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计算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论文
当前的数学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小学数学知识的难度在经过几次改编之后降低了很多,重点放在了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上,将知识在纵向上的深度要求转变到了对知识的横向思维发展上。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古乐福特的学说,发散思维是以扎实而丰富的基础知识为依据,不拘泥常规、常法,善从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进行观察思考、探求多种解答的思维方式。
计算机进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使数学教学有了质的转变,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会因多媒体的运用使得本身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易懂得多了。特别是在几何图形课、应用题课等课的表现更加突出。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作用,丰富课堂,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通过演示所揭示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现象看本质,在教学手段上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对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是符合要求的。
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充分使用的过程中及得到的效果来看,它又走入了一些误区。
一、将计算机的功用提得太高,依赖性过大,有画蛇添足之嫌
计算机进入了数学课堂,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恰当的使用这一教学手段则成为了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从计算机在教学应用的发展进程来看,教师都是在经过业余培训逐步成长起来的,在数学教学中,计算机在课堂上大多只起到了板书的作用,将公式规则书写在显示屏上,让学生来读;或在设计中只是单纯的作为练习来用,花哨的图片、噪杂的声效,这并不能在教学中产生任何的美感,反而显得繁锁复杂得多了。正因为如此,由于操作的不熟练更加容易在课堂上显得手忙脚乱的、没有章法。对于数学这一学科的性质来说,要求教师在最适当的时间里,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使学生明白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既定的数学规则、法则。它的逻辑性、流畅性、目的性都要求教师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那么计算机在这方面的应用中,就只是为了解决某一个难点突出它强大的作用,而不是为了使用计算机而使用计算机,相信如果是为了这个目的,那只会降低计算机的功用,出现画蛇添足可笑场面。
出于对于学科的负责,每一位教师在使用计算机这一辅助手段时,要分析好知识的重点、难点,在难点的突破上要充分考虑到手段的使用。
计算机以其形象直观的展现事物的本质而受到青睐,那么在有关低年级数的认识、行程相遇的应用题、几何图形转换、图形公式的推导等的教学上都有很大的作用。只有在教学中将计算机用到了恰当的位置上,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件设计的过程中,流程过于僵硬,不利于课堂的多变性
每一堂课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备好课再步入课堂,教案则是对于一节还没有进行的课的预设,但不是每一堂课就会按照每位教师所设计的那样照章而下。因此在某些细节上就会产生许多的变动,教师应学会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改变一定的教学方法进行某方面的加深或扩展,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 同样,课件是教师为了教学而设计的,在流程上就会是预先设想好而制作出来的,那么在遇到课堂新出现的问题时,就会要求教师在设计时要考虑到课件的开放性。在课件设计时,多采用交互式的设计,在整个课件中,不需要将课的全部都用课件制作出来,只要将对于课堂中突破难点的地方作为一个小节设计出来放在重点部分。
再就是开放题的设计,对于开放题目,就不会有既定的答案,那么只要在开放题目设计上要求学生掌握方法,其它部分可以用粉笔完成的,就在黑板上完成。对于学生来说,黑板上的交流更具有交互性。
三、保留传统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优良经验
计算机引入课堂对于教育来说是一个新的教学里程碑,具有划阶段的意义。传统教学也有着独到之处,在引入计算机的教学中并不能摒弃传统教学的优良经验。在数学教学中,传统教学中用手工制作的教具已经不复存在了,都用新式教具或者是计算机的设计所代替。传统教学在表示形式上都着重于口说,那么发展到现在,就可以用来培养学生在数学课上的语言能力。
比如编应用题,在认识应用题的题型之后,让学生来编应用题就会更深入了解此类应用题的结构。可以在计算机上给出实物或作出一些与现实有关的假设,再让学生说。这样的话,在十分轻松的氛围中就会让学生掌握应用题。传统教学中有许多好的经验,只要与现代技术教学手段适当的结合起来就会产生十分好的效果。
总之,数学教学中引入计算机是一个改革,它所产生的作用是深远的,只有在教学中适当的应用这一技术,才会使教学更加有效果。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gongzuojihua/568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