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论文摘要:在高职数学课堂合作性学习中,教学内容上不适宜于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的,仍然套用合作学习方法,或者合作小组成员参与讨论的条件尚不具备使学生之间的交流受到阻碍,或者是小组成员间的讨论交流留于形式、课堂合作性学习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不突出和肯定性评价不到位的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为合作性学习创造条件,有意识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为高职学生自主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学校,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对策
0引言
学习方式转变的过程即是探索和形成新的学习方式的过程。传统的学习方式由于教师过于强调学生客体性的一面,把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而将其置于客体的位置看待,学生成了接收知识的“容器”,使学生只能采用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去死记硬背和机械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合作学习方式要求把学生置于数学课堂主体的位置,应具有主动性、独特性、探究性、合作性等基本特征。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品质,去适应新的合作学习方式。但是,从高职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实践中,课堂合作学习中诸多问题显现出来,因此有必要对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一些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尝试对策。
1高职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上不适宜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的
为了追求合作方式而采用合作学习,在高职数学教学内容上不适宜于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的,仍然机械地套用合作方法。譬如在学生自主性学习某些数学的内容时,由于某些数学内容抽象,学生根本看不懂这些知识,即便教师为学生精心准备一些知识上的铺垫,但只有少数学习能力强或学习自觉性高的学生能够勉强完成自学任务,学生自主性学习自然就难以推进。有时自主学习的内容需要学生事先进行实际操作实验,条件不许可的情形下学生就无法完成自主进行实验的任务,即便学生有实验设施完成自主实验的任务,但由于有一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好,学习自觉性较差,在“自主性学习”这一环节上敷衍了事,造成自主学习效率大打折扣,给后续的合作学习埋下了“定时炸弹”。再如要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或培养学生运算等能力的,采用合作性学习方式的效果就不明显了。
1.2数学课堂合作性学习的部分环节受阻不能正常进行学习交流的
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要求达到一定的“火候”时进行的,按照好、中、差搭配将全班所有学生编排进入合作学习组。这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要求有没有达到一定的“火候”直接影响到合作学习能否成功地开展。在高职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中,教师虽然能够认真地进行分组,但是由于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特别地对数学学习感兴趣的并不多,往往在小组合作中,新的“一言堂”现象“应运而生”,成绩优秀者的意见成了小组成员意见的主流,使得少数个别学生成了每一个小组中每次合作讨论的主角,这样的学生从中确实得到了实惠,小组中的其他成员的学习交流的机会很少或几乎没有,参与失去平衡,使得数学课堂教育成了“精英教育”,所有学生全员参与流于形式,与职业学校数学培养目标“通过合作学习使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都有最大限度的提高”大相径庭。
1.3数学课堂管理和组织教学欠合理导致合作性学习流于形式的
数学课堂合作性学习要求所有学生全员参与,通过小组活动和交流,能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唤起参与的欲望,提供民主、平等的参与情境[1],使所有的学生都有得到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尤其是在师生面前,大胆地发言,让每一个参与者以恰当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交流的情感,学生在与他人思维的比较中得到补充和完善。但由于教师的疏忽大意,有时小组划分随意或小组成员一成不变而没有适时调整,致使小组成员中好、中、差的搭配不当,有的合作小组发言热烈、讨论有声有色,但有的合作小组则显得冷冷清清、无人问津。有的教师数学课堂组织散乱,加上数学问题设置不合理,缺乏探索价值,各个合作小组名不副实,不是互相合作,而是互相拆台,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一堂课下来,学生什么知识也没有学到,能力提高成了泡影。有的数学课堂合作性学习中,小组活动次数频繁、主题不突出、时间失控等,导致小组成员无所适从,一个问题还没有讨论结束,知识没有得到巩固,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这样的合作,纯粹是为了“合作性学习”的形式而进行的“合作”,其效率低下,效果自然不会理想。
1.4数学课堂合作性学习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不突出和肯定性评价不到位的
影响和阻碍学生“合作学习、合作精神”能力培养的因素很多,如果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和认识不足,认为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教师可以轻松些了,因而放松了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指导,那课堂教学很可能成为“放鸭子”,不能收到预期效果。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和结束后,教师的肯定性评价如果不恰当,或者评价不到位,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也会直接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减弱。
2高职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合作性学习是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化的个人和小组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而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合作性学习是建立在自主性学习的基础上的。自主性学习就是采取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方式。数学教学中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内在需要和情感需求,关注学生的生命尊严和生存价值,要为学生自主、自由、自在学习,创造民主、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作业练习、评价方式,力求做到数学问题让学生自我去发现,过程让学生自主去探究,答案让学生独立去寻求,力求实现把教学的主动权让给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的本真回归[2]。这就要求数学老师根据高职学校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和数学内容精心筛选,譬如精选一些高职学生比较熟悉的、学生所喜欢的数学内容或与学生生活经历和经验有关的知识,指导学生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和媒体将某些易懂易学的科技新成果等现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就能更大程度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做新课学习前的各项知识上的准备工作。只有学生自己对数学内容有了独特的理解,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种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别人是不能代替的。如果不让学生仔细地自主学习就匆忙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也无法顺利展开[3]。
2.2精心准备为学生都能参与小组讨论并有最大限度的收益提供保障
随着高中阶段普及程度的提高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的差异性相对较大,大部分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少部分学生的人生目标不明确、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细心观察分析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性格特征,做有心人,通过适当方式让每一名学生明确每一堂合作学习课的学习目标,围绕数学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应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方法找到问题的切入点,有效地把学生引导进去,引导学生去充分感受,积极地去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是发挥合作伙伴的集体智慧,是通过不同思想情感的交流、互动,在民主平等和谐氛围中,培养学生相互协作能力,解决复杂程度较高、难度较大的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而这个环节也是最难以把握的一项内容,也是合作学习是否富有成效的重要一环。小组讨论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以满足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求。教师精心准备,不仅要准备上课的教案,还要准备学生的学案;不仅要准备各小组学生的组合,还要准备组合后的小组讨论;不仅要准备合作学习的各种设施设备教具学具,而且还要灵活机动处理合作学习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合作小组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在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要随时把握学生小组讨论的新动向,适时调整合作小组的成员,尽可能使小组成员做到动静结合,内向和外向结合,能说会道的'和不善言语的结合,成绩优秀者和成绩一般、成绩较差者搭配,各小组中男生和女生比例均衡,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为全体学生能够参与小组讨论扫除知识和能力上的障碍,放开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包袱,轻装上阵,力争使小组中各成员都有最大限度的收益,小组合作马到成功。
2.3充分发挥教师在合作性学习过程中的指导和鼓励作用
教师要吃透教材内容,了解高职学生的专业课程及其特点,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实际设计合作学习课。小组合作学习应以解决开放的、有价值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的问题为中心。在一节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并不是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都运用,而是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让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使数学课堂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使教与学都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抗挫折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在中学阶段,大部分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他们在课堂上长期得不到教师的表扬和肯定。在高职数学课堂合作性学习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肯定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学生及其行为的认知,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全面客观的激励评价,那么学生的学业成就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了,他们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和成功喜悦,随之而来的是学习干劲逐渐提高,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4]。
3结束语
教师在应用合作性学习模式进行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责任心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要依据认知理论,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确定学习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应不同层面学生的认知需要,要尊重学生的意愿,积极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合作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努力使学生用最大的热情投入到数学课堂合作交流、学习中去,以最大化的参与率追求数学课堂效益的最大化,为学生的自主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拥虹.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历史教学研究,2006,(4)
2 郭姿英,文凤丽.论新课程下学习方式的转变[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5,(4)
3 毛瑞芬.浅谈合作学习的特点及方法[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4)
4 贝献臣.数学教学激励评价的若干做法[J],黑龙江教育,2005(6)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gongzuojihua/569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