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工作计划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应用现代教学技术论文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应用现代教学技术论文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应用现代教学技术论文(精选6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应用现代教学技术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应用现代教学技术论文 篇1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人的思想、意志、喜恶以及人的精神世界。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美术绘画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现代教学技术可以通过简单快捷的方式诠释美术的意境,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兴趣以新奇独特的形式唤醒,用美的感染和化静为动的方法把兴趣激活,让其由萌动到活跃。而电教手段具有形声并茂、视听结合、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特点,符合儿童心理的特点,更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美术教学的情境感

  传统的绘画教学,“语言+静止图片+演示+练习”,课堂教学情感成分少,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易于在消极被动的情绪下,目睹枯燥无味的简单重复。而多媒体教学系统提供的图形、声音、语言等交互界面及其交互操作,便于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能对学生产生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使学生通过各种灵活方便的交互界面来操纵控制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形式的新颖,计算机的神秘,设计的独特,加上激人之情、启人之智的音乐,能够较好地调节学生的情绪,使他们信心十足,跃跃欲试,轻松愉快地释疑克难。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在学科中要体现美的教育性,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由于学生阅历浅等原因,对审美对象的比较、想象、联想能力较差,如果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表现一些教材中蕴含的美,学生往往很难感受到。有些学科内容蕴含的美是深藏在抽象的文字符号之中,教师用语言、神情、动作等都无法表达,学生就更加难以感受和理解其中的美学内涵。如果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形、声、色、光等共同作用下,能有效再现和创设美的环境及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教材中蕴含的美,从而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传统欣赏课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艺术情趣,审美教育势必沦为说教。欣赏美术作品的感知过程依赖视觉形式进行,多媒体的表现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与艺术有相通之处,在视觉形式上其点、形、色、线等信息强度和画面吸引力比课本图片要强许多倍。 而且多媒体教学手段能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常规教育手段富于变化,教学组织形式相对集中。突破常规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辅助手段在欣赏课教学中的优势,扩大欣赏容量,使学生能更多地吸收与内容相关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情感因素,极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产生兴趣,激发潜能,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比如欣赏建筑艺术,不但可以用惯常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在静止状态下的外形或内部构造,而且可以做动态显示,让建筑物旋转起来,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学生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能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为充分利用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从“知识型”转变为“智慧型”,从偏重传授知识转变为重在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可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减少常见的知识、技能、讲解、演示篇幅,加大关键要害处的讲授力度,提高知识的传播密度,使“精讲”、“多练”成为现实,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达到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目的。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美术教学的新路子

  在工艺与设计教学中,图案规范、严格,填色技巧很讲究,因此范画的制作或作业的完成耗时费力。然而在电脑中进行图形绘制、着色、编辑和修改,都非常方便、快捷,比如说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等在电脑中生成图形都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等元素的构成以及重复构成、渐变构成等一系列构成原理和方法都可以在电脑中显示。

  如二方连续纹样设计,我按以下步骤,构思制作了四个课件:首先安排一组二方连续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运行时,学生便一目了然地看到了二方连续纹样在生活中的作用。紧接着,播放一组二方连续纹样的花边,先出示一个基本纹样,再出示一个单位纹样(由几个基本纹样组成),点击鼠标后,基本纹样和单位纹样自动地向左右或上下不断地重复、排列,形成了一条花边。让学生观察动画制作过程后,总结出二方连续的概念,即:以一个基本纹样或几个基本纹样组成的单位纹样,向左右、上下两方面重复排列,形成的带状的连续纹样叫二方连续纹样。这一过程,如果在课堂中当场演示的话,会费力不讨好。这样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非常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通过电脑美术设计,以其操作灵活多样、可塑性强的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学生在作业完成后产生成功感、自豪感。对于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尚低的小学生来说,运用电脑设计可以弥补手绘基本功的不足,还可以加强创意、想象、欣赏、评论等能力的培养,渗透情感教育,总体上非常有利于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在新课改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并潜移默化为自己的思想、行为品质,实现全面提高素质的培养目标。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应用现代教学技术论文 篇2

  一、综合材料艺术的发展历程

  从综合材料艺术的发展历程上,我们不难看出,综合材料艺术与传统的美术学科中对材料应用和运用是有着很大区别的,这些重要的区别在于:综合材料艺术是以绘画作品中材料的综合、和谐运用为主要的研究目的,而传统的综合材料艺术则仅仅是将材料视为绘画手段其中的一种,并未将绘画材料其自身所具有的质感、美感以及不同材料的混和所带来的对比效果进行细致的研究。如果从这个层面和角度上来看,综合材料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是对传统美术绘画表现力方面的一次有力的挖掘与推动。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文化、艺术事业也有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因为有关部门对于文教事业的高度重视,我国艺术发展的多元化格局早已形成,在这样的背景下综合材料艺术作为一门外来的新兴美术学科就开始逐渐受到了美术领域的广泛关注。而得到这种广泛认知和推崇的原因还有就是因为中国传统绘画———国画在材料使用方面是可以和综合材料艺术有一些融会贯通的地方。中国的传统绘画材料看,战国时期有帛画,在秦汉时期有墓室壁画,汉代有漆器工艺,都能折射出一些综合材料绘画艺术的影子。但是,中国传统的绘画与综合材料艺术的研究方式相比,在很多方面是存在一些欠缺的。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绘画在材料的研发与运用方面一直是缺乏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的,我们所认识的国画在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方面还基本上是沿用传统绘画的一些基本材料和工具,这样往往制约了这一领域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当代中国传统绘画及其他本土艺术在艺术表现力的探索方面缺乏一定的变化。

  二、综合材料艺术与美术教学

  我国在“85美术新潮”阶段,综合材料艺术被推行利用,进而引领了风靡一时的材料艺术革命。在这期间就有许多人意识到了,综合材料艺术实际上是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与中国传统绘画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想要将综合材料艺术与美术教学结合起来,就需要充分的挖掘、整理中国传统绘画在材料运用方面的一些经验;同时还要借助综合材料艺术在材料使用方面所独有的自由、广泛性,以此来培养学生形成一种比较广泛的、开阔的艺术视野以及大胆的艺术理念,在这些能力形成的基础上学生还会进一步的形成比较敏锐的艺术感受力或者是对多种绘画材料的驾驭能力。而这些方面对于培养学生创造力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实际上,在近些年来全国各地的一些艺术院校都增设了与综合材料专业相关的课程,而这些课程的设置也在很大程度上为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感受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就目前而言,关于综合材料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的系统理论研究与实践都是相对滞后的。换言之,就是在当下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出发,综合材料艺术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实施的问题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层面实际上都未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对综合材料艺术的概念以及自己所做的作品是否符合综合材料艺术的要求等有所困惑。实际上学生拥有这样的困惑是十分正常的,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综合材料艺术独有的材料使用的自由性对学生简单的绘画理念已经产生明显的冲击。

  三、综合材料艺术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应用

  (一)走出传统的美术理念束缚

  综合材料教学,开始就是要要求将学生在传统美术教学中写生造型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转化为对形、色、质在内的绘画基本形式要素的构成与表现的研究。对于一些基本绘画中普遍、常见的规律的认识属于教学的基本内容,而不是在这样的教学内容中涉及。通过让学生对绘画规律的分析和研究,让学生能够对传统和当代艺术的一些现象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学生就会以一个比较广泛的视野来对自我的艺术创作加以认识,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为他们个人创造潜能的发挥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

  (二)进行多种知识的融合性学习和教学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已经到达了一定的水平,作为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主的综合材料教学,实际上是完全可以尝试进行各种知识结构的融合的。就综合材料教学实践来说,其本身要求学生以一种开放的学习心态对待各类艺术形式,并且还要具备良好的欣赏、研究能力,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分利用各种绘画表现手段和形式进行独立创作的自由。当然在这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让学生认识到综合材料的“综合”不是简单地对传统各大画种的肤浅混合,也不完全是对现有的画种为专业来进行教学实践的学科的简单替代。它应该属于一种调整专业知识结构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能够对传统美术教育模式进行更好的深化和补充。学生在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环境中,能够形成一种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多层次、多方面的综合发展趋势。

  (三)注重综合材料本质的发掘

  对于综合材料的艺术创作和教学而言,实际上都需要重视对材料的特性、本质以及内在精神的充分认知。在这样的认知的基础上,才能灵活地、创造性地对材料进行综合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规律处理不同材质的结构与造型,也在这个过程中对色彩等诸多艺术元素进行深入的研究。不管是天然的材质还是人造的材质,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只要是它们的物理特性、潜在的表现因素被注入了作品内在意蕴的时候,它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个人艺术观念方面的某些暗示。因此,在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综合材料教学应该注重对材料、造型、色彩等位置的相互转换,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创思维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不同材料的质地所体现的形式美感的敏锐认知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总的来说,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实施综合材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我们结合现代美术的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规律,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现代艺术对传统的革新,在大多数时候不仅仅只是局限在精神意义和审美价值的取向上,更多地还表现在物质意义方面,也就是物质意识上艺术语言的强烈变革。工具与材料的变化给绘画表现方式带来重大的改变,这样的改变已成为了绘画形式语言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材料语言的变革在对绘画的传统表现方式进行更新的同时其所产生的新奇、陌生的视觉效果实际上也在不断地改变,从而引导大众的审美改观,而这样的改观就是创新能力得以发展的源泉。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应用现代教学技术论文 篇3

  一、理解审美素质与审美素质教育的关联

  艺术存在的价值在于其能够使得欣赏者超越现实世界而形成审美经验和态度,从而在真挚的情感状态中直观体验审美价值本身。这些特别的力量、特殊的质素是对于人类共同经验的感知。审美即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

  审美素质包括自然美知识、艺术美知识、社会美知识、审美观,在智能结构方面包括艺术情趣、创作欲、美感、审美理想,在自我表现意识方面包括自我体验、自尊感、自我意识。其中与美术教学中息息相关的有艺术美知识、审美观、艺术情趣、创作欲、美感及自我表现意识的各个方面,其具体表现为认识美、判断美、创造美的能力,包括了美术知识、形式美感、审美理想等几大板块。

  形式美是指美的内容显示为具体可感形象的内部结构外在形态,即美的内容存在方式,具体指构成美的内容的自然质料,如形体、色彩、线条、声音,对称、均衡比例、对比、节奏、多样统一等。形式美感则是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审美意识是指客观存在的具有价值的客体对象,根据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可在人们头脑中能动反映的产物,它的具体表现形式和构成因素包括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判断和感受力。审美理想是指审美主体在一定世界观的制约下,对美的境界的最高追求,是具有理想因素的构成部分,是审美经验和审美观念的升华,是审美创造力表现的具体因素。

  二、初中审美素质教育给美术教学带来的几个新观念

  素质教育是相对应试教育提出的。审美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其自然体现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审美素质教育给美术教学带来了新的观念。

  1.角色的定位

  应试教育使得少数“尖子生”得到学校、教师的重视,而大多数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往往产生失落感,失去学习动机。审美素质教育则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

  2.教学内容手段的多元化

  审美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全体学生全面的素质,包括知识的掌握,人格、情感、意志的形成,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美术教学中,除注重对美术传统知识的传授外,更应强调对形式美感、审美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及对学生人格、情操、意志的培育。

  3.审美教育成为创新教育的先驱

  艺术本身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审美活动相对其他学科,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实践中培养认识能力、感受能力、判断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过程就成为创造活动,因而比其他学科培养创新能力来得更直接,从而成为创新教育的先驱。

  三、初中美术教学中审美素质教育的培养

  眼睛摄取信息的最大特点是以形象思维过程相伴,对输入形象的“知”与“美”从直觉上做出判断,本能地从心理和情感上作出反应,通过大脑思维反射,留下记忆。这一视觉审美过程是瞬间的,是健全人的本能行为。正如歌德所说,美具有“无须深思熟虑,直接引入愉快”的特点。“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是世人皆知的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的名言。初中美术教学中审美素质的培养,审美学习与训练的目标是训练学生会用判断的眼光认识、感受对象,并把这种感受有力地表达出来。所以引导学生如何观察是非常重要的。怎么观察,如何表达,有方法问题,但方法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此活动主要在于指导学生的视觉艺术实践活动,作为艺术实践的课堂教学,其中应渗透着传授艺术知识、培养形式美感、培育审美意识与审美理想,同时进行个性化的艺术创造。

  1.教学中,执教者要更新观念,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首先,执教者要树立多元化的美术观,其中包括课题、课型的多元化,教学材料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手段的综合化。美术教学法中,内容的多元化已被人们公认。但仍有一些美术教师单纯地认为美术就是欣赏、绘画、色彩三大类;至于材料,就是单纯的水彩、水粉、铅笔,学生不能获得各种材料的应用体验与感受,往往由于内容、材料的单调与乏味而失去对美术的兴趣。其次,在场地教学方面应有综合化的概念,不仅要有课室内的学习,更应有课室外的自然美景熏陶。其实,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到郊外、野外写生观察,而且对大自然往往流连忘返,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关系,他们的感觉特别直观,几乎是一种直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感觉,这种感觉是一种潜意识,是不具体的。在此理论基础上,教师应培养和爱护学生的敏感性。

  2.精心设计教学环境,包括教室内外,加强视觉冲击力,激发审美兴趣

  美术教学中审美素质教育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尊重学生的创造过程固然重要,但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它通过视觉引发大脑的感觉、知觉,进而影响思维记忆。笔者每次与石滩一中学生外出写生、参观画展,都有这样的经验:一到现场,学生第一反应就是:“哗!”情境创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创造的角色。

  3.欣赏创造相结合,因材施教,培养形式美感,培育审美意识,激发审美理想

  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剖析、欣赏与创作美术作品。学生越是参与讨论和创造过程,其作品的审美特征和创造特征越发明显。在讨论中,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塑造和促进相结合,既可以通过分析让学生分享教师自己的感受与激情,也可以通过问答,诱发学生对美的思考和反应。

  如,你从画上看到了什么;画中的线条、色彩、形态、构图、空间怎样;你认为画中最主要的部分在哪里,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画家在画此画时想到了什么;等等。这样通过欣赏和有创造性的问答,不仅有效地调动了课堂的动态教学,又为学生作业留出了想象和创造的余地,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同时,由于天赋的不同,所受的教育和教养不同,每个人的思维特征不同,所以对物象的审美判断、创造也就有所不同。教师应该抓住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大胆思索、勇于表现,培养其个性化的审美创造力。

  4.多种教学媒介的综合运用

  美本教学是形象教学,特别应注意使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故而,执教者应考虑如何采用这些辅助手段。当然,也要与常规教学相结合,以使现代教学手段的媒体介入卓有成效。在美术课中,常用的教具有平面教具、实物、立体演示教具。在平面教具中,主要指教学挂图,它是美术课直观教学的主要教具,包括图片资料、教师范画和示意图三大类。图片资料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力,启发他们的绘画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图片资料一方面源自美术教学,另一方面则为教师平时收集的学生作品、名作、复制品以及画报、画刊上的美术评论或介绍。教师范画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进行的绘画,为学生绘画的范本,使其深入体会教材内容。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立体演示教具,包括电脑、电影机、电视机、幻灯机和各种模型等,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是指用计算机帮助学生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法是一种可以提供多种美术形式、提高教学效率、促进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5.评价与展示是艺术活动的重要一环

  展示评价可以让课堂内外氛围更显生动活泼,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的教学展示与评价由课内外评价组成。课内可在学生作画过程中加以分析引导,或作一些鼓励性的评价。展示有班内作业展、校内作品展以及向报刊投寄稿件等,可以给学生带来一种收获的信心,激发学生对美的兴趣及互相学习的意识习惯。审美意识是伴随学生一生的重要的视觉意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初中美术教师要科学地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创造以多种感官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未谙世事、天真纯朴,教学中有意识的审美导向可以使他们从小就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总之,21世纪的美术教育是以现代化科学技术作后盾的造型艺术审美素质教育。通过初中艺术教育,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提高了,分辨是非的能力就会增强,也就会在正确的审美观念的指导下审视社会,对待人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自身的潜能。初中美术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引导好初中的审美教育,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应用现代教学技术论文 篇4

  一、情感教育渗透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初中美术教学也改变了传统的枯燥教学方式,很多教师都在利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而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则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式,在促进师生情感培养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学习效率,使学生对美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利用情感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美术艺术。对于初中美术教学来说,师生关系十分重要,情感教育为师生之间营造了一个平等和谐的关系,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则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表达自身的观点,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进行美术创作。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情操以及创新能力,又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策略

  1.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要想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学,首先就是要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要想在教师中运用情感教育,那么必须要利用自身言行举止来感染学生,利用自身和蔼的工作态度来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从而来对学生产生影响。

  情感教育对学生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熏陶、进行影响,最终能使学生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利用多媒体以及幽默个性的语言等对学生教学,以此来影响学生的学习,并利用一种无形的情感来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在美术教材中挖掘情感

  对于初中美术教学来说,教材十分重要,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有着间接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材的选择时,一定要选择一些符合实际、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教材,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教材的阅读中感受生活,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另外,教师在进行教材的讲解时,要能够挖掘出教材中的情感,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互联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

  3.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美术属于一种艺术,是对人们生活的一种艺术表现。对于初中生来说,由于处于情感形成阶段,其情感十分地敏感,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好美术教学中的情感元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美术情感。教师在课前可以利用一些新奇的事物来吸引学生,使学生更关注课堂所讲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同时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行为元素来吸引学生,为学生营造轻松的环境,使学生大胆地想象,摆脱课堂的束缚,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4.充分利用第二课堂

  实践是最好的教师,让美术走入生活,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及对社会事物的感知,促进学生感悟生活,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在讲解有关民间美术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一些民间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民间美术艺术,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使学生能够了解到美术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

  对于初中美术教学来说,教师要想很好地应用情感元素,那么必须要充分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正确的措施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必须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利用自身的情感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影响,促进学生情感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美术素质。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应用现代教学技术论文 篇5

  一、综合其他学科

  美术教学过程中综合其他学科,使学科间知识相互融合渗透,有利于使学生形成整体性、全面性的认知,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

  (一)综合语文课,提高学生抒情描写能力

  在美术课中,有新课导入、教学新授、分析示范等教学环节,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刺激智障学生的听觉,以增加他们的感受能力。课堂中,教师用栩栩如生的语言描述场景,使学生在脑海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大胆讲出自己绘画的想法和画面的构成,引导他们用正确的作画步骤和绘画技术来表现想象中的场景,在提高绘画技能的同时使其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二)综合数学课,提高学生理性分析能力

  可教授学生利用数学中的数量、大小、比例等知识,以提升画面的美感。绘画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图画中有哪些基本形状,有几个不同的形状,哪个大哪个小,分别在画面的什么位置;绘画时也要注意形状、大小、位置的区别,反复巩固,使画面布局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并使其能用线条和基本形状勾勒画面的基本组合。

  (三)综合音乐课,丰富学生表现能力

  美术课中综合音乐活动,学生心、手、眼、耳、口并用,使学生手部精细动作发展与脑部功能发展相互促进。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音乐韵律的美感,并将之体现在绘画上,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节奏、韵律的变化,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了解点、线、面的运用和表达。

  (四)综合自然课,提升学生观察能力

  美术活动中,需要学生能够细心观察。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分类分层、步步深入地了解周围环境,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如,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自然的种种变化会让学生充满好奇,这时教师要抓住契机,带领他们观察春天的各种变化,感受小草新芽的嫩绿、百花争艳的缤纷,引导他们在绘画时把观察到的事物有条理地表现出来。

  二、综合学生现实生活

  美术创作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世界”。笔者学校在特殊教育“生态范式”的指引下,利用主题实践、社会实践等课堂,加强美术学科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表现方式更贴近学生生活。

  (一)开展生活化游戏,提升发现美的意识

  不少智障学生有弱视、色盲、注意力不集中、动手能力差等障碍。针对这些障碍,教师可开展一些具有补偿、矫正功能的训练游戏,如“羽毛飞飞”游戏。游戏前,准备很多生活中常见的羽毛,可以将之染成各种颜色;学生拿起一根羽毛,然后放手使其飘下来。在这个简单的游戏中,首先,对学生进行色彩训练,使其认识自己或他人手中羽毛的颜色;其次,学生进行了眼部运动,看着羽毛从上飘到下的过程,使学生眼珠得到了活动;再次,在参与这一活动时,学生会专注于自己羽毛飘落的过程,提高了专注力。

  (二)创设生活化课堂,发展表现美的能力

  1.课堂结构生活化

  让美术与生活沟通起来,将生活场景作为课堂导入、美术活动内容来源或作品成果展示方式,能使课堂教学结构富有变化,营造出广阔的美术教学空间。如在教学“纸拖鞋”一课时,以创设生活情境方法导入。首先出示一个摆放了各式拖鞋的鞋柜,然后开展“买拖鞋”游戏,让学生选择一双自己喜欢的拖鞋,并说明自己购买的理由。学生积极投入到“买拖鞋”情境,并在这一生活情境中认识到自己需要的拖鞋是款式新颖、色彩鲜艳、大小合适的。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验到了“在玩中学”的乐趣。

  2.课堂内容生活化

  可以把生活中常见的内容充实到美术课堂教学中来,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孩子生活。如在画蔬菜时可以带学生到菜场观察蔬菜,要求家住农村的学生到自家菜地种菜、拔菜,以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和视觉感受。另外,还可通过摸一摸蔬菜的质感、尝一尝蔬菜的味道,获得多种感官体验,从而产生更多的创作灵感。

  3.课堂技术生活化

  筛选生活中的活动,并把生活中常见的动作当作一种美术技能运用到美术活动中。如,在学习“线条的认识”时,利用学生喜欢的开车游戏,引导学生用车轮蘸上颜料在白纸上随意开动。学生接到这一任务很开心,都拿着喜爱的汽车蘸上漂亮的色彩后“开车”,作品中出现了直线、波浪线、锯齿线等线条,无意识地创作出一幅幅令人遐想的抽象画。再如初学橡皮泥捏制时,就可开展“做面条“”搓汤团”等生活情境化的游戏。在这一游戏中,学生会模仿大人,将自己知道的“做面条”“搓汤团”等生活技能运用到美术活动中,自然就掌握了把橡皮泥变长和变圆的技能。

  (三)搭设生活化表现平台,培养创设美的能力

  教师为学生创设运用美术的生活环境,促进学生表现能力、材料运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多元能力的发展。可让学生布置班级环境、美化学习园地、制作演出道具、设计环保服装等。如在“美丽的海底世界”活动中,为了在教室里创设一个美丽的海底世界,学生不仅将画好的作品剪贴在教室的窗户上,还不断创作和补充各种各样的海底生物,提高了美术素养,激发了创作欲望。

  综合美术教学是一个整体和系统的概念,除了以上论述的方式,还可将美术四大领域、其他各学科和学生现实生活统整起来,做到既有纵向的结合又有横向的结合,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应用现代教学技术论文 篇6

  作为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担负着陶冶学生情操、提高素养、增强学生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开启儿童创造思维的重任。以往小学美术教学大多采用封闭落后的临摹式教学,以及变相临摹的模仿教学。虽然有些学生的作品能够在明暗、色彩、构图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准,但这样的美术教学结果,会使儿童思维形成定势,限制儿童创造思维的发展和想象能力的提高。结合本人对小学教育教学理论的探讨,小学美术课堂的优化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让游戏进入课堂,使学生乐于学习美术课程

  作为少儿美术教育工作者,必须熟悉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懂得少儿艺术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针对低年级少儿能够在自己的情绪支配下随意表现主观意愿的特点,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以游戏的形式开展为主,儿童把绘画当成游戏,可以随心所欲不受任何约束,在加强少年儿童记忆力、开启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绘画创作的教学游戏中鼓励儿童自由表现,为儿童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虽然他们的作品用成人的眼光看有些滑稽可笑,但正是这简而又简的单线条糊涂乱抹正好吻合了人类原始绘画的特征。当我们看到天真无邪的简单勾画时,我们的心灵也会震颤、激动不已。

  教师在鼓励学生自由绘画的过程中,逐渐引导学生进入联想绘画,结合已经学过的简单文字以及拼音字母,看它们像什么,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藏在儿童心灵深处无意识积累的模糊印象。通过绘画活动加工创造,巩固强化,逐渐过渡到用简单的几何形体和色块去表现复杂的事物,发展抽象概括和艺术表现的创造才能。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自己喜欢的色彩作画,启发学生对色彩、大自然和生活的思想情感。教师应尊重他们自主,自动的行为,这种行为对将来的创造性思维天窗的开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少年儿童对绘画知识的逐步理解,鼓励他们做记忆画,再由记忆画逐渐导入“想象画”。由于记忆画教学对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协调发展模仿能力和创作才能的教育优势,所以在启蒙教育的各个阶段,都应贯穿形象记忆教学。教师对少儿的画应尽量用口去说,而不是用手去参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激发起少儿的画欲,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从各种各样的心理束缚中解放出来,提高自信心。课堂小结尽量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让学生自评,欣赏,体验创作的审美感受,在学生对课本上的范画欣赏过后,脱离课本进行创作,从点滴变通入手逐步积累,达到用绘画语言表达自然即自我情感的能力。当学生进入高年级以后,随着知识的增长,心理和生理有所发展,教学过程应逐渐加大“写生”的力度。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专家的研究证明,这个阶段少年儿童视觉感官的发展,写实的倾向日益明显,进入“视觉写实表现阶段”,而心理上进入了“压抑阶段”,出现眼高手低,表现欲望下滑或者兴趣转移的现象,那些在低年级曾被认为是绘画天才的孩子,进入中高年级后对绘画敬而远之甚至厌倦。这时应采取一些新的方法,让“眼”、“手”、“脑”并用,引导学生发展认知与表现的心理素质,以“观察—思考——发展”为作业实践的线索,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压抑,以提高学生原有的认识和表现欲望。写生教学的比重在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中逐渐加大,在学生有注意的品质,有积极的观察要求以后才能进行观察写生教学,重点要让学生进行思考,用比较的方法思考,发现一些绘画语言,能够鉴赏物体的外部结构,以及明暗关系,物体的空间位置,色彩关系等,对客观实物形象与主观视觉形象反复比较,摆脱自由绘画阶段对物象的片面认识,提高观察能力。只要教师能够结合少儿心理特点,一步一个脚印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学习美术的兴趣,少年儿童的绘画技能就会逐渐成熟,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美术知识,提高艺术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的热情。

  新课标教材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而在我们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美术教育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美术学科的实践要以材料为依托,材料的配备需要经费投入,然而,在我们经济条件较差,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地区,进行美术教学实践确实有很多困难。加上学生家长对美术教育不重视,学校从事美育的专业师资力量匮乏,学校在如何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也在试验性改进等因素,我们的美育只能循序渐进,切忌不切实际的空泛说教。为了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师要结合实际,针对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美术课要多给学生与大自然交流的机会,到大自然中去汲取营养、寻找素材,让少年儿童对生活充满信心,以满腔的热诚去发现美、创造美。

  三、建立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新型评价体系,以激励学生创新的欲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创新,对不同类型的作业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应允许学生作品别出心裁而不是千人一面。由于受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教育者很难摆脱落后窠臼的束缚;我们常听到对学生作品用“像还是不像”评判的人不在少数,这自然而然地滑向落后保守的评价老路上。为了使教学效果显著,教师的示范也非常重要,但掌握不好“度”则会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非常有限的空间。我国当代著名的绘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曾告戒后人“学我者死”就很能说明这个道理。我们只要在学生作品中发现一点闪光的亮点就应当加以肯定,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逐渐开拓。教师不要用成人化的眼光和思维评价儿童绘画作品。

  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其他学科知识,也是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一项内容。

  比如在高年级绘画理论教学中,作品的构图与语文教学中作文的布局谋篇何其相似,教师一点学生即可理解。在学生作画的过程中,放一些轻音乐,感染气氛,放松学生大脑皮层的紧张状态,达到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作业的目的,同学们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同时也丰富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总之,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纠正把少儿绘画教学成人化的错误倾向,从传统的临摹教学逐步转向比较科学的以自然为师的写生教学中来,用创造性的教学改革模仿教学,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艺术教育途径的探索需要美育工作者共同努力,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