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美术教学中应用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思维导图在美术教学中应用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具备核心素养已成为美术学科发展的目标,同时,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日益被重视。思维导图作为有助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学习工具,在美术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思维导图融入美术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注重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此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
视觉化;思维导图;美术教学;创新核心
引言:
素养背景下的美术教学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关乎其终身发展。以往的美术教学缺少对学生独立思考与个性发展的关注,存在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缺乏兴趣的现象。因此,如何创新教学方法,丰富美术课堂内容,成为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思维导图这一简单高效的学习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提升教师教学的组织能力与创造能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使其更深层次地理解知识。文章探讨思维导图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的多种可能性,旨在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美术学习的意义。
一、思维导图的特点
思维导图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思维辅助工具,其根据人脑的思维特点,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围绕中心主题,展示知识结构,使知识内容更容易被学习者接受和理解。因此,思维导图又被称为“心智地图”或“脑图”,通过不同色彩的线条,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律组织知识网络,具有直观、鲜明、条理清晰的特点[1]。根据其概念可知,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具体化的方法,它可以让人们快速捕捉事物的关键,寻求与此相关的各种联系,最后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视觉化的思维导图与美术课程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以更具逻辑性的方式组织和整理美术学习内容;另一方面,美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强调对学生美术表现素养的培养,这与思维导图的视觉化特点相契合,学生通过美术学习能够以更具意味的视觉图像表现思维导图。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提高美术表现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二、思维导图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归类整理能力
思维导图可以将一个知识点的内涵充分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知识点及其相关内容,从而跳出原本知识的范围,形成发散性思维。同时,学生可以在两种知识的连接点上找出相似或相近的`内容,加以系统归类整理,形成整体意识。这种整体意识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美术学科的知识内容,并开阔视野,了解到与美术学科相关的其他学科内容。此外,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实施跨学科教学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美术与地理、音乐、历史等学科内容联系在一起,如,从历史学科的角度出发,思考不同历史阶段与不同艺术流派间的关联。由此可见,思维导图还能起到打破学科界限的作用,建立起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类整理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思维导图融入美术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美术思维导图将授课内容视觉化,向学生直观展示内容之间的联系,这种方式能够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使其产生深入探究问题的兴趣。另一方面,对于缺乏一定美术知识基础的学生,思维导图强调的关键点能帮助他们迅速把握美术知识的内涵,抓住美术学习的核心,从而增强其学习美术的欲望和动机,由此体现出思维导图对美术教学的辅助作用。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美术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学习对象,允许他们在美术表现时尝试从独特的视角、思维方式中寻找灵感。思维导图本身就是一种发散式的图形结构,有助于学生分类联想,组织与记忆知识内容。将思维导图运用于美术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看待问题的独特视角。如,针对美术教材中的内容,学生根据自身的想法与兴趣设计相应的思维导图,以加深对美术知识的理解,便于以后查阅和补充,形成观察和欣赏事物的思维方式。
三、基于思维导图的美术教学设计
美术课可分为美术鉴赏与美术表现等类型,包含美术鉴赏、绘画、中国书画、雕塑、设计、工艺、现代媒体艺术七个模块。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教师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对于思维导图在美术课程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尝试从美术鉴赏与美术表现两类课程出发思考其设计。
1.美术鉴赏中思维导图的教学设计
在美术鉴赏课中,思维导图应与教学内容形成紧密关联,并且体现出对美术核心素养中图像识读、文化理解、审美判断三个方面的关注[2]。图像识读是学生对美术作品表现手法和艺术语言的初步认知,要想理解更深层次的内涵,就要从文化理解和审美判断方面深入探索。文化理解要求学生在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对不同时期的作品形成深刻的理解和积极的反应。审美判断则因人而异,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同的人对同一的艺术作品有不同的见解,因此形成了不同的判断标准。在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具体美术鉴赏课时,教师要借助其使学生深入了解其中的文化。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作品时,不仅要向学生讲授作品采用的表现手法,而且要注重深刻挖掘作品的内涵[3]。一幅艺术作品往往是由画家所处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画家独特的艺术情感共同造就的。在学习相关内容时,教师设计思维导图需要考虑到对美术作品文化内涵层面的理解,从社会、历史、艺术家个人情感等角度理解作品,以深化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与感悟。从审美判断的角度出发,美术鉴赏课的作品选取范围应该尽量广泛,因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加以比较,设计出一个跨越时空维度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而不是片面地、孤立地看待问题。思维导图在美术鉴赏课程中的具体运用有多种角度,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美术作品时,应充分发挥思维导图中关键词的作用,由点扩散,帮助学生理解美术鉴赏内容。如,在以“美术与情绪”为主题的美术鉴赏课教学中,教师选取夏加尔的《夕阳》(图1)和蒙克的《呐喊》(图2)两幅画作,分析美术与情绪的关联。教学内容涉及画家生平、创作背景、艺术观念、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内容,思维导图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把握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从“画家生平”角度出发分析案例(表1),学生可以对比画家的生平,体会不同创作背景下艺术家情感的差异,思考艺术家个人经历对创作的影响,进而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悟。
2.美术表现中思维导图的教学设计
将思维导图融入美术表现教学可以清晰地向学生展示出美术创作的心路历程。程序性强的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对美术实践活动形成整体的心理预估。思维导图能够将美术表现过程中的各个因素关联起来,并以紧凑、有序的形式呈现出来。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先思考后行动的方式能指导学生更好地开展美术表现活动,同时,也能促使他们以更严谨的态度对待美术表现。从教学方式看,思维导图与教师板书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美术表现课程往往要求教师讲授与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而一些学生往往在实践环节忽视教师传达的有关创作的知识要点。将思维导图融入美术表现课程,一方面可以增强教师传达美术信息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整体理解。教师在讲解有关美术创作的内容时可以详细绘制思维导图,在方便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做到简洁、美观。如,在以“指示牌设计”为主题的美术表现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清楚地认识指示牌的三要素,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介绍(图3),这样的方式清晰明了。同时,思维导图中的文字还可以配上图标注释,使学生对知识形成图像化的记忆,以达到美术表现构思阶段的目标。学生要对创作对象有直观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具体的设计。思维导图还可以与美术表现中的构思环节相结合,以引导学生自由绘制。因为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的特点,能够让学生自由联想,在构思过程中触发灵感。如“指示牌”这个词可以扩展为很多事物(图4),学生可以联想到地点、商标等具象化的词语,也可以联想到醒目、创意等抽象化的词语。从“外形”这一关键词入手认识指示牌,可分为材质、工艺、颜色三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可细分为不同的种类;从“创意”方面入手可以联想到花纹、艺术字、图案等;从“牌”这一抽象的概念可以联想到门牌、吊牌、招牌等。由此可见,学生在完成指示牌设计时,思维导图能帮助他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将想法以视觉化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同时就形成了设计思路,为进一步动手操作提供了依据。
四、结语
在核心素养引领下的美术鉴赏和美术表现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明确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美术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思维导图的应用方式[4]。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高美术核心修养,将思维导图灵活地融入美术教学。这样,学生不仅能获得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而且能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有效提高美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赵树丰.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甘肃教育,2019(8):101.
[2]奚传绩,尹少淳.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张倩.“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思考[J].艺术评鉴,2018(2):140-142.
[4]尹少淳.从核心素养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的大变轨[J].美术观察,2017(4):5-7.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gongzuojihua/597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