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工作计划

企业培的误区与科学方法技巧

企业培的误区与科学方法技巧



企业培的误区与科学方法技巧

  由于定义的不明确,往往使得很多不严谨的概念来引起企业的兴趣,从而加速企业知识的破碎化。培训课程缺乏严谨的心理学、管理学和实验基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企业培的误区与科学方法技巧,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培训目的的偏差

  企业培训的组织者,在理解培训目的的时候,往往存在错误的认知,这也是由企业高层认知误区所致。大致有三种偏差:

  (1)希望马上解决问题。培训终究是一种教育启发、技能传授工作。好比学武术,再历害的大师没也办法让弟子一夜之间成武林高手。古代历害的老师教弟子,往往是不说透的,全靠弟子悟。孔子也说到: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就是说如果学生没有真正的好学精神的话,不能够乐于学习的话,那怎么教也是没用的。培训所教授的知识、技能和观念。对于学员来讲,主要是起到对实践工作的认知提升和方法指导作用。把培训的东西与企业解决问题等同起来,不但达不到效果,反而离解决问题越来越远。

  (2)学的东西越多越好。这可能是消费者购物的心态,作为企业方,当然希望一较短的时间内,让学员学到更加多的东西。但是,这种想法恰恰使得培训效果大打折扣。有很多企业希望一天之内,把营销理论、技能、品牌、新媒体等都混在一起。这种误区也是企业缺乏科学思考能力所致。

  (3)培训互动化误区。互动化,案例化,这些只是培训的方式,而不能作为培训的目的。但很多企业把形式看得重要。就说案例教学吧,大部分企业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案例教学,对于企业而言,案例教学的方式实际上效率最差的方式,大多数人把举例子就当成案例了。

  二、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

  前面误区的根源,还是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企业培训与基础教育和高校教育不同的地方在于,教育是学校可以选择学员的,而企业培训是企业选择老师。所以往往是有什么水平的企业只能选择什么水平的老师。这里就有个矛盾出现的,如果企业知道自己问题所在,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技能的话,说明这企业已经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了。这就要求企业培训组织者要有较全面的分析问题、提练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所在,往往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所以企业往往存在的错误是,把一些支离破碎的'问题,越拆越细,可以生上上百种需求来。这种需求的碎片化不但无疑于提升员工的能力,也给企业增加了负担,同时让培训老师无所适从。这种学生教老师的作法,只能是把老师越教越差。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会导致辞需求的条理化,培训课程维度的合理化。以尽量有规律的方法找出学员需要共同学习的地方。

  三、培训方法非科学化

  在培训方法上,目前培训老师也存在着比较明确的错误导向:

  1、缺乏概念分类整理能力,导致课程体系碎片化

  由于定义的不明确,往往使得很多不严谨的概念来引起企业的兴趣,从而加速企业知识的破碎化。培训课程缺乏严谨的心理学、管理学和实验基础。对课程分类整理混乱。

  2、课程设置表象化

  课程流于追求形式和表象化。就比如成功学,其心理学基础数十年来并没有什么根本性变化,但培训师往往给换个外衣又推出来。又比如中国式管理,这些不严谨的概念和观念,往往导致企业无所适从。又比较对销售人员观念的训练,很多人不明白传统国学中,既包括有好的国粹,也包括有坏的国渣,一概而惯之,结果员工也不知所云。又比如,对地狼性文化的理解,其本质是一种进取的精神,而有些培训却误导上了在市场上的尔虞我诈。诸如此类,大多都是缺乏基础管理科学素养所导致的。

  3、缺乏理论规律的把握

  我国文化的特征本来就强调直觉,对事物往往是下了结论,而不问原因。孔子和老子都还有这个毛病,常常告诉人们君子应该怎样怎样,从来没有从效果来反证或者寻找逻辑的推理。在培训业,往往把一些符合人性中放纵的东西,给予扩大化,从而引起听众的共鸣,严生形式上的效果。这种效果无疑是在帮企业的倒忙。以致于有企业主讲到:听完总裁班,企业终于倒了。虽说是笑话,也可以培训对理论规律的背离。

  4、重视个性的特征,恰恰与培训目标南辕北辙

  一说起培训师,企业第一个条件往往是给同行业讲过没有,或者在同业中工作过没有。这种原始的经验学习观念,不但没有随着培训的发展而消退,反而越来越普及。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一大失败。所谓学习,特别是高效的学习,就在于能够跨跃个性,而把握普遍性和规律性。我们曾对一家知名酒店集团做过调查,具下属品牌中,具有普遍性思维单位,比具有特征性思维的单位业绩明显好,管理水平也明显高。那种认为只有本行业的人才能教好本行的人的思维,是企业还处于手工业阶段的思维,是过去师父带徒弟的思维。如果企业本着这种思维,那企业即无创新,也无未来。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