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工作计划

中小学教师科研论文写作

中小学教师科研论文写作



中小学教师科研论文写作

  科研论文是根据有价值的生产实践或科研课题写作的,具有原创性和独到性的论文。小编与读者分享关于中小学教师科研论文写作,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一、中小学教师教科研论文写作的误区

  1. 选题问题。一是理论性过强,脱离教育教学实际。如《中小学教学模式保障机制建设与研究》《论中小学课改的有效体系》等选题,这样的选题可以作为教育科研机构或学者的科研项目,但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是难以驾驭的,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二是题目过大。涵盖的范围过于宽泛,往往包含了好几个问题,导致论题不集中,泛泛而谈;三是题目太窄。只讨论教育教学中的某个细节问题,就事论事,价值不大;四是题目的表述不清楚。如《沐浴课改春风 引领校企合作》《我的课堂,谁做主》等口号式的题目及意义含糊的题目。

  2. 内容问题。一是罗列套用,随意组合。盲目套用所谓新理论、时髦术语,但事实上对理论并不了解,随意编进几个案例,所列举的案例或模式在内涵、原则、模式、程序等方面存在交叉、重复、难以兼容的瑕疵;二是就事说事。纯粹是自己教育经验的总结,没有寻找现象背后的规律和行为背后的理念支撑;三是空泛不实。数据或是全国的、全省的或是外地区的,很少从本区域、本校的实际出发。四是文不对题。内容与题目之间处于一种游离状态,不能够围绕主题、突出主题、支撑主题。五是结构混乱,缺乏逻辑关联。

  3. 方式问题。一是使用方法单一,大多数只会采用经验总结法;二是对调查法重视不够;三是实验法滥用,不了解实验法的科学涵义和特殊要求,随便在研究中冠以“实验”“模式”等用词;四是定性定量失衡,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统计与测量方法利用少,主观意向评价过多。

  4. 规范问题。一是格式有误。不少论文或缺少摘要、关键词、注释或参考资料等,或作者对关键词、注释等的数量、用法都不甚清楚;二是引用不当。有些文章成句、成段引用他人论文,却没有标注参考文献。这其实是一种抄袭。

  二、对中小学教师教科研论文写作的建议

  1. 树立写作的“积累”意识。从研究发展层面来看,一篇好的论文就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积累和动力源。

  一是写作要有一种毅力。中小学教育现象的复杂性、教育规律的隐蔽性决定了教科研写作是一项见效慢的长期劳动。教师要积极获取、积累教育事实:在参观、访问、活动中观察;在文献资料的`分析中提取;在各种教改对话中获取;在实践中去体验;在反思批判中寻求更多的灵感。这些积累,具有随机、自然、非结构性和非功利性等特征,它是一种在教育实践中的“自然进入”与“寂寞体验”,也是一种在教与研中愉悦生活内在的追求。

  二是写作是一种责任。面对教育教学“困惑因何而起,问题因何而生,方法因何而来,快乐因何而来,智慧因何而成”问题,教师通过写作,用生命感悟。无论教育环境、教育对象、教育过程多么艰苦、复杂和繁重,都要始终坚持在尊重学生、平等待学生基础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教师写作的责任体现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累积。

  三是写作是一种情怀。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成长与论文的撰写,不仅仅是过程的辛苦,更多是成功的喜悦和思考的乐趣。写是教师生活中一种“自叙”;写是教师成长中一种“自研”;写是教师合作中一种“自感”——“像工作一样必需”“像叙事一样自然”“像随笔一样自由”。也许与职称无关,与经济无关,与名声无关,而是教师自己教育价值的一种体现,是自身能量的一种释放。

  2. 树立写作的“过程”意识。从研究表达层面来看,一篇好的论文就是一项将写作渗透于教育教学实践情景中的行动研究。

  一是写得“微小”。论文选题要着眼于中小学“教学小现象”,从学校小事、教学小现象、教育小管理入手,从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中发掘小论题、从课程改革与学科建设遇到的新情况中去发掘小论题、从教育实践活动的观察中去发现小论题、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中去发掘小论题、从对教育现象调查中形成小论题、从各种教育文献资料中发掘小论题,提出假设,反驳假设,产生新的问题,并不断修正已有的论题解释,形成新的见解。

  二是写得“自由”。教师开始写作时不要企图一蹴而就、长篇大论,而应学会研究鲜活的教学案例,或研讨、或质疑、或述评、或叙事,记成功的教学方法、想教学中的失误、找教学中的遗漏、“博”教学中的感悟,思管理中的不足。一事一议,写得自由,无须时间上的限制。写得灵活,或是抒发一种快乐的心情,或是记录一点小感悟,或是贮存一个新观点,无需精神负担,无需华丽的辞藻,却是以小见大。

  三是写得“平凡”。写论文、搞教学研究是一种坚持。教师要甘于写的寂寞,融写于教学生活。从备课难点、教材研究、教学疑点、作业批改、辅导学生、学生学情(考情)、实践活动、读书感悟、课程改革、报刊文章争鸣、学科交叉、教学热点、立项教科研课题等教育教学领域中发现困扰着教师的问题,反思困惑,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将反思写作表现为自觉化、叙事化、个性化。

  3. 树立写作的“提升”意识。从研究功能层面来看,一篇好的论文就是一种寻求教学在实践与理论之间迁移与融合的 “提升”研究。

  一是经验提升优化。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教学实践经验问题主要是课程问题、教学问题、管理问题。教师写作时要坚持经验自诊定向,学会经验剥离与优化;坚持经验的理论定向,学会原理引领;坚持经验的问题定向,学会去粗存精。体现写作中“四写”:“照着写”,即写出教学经验能阐释了哪些问题,如何为之提供经验支撑;“接着写”,即写出教学经验能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什么新方法或新视野;“重新写”,即写出教学经验有可能指向什么新的问题,用怎样的理论来表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写”,即写出如何实现上述教学经验(实践)与理论之间融合,如何写出教学成功之点、失误之点、创意之点、后续之点。

  二是理论提升融合。当前中小学教师研究题材来源主要有:教育教学实践;教育领域专业文献;国家、省、市级别的研究机构所列的课题指南。其中专业文献主要包括个人著作、专业学术期刊、年度发展报告、各类机构政策法规等等,它们反映了近期中小学教育领域的动态。各种级别的教育研究机构所列的课题都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积累这些题材有助于写作时了解当前中小学教育有价值的研究问题、把握研究操作指向:“经验性理论”——讲做法,重实践;“建构性理论”——有模式,重过程;“原理性理论”——有原理,重演绎;“行动性研究理论”——有行动、重实践。

  4. 树立写的“规范”意识。从研究技术层面来看,一篇好的论文就是一个篇合乎规范的文本。在题目上,醒目恰当;在结构上,完整严谨;在表达上,体现个性;在格式上,合乎规范。

  一是选题规范。选题要具有前瞻性,对象要新,视角要新;体现可行性,要与客观实践相符;具有价值性,要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重视明确性,能够准确反应研究要素的内涵和外延。

  二是准备规范。围绕论题选择材料,查阅有关基期刊文献;做好材料的筛选、核对、整理工作;拟定写作提纲;确立论题的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或“为什么”+“怎么样”,或“是什么”+“怎么样”;选择内容呈现的逻辑性和层次性;成文后坚持“精雕言辞,细琢文路”。

  三是论证规范。论文从命题到具体内容,从立论到论证,从形式到内容,从文字到图表,均要求准确、清晰、规范;论文在现实中要有推广应用价值,能够解决教育工作中的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论文写作要有科学性和严谨性、数据和资料的可靠性,确保研究成果真实性。

  四是表达规范。“摘要”要集中反映论文写作主题的价值、主要结构要义或核心观点,不能写成论文的序言;“关键词”要围绕论文选题和阐述的主要观点提炼;论文中直接引用他人观点的要用“注释”的方式呈现,间接采用他人观点的可以注明或列入参考文献。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