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教师教学论文
一、独立学院办学与教学活动的特点
独立学院的生源属于普通本科院校招生的第三批层次,高考录取分数线通常比二本低20~30分。高考分数相对较低反映了该层次学生群体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不足,集中表现为:
(1)知识的系统性较差,偏科现象比较严重,接受理论性、抽象性、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相对困难;
(2)学习态度消极,主动学习的意识薄弱,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欠佳,课堂学习效率不高;
(3)自信心不强,自我要求不高,个性较为散漫,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不足,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作业等普遍不到位。
二、独立学院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
鉴于当前中国独立学院大都以本科教学为主的实际状况,结合独立学院教学活动的特点,从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考察,独立学院教师的教学能力应主要包括:
1.教学目标与任务的认知能力
独立学院虽属本科层次但有别于普通本科的定位与培养目标,使得独立学院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这是独立学院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之初首先必须清楚认识和理解的。教师只有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独立学院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的独特性,才能在教学方案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方面作出合乎独立学院教学特点的安排,从而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2.教学内容的驾驭能力
教学内容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载体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对教学内容的统驭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独立学院教师驾驭教学内容的能力着重体现为:
(1)对教材内容的灵活处理能力。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依据和重要载体。由于当前适宜于独立学院学生使用的教材尚处于建设之中,有些学科仍需使用普通本科院校的教材,即使是针对独立学院所编写的教材,但不同的专业培养目标、不同的学生学习情况对教材的.要求也不同,因此,教师不能拘泥于既有教材的内容,而要根据学科性质和特点以及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所授学科的内容,不断吸收本学科的新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与删减;
(2)对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比例安排。独立学院的教学更强调实际应用,可学科知识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又要求教师不能过于偏应用轻理论。因而教师要能够在规定的课时中兼顾两者,合理分配概念、原则、原理等基本知识的讲授与指导学生练习、应用的比重,做到精讲多练。
3.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教师作为“术业有专攻”者的身份,决定了其必然是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等各种形式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的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关系着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教学目标可否如期实现、教学效果是否令人满意。独立学院教师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应体现为:
(1)教学环境与氛围的营造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跟随教学进程而听、说、读、写、看、做;
(2)教学秩序的建立与维护能力。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学习纪律、学习态度方面表现相对欠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只顾投入地教却不顾学生的学,而是要时刻留意学生的表现,注意提醒、强调学生既遵守教学秩序又积极融入教学之中,以使教学活动井然有序地按计划完成。
4.互动式教学的主导能力
教学是既由教师主导又不能完全由教师单方面主导、单向灌输的活动,它是“由教师‘教’与学生‘学’共同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过程,彼此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二者都是教学过程中的行为主体。”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必然是由教学双方共同参与、平等互动的,教师负有更多的启发、引导责任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为此,需要教师做到:
(1)理解与尊重学生。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学习能力欠佳、自信心不足,这些都会影响到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发挥,不利于互动式教学。任课教师应予以他们更多的理解、关心与尊重,更多地考虑他们的学习接受能力与程度,在备课中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的内容、方式和进程;
(2)清晰又留白式的讲授。教学活动具有“预设性”与“生成性”双重属性,“预设性教学是预成性思维影响下的教学形态,关注教学性目标、教师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结果以及教学的秩序等”,“生成性教学是在生成性思维影响下的教学形态,关注表现性目标、教学过程、师生互动等”。预设性教学要求教师作为学科专业知识的传授者、知识形态的转化者,能够通过语言、文字、图表、数据乃至教学时的表情、身姿等,简明、清晰地将教学内容展现出来,使学生准确、无歧义地接受教学内容。生成性教学则强调教师的教学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的空间,激发学生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基础上,能就未知问题与教师进一步探讨。为达到互动式教学,教师应将教学的两种属性统一起来,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留给学生发挥的余地;
(3)师生间沟通与交流。要获得学生的合作、达到互动,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必不可缺。教师与学生在身份地位、生活经历、知识储量等方面的差异会投射在教学活动中,令教学双方对教学活动的方式、手段、目的、效果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与学生交流、沟通,从情感、认知乃至价值取向方面缩小师生之间的“代沟”。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教学活动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应成为独立学院教学活动所追求的目标。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按照学习动机的不同可将学生分为应对挑战型的“深度学习者”、为了获取成功的“策略型学习者”、努力避免失败的“表现型防范者”三类,其中第三类学习者“从不愿意投入足够的精力去深入探索某个话题”,“采取应付的态度,以蒙混过关”,“通常借助于记忆,仅仅努力复制他们所听到的一切。”由于生源性质导致独立学院的学生不少属于第三种类型,这使得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心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教给学生获取所学学科专业知识的有效工具和信息渠道等等,都应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需具备的教学能力。
6.教学研究与反思的能力
1990年,时任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CarnegieFoundationFortheAdvancementofTeaching)主席的恩内斯特博耶(ErnestL.Boyer)提出“教学学术”(scholarshipofteaching)观,如今这一理念已渐为人们所接受。教学学术观指导下的教学不再只是单纯知识传递活动,而是一个探索知识有效传递方式的能动过程,教学从建诸经验之上的简单操作性活动转变为建诸科学之上的复杂性学术性活动,成为一项探究性活动。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培养理念以及生源状况,决定了独立学院教学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而独立学院的办学历史相对短暂,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相对不足,这些都需要任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备不断总结与反思的能力,研究分析教学对象的学习特点,探索发现教学活动的内在规律,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gongzuojihua/595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