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泛读教学中多种教学法的运用的论文
摘要:泛读教学是日语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切实提高学生的思考和阅读能力。本文着重探讨了翻译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以及任务教学法在日语泛读教学实践中的有效运用。三种方法各有利弊,将其有机结合则可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泛读教学;翻译法;问题法;任务法
据统计,目前国内约有 460 多所高校已开设了日语专业。尽管各个学校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但在课程设置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趋同性。日语泛读课有的学校也称之为阅读课,通常作为与精读课相辅相成的一门主干课程被置于日语专业二三年级的课程设置中,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并提高读解能力。
传统的泛读课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翻译法教学。通常先由学生进行阅读、翻译,然后教师进行译文纠错并对单词、语法做出讲解,最终归纳总结文章大意。或许不同的任课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对各环节的时间安排有所不同,但从教学过程来看大致相同。这种模式,学生主要充当被动接受的角色,方法单一、枯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课堂气氛的活跃。从学生的日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以及国际日语能力考试的情况来看,读解题是令多数学生比较头疼且失分较多的题目。因而,探求高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读解能力成为势在必行的研究课题。
近年来,伴随着阅读理论研究的不断盛行,案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被不断地运用到教学中来,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本人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对日语泛读的教学方法进行简单的剖析,以期为其他的教育者或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 翻译教学法的新式运用
目前泛读课的教学普遍采用“生词语法讲解→阅读翻译课文→订正练习答案”这样的教学程序。这种课堂教学程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考能力的养成以及阅读技巧的培养,造成了学生学习热情缺乏、思辨能力不足、读解能力低下等诸多问题。但是这种传统的翻译法教学,同样有其优势所在,如有助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培养文字凝练能力等。
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可以在汲取传统教学法优点的基础上,添加新的元素,综合运用多种适合的阅读和授课方法。对于重点的单词语法可以酌情进行详细讲解,重点突出或文字优美的段落则可以与学生一起朗读、翻译、欣赏。
泛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不论题材、不加甄别地使用单一的阅读方法,可根据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等穿插使用适合的详读、略读、速读、精读、摘读、猜读、美读、全意阅读、批判性阅读等方法。对于特定的某篇具体的文章,可以单一使用某种方法,也可以几种方法综合运用。比如对于文学作品,可以采用精读、美读和批判性阅读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精确阅读来分析文章的立意、语言风格等,品味文章的文字美。也可以采用批判性阅读的方法,对于文章的结构布局、情节安排等进行合理的批判。
笔者在此想重点讨论一下速读方式的有效运用。速读是泛读教学中被广泛采用的阅读方式之一,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答题速度。但是笔者所提倡的速读并不是单纯限定时间的阅读练习。有效的速读应该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的阅读练习。通常要求任课教师在课前按照不用的`文章题材或者出题角度,准备内容适宜、难易度适中的阅读材料。这类阅读材料最直接的获取方式就是历年的考试题。要求教师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阅读水平,搜集相关的语料并进行分类。按照同一主题或者类型进行练习,将材料在课堂上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给出答案。这种练习不是以教师订正答案为结束,而是通过对不同类别的文章进行目标明确的阅读练习,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级别考试的题型、难易度,引导学生掌握对于不同题材的文章需要采取的相应的阅读方式,同时引导学生把握不同类文章的命题角度和出题意图。如能坚持长久的练习,当学生遇到某种类型的读解题目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更容易把握住易出题目的内容和细节。
2 问题教学法的有效利用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发学习欲望,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泛读教学中的运用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得以实现,一种是由学生提出问题,另一种则由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首先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课堂上,将学生按照每组 3-5 人的比例分成不同的讨论小组。教师提前将整篇文章按照内容的紧密关系分成几个部分,将不同的部分分配给不同的小组。然后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由学生自行提出问题。对于所提出的问题,可以在组员之间讨论确定答案,也可以小组之间互换问题,互相解答。最终答案不明确的问题,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全班同学一起参与讨论。课堂时间毕竟有限,不可能将所有问题一一进行讨论解答。每课结束,小组成员将问题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在课下思考、讨论。通过这种方式的练习,学生会逐渐对读解题的命题角度和考察内容有所参悟,在阅读过程中,更容易捕捉容易出题目的内容和细节。在初始阶段,多数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提问、找不到突破点。所提的问题多数是围绕指示代词的指代内容、同义词的替换等展开。经过不断的练习,提问的水平也会不断提高,逐渐由单词上升到句子,再由句子上升到篇章。
任课教师提出问题的方法是:任课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熟知文章内容,并根据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将问题抛出,边阅读边引导学生思考、解答。如此一来,既能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印象深刻、理解透彻,又能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教学以及学生访谈发现,学生对这种方式比较认可,彻底改变了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学生的读解能力以及考试得分率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克服对读解的恐惧和厌烦心理,增加了阅读的乐趣。
3 任务教学法的合理导入
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 20 世纪80 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们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语言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可操作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然后由学生通过多种语言活动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这种教学活动可以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合作精神以及参与意识,还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任务教学法的实施以任务设置为起点,首先要求教师选取适合的阅读文章,然后根据文章内容来设置任务。目前国内出版的泛读类教材,无论采用哪一种,在为数不多的课时之内,要将所有的文章都学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任课教师要灵活使用教材,可根据不同的主题有重点地选取其中的部分文章进行学习。笔者目前承担的泛读课程所采用的教材是由翟东娜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日语泛读教程”系列,每套教材中有 30 篇文章,每个学期笔者都会根据文章的体裁、学习的重点等仅选取其中的 8-10 篇进行学习。对于课文中所涉及的社会、文化、热点事件等相关问题,都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他们搜集相关的资料,课堂上进行讨论、发表或者以小论文的方式提交。例如,第 1册第 4 课的题目是“器官移植”.学习这一课的时候,安排给学生的任务是:①了解目前国内外器官移植的进行现状及特殊案例;②调查中日移植器官的来源以及相关法律;③讨论关于脑死亡的界定;④围绕供体不足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克隆等方式的利弊进行个人见解的发表。通过以上的任务安排,学生所获得的信息量已经远远超出课文内容所能提供的限度。同时,对每个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行备案,与考核相挂钩,将其作为评价环节的重要尺度之一,同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实践表明,参与度对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非常显着。
在教学实践及对教学法的了解和深入研究中,笔者发现任务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与传统的翻译法有着极强的互补性。而前两种方法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笔者近几年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法的实践和探索,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采用多样的授课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读解能力不断提高。如果能在教学中将翻译法、问题法和任务教学法进行良好的结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泛读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用心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认真负责地做好备课,同样也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密切配合。
参考文献:
[1] 石刚。泛读课与外语教学的几个问题[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6(5)。
[2] 郭德玉。浅谈二年级的阅读课[J].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二期),1993.
[3] 王晓。论日语泛读课的作用和教学方法[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6)。
[4] 张爱。日语读写技能培养的实证研究[J].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论丛(第四辑),2009.
[5] 葛建敏。 面向初级日语学习者开设的泛读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文法意识为中心[J].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2011(00)。
[6] 石萌。任务教学法在日语泛读课程中的应用性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8)。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gongzuojihua/554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