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工作计划

推敲语句 丰富语言的土壤

推敲语句 丰富语言的土壤



推敲语句 丰富语言的土壤

推敲语句 丰富语言的土壤
——语句教学有效性摭谈
道澳学校 林慧姬
总所周知,语文教学主要是语言的教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品,文章语句的精妙和准确也就不言而喻了。《语文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中就指出“要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叶圣陶说过:“一字未宜乎忽,语语悟其神。”读书就要悟文章中传神的字字语语,他还说:“讲析课文,无非是把语句讲清楚。”可见句子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语文阅读是一种积极主动地思维状态和情感活动,我们要立足文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才能让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成。教学中,我们要抓住文本中重点的语句去感受课文,引领学生咬文嚼字,推敲把玩,才能让学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感受文章所传达的情意。
1、借助想象,感受语句的表象。古人曾说:“感之于外,受之于心。”人的认识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就是感受。当我们阅读一篇文章时,首先感受的是文字的形象。作为小学生刚接触一篇文章时,一定不能深入地理解句子所蕴涵的深刻的含义,但是可以凭借直觉感受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形象上的美,从而引起内心的感情波澜和情感上的认同。形象感受的过程往往伴随着联想和想象。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句子,就要充分运用形象思维大胆地去联想和想象。如在教学《观潮》“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一句时,教师可以先示范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句子给我们描绘的画面,再让学生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有的说他仿佛看到了浪潮争先恐后地向他们涌过来,觉得十分害怕;有的说他仿佛听到了非常响亮的马蹄声,那浪潮就像无数战马仰天长啸,蔚为壮观……通过这种大胆地想象,学生不但感受到了课文描绘的生动的画面,理解了课文,也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对于这些写景状物的文章,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生动地语言描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
2、关注语境,理解语句的内涵。文学是一种情感的艺术,托尔斯泰曾说:“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得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中感情。”可见阅读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理解语句也伴随着情感的体验。如何正确的理解作者传达思想情感?我认为,在教学时,不应该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只有把自己摆在与作品相关或相近的生活位置上,才能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准确地理解语句的内涵。关注语言环境,采用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在教学《触摸春天》时就可以采用以上方法。在理解“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一句时,关于“神奇的灵性”指的是什么这一问题,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小女孩整天在花丛中留连往返”来理解,盲女孩整天在花中流连,她身上肯定花香浓郁,她是花仙子,连蝴蝶都喜欢和她交朋友,与其说蝴蝶被安静拢住,不如说蝴蝶被安静神奇的灵性所吸引,落入她掌心。在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时,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体会:有的学生调动生活积累,谈了张海迪、海伦凯勒以及身边身残志坚的人的狸子,感受到每个人都有生活的权利,无论是谁都必须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有的学生联系自己,觉得自己比安静幸运得多,因此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更应该珍惜生命。
3、比较推敲,品味语句的意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不同的作者都有各自的语言表达的方式。在阅读教学中要采用比较推敲的方法来辨析作品的语言,进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可采用增一词或删一词的方法来体会语句的精妙,也可以用换个句型、变个词序、句序的方法体味语句的表现力。以“换”的方法为例,在教学《自然之道》体会“向导一边走一边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这句时,就应该引导学生细细体会:如果把“悲叹”改成“感叹”好吗?为什么?通过学生的思考以及教师的引导,学生终于体会出悲叹比感叹表现的感情更强烈,更可以突出向导伤心难过的心情。
“增、删、移、换”只是作为推敲语句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教学中有那些语句值得我们推敲呢?对于一些能揭示文章主旨的、刻画人物形象的、蕴涵丰富哲理的、具有言外之意的语句都值得我们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4、诵读积累,丰富语言的内存。古人说过:“熟读古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阅读的`第一要务是读。教学中,要深入指导学生读,才能领会课文的意思,形成正确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倡导诵读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所谓诵读就是反复朗读,自然成诵,它比朗读更有利于表达感情,培养语感。对于景美、境远、情深的语句,要让学生反复诵读,配合声像、表演等手段,该读出文章的画面时读出画面,该读出情感时读出情感,该读出见解时读出见解……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起来,激昂时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只要朗读得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是受用方法都有莫大的收获。”的确如此,通过反复的诵读,不断成诵,就会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一旦学生把这些语言材料存储在大脑中,而且被激活应用,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综合反应,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我们会欣喜地发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习作水平也增长不少,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大幅地提高。
5、利用迁移,促进语言的内化。学以致用,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运用。语文学习也是如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通过“有效地语文训练”来“提高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言的理解和积累只是运用的基础,运用才是内化的继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语言特点,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利用迁移的规律,精心设计各种练习,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语句训练中,就应该让学生学到遣词造句的方法,常用的比喻句、排比句等表达形式,叙述说明的方法等等。教师要利用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教会学生把从文本中学到的丰富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有效地迁移到自己的言语实践中去。在《桂林山水》一文中,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作者采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和大量的四字成语来表达。教学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仿照“ 真
啊, 得 ; 真 啊, 得 ; 真 啊, 得 ”加上比喻的手法来写写公园的花,山间的树,家乡的海;也可以用“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形态万千、连绵不断|”等四字成语连缀成几句话写一段描写风景名胜的话。通过这样的模仿训练,不但内化了语言,而且也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长此以往,将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通过句子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句子教学的方式方法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深入挖掘句子的内涵,引导学生推敲句子,就会丰富语言训练的土壤,就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目的。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