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主体性物理教学论文
一、立足学生的兴趣培养,提高学生物理学习自主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转变观念,鼓励学生参与,尤其要注重调节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以“服务者”的态度来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和呵护。例如,在探究“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时,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但回路不一定闭合。此时学生就会追问:为什么不一定?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不是直接作解释,而是引导学生分析感应电动势与什么因素有关,从而解决问题。如此,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也愿意主动提问。
二、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物理学习效率的保障。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只要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了,认真完成了练习,就可以获得知识构建。其实不然,学习过程更多需要学生去主动完成,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去探究,形成一定的习惯,才能保证学习效率的稳步提升。要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习惯,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整体规划的习惯。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涉及多个概念,多个公式,多个知识点,如果不能统筹规划,只是被动接受,势必让学生在学习中较为盲目。培养学生规划的习惯,要注重引导学生根据课程标准而整理出每个模板、每个章节中需要知道、了解、掌握、应用的知识,然后落实学习计划。其次要培养学生提问、质疑、应用的习惯。就提问和质疑而言,教师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把自己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和同伴交流,解决不了的要向教师请教。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有耐心,要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习惯的培养,要注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构建情况而展开针对性的练习。例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后,学生对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否完全掌握。如果没有,就可选择相关的练习进行训练。如对自由落体的方向、重力加速度等知识的练习,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练习。
三、改革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知识构建,关注学生差异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影响学生主体性的主要因素。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统治者,教师讲而学生接受,学生的`主体性自然不能得到体现。而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渗透,这一现象得到改观。改革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实质就是要让教师从“神坛”走下来,变成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指导。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问题、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例如,在探究“蜡块的运动轨迹”时,蜡块的轨迹方程学生很难理解,此时教师以坐标中表示一条直线或曲线的案例引导学生做消元,学生合作对公式进行分解,得到t=x/vx,y=vyx/vx,追问:对公式进行数学分析,看看它代表的是一条什么样的曲线?学生展开讨论,教师补充。此时教师可强调:由于蜡块在x、y两个方向上做的都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vy、vx都是常量。所以vy/vx也是常量。公式表示的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拓展到物理运动上,这又代表什么意思?在此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再次讨论,从而得到蜡块做的是直线运动的结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注重从目标上进行分层,让基础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要达成的目标不同。教师还要注重在课后练习上进行分层,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完成练习。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总结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gongzuojihua/592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