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计算机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论文
摘 要:随着信息化新时期的到来,明确了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以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让他们能吸收新思想,掌握新技术,能应用高新技术解决新问题,作为开展素质教育和科学普及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素质教育知识能力素质
随着信息化新时期的到来,明确了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以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让他们能吸收新思想,掌握新技术,能应用高新技术解决新问题,作为开展素质教育和科学普及的主要任务。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了自身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长期影响着人对自然、社会,对他人和自身的态度,为新一代的社会劳动力提供一个合理、良好的条件,让他们在社会主义思想的熏陶下,学习掌握先进生产技术,成为了开展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
一、开展素质教育的基础
实施素质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的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可见每个受教育者所接受的教育不仅有文化知识的教育,而且有身心健康的教育。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全民性教育,只有在三者的相互联系、相互配合下,才能把真正的教育贯彻到实处,取得成效。教育以人为本,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能正确认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地位及合理地处理其之间关系,协调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联系,成为了教育的基础。
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教育关系、道德关系、心理关系。它在教育过程中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育是双边活动的过程,师生的地位是民主平等的。有的专家通过个案分析指出,2/3的成年人心理疾病产生于中小学时期。小学生心理疾病多与家长有关,中学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多在于教师。在教师与学生接触过程中,教师尽管闻道在先,但学术有专攻,各方面都不可能尽善尽美,随着社会化、网络化的飞跃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与渠道不再是单方面学校的学习,根据各人的特点及爱好,在各方面的专长都不尽相同,若教师凭较好的心理素质,客观地分析学生,以虚心的态度对待他们,则能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不但能够促进师生关系,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而且可籍此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入了解其学习情况、家庭环境、社会交往,有利于进一步协调三者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地对其实施有效的素质教育。
二、在教学过程中实行素质教育
全民性科普工作的开展,对如何在学校里进行素质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素质教育,不单单只要求停留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帮助其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上,而且进一步要求教师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创新性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后备劳动者的素质。
1、知识的传授
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是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理解量的度量。素质教育并不排斥知识教育,而在教育中强调知识的教学成为素质形成和提高的基础。教育史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最早提出“教学教育性”这一命题,阐述了教育是通过教学为手段,实现道德教育为目的的内存联系。教学的教育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受到教育的客观影响,没有教育性的教学是不存在的。在开展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把知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克服只教书不育人的倾向,寓教育于教学之中,做到教书育人。
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注意渗透德育教育。计算机学科作为基础课程在校普及了起来,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安排了有梯度的层次性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大纲。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其在各行各业的普及性最为广泛,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的基础课程,怎样带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呢?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安排了理论性知识联系实际讲解,深入浅出地举出实际例子帮助理解,让学生在通俗易懂的语言氛围中接受到专用术语,逐渐引导学生跨进学习计算机的大门。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专业习惯,往往要把握住“先入为主”这个关键时刻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强调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的道德、规范,灌输有关的法律、法规等的知识。选取了一些切身的体验,教给学生在经济时代中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行为准则。联系当今经济市场大潮下影响在校学生的思想、行为等现象,通过实际的例子,锻炼学生提高判别是非的能力,从而渗透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对外来刺激的忍受能力,并让其锻炼平衡及协调心理的能力,为学生在日后的身心发展建立了有效的“防护墙”。长期有效的教育,潜移默化地让学生留下了使用计算机时要“行有章,说有法”的科学依据。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着时代的发展的脉搏,对教材中旧知识的局限性进行对比,引入新概念,让学生在学习理论时接受新观点。通过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的组织与开展,增加与学生沟通的渠道,打破课堂教学中的局限性,并鼓励学生抱着对该专业知识质疑问难的态度来进行学习,帮助其解决初学过程中带来的知识矛盾,扩宽学生的视野,为其后发展开创新的学习天地提供帮助与支持。
2、能力的培养
能力是知识的转化形态,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学习和运用知识和进一步探索的结果。学生要把知识转化为自身的个体能力离不开实践,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课本上获得前人的间接经验,并把其转化为个体的认识。把知识应用于实践,把所学到的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使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从而提高了劳动效率,把间接经验转化为自身的直接经验,从“学用——懂用——会用”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并对其进行了探索创新求证,通过这样的实践、归纳、总结、升华使其变成实践理论,从而造就了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
面向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科的教学,注重了对学生实践性的教学指导,安排适量的实验,让学生边学边做,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践,从而巩固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实践能力,跨越了分间理论与实践的濠沟。合理安排阶段性的实习项目,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知识的预备、知识的学习、知识的实践、知识的反馈等阶段性的训练中,提高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合理地运用知识主动思考,正确地解决问题,从中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以任务法的教学驱动为动力,由浅入深带动学生积极学习及提高兴趣。根据不同专业相同学科的教学开展情况,通过校内外的技能竞赛,提高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熟练性,引入机制的竞争,让其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成为该学科的带头人,并在全校铺开以点带面的专业技能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我校实现了“双证制”的毕业制度,每年让已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学生,接受国家的专业技能的考核,取得了《计算机操作中级证书》等专业技能证书,为实现学生日后走出校园,持证上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开拓了学生就业的渠道。
3、提高素质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中,一个人的素质高低标准,不是占有知识的多少,而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强弱。素质教育能取得成功关键是能得到心的共鸣,学生对社会意识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思想品德教育,这并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取得成效的,它是一个长期性教育过程。以爱为基础,以教育为主,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社会劳动力为目的,教学过程中强调“学习——实践——总结——实践——学习”,让学生从“不知——知——理解——探究——创新”步步深入,从而体现学习过程中从“理论——实践——理论”的进阶过程。学生自觉地把其“知”变其“行”,这是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增强学生科学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其竞争能力体现。
三、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发展
素质教育是由知识、能力、素质三个要素构成的,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科教兴国的主流下,为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教师素质培养成为了基础。为培养合格的,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的新一代社会劳动力,就要把素质教育贯彻到实际的教育中去,向学生灌输科学思想,让他们树立终生学习的教育思想,能够科学地学习、巩固、探新专业知识;学用、懂用、会用专业技能,让其不滞后于开展全民性素质教育的社会主流下。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gongzuojihua/555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