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主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用的探讨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变得越来越重要,而相应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对社会中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下,学校的教育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就培养不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因此,学校应当逐渐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方式、内容和手段上的改革实现科学的教学。并相应的将教学模式的改革作为教改的主要目标,最终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1 双主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1 以教为主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这种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以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其中包含着学习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而其具体的理论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动机”理论的内容,提出了情感因素的重要性。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他认为动机可以有效的影响有意义学习的产生和保持学习的意义。在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动机虽然不能将新旧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无法使学生直接的产生学习的意义,但是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在相应的复习环节也可以发挥出持久性的作用。同时,他还认为动机的程度可以影响知识获取的程度,而只有较为恰当的动机才可以促进知识的提取[1]。
其次,“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内容,提出了事物性质规律和事物之间的关联性认识。这种理论,所强调的是对于现有知识、概念的实质性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的是教师,主要是由教师的传递作用来完成这个学习过程的。
1.2 以学为主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这种教学相对于的就是现在的多媒体、网络化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采用现代科技所完成的一种教学。这种教学的理论基础最初是来自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其主张在充分的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的情况下,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这种教学模式所采用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扩大了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学习的范围,并有利于学生进行主动的、自我的学习[3]。
2 双主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2.1 要正确的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在双主教学模式的运用下,师生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其相应的主体地位只有建立在两者关系较为和谐的基础上才能够发挥最。
2.2 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双主教学模式的环境下,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就应当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积极的开展各种与创新有关的活动,通过学生的自悟和自我探索,逐渐的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同时,在课后教师还应当要求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课中相关问题的解决,使用这种手段来获得学生的创新型设想。
2.3 要不断的提高教师的素质
双主教学模式的开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加强学习,不断的进行自我知识的更新,才能够适应双主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因此,教师应当不断的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3 双主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双主教学模式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逐渐的形成了自己的一种应用模式,并被使用到现实的课程教学中。下面就详细的针对双主教学模式在非计算机专业visual basic课程的应用效果,做一个对比。
对于visual basic课程的教学,11数1班采用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没有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11数1班学生在2012年-2013年期末的visual basic课程前4名的成绩如表1所示。在进行visual basic课程的教学过程中,11化1班仍然采用以学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获得相关的知识,并逐渐的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教学单纯的为解决学生的问题而服务。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本次研究就选取2012年-2013年期末visual basic课程11化1班前4名的成绩进行比较,其相应的成绩如表2所示。同时,11物2班在进行visual basic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双主教学模式,充分的利用了以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在充分的发挥学生以学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培养,适当的让学生进行一些课程内容上的创新和变化,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还注重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氛围非常的融洽。经过一段时间双主教学模式的使用,11物2班在2012年-2013年的期末visual basic课程前4名的情况如下表3所示。
从三个班级排名前4学生的成绩得知,双主教学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可以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一种非常科学的教学模式。
4 结语
总之,双主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当根据这种教学模式,逐渐的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积极的推动这种教学模式工作的开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化的发展。同时,还应当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继续寻找更多更加合理的教学模式,并积极的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最终的实现我国的素质化教育。
参考文献:
[1]周毕文.互动式教学法研究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2]孙发利.师生互动教学的策略问题[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10(01).
[3]张志泉.师生的反思互动——教学持续发展的动力[J].上海教育科研,2009(11).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gongzuojihua/593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