实与加强慢性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认真组织实施慢性病防控措施,特制定慢性病防控计划如下:
一、广泛宣传,开展教育活动,提高自我防病意识。
为提高学生特别是慢病高危人群的.自我防病能力,根据校内慢性病高危人群特点,利用各种形式如讲座、健康专栏等,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
二、切实上好健康教育课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落实计划、教材、课时,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2. 认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工作,在各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 积极认真学习钻研教材,制定好教学计划,上好每周的心理、健康专题晨会,对学生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知识宣传,保证每学期8-9学时。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教育活动
1、学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其危害,掌握防控方法,加强对示范创建的认识。
2、开展“小手拉大手”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宣传活动。
3、通过告家长书、校讯通等加强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知识宣传。
4、以校讯通、班级黑板报为平台,营造良好的健康教育氛围。
5、利用主题班队会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教育活动。
6.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知识讲座,提升家长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知识的认识,积极参与社区健康教育互动活动,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三方合力,建立持久、和谐的健康互动关系,增强全民意识。
7、关注特异体质和特殊疾病学生,针对学生自身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四、进一步落实阳光体育运动
1、扎实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安排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2、重视体育工作,上好体育课、组织好大课间及体育活动,冬季长跑等。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
3、积极参加校级春季田径运动会。
五、做好学生的身体健康监测和疾病预防工作
1、积极配合卫生部门,认真组织学生进行体检。
2、根据体检汇总报告,发现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常见病的发生,做好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对学生中常见病、多发病,如近视、龋齿、肥胖、营养不良等,加强监测,做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和矫治工作。
3、加强体育锻炼,积极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汇总、上报等工作。
六、加强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检查
1、加强健康教育计划制定、备课、考核等方面的检查。
2、进行健康知识竞赛,利用好网络平台,参加“健康教育网络竞赛”。确保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不低于8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慢性病在我国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慢性病在我国主要有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骨质疏松等。为加强慢性病管理,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1、开展社区疾病调查工作,了解本辖区内慢病人数及分布并建立档案。
2、重点对高血压、冠心病加强管理,对就医的'高血压、冠心病病人随时建立档案。
3、为社区内35岁以上人群进行免费查体,进一步筛选高血压及冠心病病人,并进行微机管理。
4、对高血压及冠心病病人进行监测及治疗,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心电图及血压控制在最佳水平,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为高血压病人免费测血压,对冠心病病人发放优惠卡,实行心电图检查半价等措施。
5、定期访视(包括入户访视、电话访视),对冠心病及高血压病人随时了解他们的病情。
6、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对就诊的病人随时进行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并通过“健康教育专栏”进行宣传高血压、冠心病的有关知识,增进居民防病治病意识。
7、定期开展高血压、冠心病专题讲座,参加对象为高血压及冠心病病人。
8、通过健康教育等措施对边区居民进行行为干预,使之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宣传戒烟、少量饮酒、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等。
9、年终对开展的工作进行评估总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慢性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而慢性病的防治的重心则在基层基层,慢性病的基层预防是慢性病防治最有效的手段,基层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慢性病防治的效果。为此我院将慢性病防治工作纳入基层卫生室的考核目标,创造支持性的环境,走“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道路。根据上级慢性病防治相关文件的要求,特制定今年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对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登记建档工作,制定慢病管理工作制度,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基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我院为核心,村卫生室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县疾控中心管理、评价我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各村卫生室随访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基层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糖尿病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基层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达到90%以上。
2、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
三、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工作制度;对基层一般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基层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1、高血压、糖尿病的检出
利用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基层卫生院的诊疗、基层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登记
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建档并规范化管理。
3、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收集详细的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的要求进行临床评估,实行分级管理和随访,并填写《基层高血压患者管理卡》。对高血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方案和非药物治疗方案。当患者出现《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规定的情形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性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村卫生室(站)继续治疗、随访。帮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技术支持。
4、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综合治疗方案,判断患者需要的管理类别进行随访和管理,并填写《基层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对糖尿病患者实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当患者出现符合转诊情况的病情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村卫生室(站)继续治疗和随访。帮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支持。
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1、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和检出
按照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通过日常诊疗、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
2、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和干预
对高危人群采取群体和个体健康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对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给与健康方式的指导,定期测量血压,血糖。
基层一般人群的健康促进
根据基层人群的健康需求,在基层广泛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基层人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
1、在我院及村卫生室建立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橱窗,每2月更换1次内容,制作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单,通过居委会、医疗站点等发放给基层人群。
2、在辖区每月举办一次高血压、糖尿病知识讲座和健康生活方式讲座、义诊等活动。
3、在辖区各村开展免费测血压、血糖活动。
四、培训
按照《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对村卫生室医生进行培训,以提高对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质量。
五、评估
1、过程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建档动态管理情况,高血压、糖尿病随访管理开展情况,双向转诊执行情况,35岁患者首诊测血压开展情况,就诊者的满意度等。
2、效果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血压、糖尿病相关危险行为的改变率,高血压、糖尿病的血压、血糖控制情况和药物规范治疗情况。
六、督导和考核
1、我院负责对辖区内的村卫生室(站)督导和考核,考核意见及时反馈到被检单位,以便及时改进工作。
2、各村卫生室(站)要制定内部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等规章制度,加强自我检查。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慢性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而慢性病的防治的重心则在基本卫生服务,慢性病的预防是慢性病防治的效果。我院充分认识到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性,目前已将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工作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重点,指派专人管理,成立慢病组等多种方法。特制定今年慢性病管理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1、完成20xx年3月31号高血压1938人,12月31号完成3230人。
2、完成20xx年12月糖尿病建档数538人。
3、安排公共卫生小组轮流下乡免费测量血压和利用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35岁以上慢性病筛查体检等多种方式,早起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4、通过电话指导、入户访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基本信息、门诊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制度等,加强辖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空置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慢性病管理健康档案,辖区服务人口建档率达35%;
2、建立完整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年检记录、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
三、高血压、糖尿病工作目标
1、新发现病至少建档高血压患者20xx名,糖尿病患者200名;
2、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其血压控制率≥70%;血糖控制率≥65%;
3、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测4次高血压的比例达50%;
4、对高危人群的干预有记录及效果评价。
根据《成都市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实施方案》及创建“全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放空示范区”工作要求,20xx年我镇将开展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结合我镇实际工作要求,特制定今年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
1、以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为载体,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纳入管理,在全镇范围内建立社区自我管理小组。
2、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使慢性病患者获得健康知识,逐步实现自我管理,促进群众建立有效的健康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及控制,延缓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工作安排
1、选取村按照各村组推荐的原则,拟成立3个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
2、成立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以确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为选取对象,发出邀请信,每个小组至少8名组员,可按照条件许可适当增加人员,由医院负责组织成立。每个小组设立组长1名,要求具备一定的文化程度、组织能力和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医院落实一名技术指导医生,负责对小组的工作指导。
3、开展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
每个自我管理小组每年至少开展活动6次,原则上每2月一次,每次一小时左右。活动内容以高血压、糖尿病等自我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指导手册、指南)等为主,活动以医院专业人员就活动内容向自我管理小组进行培训。每次活动前由组长张贴本次活动内容和时间安排,组员通过活动中相互交流讨论,结合医务人员服务,使自我管理逐步得到实施,活动结束后对组员进行健康状况及自信心测评。
三、工作要求
1、每次活动后做好活动登记;活动过程中的指导资料、问卷调查资料,组员个人资料、影像资料等要注意收集、整理、归档
2、及时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制定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并报新津县疾控中心。
四、考核
1、依据:由上级制定的工作考核为标准。
2、方法:自查(计划执行情况)、问卷调查(知识与行为)、访谈或座谈。
3、内容:年度工作计划、各小组活动计划完成情况;个人健康状况评价(培训前、培训后);参与率、用药规范率、空置率(前后数据对比)等。
为认真贯彻落实慢性病防治工作总体要求,积极参与创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结合学校教育的特点,落实与加强慢性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服务入手,认真组织实施慢性病干预项目,特制定20xx年工作计划。
一、建立组织、完善网络、落实责任
为加强对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的领导,我校专门成立了慢性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协调;责成专门科室负责项目工作的组织落实。开展综合防治工作具体安排、业务指导、人员培训、质量控制、检查考核等。将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等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明确了各处室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与任务,从而建立起了上下贯通、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的慢性病防治网络和工作队伍。
二、摸清底数、建档建卡、实施干预管理。
为了实现对慢性病患者的干预与管理,采取多种途径发现慢病患者。通过每年一次的师生体检,及时统计,对确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然后报镇人民医院及时建档管理。之后,配合镇人民医院医生严格按照防治方案相关要求及患者的临床评估级别、类别制定个体化随访管理方案,实行分类、分级、动态管理与干预,填写慢病管理卡(册)。
我校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干预措施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二是要求患者定期随访指导,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用药情况,复查或了解患者血压或血糖控制水平,督促其坚持用药,并根据治疗效果给予相应指导,同时填写慢病管理手册和管理卡;三是实施面对面干预,针对每名患者的病情及其主要病因进行面对面、个体化干预,如指导其戒烟限酒、低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以及盐勺、油壶的具体使用方法等;四是开展防治知识讲座,定期邀请专业人士为师生进行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讲解相关防治知识并接受咨询。
三、广泛宣传,开展教育活动,提高自我防病意识。
为提高广大师生特别是慢病高危人群的自我防病能力,根据校内慢性病高危人群特点,利用各种形式如广播、讲座、健康专栏等,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全面落实健康教育课,保证每学期8-9学时,结合地方及学校特点,保证有2课时的慢性病防治健康内容。有统一教案、有教师、有考核。
四、积极争创示范食堂、示范单位活动。
对照《xx省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积极争创示范单位和示范食堂,试行在食品加工中推行“食品营养成分标签”。按照职责分工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大众自我防范和保健能力。
五、开展“小手拉大手”慢性病防控知识宣传活动。以“走家庭、走社区”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以校园网、宣传展板、家长会等为宣传平台,让学生及家长在学习生活中更便捷、更自觉地提高对慢性病的认识,形成学校、家长、社区的三方全力,建立持久、和谐的健康互动关系。
六、改善师生教学、学习条件,经常督促学生学习习惯。
努力改善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硬件条件,保证空气清新,无噪音,光线充足,学具合格,课桌椅可调,教室微小气候定期监测。要求教师经常性督促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注意书写要求,坐姿正确等。
七、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认真组织好阳光体育一小时活动,保证时间,保证项目,要有检查,要有成效。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重视学校体育工作,上好体育课、组织好大课间及体育活动,冬季长跑等。
八、做好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对学生中常见病、多发病,如近视、龋齿、肥胖、营养不良等,加强监测,努力实施矫治计划。
当今世界慢性病已成为健康杀手,慢性病的防治刻不容缓。我校把慢性病的宣传、防治工作提到一个重要的高度,把慢性病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教学计划,扎实开展,注重考核检查,学校教学、德育、后勤等各部门分工负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慢性病最好的治疗就是预防,学校进一步强化对广大师生的健康教育宣传,做好师生体质健康监测,大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制定了预防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提高学生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建立有利于慢性病防治的校园环境,纠正不良生活行为,提高全校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控制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趋势,改善生活质量,建立符合实际的慢性病综合防治机制。
二、组织机构
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成立慢性病综合防治领导小组,名单如下:组长:张合顺(校长)
副组长:杨国生陆志才吴爱忠
成员:吴冬晖、华杰、郑锁荣、曹中华
郑卫国、杨月华、贡振华、杭云震
三、主要工作
一、广泛宣传,开展教育活动,提高自我防病意识。
2、危险因素监测
制定危险因素监测实施方案,对门诊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登记,将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并上报。
(三)健康状况调查
掌握辖区人口自然情况及慢性病患病与发病资料,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价,做出社区诊断报告。
(四)慢性病管理
1、高血压患者管理
接诊医生对35岁以上病人测量血压,并登记其基本资料,要求首诊测血压率达到100%;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制定完整的诊疗方案;分组管理定期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等,半年对高血压管理和控制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和评价。
2、糖尿病患者管理
对糖尿病高危人群测量血压和血糖,并将筛查结果进行登记。规范管理糖尿病患者,分类管理定期随访,监测血压和血糖,指导患者药物治疗和非药物干预等,半年对糖尿病管理和控制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和评价。
(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根据本社区慢性病发病情况及存在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讲座、咨询等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以进一步普及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增强广大居民的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开展高血压和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各2次以上/年,同时利用高血压日、脑卒中日、心脏病日、糖尿病日和世界卫生日等进行主题宣传活动,提倡健康生活方式,降低患病风险,及时上报宣传总结和照片。
三、社区诊断报告
收集、汇总本社区的自然情况,了解辖区主要的健康问题和卫生服务利用情况。
四、业务培训
定期开展对本社区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相关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慢性病防治工作质量。
五、工作检查
六、每月开展自查,及时发现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加以解决。
七、报表按时上报半年慢病防治工作报表
八、工作总结
及时汇总全年慢性病防治工作情况,填写《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管理档案》。并于20xx年1月20日前上报并备份存档。
一、工作目标
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进行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实行接诊制度,对辖区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高血压患者每3月随访一次,糖尿病患者每季度随访一次,随访工作必须落到实处。正确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并进行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慢性病患者管理率达30%以上,控制率达60%以上。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对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登记建档工作,制定慢病管理工作制度,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
式,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我院为核心,村卫生室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县疾控中心管理、评价我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各村卫生室随访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糖尿病、重型精神病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社区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达到40%;
2、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
三、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工作制度;对社区一般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社区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1、高血压、糖尿病的检出
利用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社区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登记
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建档并规范化管理。
3、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收集详细的`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的要求进行临床评估,实行分级管理和随访,并填写《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卡》。对高血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方案和非药物治疗方案。当患者出现《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规定的情形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性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村卫生室继续治疗、随访。帮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技术支持。
4、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综合治疗方案,判断患者需要的管理类别进行随访和管理,对糖尿病患者实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当患者出现符合转诊情况的病情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村卫生室,继续治疗和随访。帮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支持。
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给与健康方式的指导,定期测量血压,血糖。
三、社区一般人群的健康促进
根据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在社区广泛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社区人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
1、在我院及村卫生室建立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橱窗,每2月更换1次内容,制作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单,通过居委会、医疗站点等发放给社区人群。
2、在辖区每月举办一次高血压、糖尿病知识讲座和健康生活方式讲座、义诊等活动。
3、在辖区各村开展免费测血压、血糖活动。
四、评估
1、过程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建档动态管理情况,高血压、糖尿病随访管理开展情况,双向转诊执行情况,35岁患者首诊测血压开展情况,就诊者的满意度等。
2、效果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血压、糖尿病相关危险行为的改变率,高血压、糖尿病的血压、血糖控制情况和药物规范治疗情况。我院负责对辖区内的村卫生室督导和考核,考核意见及时反馈到被检单位,以便及时改进工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疾病谱发生明显变化,慢性病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第一大杀手,诸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是我国乃至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吞噬着数百万的生命。
因此,慢性病的防治和自我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而慢性病的防治的重心则在基层,慢性病的基层预防是慢性病防治最有效的手段,基层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慢性病防治的效果。走“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道路。根据上级慢性病防治和自我管理相关文件的'要求,特制定今年慢性病自我管理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对糖尿病和高血压病例进行登记建档工作,制定慢病自我管理工作制度,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2.让慢病患者互相面对面进行交流和学习,说出每个人自己在对抗慢病期间的心得体会,提高慢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提高对慢病得认识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或延缓慢病并发症的发生。
3.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慢病自我管理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带动更多的慢病患者和广大社区居民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普及慢病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二.实施方案:
1.利用现有建档慢病患者,定期进行慢病自我管理知识讲座,
2.每年开展12次讲座。(高血压6次,糖尿病6次)。
3.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收集详细的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的要求进行临床评估,实行分级管理和随访,对高血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方案和非药物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技术支持。
4.对检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综合治疗方案,判断患者需要的管理类别进行随访和管理,并填写《基层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对糖尿病患者实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帮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支持。
三.组织结构:
1.有总负责人,小组组长(全科医生),副组长(居民代表),小组成员(慢病患者),活动秘书(全科医生).
为了落实市、县防病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高血压、结核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防治工作。根据县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联系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计划:
(一)任务目标
1.执行35岁以上社区居民首诊测血压制度;每年至少测一次血压和血糖。
2.对新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必须建立规范完整的档案资料,建档率和规范管理率达95%以上,有效随访率达85%。
3.辖区内35岁以上户籍居民高血压发现登记率应达85%,糖尿病发现登记率应达2%以上。
4.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和肿瘤的上报资料准确、完整、及时。
(二)具体措施
1、有专人负责社区各项慢病防治工作。
2、发现可疑结核病人立即转区结核病防治机构进一步检查,不准开抗痨药。
3、对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实施全程督导治疗。规范服药率要达98%以上。并及时嘱病人按时做必须的检查和送痰复查,出现副反应及时处理或报告。
4、对户籍人口实施20岁以上社区居民首诊测血压,35岁以上居民每年至少测一次血压和血糖,做好居民的周期性体检(一年一次或二年一次)。
5、掌握辖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人数,有规范完整的病历档案和名册登记(高血压发现登记率达5%,糖尿病达2%),规范管理和随访率均达95%以上。每季、半年、年终的'评估中等各项工作指标,血压控制达标率、血糖控制达标良好率和个案效果评估,均应达到要求。
6、掌握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群(常住人口)的基本情况并有花名册,健康档案等资料齐全,开展老人周期性体检工作,有开展工作记录及资料。
7、按要求对重点人群督导访视,并有记录。
8、按照慢性病防治要求,及时、准确、完整、规范地将慢病防治工作相关原始资料统计成报表,按时上报。
9、按照各类慢病防治的需要,积极开展相应的慢病防治,健康宣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gongzuojihua/821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