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历史上运河的功过得失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浅谈我国历史上运河的功过得失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 我国运河的历史地位和特点
我国与埃及、巴比伦等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开发运河最早的国家。公元前 7 世纪,亚述人就在两河流域开凿了一条长 80 公里的运河。公元前 5世纪,波斯凿通了尼罗河至红海的运河。此后,除了中国,世界上少有著名的运河出现。19 世纪,世界上出现了举世闻名的三大运河:基尔运河、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这些运河在世界航运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作用。但是如以运河延伸路线之长、维持时间之久、工程之伟大和艰巨而言,我国的运河在世界上则是独一无二的。
以运河的延伸长度而言,在公元前 3 世纪的秦代,除继承了春秋战国时代形成的鸿沟水系外,又开凿了沟通湘、漓二水的灵渠,于是当时的运河已经沟通了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珠江五大水系。公元 3 世纪的曹魏时代,在河北平原上开凿了白沟、平虏渠、利漕渠、泉州渠、新河等一系列运河,其北端已向北延伸至今河北省北部的滦河下游,也就是我国东部地区地理条件决定运河可能开凿的最北端。到了公元 7 世纪的隋唐时代,通济渠、永济渠、邗沟、江南河的开凿,沟通海、黄、淮、江、钱塘、珠等东部地区六大水系的.运河系统基本成。当时北抵北京、西达西安、南至杭州的南北大运河全长约两千三百公里。元明清时代形成的京杭大运河,从北京至杭州,全长两千馀公里,如果将浙东运河也计在内,则又要加上一百二十馀公里,无疑为世界之最。
二 运河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有过何种贡献
在漫长在历史时期里,运河究竟对我国的历史发展起过什么样的作用?
据历史文献记载,我国运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当时运河开凿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各国间政治上沟通和军事上征伐。因此往往只是根据当时的需要,对相近的河流进行临时沟通作为运河,事后未加修浚,自然条件好的能存留下来,自然条件差的也就逐渐淤废了。自公元前 2 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秦汉统一王朝后,为了维持和巩固其对内统治、对外防御的功能,中央政权必须有大量物资的支撑,由此产生向全国各地征收财物、通过运河由水路输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方的漕运制度,而这种制度贯串了中国历史二千多年。此后,运河已经不仅是一条交通路线,而是成为历代王朝巩固统治的生命线。现择其主要而言,运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三 运河在历史上有没有产生过负面影响呢?
唐朝人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五八)批评了运河对劳动人民脂膏的收括。其实这不是运河之过。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没有运河统治者照样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向人民巧取豪夺的。而运河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其对自然环境的不合理改造而造成的。
但是历史上大运河对沿运地区的环境则起过不良的作用,也是不能不提的。
河北平原上永济渠的修凿,使太行山东流入海的河流下游受阻,在运河决溢成灾。元明会通河未开之前,今豫东北、鲁西南、鲁西北地区的沥水有南北两条出路 :北面一条由今黄河下游河道左右的马颊河、徒骇河、大清河等入海 ;南面一条由泗入淮,由淮入海。会通河开凿以后,并不断地加筑河堤,河身不断抬高,犹如一道土墙阻挡在其东面,南面则有高于运河的黄河(今淤黄河)河堤的拦截,北面为狭窄的卫河所约束,这一地区的沥水宣泄受阻,每遇暴雨季节,黄运并涨,河溢湖满,洪水到处汹涌洄荡,受灾面积极广,使这一带地面沥水无法排泄。故明清时代,今黄河以南、会通以西、淤黄河以南的鲁西南以及今黄河以北的鲁西北地区,是水旱灾害频发地区,盐碱、沙荒、涝洼遍地,有的地方寸草不生,生产低下,人民生活极端贫困。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制度虽然发生了变化,但由于数百年来造成的环境影响,近五十年来,山东“全省涝灾的分布趋势,以鲁西北最重,特别是南四湖环湖一带和徒骇河、马颊河中下游地区,更是洪涝灾害频繁的地方”(《山东省主要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地震出版社,1994,15 页)。
今天指出历史上大运河的负面影响,并非要论其功过、苛责古人,因为这是当时历史背景下别无选择的必然产物。我们的目的无非是从生态文明的角度进行考察,真正地全面理解运河的历史作用,并为今后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gongzuojihua/556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