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各高职院校纷纷面向学生开设了公共艺术选修课程。公共艺术选修课程的开设一方面向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艺术课程及教学内容,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另一方面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拓展了学生的文体活动。作为艺术教育的主阵地的公共艺术课程,课程教学内容的筛选和优化是高职公共艺术课程改革的重点。
一、公共艺术课程内容改革的背景分析
结合国内外大学艺术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课程内容选择和充实应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变化:首先,艺术分层模糊化。艺术分层按照传统的认定方法一般可以分为“高雅艺术”、“通俗艺术”两类,但这种分层在学术界也一直存在不同见解。按照后现代艺术教育观的理解,艺术分层不应该分为高雅和通俗两类,因为雅俗问题只是艺术家根据自身的审美品位和思想感情去甄别对待,和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形式无关。换句话说,不管什么类型的艺术本身都具有价值,古典艺术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后现代艺术广泛吸收了民族民间、社会各层级的元素和喜好,有利于全体大众参与其中,更多地体现处社会的平等性和无差别对待性,更能体现出大众审美价值所在。这种后现代艺术教育观的理解,有助于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摒弃“雅俗”之争,让从教者根据受教者的兴趣爱好、个人发展需要出发遴选教学内容,有效的补充和拓展高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内容。其次,文化强调多元性。文化是人类社会传承的优秀精神文化财富,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阶层等不同社会因为自身的不同,产生的文化也有所不同,正是文化的不同性、差异性导致了不同社会独立的个性,各种文化的独立个性的交织与碰撞是文化保持活力和前进的源动力。如何保持各种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可以通过教育来保持文化的生态,因为教育可以将各种各样的先进文化传播下去,使一代又一代人去了解、学习各种不同文化,从而保持文化的多样性。艺术作为人类精神世界最为辉煌灿烂的产物,也是文化重要载体。后现代艺术教育观认为艺术教育需将本民族独特文化传承下去的同时,也需将世界其他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共同兼收并蓄,应处理好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这为高职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工作者在遴选教学内容时,应如何处理好本民族与世界文化艺术的关系,将本民族与世界优秀文化艺术遴选进教学内容之中,实现文化艺术的多元性。再次,感官呈现泛视觉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人民欣赏艺术的渠道也越来越广阔,感官刺激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人民开始进入到新媒体技术阶段。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也导致了新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交互性”,学生通过APP、VR可以自由的遨游在艺术当中,并和艺术形成良好互动。新媒体艺术的出现同样应引起高职艺术教育从教者的注意,在高职艺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应将新媒体艺术纳入到教学内容当中来,让学生更系统、全面的了解当代艺术,扩充艺术教育的范畴。最后,学科之间综合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科技的不断进步,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叉与结合越来越紧密,一个问题往往会牵涉到许多学科,需要用许多学科的知识去解决某一个问题。这个结合与交叉不仅存在艺术内部学科的交叉,也存在艺术与人文、艺术与科学、艺术与生活等等的交叉。随着学科之间的综合化的推进,为高职公共艺术教育教学者提供了新的`思路,传统的艺术教学只注重艺术单个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后现代艺术教育观强调的是艺术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综合,这也为我们艺术课程改革拓展了新的教学内容。
二、公共艺术课程内容筛选和补充的措施
首先,注重高职艺术课程的横向拓展和纵向深入相结合。高职艺术教育中遴选教学内容时,既要考虑到课程内容的广度,也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深度,做到广、深相结合。传统艺术教育中只是将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设置为艺术课程,高职院校应将其他艺术如舞蹈、书法、电影、戏剧等等艺术门类作为艺术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充分满足学生兴趣爱好。通过多开设艺术选修课程,可以解决艺术课程的广度问题。解决艺术课程深度的问题是需要教师针对学生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下功夫,以此解决学生课程深度的问题。如麻省理工大学规定学生必修选修8门人文艺术课程,其中3-4门需集中在某一模块的艺术课程当中,这样可以使学生通过某一个艺术模块的深入学习,通过这门艺术课程的学习喜欢、了解、研究这门艺术,并且可以触类旁通的了解其他艺术与其他学科。在我国,浙江大学也将艺术课程分为基础模块和提升模块,基础模块主要是向全体学生开设鉴赏类艺术课程,向学生普及相关艺术知识;提升模块是学生在自身的兴趣爱好基础上再选修一门自身感兴趣的课程加强学生,以此解决学生艺术知识向精深发展,并通过这门艺术课程的学习使自己加强对艺术相关知识的理解,深入探究学习艺术相关知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应该由讲授式向探究式转变,引领学生探究艺术中蕴藏的规律,启发学生对艺术知识的探究学习。其次,注重高职艺术课程教学内容民族特色和多元文化相结合。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一个多民族国家,高职艺术课程教学内容在其选择上首先就应该立足于本民族及本土文化艺术,只有不断地去继承、去发展、去弘扬本民族及本土艺术,才能使我们自身的优秀文化艺术立足于世界之林。从目前来看,高职艺术课程的存在对于我国传统艺术相关的教学内容挖掘不够,高职学生普遍对于本土艺术认知度不高、认同感不强等现象,这就迫切需要我们高职艺术教育者将本土民族民间艺术纳入教学内容之中,并各高职院校还应结合当地特色,开发出适合当地高职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教学内容。如湖南省现已将举办湖南戏曲进校园系列活动,将湖南当地具有代表性的花鼓戏、湘剧、祁剧等等戏曲通过进学校演出、讲座、培养艺术教师等方式融入到高职艺术教学内容当中,受到了高职学生和院校的一致好评。在注重高职艺术课程教学内容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对世界多元文化高职艺术课程也应采取兼收并蓄的原则,让学生了解、认识并承认世界多元文化艺术。艺术是人类产生的最为辉煌灿烂的文化,这是所有人民所共享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本土艺术与世界多元文化艺术进行比较研究,也有助于更好地继承弘扬本土艺术。再次,注重开发跨学科艺术课程。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施教者既要考虑艺术学科独特的功效性,也要考虑艺术学科本身之间、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联系,开发出艺术交叉课程以及艺术交叉教学内容。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所强调的课程基本原理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强调理解视觉艺术与历史、文化的关系;注重视觉艺术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之间的联系”即强调综合全面。综合化艺术课程是讲究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叉性,注重的是艺术教育的生态性、渗透性和综合性,这种生态式综合艺术课程符合学生成长规律,为学习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即让学生在艺术中领略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之真、善,也同时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中让学生领略艺术之美。
参考文献:
[1]徐红.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规范化建设刍议[J].高教探索,2008(02).
[2]杜乡.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浅议[J].职业时空,2008(01).
[3]金玺铎,任英.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J].现代教育科学,2006(7).
[4]侯春莹,王庆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教材的编撰研究[J].艺术教育,2006(09).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gongzuojihua/628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