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工作计划

学前教育教法课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论文

学前教育教法课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论文



学前教育教法课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教法课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启蒙教育是为儿童树立基础学习观、思想观的重要环节,承担教育的岗位属性则必须契合于整个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基于此,本文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为切入点,对学前教育教法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阐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法课程中的应用原则,并对其具体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程;

  引言:

  在教育改革政策的不断推进下,学前教育事业伴随着基础教育工作的开展,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所占据的比重逐渐加大,通过学前教育来实现儿童的启蒙,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学前教育的师资体系来讲,承接教师团队培养的师范类高校,则必须肩负起教职人才培养的中心,保证各类课程体系的建设可以满足学前教育发展方向,这样才可进一步确保学前教育工作的开展是立足于教师职业素养以及整个学前教育行业的发展诉求之上的。因此,在学习教育专业课程开展过程中,必须引入先进的教学理论以及教育技术等,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与幼师在行业发展中所呈现出的关系,构筑出更为科学的教育体系,以真正实现教职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

  一、高校学前教育教法课程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性质存在认知方面的偏差。

  幼儿园教学开展过程中,一般是以分科课程来实现教育的,当此类教育需求体现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体系中时,将是以语言教学法、音乐教学法等学科分化的形式为主,但是伴随着幼儿教育改革政策的不断落实,传统的学科类教育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儿童多元化发展诉求。目前幼儿园所划分的教育学科可以归纳为健康社会、艺术语言等多个种类,如果承接专业教育的相关课程仍执行原有的学科教法的话,其所产生的教学效应显然无法满足学前教育工作的开展需求。

  第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在课程内容方面,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设具有重复的特性,产生此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不同领域的教法实现过程中,课程内容与活动本身所具备的关联性是由每一个教学领域所决定的。然而在固定的时长内,教学领域所包含的内容出现交叉的现象,其在一定程度上将加大整个学习跨度。在教学方法方面大多数学前教育工作的落实仍是课本化、活动化的教学方法。整个教学体系的设定未能对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学前教育行业中的普及进行解析,再加上扩招政策所造成的专业人数激增问题,上述情况将使得既有的教学方法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降低整体教学质量[1]。

  第三,教学资源匮乏。

  从幼儿园教育阶段来讲,承担儿童教育的课程资源必须优质化、多样化,保证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帮助儿童树立相应的学习意识。然而,从现有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资源设定形式来看,其所包含的教育活动方案或者是音频视频资源等,缺乏具体性与系统性,而当此类课程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反映到学生学习与接受能力上时,则必然会因为教学资源质量不足而产生学生在步入岗位工作过程中认知能力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应用原则

  第一,目的性原则。

  在教学体系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及其实现旨在为培养全方位的人才,其可以看成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在教育目标的设定下实现规范化的教学,以提高实际教学。对学前教育专业来讲,学生在日后发展过程中也将成为教职体系中的一员,现代教育技术的实现不仅是教会学生专业知识以及实现技能等,其还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手段,向学生传达一种教育理念,保证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反哺到幼儿教育工作中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创造性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立足于信息技术及先进教学理论之上,其本身所具备的创造价值正好与高等院校专业教育革新方向存在密切关系,两者均是遵循事物的本质,通过技术的应用与拓展对其产生的价值进行分析,并罗列出实际应用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各类问题。同时,整个技术所产生的信息反馈将为后续教学工作提供一种创新手段,从而迎合教育工作的创新机制,更好地服务专业课程。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学前教育教法课程中的应用

  (一)导学案与微视频相结合的教学应用

  导学案是指由教师指导学生来设定学习方案且包含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具体学习方案的落实,可以为学生在后续学习中提供指引,保证学生自主学习计划的实现。导学案体系的落实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对自身进行定位,并通过导学案内学习目标的不断实现认识到整个课程教学的各类属性,进而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我国部分学者对导学案所起到的作用,或者是其在教育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思维模式具有一定的歧义。部分学者认为导学案计划的设定是由教师指导,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易被教师主观思维所影响,间接削弱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对于学前教育教法课程来讲,导学案教学体系的建设,恰恰符合学生受教育与日后岗位投入教育工作中的实现路径,即教师以自身的思维对学生进行引导,而学生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将以幼师的身份投身于教育事业中,两者的思维模式并不冲突,这也是导学案目标设定在学习教育法中实现的基础。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而设定的微视频与导学案相结合,其所涵盖的目标可以覆盖到五大领域学科中,且微视频所具备的是承担综合性高的教学优势,可以进一步体现出课程教学深度通过微视频所设定的教法课程,可以让学生通过碎片化时间来实现自主学习,极大限度地提高了整体教学质量。

  从微视频在课堂中所呈现出的教学效果来看,5分钟到8分钟的播放时长所呈现的知识点是在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的,是以一种多维化的图像信息、音频信息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有助于学生理清知识点。与此同时,微视频内涵盖的内容是符合学生导学案所设定的学习流程,其可以通过知识点讲解、活动运营讲解等,促使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同步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短视频内容的了解,可以深度解析出不同教学环节落实到实际幼儿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实际效用,这样便可有效避免因为教学内容重复所造成的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除此之外,通过微视频与学生导学案所设定的学习计划向对接,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将自身情感带入学生的学习中,此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思维而言,属于一种不可逆的,即为通过影像信息、语言信息、音频信息以及学生自身思维的认同意识等,对于此类知识内容所呈现出的教学效果具有极强的接收性。

  (二)课程教学评价系统的应用

  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及要求,学生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应具备与自身专业相关联的教学能力,且保证整个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正确落实到学生日后的岗位教学中。此类教法课程涉及的教育观以及学习观,是对学生自身专业技能和专业技能在岗位中的应用范畴等,其有高度概括的.性质。

  针对此类课程进行教学评价时,其本身所产生的评价职能是对学生、教师以及课程内容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三者之间形成的联动关系,鉴定出学生学习行为、教师教学行为以及课程内容针对性是否符合现阶段学前教育的发展需求。在构筑以教育技术为基础的课程评价体系时,则应结合信息化系统、教学过程中呈现出的数据信息进行挖掘、罗列,通过教学评价系统的实现对学生进行综合数据的统计,且每一类数据信息所映射出的教学效用可以真实反映出当前学生学习行为是否存在规范问题。与此同时,教学评价系统中的档案功能,可统计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学习行为所产生的信息,其相当于一种质变属性的评价模式,即为学生入校以来,在课堂及实践中所表现出的学习行为,分析出专业课程中即日后发展过程中学生应当承担的学习任务,此类数据信息所具备的整合属性可以真实地将学生现阶段的学习行为进行数据模型的建设。对于学生来讲,此类具有科学性、规范性的信息统计则可进一步对学生本身产生一定的引导效果,使其明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问题。并且,教师也可以通过教学评价系统解析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了解学生学前教育专业的认知情况,然后制定相对应的教学策略,增加专业教育的可塑性。

  (三)学前教育专业网络平台的应用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而实现的网络平台,可以真正将与专业相关联的各类知识及管理进行综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实现对专业课程体系及相关教学行为的掌控。与此同时,在网络平台的建设下,教育资源也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中,而是通过网络平台真正将专业教育相关联的各类知识内容及实践内容等进行综合。其本身所涉及的知识也不仅局限于学前专业教育,还可以通过专业与专业之间的精准对接使整个知识内容形成纵向延伸的格局,这样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不仅可以解析知识点,更可以通过自身对专业知识的诉求进行自主化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网络平台的建设,可以使课程与国际化相接轨,打破传统的校内资源传输机制,通过高校与行业之间的有效对接,构筑出一个实时化的交流平台,以覆盖更多的教学资源,进一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实现,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平台建设等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构筑信息交流平台,同时也可将各类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进一步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可满足专业教育诉求,为高校教育事业开展提供长期有效的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赵明明.“翻转课堂“在开放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12):29-30.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