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工作计划

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

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



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

  一、当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定位不准确,就业观念落后

  现在学生的就业观念仍然不切实际,脱离就业市场轨迹。这主要表现在,有些学生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比一般的求职者有优势,从而导致不能客观地估计自身的优势与不足,非常不切实际地去追求那些自身能力所不能达到的收入水平。我们都清楚地知道,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达到企业要求的能力,也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胜任岗位的要求。这样就导致找不到工作或者所选择的工作不适合自己的状况。

  2.依赖心理重

  在选择职业过程中,有的学生对职业选择的参与、竞争意识缺乏主动性,不能积极主动地进入到就业市场中去,往往把希望寄托于所在的学校,寄托于地方就业的主管部门,或者寄托于家庭。这些学生毕业之后就等候学校或地方就业的主管部门来安排,或让父母为自己去四处奔波,这种缺乏就业意识,不能主动及时地掌握就业市场的信息,使他们在就业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1]。

  3.综合素质不突出

  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职业素质普遍需要提高,这种职业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这些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没有专业特长,动手实践能力较差,没有工作经历。而且他们在职业岗位上的创新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学习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的表现还很差[2]。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

  1.提高专业水平

  第一,要提高理论基础知识能力。理论指导实践,学好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的基本功。职业教育必须以职业的实际需要为依据,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核心,以技能、应用、实践为重点[3]。因此,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职业岗位的单项技能与基础技能所涉及的基础知识进行重点讲解,特别是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要给学生讲透、讲准。理论知识的传授必须能够满足职业工作岗位的需要,把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放在首位。理论教学既要简单易学又不能脱离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运用所学的基本技能知识与岗位技能的转换,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熟知相关岗位的操作,使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相互融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

  第二,要增强实际动手能力。职业教育的核心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可以把学生掌握技能的学习与岗位技能培养紧密联系起来,使知识服务于技能,形成专业知识与职业岗位技能的协调发展[4]。

  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教育采用的是“2+1”的教学模式。所谓“2+1”模式就是学生在校两年,第三年到企业去顶岗实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真正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要想达到这一要求,理论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也就是让理论课教学走出课堂在实习基地中进行,使理论学习更直观,更生动,更有利于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职业院校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作为重点项目实施,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2.提升综合素质

  第一,要提升语言表达与沟通交往能力。职业院校的学生要学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也是提高综合素质必不可少的。较强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助于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5]。所以老师在教育学生时要加强礼仪教育,使学生学会与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让他们学会理解别人,同时还要诚实守信、待人平等。可以说,一个人工作能力的具体表现是交往沟通能力。不管是在求职时,还是在职业岗位上,头脑清楚,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与别人沟通才能使工作顺利开展,才能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成功的概率。

  第二,加强吃苦耐劳精神培育。作为一名一线生产员工,除了掌握必备的技能之外,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必备的。目前,大多数毕业生都是独生子女,年龄又偏小,难免怕脏怕累,造成一些毕业生在岗位上工作不长时间就坚持不下去了。这就需要学校在日常教学中,从思想上、行动上都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

  第三,要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工作中,每个人都处在集体环境中,都不可避免要与各种人打交道,特别是领导、同事之间、师徒之间。团队的协作精神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一个人再有能力也不能脱离集体而独自发展,正所谓孤掌难鸣。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可能充分展示个人的才能,创造更高的工作业绩。作为在职人员,团结协作是应有的职业素养,团队成员只有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才能形成团队的协作能力。所以重视了学生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的培养,才能使他们大大地提高职场竞争力。

  三、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促进学生与企业顺利对接

  1.与企业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

  “学校—企业”的合作,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核心[6]。以辽宁工程职业学院为例,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广泛走访铁岭市各工业园区,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根据行业及企业的需求设置专业。华晨汽车(铁岭)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是2011年落户于铁岭专用车基地的大型企业,投产初期用工量大,学校及时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制定适应企业需求的课程,为企业输送了150名毕业生。既为毕业生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又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需求。

  2.“订单式”培养是毕业生就业的有效途径

  “订单式”培养是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使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有效途径。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参与学校教学,并要求学校按照本企业的需求进行有关的教学改革,以适应企业的发展。然后学校再依据企业的需求对教学方式、内容进行整改和创新,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经过“订单式”培养,有关企业对毕业生可以享有优先录用权利,这样可以实现企业录用到企业岗位真正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和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的双赢的格局。如辽宁工程职业学院设立的“布廷恩班”“陆平班”“华晨汽车班”等企业冠名班均为我校订单培养对象,其就业去向在学生毕业前就已确定了。

  3.强化顶岗实习,加强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是产学合作,也是其最大特点,这种合作可以使学生的就业具备技能性和应用性的特点,使学生就业难的困境得以突破,达到学生就业的最佳效果。学校必须由学校专业教师带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保证学生毕业前的实习顺利进行。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实训环节,在教学方式上要走出校园,在企业中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在教学项目上要与企业保持合作,充实项目。

  综上所述,通过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同的努力,一方面能够使高职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也使企业能够找到适合自己需要的员工。从而使企业与学校的发展都进入到良性循环的轨道。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郭炯,祝智庭.教育技术视野下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12):74-79.

  [2]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8-31.

  [3]叶昌元.职业活动导向教学实践[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48-52.

  [4]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时间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1-43.

  [5]郭炯,祝智庭.基于角色分析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研究(一):课程开发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35-38.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