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品课教学效果探讨
当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及方法仍存在说教化、简单化、灌输化和成人化的倾向,依然存在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社会实际的现象。在教学中学生缺乏主动精神,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因而制约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思品教育的实效,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关键在于:让思品课"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一、以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思品活动化教育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个体发展是在发展主体与周围环境积极地相互作用中,通过主体的各种活动实现的。皮亚杰指出:人的认识不可能单独起源于主体或客体,只能来源于两者的相互作用,即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活动。思想品德课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更应实施既富有教育意义又以各种活动为形式的现代课堂教学,充分张扬学生的心理、情感、思维、智慧和行为,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道德知识,熏陶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行为,促进学生这三方面和谐发展。
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思品活动化教学具有四个方面的要素:
1.1依据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思品教学活动提出的要求只有落在"最近发展区"内,才能有效地推动学生个体的发展。
1.2活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程度,与活动本身的组织结构水平相关。在思品教学活动中,目标要明确,步骤要清晰,使活动主体从结构上把握活动,从而使活动积极地影响个体的身心。
1.3活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程度,还取决于主体对活动的自主程度。人对活动的态度从低到高可以分为三个等级,依次是被动应答、自觉适应、主动创造。在思品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有意识地去创设活动,从活动的步骤、内容的选择及组织等方面来增强主体的自主程度,使活动主体能处于积极的追求中,提高其对活动的态度水平。
1.4活动对个体发展的效应还与活动是否取得成效及活动主体对成效的感受有关。心理学告诉我们,能最大效果、最持久地激励学生的,是感觉到自己在进步、在发展、在实现自我。活动化的思品教学,能促进每一个学生取得不同层次的成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更重要的是还会激发出更新更高水平的需求,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正是推动人发展的重要内部动力。
二、采取情境教学的灵活方法
坚持上好恩品课,改革思品课,主要是改变过去照本宣科、脱离学生思想实际的教学模式,采取情境教学的灵活方法,把知情意行结合起来,除对学生传授德育知识外,同时注重加强行为训练,要把道德概念转化为道德信念,必须做到知识和行为习惯相结合,而促进其结合的动力情感,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对儿童情撼的培养,通过情感的变化而受到教育,转化为行为。比如一年级《衣、食、住哪里来》一课,教师通过教具揭示课题,然后师生一起分析衣、食、住的来源,再启发学生讨论理解衣、食、住来之不易,同时在理解的过程中,思想发生变化,产生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开展节约一张纸、一支笔的活动,使学生养成爱护公物、爱惜学习用品、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三、注重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
新时代的儿童生活幸福快乐,无忧无虑,远离硝烟和贫苦,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很陌生,没有切身体会和理解,在思品课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和不同时代背景反映的现实生活,利用真实、生动的榜样教学,对学生进行每一项传统美锦教育,例如:中华民族具有艰苦朴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它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被世代继承和发扬,对这一传统美德进行教育时.给学生讲述真实的革命前辈、科学家和英雄模范等古今中外艰苦创业和生活俭朴的事例,还可以利用反面教材,说明浪费,不珍惜、不爱惜劳动成果和衣食物品会毁掉一切,从而使学生懂得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永远发扬,代代相传。
四、关注细节,培养学生对生活观察的习惯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只有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才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也只有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才能扩大学生的生活体验。然而,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又有着明显的年龄特征。一般来说,低年级是儿童想象活动的敏感期,他们的观察总会伴随着丰富的想象,容易脱离现实生活;中、高年级学生逐步进入观察活动的敏感期,他们会越来越多的观察到细节和变化,因此《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要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生活开始。"留心处处皆学问",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角度往往会对身边的现象"熟视无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点点滴滴入手,帮助学生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细节展开。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往往容易忽视细节。而细微的生活细节正是有实效的道德教育展开的"生长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不放过生活细节的观察生活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还要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观察生活。观察总会遵循一定的角度,这样又容易造成主观观察与现实生活的落差。因此,学会从多角度观察生活、全面地观察、带着思考的观察是良好的对生活观察习惯的重要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通过交流,不断丰富学生观察生活的视角。如教学二年级《秋天在哪里》的找秋天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变化感受秋天,学生从学校里的树叶变黄了、天气凉了……进而观察身边的生活现象:稻子成熟了;水果多了;农民忙绿了;螃蟹肥了;蛐蛐唱歌了;秋风伴奏了……这样的交流展开后,丰富了学生的观察角度,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细节展开观察,学生对季节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的感受也随之加深了。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得到了良好的养成。
五、构建小学思品活动教学的模式
小学思品课的教学采用课题研究式模式,即是以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学习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该教学模式中,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研究课题,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进行研究。通过观察、调查、对比、分析、归纳和总结等,引导学生揭示问题或现象的本质,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该教学模式主要按以下五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选择研究"课题",即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问题,所选择的课题必须要与当前课程的教育主题相关联,例如学生可以针对《相信科学,不迷信》一课选择"封建迷信的危害"之类的课题进行研究;第二步是制定研究方案,即指导学生依照科学研究的方法,制定简明扼要的研究方案,以解决课题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明确课题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第三步是开展研究活动,即指导学生依据课题的研究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研究活动,如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科学实验等,以期达成课题的研究目标――解决课题问题;第四步是撰写研究报告,即指导学生理清思路,将研究方法、过程和结果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第五步是交流研究成果,即指导学生升华认识,将研究结果和内心感受通过谈话的方式表达出来。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gongzuojihua/544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