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教育素质培养策略
【论文摘要】提升中职学棱专业教师整体素质特别是素质已成为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在国内外相关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教育素质培养策略:给专业教师“减负”、“降压”,完善专业教师职前准入机制,健全专业教师教育素质职后提升体系,促进专业教师教育素质自主发展。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 专业教师 教育素质 培养
国务院于2005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培养适应全面建设小康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迫切要求的相关决定。而作为培养相关技能人才主力军的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其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高低。深化教育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专业教师除了应提升相关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以外,还应提高将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本领,也就是相应的教育素质。教师的教育素质是以一种结构形态而存在的。在认真分析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教师教育素质主要包括教育价值取向、知识、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自主专业发展能力等几个方面。
一提升地位:给专业教师“减负”、“降压”
中职学校教师压力感不断增加,导致教师工作积极性下降,已影响到教师教育素质的提高。
全社会应当为中职教师营造一个维护教师职业威望的良好氛围,树立“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尊重教师的劳动,理解教师的苦衷,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以此减轻中职教师过重的负担。学校要营造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的组织氛围,构建宽松、高雅、清新、具有人情味的校园,建立健全校园沟通平台,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要给教师更多的工作灵活度与教学自主权,避免使教师做过多形式化的无用功,使每个教师都有时间和精力对教育教学进行思考,创造性地教学,体会到教书育人的快乐。只有保证中职教师的职业活力,才能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二严格考核:完善专业教师职前准入机制
1.优化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
根据职教师资的培养目标和服务方向,必须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教育三元整合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出师范性、技术性、学术性三者的融合与统一,保证职教师资培养目标的实现。针对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对教育类课程重视不够的现状,师范院校应增大教师资格类课程在总课时的比重,强化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师基本技能课程,使其达到总课时数的20%左右,加强师范生的从教能力与素质。
另外,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还应重视教育实践,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加强与教育实习基地的联系与沟通,适当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丰富教育实习的内容。针对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师范院校有必要采取“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出路”的人才培养模式,夯实教育专业课程,强化教育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完善教师资格认定与定期考核制度
教育部门应改革目前以考试为主的教师资格认定办法,提高教师资格认证的“门槛”。在考试基础上,主管部门必须对专业教师、思想和品德素质进行严格考核,还应经过一个试用期,从多个维度对其进行学科知识、教学知识、教育教学技能、知识更新能力等的考查,方可颁发教师资格证。
同时,考试方式可以多元化,除了采用传统的笔试外,还应加入面试,考核的内容可包括基本技能考试、论文考试、能力倾向检查、心理健康评估等。
另外,还可以参照国外的经验,取消教师资格证书的终身制,增加教师资格有效期制度,在实质上增强教师的危机感,使教师能够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
3.严格专业教师入职培训制度
中职学校应高度重视专业新教师群体的入职培训工作,强调导师对中职学校专业新教师的'作用,必须在学校中挑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担任新教师的老师,对其进行日常的辅助和监督。
另外,学校在对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入职培训之前,有必要明确新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帮助新教师设置新专业成长目标,并对新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最后对人职培训进行有效评估,以确保合格的新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三强化培训:健全专业教师教育素质职后提升体系
1.建立教师发展学校系统提升专业教师教育素质
教师发展学校是在教师教育改革的国际背景下产生的新型学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出现了这种新的教师培养模式——专业发展学校(ProfessionalDevelopmentSchool,简称PDS)。
创建专业发展学校不是建立一所新学校,而是中小学与大学合作形成一种新的机制,使得教师教育的改进与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形成一种共生关系。借鉴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特别是美国PDS建设的经验,一批教师发展学校在我国各地相继建立,但多数是由师范院校与普通中小学合作建立的教师发展学校,因此,也可尝试由师范院校与中职学校合作建立教师发展学校,促进专业教师的素质发展。
2.加强校本培训
相对于传统的校外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在时间上、空间上和组织形式上灵活自由。由学校发起组织的培训,以实现学校的具体要求为目的,能够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合本学校个体特点的培训内容和形式,解决教师的具体问题,加强教师和学校的沟通,促进学校和教师的自身发展。另外,校本培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能切实减轻校外培训的财力和的消耗,能有效缓解矛盾。校本培训还能够实现校外培训不能实现的全员培训,它能够满足学校每一位教师的需要,使每一位教师都有所提高,大大提升学校的整体竞争力。
四系统设计:促进专业教师教育素质自主发展
1.合理制定个人专业发展的规划
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涉及个人、学校,而且涉及外在的一系列复杂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在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时善于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并学会据此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具体来说,就是在认真分析自己目前专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审视自己发展的机会。确定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然后制定行动方案,并执行行动方案,最终对自己的发展规划有一个客观的评价。
2.自主进行系统的自我反思
这里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分析和解决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与教育教学研究融为一体,使自己由单纯的“教书匠”型教师逐步成长为一名研究型乃至专家型的教师。同时反思要坚持自主化和经常化,事前认真分析研究,制订最佳方案,事后全面反思,探索内在规律。
3.自觉开展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ActionResearch)是一种日益受到关注的融合与实践为一体的教育研究方法。行动研究建立在对教育教学反思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诊断其原因,再收集素材,学习理论,寻找有关论据,拟订行动研究的方案。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应遵循“行动——研究——再行动——再研究”的原则,通过不断地研究行动、反思,最后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初步写成研究报告或论文。
4.自觉参加在职进修与培训
专业教师必须主动从多方面、多渠道充实自己,有意识地选择安排学习机会和学习方式。这能促使教师在不断进修时,了解自己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方向,最终成为自己职业发展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成为终生学习者和自我教育者。同时“在培训中把学习到的格式化、系统化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即命题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结构,升华为自身的素质,并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反思、实践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从而实现教师专业上的成长”。
5.主动与学校内外的同事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
教师的劳动充满了创造性、开拓性,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困难和障碍,这些问题单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有时是难以解决的。所以,教师要充分地挖掘、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有助于自我专业发展的资源,寻求与同事进行合作与帮助。同时,“教师的劳动带有个体分散性的特点,既有开拓创造的宽广的一面,又有缺乏交流、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一面”。教师必须意识到,个体学习的方式在目前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形势下,由于个人思维的局限性及模式化倾向,获取的知识毕竟十分有限。因此,作为团体成员的教师应努力超越自我,学会如何相互学习和合作,在学习型团体中更好地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gongzuojihua/567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