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的角色应对论文
目前学界对于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新课改成果的总结概述,二是探讨课程改革的利弊得失,三是对教学方法及应对策略研究。而关于教学课堂三大主体的角色认知,尚未有专门的梳理和挖掘。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密,对三者联系的深入挖掘,有利于将新课改精神推向深入。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实施,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拉开序幕,高中课程改革进度明显加快。单就历史学科而言,新版教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确立了专题体系和模块教学,内容编排理论性强、专业性强、流派纷呈、时空跨度大。为了更好的适应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还时间、空间于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笔者拟从“教师、学生、教材”三个方面做一个全面的梳理,不足之处,还请指正。
一、新课改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现实课堂教学中,“满堂灌”“、填鸭式”的旧的教学方法仍然根深蒂固,无法真正意义上调动起学生学习、听课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不到位,忽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而教学环节过于形式化、模板化,缺乏针对性和人文关怀。
其次,学生历史专业素养不高。在之前的历史教学中,学校、学生等对历史学科不够重视,各学科学习分配时间不合理,导致学生初中历史知识的储备及其有限。譬如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一些专业名词也不能完全分辨。
再者,高一新教材内容的时间跨度过大、体例新、容量多、学术性强、难度大、融通古今中外,且内在逻辑严密。“学生在学校的求知过程中,除了教师的讲授外,教科书对学生的认知起了关键性作用。”,但新教材的内容好似压缩的太空饼干,再加上学生初中知识的“肤浅”,前后内容无法衔接。其结果事必无法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与新课改的精神是不符合。因此在课改的实践中就出现了拼命赶进度的现象,使得一些有益的课堂探究活动也无法开展。
二、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应对
面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作为教学环节的主体,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联系显然更为紧密。加深对自身角色的认知,加强三者的关联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
对教师而言,需拓宽学科知识面,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教师不仅应具备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应具有一定的学科科研能力,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成长的引导者,教学的参与者,同时也是课程的开发者。但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欠佳,就不能及时地引导学生思维,从而影响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挥,这种局面不改变,难以适应课改的要求。所以我们需要充电,博览群书,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对学生而言,注重学习方式的调整转变。从初中通史式的基础教学,发展到高中中外合编的专题式教学,跳跃性强,难度大。而且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初中教材内容相对简化和浅化,但高中教材却采用专题式教学,专业性较强。高中的专题是在初中学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宽和深化,它们之间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转变为科学的新型的历史学习方式,例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实现历史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在教材处理上,注重史和论的关系。史即材料,论即观点。
历史教育与历史研究一样,要用观点来统率材料,用材料去说明观点。要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的结构和层次,总系统与分支系统,应以史论来统率全局,把握中心线索。”可以布置一些小型的.研究性学习的作业,以补充课本知识。比如:在介绍科举制度时候,可布置学生课后查找科举制走过的历程。这种研究性学习的作业不仅需要学生准确把握史实,而且通过这种探究还可培养学生查找、归纳资料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文字表达的能力。
三、教师、学生、教材的三者关系
再思考教师、学生和教材其实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新教材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教师的备课方式、讲课方式更应随之而变,同时学生更应该加强自身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新课标的历史教学的过程就是教与学的过程,它包含教与学的两个方面,如何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历史课的成功与否。历史教学是师生互相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历史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学生历史学习方法改进的前提,教学方法的改进是为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服务的,教法改进是手段,学法改进是目的和目标。因此,我们的历史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必须把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改革课堂教学,切实在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观念,突破旧的模式,实现开放性和多元化,真正使素质教育进入历史课堂。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新课改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挫败不足为奇。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更新观念、加强理论学习、大胆实践、努力探究、不断创新,定能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黄显华,霍秉坤.寻找课程论和教科书设计的理论基础(增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gongzuojihua/556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