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工作计划

高职地质工程测量专业教师实践浅析论文

高职地质工程测量专业教师实践浅析论文



高职地质工程测量专业教师实践浅析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职地质工程测量专业教师实践浅析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以地质工程测量技术为例,从高职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必要性入手,从实践经验向教学能力转化、企业文化制度向学生职业素质转化、企业实践素材向教学资源以及教研转化等方面,分析了企业实践的成效。

  关键词

  地质工程测量;企业实践;成果转化;实践成效

  引言: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提出将“三教”改革作为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到2022年,“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1/2以上,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出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落实5年一轮的教师全员轮制度,提升职业教师群体的“双师”素质。推行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顶岗锻炼,是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双师”素质教师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1]。

  1、高职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必要性

  1.1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需要

  职业教育要培养能适应一线生产和服务、有一定技术能力、能动手实践操作的高技能人才[2]。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专业教师自身的职业能力和素质非常重要。以笔者从事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国土资源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地质勘探、建筑、水利、市政、园林等领域,从事测绘生产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针对工程地质勘察领域而言,地质工程测绘是一项最重要、最基本的勘察方法。在地质工程测绘中,需掌握待建场地、各建筑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勘察结果,将各种地质条件要素标注好,按照精度要求绘制工程地质图[3]。因此,需要尽量多地获取地质信息,以更详细深入地了解建设场地地面和地质情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测绘逐渐被应用到地质工程测绘领域,提高了地质测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地质测绘中,可利用无人机航测系统实现三维快速建模及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绘制[4];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NSS)技术既可以提高测绘工作效率,又可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矿山地质测绘精度系统结合,能提高矿山测绘的精度,保证矿山地质测绘的质量和效率,减少人工作业的工作量,实现测绘工程的技术升级[5]。随着地质工程测绘新技术的应用,对地质测绘方向技术人员的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测绘新技术广泛用于地质工程测绘的背景下,如何确保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与企业实际对接、提升教师新技术的应用能力、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都需要教师深入企业参与实践,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1.2“双师”赋能,深化产教融合的需要

  产教融合是以产业行业发展为方向,以系统培养专业技术技能为基础,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对接,集教育教学、生产劳动、素质养成、技能提升、科技研发、经营管理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行为或过程[6]。如何实现课程设置与地矿产业需求的对接、课程内容与地质测绘岗位群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地质工程测量项目生产过程的对接,是地质工程测量专业人才培养需深入考虑的问题。只有持续推进校企合作,选派教师参加地质工程测量技术设计、地质勘探工程控制测量、地质工程变形监测、工程地质图绘制等企业实践项目,才能深入了解地质工程领域相关企业的用人标准,调研地质工程测量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熟悉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明确企业员工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把握教学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差异。基于此,准确把握地质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建设方向,突出GNSS技术、无人机航测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测绘新技术在地质工程测量方向人才培养中的地位,转变教学理念,实施项目化教学,进一步服务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校企合作,与地质工程测量相关企业的一线技术专家共同开发校企合作课程、编写活页式教材,实时掌握行业动态,跟踪行业前沿信息,优化校企资源,有针对性地共育企业急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2、教师企业实践成果在专业教学中的转化

  2.1企业实践经验转化为实践教学能力

  通过深入企业参与生产实践,不但丰富了教师的实践经验,而且提高了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教科研水平。一方面,在实践中熟悉了当前地质工程测绘方向运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如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智能监测技术、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等,有助于教师将掌握的新专业知识和生产实际有效结合。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生产项目以及解决项目中的实际问题,如水利工程选择阶段复杂地形下的地质勘察测绘项目、地质工程三维建模项目等,提高教师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更完善、专业技能更实用、科研能力进一步提升。以笔者所在专业团队为例,团队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后,及时将参与地质工程测量的实践经验转化为教学内容,取得较好成效。一方面,将参加地质工程控制测量、地质工程图绘制的实践经验与指导学生参加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等技能竞赛相结合,以技能竞赛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技能比赛学习技能、交流经验、提高水平;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达到“以赛促教”的效果。另一方面,以地质工程测量项目为依托,带领学生一起参与控制测量、变形监测、地质工程图测绘等项目,通过生产项目与教学内容的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2企业文化与制度转化为学生职业素质,优化培养目标

  通过与企业的交流和沟通发现,企业除了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更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且企业对员工的出勤、工作态度等均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地质测绘人员必备的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职业素养和严谨求实的职业态度融入地质工程测量的课程教学中。将企业文化与制度转化为学生职业素质,并将是否能理解职业操守、是否具备热爱专业与岗位的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是否能与团队合作完成工程测绘项目等职业行为习惯作为学生考核的评价指标。

  2.3企业实践素材转化为教学资源,服务课程改革

  通过企业实践,教师不仅体验了企业工作的.艰辛,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需求的差距,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在教学理念上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为准确定位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规格、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明确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地质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而言,在当前“新基建”“智能建造”的大环境下,除了不断加强新型智能测绘技术的教学,还要根据具体工程项目结合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测量工程施测方案,使学生形成一种工程意识,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一方面,将实践中积累的项目素材作为典型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将企业生产项目引入生产型实训基地,开展生产化课堂教学,大大提升了专业教学质量,使教学过程与实际生产过程有机融合;另一方面,将生产实践中的项目资源转化为微课、视频、交互式题库等教学资源,开发建设“工程测量”移动交互式课程以及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更好地服务专业教育教学提供支持。

  2.4企业实践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研究,助推专业建设

  通过教学素材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将实践成果转化到科研及教学工作中,加强对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研究。企业实践期满,教师积极参与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诊改与课程诊改,积极参与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努力申报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通过深入了解行业对工程测量技术人才的需求,深入剖析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矛盾,以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人才为出发点,服务教学改革。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方面,根据社会发展及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需要,优化完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BIM技术、无人机航测技术等新知识、新技术。以生产项目、案例、测绘规范等为结合点,修订课程标准。在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淘汰过时或生产单位很少用的项目,开发信息化测绘新技术项目,如三维激光扫描仪的使用、BIM技术、无人机测绘等与生产实践对接的实训项目,并以职业道德素养为标准,稳步推进专业建设。

  3、结语

  教师深入企业参与生产实践,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是使教师具备“双师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企业实践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拓宽思路,实现“双师型”教师需具备的基本素养。同时,通过企业实践,教师对教学改革进行深入反思,对如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加深了认识和理解,为学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猷,杨德全.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教师顶岗锻炼研究与实践[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7(8):85-86.

  [2]季有昌.“双高计划”下职业院校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问题及对策探索[J].职业教育,2021(5):52-55.

  [3]黄金柱,田建华.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地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21(10):176-177.

  [4]唐小明.无人机航测系统在地质测绘领域的实践探索[J].四川建材,2021(12):43-44.

  [5]郭志.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矿山地质测绘精度评估系统[J].世界有色金属,2021(19):22-23.

  [6]李永生,牛增辉.论产教融合及其深化内容[J].北京教育(高教),2018(5):19-22.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