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两极分化”现象形成原因与破解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两极分化”现象形成原因与破解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数学是初中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也是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初中阶段的学习是为学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只有将这一阶段的学习重视起来,才能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数学知识形态较为复杂,学生如果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数学的学习中会面临较大的困难,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厌学心理,导致出现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关键词:初中数学;“两极分化”;成因与对策;
进入初中阶段,各个学科的学习难度都在不断加大,学习任务也在不断加重,因此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加大。面对较大的学习压力,有些学生会出现厌学或弃学的心理,从而造成初中数学的“两极分化”,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及课堂教学成果的保证都会产生严重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对两极分化的原因进行科学的分析,针对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制订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初中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
(一)学生学习意志力较差
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十分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即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出现两个强烈的极端,一部分是成绩十分优异,学习能力很强的学生,另一部分是学习能力很差,数学知识掌握得很不理想的学生。之所以出现两极分化现象,部分学生的学习意志力薄弱是根本原因。初中数学相比小学数学,难度在逐步加深,知识形态比较复杂,一些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起数学来将十分吃力,长期下来就会感觉厌倦,因此导致数学成绩越来越不理想,积攒的学习问题越来越多,在长时间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就会逐渐丧失学习的动力。再加上部分学生本身的意志力就不强,在困难面前容易退缩,更易导致学习动力越来越小。
(二)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相对于小学数学来说,知识结构比较复杂,知识点也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难度,而且数学知识点的学习是一个需要反复进行巩固与学习的过程,难免使学生感觉枯燥,再加上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比较陈旧,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就更加重了学生对数学课堂的枯燥感。因此现阶段部分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启发,对知识点的讲解不够透彻,没有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较强的形象思维认识,学生理解得不透彻,认为很难学,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导致数学学习效果不理想,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很难保证[1]。
(三)学生的逆反心理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对事物的认知观念还不成熟,逻辑思维能力也在发育的过程中,而且这一阶段的学生容易出现较强的叛逆心理,这也是导致初中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初中生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很多时候愿意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对事情做出判断,急于得到外界对自身的认可。因此随着数学学习压力的不断加大,学生有可能出现弹簧心理,部分学生对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和作业产生抵触情绪,缺乏对数学学习的正确认识和良好的竞争意识,对自己也做不到严格要求。
(四)学习自信心不足
部分中学生因为没有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和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因此感到数学学习很吃力,也提不起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了数学越学越不会,越不会就越不想学,以至于一想到数学课就很痛苦,这都是缺乏学习自信心导致的。这种学习的不良心理一般是由两种原因导致的:一是学习无用论,一些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没有实际用处,对数学学习没有做到正确的认识。二是个别学生的心理素质本来就较差,在遇到一点学习困难的时候就马上选择退缩,例如某一次数学成绩不理想,不先主动分析原因,吸取经验,而是先想到放弃,从而导致数学成绩一落千丈。
二、解决初中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对策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意志力
想要有效地解决初中数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挖掘。兴趣对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也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出来,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全神贯注地紧跟教师的思路。在跟随教师授课思路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掌握的知识有限,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或者挫折,倘若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则会使其丧失学习热情,为此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内给予学生帮助,使其从困惑中解脱出来,在课堂活动中不断收获知识和快乐。在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列举一些在学生生活中显而易见地体现平行线性质的例子。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举例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改变以往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偏见,使其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同时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是解决“两极分化”现象的有效途径。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使其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既能实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意志力,又能实现解决“两极分化”现象的目的,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二)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避免两极分化
以往的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之所以导致学生“两极分化”,最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很多时候并没有运用最有效且最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也没有加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力度,使得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存在过于依赖教师的不良情况,这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解决“两极分化”具有一定的阻碍。要想有效避免两极分化的形成,教师必须要注意优化和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采用最科学合理且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够收获知识和快乐。同时,教师的教学设计也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来设计,因为只有投其所好,才能更好地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使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最佳理想状态。在学习中,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开发,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讲解和分析,可以将学生引导到讲台上做习题的讲解,教师在旁边发挥引导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遇到难度较大或意见不统一的问题时,教师再进行一定的引导。创新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班级整体的数学学习能力,有效避免两极分化。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消除其逆反心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尤其是在初中数学教育阶段,由于学生年纪尚小,思想认知上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逆反心理。倘若不能对其进行及时的疏导,便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也不利于解决“两极分化”现象。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成绩不好的学生。很多时候由于教师的差别对待,会导致学生产生不良的学习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顾及每一名学生,并用实际行动帮助学生攻破学习上的困难和心理上的障碍,使其感受到教师对自身的关怀和尊重,从而有效帮助他们消除逆反心理[2]。在不等式学习中,由于不等式的解题方法有很多种,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能力设置不同的练习题,在作业的布置上也要分好层次,做到心中有数,不要将具体的分层方式公布给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展开不同训练方式和评价方式,让学生走出学不会数学的阴影,正面看待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
(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增强其学习自信心
为了帮助学生增强学习自信心,师生间的良好沟通必不可少。良好的师生沟通会建立真挚的师生情谊,只有二者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使教师对学生做出更透彻的了解,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和实际需要,进一步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的不足强化学习,使其综合技能和成绩逐步得到提高,倘若对班级的学生了解不够透彻或没有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不仅不利于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不能向教师寻求帮助,甚至丧失学习的欲望和自信心。为此,教师必须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之成为知心的朋友。此外,在建立师生沟通的过程中,教师真诚的态度和真挚的情感是最为重要的,教师除了要用平易近人的态度感化学生外,还应当学会倾听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只有这样才会使他们放下心理防线,从内心深处更好地接受教师,进一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很大程度上促使学生积极配合教师,使课堂教学活动能够顺利且高效地进行下去,从而为后续课堂教学夯实基础。事实研究也表明,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善于在教学课堂上营造和谐的交际气氛,因为只有使学生感受到教学课堂中浓浓的学习氛围和温馨感,才能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课堂活动中。同时,教师也要善于运用表情、声调和肢体语言传达对学生的关爱,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和期望,使其重新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旦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会严重影响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如果教师不对这种现象进行科学的改进,将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或弃学心理,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文章结合“两极分化”的成因做出了客观具体的分析,并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为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三、参考文献
[1]荀晓黎.试论初中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10.
[2]陈小红.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4):102.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gongzuojihua/556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