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工作计划

地铁公共艺术与地域文化分析论文

地铁公共艺术与地域文化分析论文



地铁公共艺术与地域文化分析论文

  摘要:人类的公共环境是一个以社会群体部落为形象的活动舞台,与地理、文化、生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合肥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已成为市民日常出行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地铁公共艺术在丰富广大市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逐渐为人们所重视。该文从注重站点内在精神、地域文化特点、人文与自然的互补性三个方面,研究合肥地铁公共艺术在建构合肥地域文化精神内核方面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公共艺术;地域文化

  一、公共艺术概念

  公共艺术是一种具有开放、公开特质的,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往往与相应的环境设计密切联系,通常包括物理公共空间、社会公共空间和象征性公共空间三种。在信息时代,这三种空间共同构成了公共艺术的外部存在方式。公共艺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一个城市的形象,而地域文化是公共艺术产生的重要元素。

  二、合肥地铁公共艺术现状

  地铁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展现了这个城市的发展面貌,而地铁公共艺术则可以被看作是这座城市地域文化和灵魂的体现,展现了这座城市发展的文化脉络。在现实中,人们不仅可以通过地铁公共艺术这一重要窗口了解这个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而且还可以增强对这个城市的认同感。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快速迈进,合肥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合肥内在的地铁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当下社会公共意识的普遍提升带来人们审美要求的逐步提高,使新时期的公共艺术创作也要符合、顺应这种发展要求。而地域文化的构建也需要地铁公共艺术作品的介入表达城市形象。近年来,合肥地铁公共艺术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一些创意独特、形象别致的公共艺术装饰了城市空间,渲染了城市艺术氛围,丰富了市民的日常生活,很好地宣传了合肥城市形象,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与商客。一些作品加强了公众对于城市的认知感与认同感,从而推动了城市地域文化的构建。这不仅使合肥地铁公共艺术成为现代化都市的建设符号,而且对于加强地域性的构建以及人文性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三、合肥地铁与地域文化的构建

  1.注重站点内在精神

  “内在精神”的表达是指表现对象所传达出的一种气质与形象,是表现对象真正传达的精神特点与形象概念。在当下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中,城市的内在精神是城市的重要特点,而将城市内在地域文化精神融入公共艺术创作,更能够让市民品味地域特色。对于合肥地铁公共艺术的研究,笔者通过查阅合肥地铁资料与多方调研,深刻探究了合肥地铁已有的路线。笔者希望能够通过对特色站台的研究,以点带面,探寻合肥城市记忆,挖掘特色站台的文化内涵,将城市的文化脉络串联起来,构建成独具特色的`合肥地域文化名片。笔者认为,合肥现阶段地铁公共艺术的创作,是以“一站一名片,一线一特色,五线话全城”的设计角度定位的。现阶段,地铁公共艺术的注意力放在现有的地铁1号线和2号线的设计上,其中合肥地铁2号线的公共艺术作品更为突出、鲜明,有挑选性地对能够突出合肥城市内在精神的站点进行创作,分别是三孝口的“慈孝文化”、四牌楼的“时尚节拍”、蜀山西站的“蜀山竞秀”、大蜀山站的“玉兰绽放”以及“兰台号”档案主题专列。每个地铁站内的公共艺术创作以地域文化为创作原点、以站点周围环境为依托、以人文故事为背景、以场所记忆为依靠,深层次挖掘所在站台地区的城市记忆,展现出城市与公众的联系,唤起公众回忆,从而使作品与公众的生活产生共鸣与互动。如,“兰台号”档案主题列车虽只有6节车厢,却是安徽省档案局、合肥市档案局与轨道交通公司共同为第11个“国际档案日”打造的公共艺术作品。专列围绕“记忆合肥”“足迹合肥”“印记合肥”“创新合肥”的主题,展陈了近150幅关于合肥的档案图片。其中,部分珍贵档案图片为首次对外展出,如清嘉庆八年(1803年)合肥县傅郭城图、1949年皖北行署成立文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粉蜡笺等。这些历史档案图片展现了合肥的区域变化、建置沿革、名人足迹、城市风貌等内容,展示出合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及其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精神,让广大市民、乘客能够更加直观地感知合肥的过去、当下,并畅想合肥的美好未来。在满足人们交通出行需求的基础上,建构合肥地域文化是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的主要精神内核。合肥地铁公共艺术的建设与发展,在未来合肥公共艺术发展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并对后期地铁公共艺术的发展有深层次的启发作用。它的艺术创作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将站台所在区域的地貌、文化等深层联系用艺术方式传达出来,强调所在地域文化精神的丰富性。

  2.突出地域文化特点

  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传统、民俗、生态、习惯等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其地域文化内涵是公共艺术产生的关键要素。艺术创作构思应尊重本土环境、积淀作品内涵、留心精神气质,从而创作出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公共艺术作品。合肥古称庐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在经年累月的岁月变迁中,留下了古往今来、诸多历史变迁的岁月痕迹,而这些沉积都将成为现代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合肥地铁2号线为东西方向的骨干线,联系起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线路西起南岗站,东至三十埠站,由东线的传统老工业转向西线的现代科技发展方向,体现了一个城市从“传统工业区”迈向“创新技术区”的城区转型之路。地铁所经过的站点地域具有不同的城市文化,这些地域印记正是合肥这座城市发展足迹的见证。在合肥地铁具有代表性的站点中,公共艺术的文化创作充分挖掘了所在地域的历史文化、生活群体等内在特征。三孝口站的站厅层和站台层的顶部有巨大的、红白相间的中国结,站内装饰以《合肥县志》中记载的“三张孝母”故事为主题,为了纪念故事中的张家三孝子,此地改名三孝口。该站以三孝口故事传说作为切入点,将代表幸福、平安的中国结符号进行抽象提炼应用于车站天花装饰,柱面则通过剪纸的手法融入三孝口“三张孝母”的故事,唤起公众回忆,使公共空间内的文化与公众的生活产生共鸣,进一步起到教育作用。四牌楼站以“时尚节拍”为主题,将商业符号“条形码”与商业色彩相结合,表现出时尚气息。在设计造型上,从富有动感的彩带中寻求设计灵感;在颜色上,从绚丽多彩的现代服装中提取颜色,将商业符号“条形码”与商业色彩相结合,用于天花及柱面装饰上。造型与色彩的搭配将车站空间内明快的现代气息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可以使乘客欣赏优美的公共艺术,而且为站点空间增添魅力,将合肥这座科教之城的青年文化展现在乘客面前。这些创作素材与内容从不同的层面表达出合肥这座城市的发展与文化底蕴,凸显出现代城市文化的进步与繁荣。这样的地域文化精神为地铁公共艺术的创作提供营养,从不同的方位打造合肥地域文化名片。

  3.人文与自然的互补性

  公共艺术的外部存在方式由所在公共空间内的三种空间属性构成。其中,物理空间内的延伸不仅具有所属地貌、地域的特性,而且其物理环境、自然生态精神成为了公共艺术生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环境中,创造人与自然充足的亲近空间,使久居闹市的市民能够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这是艺术创作的深刻自省。而艺术创作本身由自然出发,从古至今师法自然的艺术家数不胜数。因此,地铁公共艺术创作应该融入人与自然之间的依存精神,使公众在心灵上产生共鸣。合肥地铁2号线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大量运用了所在地的生态元素,如合肥的大蜀山、玉兰花等。如:“蜀山竞秀”主题将大蜀山山体的三角造型作为设计元素,空间以绿色为主色调,展现自然的清新和大蜀山的荫泽后人,让乘客犹如穿梭于自然,缓解了地铁空间内的压抑、单调感,给乘客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提升地铁空间的内在识别性和差异性;“玉兰绽放”主题提取合肥市树广玉兰的花瓣造型,通过仿生手法,采用铝合金折叠出玉兰花瓣,表现出合肥城市的内涵和魅力。生态元素化的公共艺术作品能丰富地铁空间的特性,同时,公共空间内绿色环境元素的表现是在城市特色化进程中彰显城市文化和地域特色的重要媒介之一。人文与自然的互补性融入公共空间的艺术创作,体现了现代设计者对于创新性和时代性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逐渐被影响。在这样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亲切、自然、饱含情怀的生态公共艺术作品,能够引发人们返璞归真的共鸣。公共艺术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能够让人们真正了解在人文与生态滋养下公共艺术作品的价值与作用。

  结语

  城市地铁的覆盖密度与跨度体现了所在地域的发展速度。地铁是交通功能的承载者,具有连接地域文化的功能,乘客是地铁公共文化的接收者。城市地铁为公共艺术提供载体,让乘客直观地了解城市文化与发展历程,使发展地铁空间文化的必要性日益凸显。文章以合肥地铁为案例,探讨城市地铁艺术的内在地域文化因素,研究地铁公共艺术对地域性文化构建的必要性,以期进一步加深公众对合肥地铁公共艺术创作中地域文化构建的认识,为未来地铁公共艺术创作提供一些思路。

  参考文献:

  [1]韩超,杨豪中.西安地铁公共艺术研究综述.山西建筑,2010(32).

  [2]郭涛.地铁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建构——以杭州地铁1号线为例.艺术研究,2016(2).

  [3]合肥地铁的“文化范儿”.[4]孙迟,王霄.城市地铁空间公共艺术探析.设计,2015(17).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